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馬喜劇之王第三百三十一章 鋪路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鬼馬喜劇之王 >>鬼馬喜劇之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三十一章 鋪路

第三百三十一章 鋪路


更新時間:2014年05月16日  作者:紀墨白  分類: 都市 | 娛樂明星 | 紀墨白 | 鬼馬喜劇之王 

許貫武知道在香港歌手之中,其實有強烈個人風格的不多,原因其實很簡單,市場不允許。

香港人口總數是三百萬以上,最多時人口數量六百萬以上。而全世界說粵語的人口往高了說,有兩億人口左右,使用漢語的有十多億人口。不過大部分都在中國內地。而美國人口在兩億以上,最高時在三億以上。而以英語為母語,或第二語言的人口數量,基本在三十億以上。

簡而言之,也就是歐美歌手的潛在唱片市場,有三十億人口左右。相對來說,香港歌手的潛在唱片市場,只有十多億的人口。而提到內地唱片市場,呵呵,大家都懂的……刨去內地九成九的潛在市場,香港歌手的潛在唱片市場,只剩幾千萬人口。

而這幾千萬人口,又大都分布在東南亞。相比歐美體制健全、購買力旺盛的唱片市場,東南亞唱片市場無疑是比較貧弱的。歐美市場中可能每三百人會掏錢買一張唱片,而到了東南亞可能一千人中才會有一張銷量。再對比上那差距龐大的人口基數,歐美頂尖歌手唱片賣不過千萬都不幸福,港臺歌手賣過百萬張就要歡天喜地了。

歐美白金唱片是以一百萬張為界限。相比起來香港歌手的白金唱片,是以五萬張為界限。嗚嗚!相差了整整二十倍啊。

在美國因為唱片潛在市場很大,有數億人口的數量。所謂人上一百,千奇百怪。而數億人口在口味上。是畢業有很大的不同。有喜歡鄉村音樂的,有喜歡福音唱片的。有喜歡搖滾的,有喜歡爵士的,有喜歡朋克的……同樣風格方面,有喜歡保守的,有喜歡放1蕩的,有喜歡性1感的,有喜歡純情的,有喜歡癲狂的。也有喜歡溫柔的……

總之因為人口基數擺在那里,所以任何一種類型的,任何一種風格的歌手,都會有很多喜歡自己的歌迷。而正因為有了這很多喜歡他的歌迷,才讓他能夠繼續以音樂為伍,繼續發揚自己的風格,繼續推出自己的唱片。藝術也是需要一定物質來支持的。否則再有才華的歌手,也早就會被餓死了。

而美國各地舉辦的行行色色的音樂會、歌唱比賽、電臺、電視臺、報紙、雜志等等等等,也為歌手提供了舞臺與宣傳的渠道,所以如果歌手真的有才華,并且渴望成名,就不會被永遠埋沒。這就是歐美唱片市場之所以人才輩出的原因。

而香港總人口不過幾百萬。如果歌手不迎合大眾的口味,基本上就沒有生存的空間。這就直接決定了在香港只能有主流音樂,而類似搖滾、雷鬼、朋克等等非主流則市場潛力不大。

其實這也與中西方文化差異有關。西方文化強調自我為主,自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盡力凸顯出自己的價值。所以歌手做得越夸張。越容易一舉成名受人追捧。比如世界矚目的LADYGAGA,一次又一次的顛覆人們的三觀。說她有開創性也好,說她嘩眾取寵也好,總而言之,這位話題性一流的女歌手大火特火,在全球唱片市場一片萎靡的情況下,唱片銷量依然有數千萬張。

再比如鄉村小歌后泰勒.斯威夫特,隔三差五就換一個男朋友,換完之后就寫歌來紀念。據不完全統計,這位小霉女交過的男朋友超過十九位,而且基本上最長不過半年,最短兩三個月的時間。如果換在東方文化之中,基本上就要被冠以見異思遷之類的字眼。但人家小霉女泰勒依舊火的一塌糊涂,專輯銷量同樣輕松過百萬大關,賺錢賺得一塌糊涂。

而東方文化則強調群體觀念,必須要和光同塵,最忌諱的就是槍打出頭鳥。想發揚個性,想突出自我,想挑戰權威,那就是一個死。

基于這種文化方面的熏陶,東方人的喜好一般都隨大眾,很容易就追隨潮流。比如看到報紙雜志電視臺宣傳韓流,就一窩蜂的去追韓星;臺灣偶像劇風行的那幾年,又一窩蜂的去追F4、飛輪海、五月天;最早時候,《上1海灘》上映,白圍脖、大衣成了流行;再后來《血疑》,幸子頭、幸子衫;《灌籃高手》放映的那幾年,N年都沒有普及開的籃球運動,頓時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

而這種隨大流的心里,其實不止表現在追星上,還有一起搶購蘋果手機,一起搶購奢侈品,甚至連誰都不看好的黃金也去搶購……據調查得知,國人換手機的頻率遠遠高于西方人,而蘋果手機主要市場,就是中國大陸。奢侈品市場上主要的的消費大戶也是國內土豪;黃金價格大幅下跌,也是中國大媽搶著去抄底,結果全砸手里了。

而與此相反的是,現在即便HDDVD、藍光影碟機早就問世許多年,但美國依然還有九千多萬戶家庭依然使用VHS錄影機,而且錄影帶租賃依然是影像租賃店最大宗的生意。而歐美奢侈品品牌,其實在本國并不受追捧,尤其是LV、香奈兒、GUCCI等,都已經成了爛大街的牌子,遭到了高端消費者的遺棄。但好在有中國土豪來接盤,每年數百億美元的驚人消費能力,依然可以讓這些品牌活的相當滋潤。

這其實都是從眾心理惹的禍,大家都背著名牌包包,自己不背就好像顯得不合群。而不合群其實是國人最怕的一件事,連上個廁所都要一起去的國人,如果因為不背名牌包被人隔離,那豈不是要哭死?!

