當前位置:
書名: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紀墨白
本站強薦唐家三少新書
當吳思源聽說許貫武偷偷跑去中華影城見徐可的時候,差點驚得從座位上跌坐在地板上。(本章節由隨夢小說網網友上傳)
徐可可是他好不容易才發掘的千里馬,正是要重金打造他的時候,而且《蝶變》這部電影前后投資都超過一百二十萬港幣了,如果影片拍到一半或者剛剛上映大賣,徐可就被許貫武給重金挖走了,那吳思源才叫一個雞飛蛋打,欲哭無淚呢。
“咦,許老板他是如何看出徐可的才華的?難道他也看了那部電視劇了?”吳思源忍不住思索道。想了一想,他覺得這個很有可能。
許貫武也是有名的知人善用,像洪京寶,程龍,元飚師兄弟三人,都是他一手給捧起來的。而像本意落魄的楚原導演,在邵氏做冷板凳的桂治洪,一直搞獨立制片的張建,也都是經由許貫武器重才紅的。
可見此人的眼光也是相當毒辣,能夠從一部電視劇中看出徐可的導演才華,也是非常有可能的一件事情。
吳思源越想越覺得有道理,不免就開始擔心了起來。他可是知道許氏的待遇之優厚,可是在全香港各大電影公司首屈一指的。說實話,如果不是已經接受了嘉禾的注資,并且已經成為嘉禾的子公司,吳思源還真想投奔到許氏麾下呢。
思遠電影公司現在是吳思源與嘉禾雙方合伙開設,吳思源占有百分之五十一的股票,擁有相對獨立的自主權。他所拍的電影也都在嘉禾院線上映,同時獲得高昂的票房分紅。算是香港電影公司之中過得比較滋潤的。
不過也只是比較滋潤而已,以它每年不過出品兩三部電影的速度,想要發大財還是比較困難的一件事。這也并不是吳思源沒有進取心。不想多拍電影多賺錢。實在是被嘉禾扼住了咽喉,每年只讓他拍攝兩三部電影,再想多拍電影卻缺乏資金,嘉禾那邊作為大股東也是不停杯葛,讓吳思源最后只得無奈妥協。
嘉禾之所以不讓思遠電影公司多拍片,其實還是因為股份分配惹的禍。嘉禾當初因為走了許氏兄弟,所以迫切需要一位有才華的電影人來加盟。而在獨立制片公司中大放光彩的思遠電影公司。自然就成了他追求的目標。
不過吳思源對于嘉禾的拉攏卻很有底氣,因為之前他拍攝的多部電影,都在臺灣,南洋一帶取得了高票房,這也讓他面對嘉禾時有了談判的籌碼。吳思源雖然答應了嘉禾的拉攏,但是卻還是堅持保留自己的主導權,因此只讓嘉禾注資到百分之四十九。(本章節由隨夢小說網網友上傳)
嘉禾當時實在是缺少人手,因此雖然心中不爽,也只好答應了他的條件。不過這也為今后雙方的合作埋下了隱患。
像鄒文淮。何貫昌等人本來就是控制欲極強的人,否則當初也不會就把許氏兄弟給排擠走了,答應吳思源的條件也不過是權宜之計,誰讓當時嘉禾急需一位頂梁柱呢。
而后隨著嘉禾電影公司的擴展,像袁家班兄弟,福星導演羅唯。獨臂拳王王羽等等優秀的電影人才陸續加盟,思遠電影公司對嘉禾的重要性便逐年下降。
像袁家班這樣的嘉禾旗下人馬,自然就被嘉禾視為親兒子。而像思遠電影公司這樣的加盟公司,自然就被嘉禾視為干兒子。親兒子和干兒子的待遇自然是不同的。袁家班的電影雖然票房都不算很高,但是嘉禾卻大力資助他們,每年總也要有五六部電影拍出來。而像思遠電影公司的電影叫好又叫座,卻每年只批兩到三部電影的投資。
目的自然就是怕思遠電影公司一朝壯大,然后像許氏兄弟電影公司一樣,離開嘉禾的羽翼之下另起爐灶。
這對嘉禾公司來說自然是十分有利的,不過這對吳思源來說卻是相當痛苦的一件事。他本身就是一位年輕的電影人,有沖勁,有理想。有抱負,也渴望賺大錢發大財。但是嘉禾這種做法,卻直接扼殺了他的夢想。讓他基本上無計可施。
吳思源不像許氏兄弟出了許貫武這么一個異類,無法像許貫武那樣借助金手指一舉成功,很快就賺出了事業發展的第一桶金,并且借助這第一桶金迅速發展。
吳思源咳沒有前世那么多的記憶,不能施展這么金晃晃的金手指,因此只能一個人慢慢奮斗。過程之中自然有挫折,有失敗,有苦痛,這也讓他基本上沒有擺脫嘉禾的能力。
香港商業院線只有三條,邵氏,嘉禾,許氏,其中許氏院線最強,邵氏其次,嘉禾再次。而思遠電影公司因為嘉禾投資的關系,現在已經同嘉禾綁在了一起。其他兩條院線是不可能同他合作的。
而且即便他最后擺脫嘉禾的控制,想要投靠另外兩家公司也沒有那么容易。邵氏影業公司現在就已經人滿為患,害的邵爵士現在要將邵氏人馬逐步轉移到佳藝電視臺,用來分擔邵氏員工過多導致的薪酬壓力。
許氏影業公司雖然一直求才若渴,但是吳思源卻也思考過,自己所擅長拍的電影無非就是功夫片與都市片。但是現在許氏拍都市奇案片的有桂治洪,拍都市動作片的有張建,拍都市喜劇片的有麥佳;功夫片方面,拍刀劍武俠片的有楚原,拍喜劇功夫片的有洪京寶,程龍,元飚等人,而且這些人所取得的成績,都并不比吳思源差。
