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雕之大元國師第二百五十二章 出使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憐成>> 神雕之大元國師 >>神雕之大元國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五十二章 出使

第二百五十二章 出使


更新時間:2014年06月03日  作者:憐成  分類: 同人其他 | 憐成 | 神雕之大元國師 

二人言念至此,當即傳下號令,命使團已確定隨行的人選速做準備,沿途負責車馬、食宿、保衛的人員也開始著手保障。蒙古治軍嚴謹,手下人人做事雷厲風行,因此不過半個時辰過后,便有仆從告知忽必烈和蕭遙,手下一切安排妥當,立即便可啟程。聞此訊息,心本就焦急的忽必烈立即脫去蒙古王服裝,換上了一套普通的官服,再讓其他人稍加打扮,頓時,一個看上去平平無奇,并沒有任何特殊之處的普通蒙古官員形象便立刻出現在了眾人的眼前。看著這身新行頭,忽必烈與蕭遙相視一笑,當即一塊走出了王帳,與使團其他隨行人員一起上了馬車,向東南方朝著臨安府(杭州)的方向駛去。

由于一路上安排妥當,加之大宋也派出了迎接的人員,驛道上各個館驛準備充分,因此一路上暢通無阻,按照預期,原本只需七八天便能抵達臨安,只是由于忽必烈心系此行的真正目的,是以一路上以各種借口拖延繞行,借機將宋軍沿途各處的軍事布防、戰力士氣等等情況一一親自探查清楚,因此,一行人來到了平江府(蘇州)境內時,已是半月之后了。

平江府位于臨安北面,論及經濟繁榮程度,是僅次于臨安的所在,且此處風光秀美,那煙波浩渺的太湖,更是一個能與臨安的西湖相提并論的絕美所在。自建炎南渡,淮南兩路便成為宋金交戰的主戰場之一,淮河成為北方的金和南方的南宋的邊界線。其時金國的勢力已日漸式微,忽必烈一行從開封府出發,走的便是淮南西路的順昌府(今安徽阜陽)至淮南東路的鐘離縣(今安徽鳳陽縣),然后到江南東路的建康城(今南京)。一行人還未入城,遠遠便已經聽到了一陣鑼鼓喧天之聲。蕭遙騎在馬上舉目眺望,只見城外身穿五顏色服飾,舉著各種各樣牌的隊伍正熱熱鬧鬧地又吹又打,前面是一群身穿各色官衣,拱手而立的大宋官員。見此情景,忽必烈微微一笑,說道:“沒想到,臨安朝廷戰場上不行,但官場上的排場倒還是挺大的。”

蕭遙聞言,想起自己曾經見過的現代社會的那些官員,忽然感同身受地點了點頭。一行車馬緩緩駛至城門前,當即便有一人走出大宋迎接官員的隊伍,高聲說道:“京湖安撫制置大使賈似道率江南與淮南兩路四府十七縣,共一百三十名武官員,恭迎大蒙古國天使降臨和議。乞蒙天恩,榮光普照,萬民歸心!”一言甫畢,當即叩首跪拜,伏地高呼。

自古兩國交往出使,不論雙方國力強弱,領土大小,甚至不論是否敵對,都應是平等論交,并無上下之分,就連忽必烈自己一路走來也是謹言慎行,每路過一處館驛,跟當地負責接待的知府或是其他官員一起吃飯時,也從不依仗武力耀武揚威,以大國使臣的身份胡作非為,提一些無理的要求。但此時他見到這些大宋官員竟以君臣之禮相待,不禁皺起了眉頭,似是自言自語地小聲說道:“這些人好沒骨氣!”