而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小眾音樂沒有發展的空間。大家都聽主流歌曲,你一個人聽小眾歌,那你就是不合群。大家都說這個歌星唱歌好聽,你非說其實某某小眾歌手才叫有才華。你就和大家對著干……所以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你就只能和大家一起聽流行歌曲。穿流行衣服,看流行電影,說流行的話……

而唱片公司出于盈利的考慮,自然也不會推這種非主流的小眾唱片。而再喜歡音樂的歌手,如果長期處在不被重視,不被歡迎,而且還要飽受貧苦煎熬的折磨下,也很難再堅持自己的夢想。這也導致香港歌手即便最開始可能玩非主流。如BEYOND樂隊,最后還是免不了要向市場妥協。

香港其實并不是沒有好的音樂人,如達明一派,如藍戰士,如太極樂隊等等,但是卻沒有他們生存的土壤。

單立文如果不演電影,內地有多少人知道他還是位搖滾歌手。而且還是黃家駒的好朋友。劉以達如果不是出演那么多周星弛的電影,也沒人會注意到這個神神叨叨的夢1遺大師,會是一位才華橫溢的音樂人……

這就是香港樂壇的現實,玩藝術的全都餓死了,玩商業的卻活的很。你讓這些音樂人怎么辦,總不能抱著理想餓死吧?!

許貫武知道香港歌手與歐美歌手相比。人家是從野地里自生自滅,最終經歷千辛萬苦長起來的;相比而言,香港歌手更像是從溫室里培育的,雖然品相看起來不錯,但是大家都知道野生人參和人工栽培的人參的區別。

如果把溫拿樂隊與張國容等香港歌手帶到歐美樂壇來。如果想要成為一線的頂尖歌手,就算排除種族與文化的差異。估計需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努力。實話說相比創作俱佳的歐美歌手,香港歌手很少有拿得出手的創作作品,在這一點上甚至不如日本歌手。

濱崎步、宇多田光、倉木麻衣等等,都是自我創作的歌手,而日本歌壇還有大量實力唱將,他們的唱片銷量依然穩穩占據排行榜前列,即使后面不斷有青春偶像團體不斷沖擊,但依然無損他們的至尊地位。

相比較而言,香港一線的歌手幾乎沒有拿得出手的自我創作的歌曲,比如歌壇天后王斐,比如歌神張雪友,比如接任歌神寶座的,負面新聞不斷的E神等等,都只是靠著好嗓子和商業化的運作成名而已。

相比起來,第一任歌神許貫杰的歌神頭銜,無疑就實至名歸的多。他開創了廣東歌的流行潮流,創作的鬼馬歌曲真實反映了當時工薪階層的苦難,他雖然最早期模仿貓王和披頭四,他雖然是香港大學心理學系畢業,但是他依然能夠放下身段,為貧苦大眾發聲。所以阿SAM能夠贏得全香港市民的喜愛不是沒有原因的。

香港歌手相比歐美歌手有這樣那樣的一些缺點,所以如果想要他們能夠成功進軍歐美市場,就必須有一股強大的力量來保駕護航。而許貫武要做的就是為香港歌手鋪好路,讓他們的征程可以走的更穩健一點。

“要不要收購一家唱片公司呢?”許貫武捏著下巴想道,如果要把溫拿、張國容等人引進美國市場,一家唱片公司是必須的。而且這家唱片公司還要比較大,人脈關系比較廣,同時還需要在美國唱片業比較有聲望才可以。這樣一出道就可以借不少勢頭,所謂水漲船高就是這個意思。

另外電視臺、電臺、報紙等也要準備妥當,好配合這些歌手做宣傳。MTV有線電視網無疑是不錯的選擇,只是現在MTV還沒有創辦呢。電臺方面,許貫武也不是很懂,所以還需要回頭像雷石東咨詢一下。至于報紙方面,許貫武所知道的幾家報紙都是非賣品,而且美國對報紙管理的比較嚴格,應該會限制許貫武這個外籍人購買,所以想鋪墊好路把香港歌手引過來,還的確是件難事兒。

不過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許貫武無疑就是一位有心人。所以這件事再難,他也想去做做看。他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賺錢,還有一個想法就是想要做一點有意義有挑戰的事情。

當電影事業、電視事業、投資事業等逐漸步入正軌,許貫武忽然發現自己其實已經無事可做。拍電影有七人小組,電視臺現在有利孝和,將來會有梁淑儀,《天天日報》現在有連默生,藝聲唱片有鄭棟漢、CAA有邁克爾.奧維茲等人,地產方面有李兆基,有胡應湘,有李家誠……

自己現在就算什么都不做,每天坐在家里數錢玩兒,或者坐著私人飛機環球旅行,這些錢也夠他十輩子的花用。

但是人這輩子不能總是吃喝玩樂,或者宅在家里看電視,還應該有一番作為才對。作為一位光榮的穿越人士,許貫武也不想自己什么都不做,只知道混吃等死。所以必須要為自己找點事情才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請到m.qidian閱讀。)


上一章  |  鬼馬喜劇之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