因此就算是投到許氏門下,吳思源自忖也未必會受到重用。所謂寧為雞首,莫為牛后。吳思源自覺自己算是前輩,成名比許氏兄弟還早,因此自然也不能忍受被一群后輩壓在頭頂,所以許氏自然也投靠不了。
這也去不了,那也去不成,吳思源也只能被困在嘉禾這一小片天地里面,自然心中感覺萬分的憋屈。“如果當初趁許氏剛剛獨立,選擇與他結盟的話。現在思遠電影公司也會成為香港一線的大電影公司了。”吳思源忍不住懊惱道。
徐可是吳思源發掘出來的,想要用來振興思遠電影公司的關鍵。他相信徐可的才華,認為徐可將會為他創造新的奇跡,因此才不惜花費重金來捧他。
一旦將徐可捧紅,思遠電影公司就多了一位可以沖鋒的戰將,自然實力會得到大幅的提升。到時候即便嘉禾從中作梗,他們也有了進一步談判的籌碼。
但現在許貫武竟然跑去和徐可接觸。就不得不讓吳思源感到震驚了。因此他在得知這一消息之后,馬上第一時間就打電話給徐可,打探他的心理活動。
徐可接到吳思源的電話之后倒并不驚訝,他早就知道劇組里有吳思源的親信,負責監督他的拍攝工作,而像今天這種事情自然也第一時間向吳思源匯報。徐可對這種行為并沒有意見,實話說如果是他擔任電影公司老板,出一大筆錢請別人拍電影的話,也一定會派親信跟在劇組隨時監督。
他也明白吳思源打電話的目的。因此不用他兜著圈子問,自己就把話給挑明了,“吳先生,是你給了我做電影導演的機會,所以我非常感激你的賞識。所以在合同結束之前,我是不會考慮離開思遠電影公司的。而且就算是合同到期結束。如果在這段期間合作愉快,我也會考慮繼續留在公司的。”
徐可的表態讓吳思源感到非常高興,感慨這人果然沒有認識錯。而且這筆投資也果然花的很值。得到了令自己非常滿意的回答之后,吳思源便不打擾徐可的工作,匆匆的就掛上了電話。
吳思源有一點做的非常之好,令徐可感到十分的舒心。就是他雖然也是香港有名的電影導演,但是在徐可執導《蝶變》時,他卻沒有仗著自己老資格,又是電影投資人,就在背后指指點點,還是非常尊重徐可的導演工作。
這一點令徐可非常的佩服,感覺自己真的受到了尊重。所以他才對吳思源這樣尊敬。人的感情都是相互的,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就在徐可繼續加班加點拍《蝶變》的時候,許貫武則同林清霞一起回到了臺北。
“阿武。到底那個徐可導演有什么了不起啊,你非要大過年的跑那么遠去看他?”路上,林清霞忍不住疑惑的問道。
“青霞,你難道沒發現他是位很有才華的導演么?”許貫武笑了笑問道。
“才華倒是沒怎么看出來,不過他不修邊幅的樣子,是我在這么多合作的導演之中,見到的最邋遢的一位。”林清霞皺了皺鼻子道,“你有沒有聞到,他身上好像都有一股異味了。”
“這個正常,凡是天才總有一些怪癖。像愛因斯坦煮雞蛋都能把懷表丟進去,徐可不善于打理自己的個人衛生,也是可以體諒的一件事情。因為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影片的拍攝上了,而沒有多余的精力再顧忌自己的形象。”許貫武擺擺手道,“所謂不瘋魔不成活,像他這樣兢兢業業的拍攝,相信應該會拍出一部精品來。”
“他真的有這么厲害么?”林清霞聽許貫武這么稱許徐可,不禁訝異的問道,“我倒覺得他有些大言不慚,說要開創新派武俠電影新局面,真是吹了好大的牛皮。他以為自己是誰呢?就算是張徹大導演也沒有那個自信吧。”
“張徹大導演的輝煌期已經過了,現在正在走下坡路,再加上人也已經老了,自然創作力開始衰退。但是像徐可卻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相信如果才華夠的話,應該可以開創新派武俠電影的新局面。”許貫武笑了笑道。
徐可的確開創了新派武俠電影的新局面,不過并不是因為這部《蝶變》,而是他和李聯杰合拍的《黃飛鴻》系列,及日后拍的《笑傲江湖》與《新龍門客棧》等。
不過由他開創的新派武俠電影熱潮卻也沒有持續太長時間,從《笑傲江湖》開始到《刀劍笑》結束,總共不過四五年的時間。而在這四五年的時間中卻是杰作輩出,僅李聯杰就出演了許多部經典電影,如《方世玉》系列、《黃飛鴻》系列等,也因為這新派武俠電影讓他成為繼程龍之后,香港最紅的功夫巨星。
“既然你相信他的才華,那我就相信你的眼光。”林清霞見許貫武這么稱許徐可,便也點了點頭笑道。
《》隨夢小說網全文字更新,牢記網址:
小技巧:按CtrlD快速保存當前章節頁面至瀏覽器收藏夾。
隨夢小說網每天更新數千本熱門小說,請記住我們的網址
內容由網友收集并提供,轉載至隨夢小說網只是為了宣傳《》讓更多書友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