蕭遙聽到領頭的那個身材瘦小、短須小眼,一臉猥瑣之相的官員竟然自稱叫做“賈似道”,當即心一震,暗道:“這個人不會就是那個賣國求榮的大奸相賈似道吧?”但他還不及細想,己方車馬已來到了跟前,那自稱名叫賈似道的官員當即迎上,來到了走在最前面的使團負責人也烏布恩的馬前,伸手為他牽住了馬韁。由于此次眾人來到原是打著“出使”和談的名義,因此使團必不可少地也要真正帶一些負責外交的人來應付大宋朝廷,也烏布恩便是忽必烈手下專門負責此類事情的官員,因此此次蒙古使團明面上的負責人便是他。

此時,他見賈似道主動鞍前馬后地主動為自己引路,明白他是在盡量討好自己,而對于跟大宋官員打交道時需要如何做,負責外交多年,早已深諳此道的也烏布恩心自是再明白不過,因此并不退讓,反而向著正欲謙讓推辭,不愿被其他官員牽馬引路,要下馬自己行走的蕭遙使了一個眼色,示意他只須坦然接受后,便昂首挺胸地坐在馬上,任由賈似道一步步地在前牽著韁繩,自己則雄赳赳氣昂昂地坐在馬上,進入了建康城。

蕭遙看到也烏布恩的眼色,只得心惴惴地坐在馬上,但當他看到身前給自己牽馬的那名官員身著紫色官袍,胸口銹徑三寸獨科花,顯然是一名當朝三品大元時,心卻無論如何不能受之自若了。他明白按照宋朝的官職劃分,三品官員已相當于現代社會的國務委員,而想到自己此時竟被這樣一名位高權重的官員服侍在側,蕭遙每思及此,心在倍感刺激不安的同時,一種酣暢淋漓的快意卻也油然而生,卻越來越沉浸其,難以自拔。

本來外國使團入城,按照規矩都要先下馬拜,走一番繁瑣的外交程序,但此時,賈似道等一眾大宋官員竟一路綠燈,執意牽著馬韁,徑直將蒙古使團引入了建康知府的宅邸之。蕭遙見此情景,坐在馬上略一思索,便已明白了為什么賈似道這些大宋高官此時如此卑躬屈膝、諂媚逢迎的原因。

原來,其時蒙古大兵壓境,雖還并未與南宋之間產生過什么大的摩擦,相互間也沒真正打過一場實實在在的戰爭,可蒙古鐵騎威名遠播,不說之前宋朝與蒙古南北夾擊之下滅亡金國時,便已讓臨安朝廷見識過了草原雄獅的厲害,就單說歷史上的宋代終其一朝都是重輕武,從上至下,主戰派的在朝堂之上從來沒有真正占過上風,面對蒙古雄兵在側,耽耽而視,真正掌握朝廷大權的那些官員,比如賈似道這些人心想的,定然是只要能避免戰爭,哪怕朝廷年年奉上高額的歲幣,那也是心甘情愿的。因此此時碰到蒙古使團議和的良機,他們自然不肯輕易便放過,當然是要盡全力展現自己求和的誠心了。想到這里,蕭遙不禁哀嘆道:“當年宋太祖杯酒釋兵權,便是吸取了唐朝藩鎮割據、擁兵禍亂的教訓,雖說是前車之鑒,后事之師,但俗話說矯枉過正,這才導致武將始終被排擠在權力核心之外,后來更是經常無端受到猜忌,岳飛一世英雄,也難逃此命運。不僅如此,連軍隊也是羸弱不堪,根本不能擔負起保家衛國的重任。有如此政體,縱然天降圣人,也難以改變宋朝的命運了。但無論如何,宋朝也畢竟是華正統,我選擇加入這時還算是外國的蒙古,恐怕被現代的人們知道了,多半便要罵我為‘漢奸’了。天幸我此刻身處南宋亂世,不必理會這些意見,否則人言可畏,我是否能堅持自己的想法,當真是殊無定數了。”

(希望各位書友來逐浪支持一下小弟。寫這本書需要付出很多,但只要有你的一句支持,就是我繼續下去的最大動力_)


上一章  |  神雕之大元國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