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文魁第三十三章、乃可不歸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漢魏文魁 >>漢魏文魁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三章、乃可不歸

第三十三章、乃可不歸


更新時間:2014年12月23日  作者:赤軍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赤軍 | 漢魏文魁 
黯然銷魂者之卷四

黯然銷魂者之卷四

就在許都因為是勛的小圈套,掀起了一股驚濤駭浪一般的請廢校事的風潮之際,千里之外,劉備率荊州軍已然攻克了犍為郡治武陽。

當日南安城下對嚴顏一戰,因為甘寧的襲城,荊州軍獲得大勝,但因為要策應甘寧,劉備派張飛猛攻南城,損失也頗為慘重。然而這回攻打城池更高,守備更嚴的武陽城,卻幾乎是兵不血刃,倏忽而下。

原因是郡內書佐費觀、王甫等,都是法正的至交好友,荊州軍才到城下,他們便悍然發動兵變,把郡守何宗給圍了起來。王甫字國山,廣漢郡郪縣人,也屬于不得志的益州土著。費觀字賓伯,是江夏郡鄳縣人,其姑母又是劉璋的的生母,照道理是不該胳膊肘朝外拐的。問題當年費觀跟隨長兄伯仁入蜀,還沒能成年得仕呢,伯仁就掛了,劉璋為東州士上層所挾持,竟然不敢重用自家這個小表弟。因而費觀惱恨之下,就被張松、法正他們給扯上了賊船。

犍為郡守何宗自彥英,蜀郡郫縣人,也是益州土著,所以雖然累功做到二千石高官,卻被排斥在益州政權中樞之外,心中亦早有不滿。費觀、王甫他們把郡守衙署一圍,何彥英不禁慨嘆道:“費賓伯亦心從沅州(指沅州刺史劉備)乎?則吾尚何所拒耶?”派人去跟那倆小年輕打招呼,說我也有降心,你們趕緊把兵撤了,我這就大開城門,迎接劉沅州入城。

就這樣,劉備在武陽城下扎營還沒穩當呢,就得到稟報,城門大開,郡守何宗手捧印信前來歸降。

劉備大喜,趕緊親自出迎,好言撫慰何宗,仍命其擔任犍為郡守,至于費觀、王甫,全都招至軍中,任為參謀。

消息傳到成都,劉璋嚇得差點兒沒一個跟頭從坐榻上翻下去。

原本的歷史上,劉備是從北線殺來,然后頓兵堅城雒縣之下,將近一整年都無法寸進。原因很簡單,雒縣原本不但是廣漢郡治,亦是益州治所,是劉焉苦心經營的大本營,城高堞密,守備森嚴。劉焉晚年,突然遭了一場大火,把雒城內的州牧治所給焚為廢墟,無奈之下,才被迫南遷到蜀郡的郡治成都——可是州衙燒了,城可沒被燒,仍然牢固著呢。

只是這條時間線上,劉備自南線而來,在兵不血刃拿下武陽以后,沿江北指,距離成都僅僅一百多里地,并且中間只隔了一個小小的廣都縣。劉璋原本的計劃,是陸續抽調前線與趙韙對戰的主力兵馬,馳援武陽,先硬生生把劉備釘死,再尋找反擊的良機。然而如今武陽已失,想靠著廣都小城來憑堅而守,那實在太不現實了呀。

趕緊的,大家伙兒都回來守成都吧!

大將龐羲先回來了,拍著胸脯說劉備何所懼也?他手下撐死了三萬人,還大多是才剛招募的我益州之兵,我率三萬精銳前往抵御,必將其殲滅于武陽和廣都之間。張松及時跳出來扯后腿,說萬一劉備止步武陽,不繼續北上了呢?你倉促之間,可很難攻破武陽堅城啊,等劉備厚植了勢力,再使將東聯趙韙,西取蜀郡屬國,“喀嚓”一刀,把南半個益州全都割了去,到時候勢力此消彼長之下,那就更難對付啦。

其實益州的精華都在成都平原上,其次是北半部,而南方叢林密布,蠻夷縱橫,論起經濟實力來,還不到整個益州的五分之一。問題現在益州北部也并非全都掌握在劉璋手里啊,漢中張魯、巴郡趙韙,各自割據一方,要再丟了犍為以南,全州三分之二的稅收全都要泡湯。

劉璋是個沒主意的,當下龐羲說要打,張松說打不得,還是以撫安為上,劉璋聽得是頭昏腦漲,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當然啦,掌權的是東州士上層,張松的意見僅止參考而已,估計最終還得按龐羲所言,發兵去討伐劉備。然而就在這個時候,長史、扶風人射堅射文固突然站了出來,說正欲稟報我主,有天使自許都來為我家與趙韙解斗,何妨一見,讓他去勸說劉備退兵呢?

且說此前劉備入蜀的消息傳至許都,曹操召聚群臣商議,得出的結論是——鞭長莫及,根本無法可想,只好嘗試著以朝廷的名義,派使臣前去解斗。基本而言,無論劉璋還是趙韙,都不可能那么聽話,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能夠把他們暫時穩住,那朝廷的威勢、曹家的威勢,都會大漲啊。反正不會有什么損失,何妨一試?

于是第二天,尚書令荀彧便委派議郎士孫萌持節前赴蜀中。

士孫萌字文始,乃前尚書令士孫瑞之子。李、郭大交兵的時候,士孫瑞為亂兵所害,士孫萌跟隨劉協來到許都,追錄其先人之功,封為詹津亭侯。此人無他能也,就是嘴皮子比較利索,有是宏輔一半兒的功力。

士孫萌受詔之后,立刻快馬加鞭西進,他好不容易逮著這么個立功的機會,就怕自己慢了一步,劉、趙兩家要是先分出了勝負,或者提前罷兵言和,那不就白跑一趟了嗎?經過反復籌謀,士孫萌并沒有自梁州經漢中入蜀——萬一被“米賊”張魯攔住,不放南下,可就抓瞎了呀——而是先奔荊州,去拜望劉表,勸劉表趕緊把劉備軍給撤回來。

然后士孫萌便溯江而上,進入巴郡,等到了地方一瞧,真是欲哭無淚啊,緊趕慢趕的,趙韙扛不住龐羲大軍,還是認慫了,而劉璋因為有劉備在南線勢如破竹,亦不敢逼之過甚,直接跟趙韙握手言和。不過士孫萌心說我既然都跑來這里了,成都不可不去一趟——

他是扶風人士,與射堅為同鄉,所以到了成都,就先去拜會射堅。射堅本姓謝,其祖謝服曾拜將出師,天子認為“謝”字不祥(本意為‘辭’),所以去掉“言”字邊兒,讓他改姓為射。射堅曾任黃門侍郎,約在獻帝初避亂辭官,與其弟射援一起入蜀投奔了劉璋,被劉璋任命為長史之職。

于是射堅向劉璋引見士孫萌,士孫萌遞交了朝廷的詔書,然后說既然劉、趙兩家能得罷斗,此國家之福也,希望劉牧你可以寫封謝恩的表章,讓我帶回許都去。劉璋苦著臉道:“趙韙雖退,而劉備仍竊據我土……”士孫萌聞言就是一愣啊,說我是從荊州入蜀的,劉景升已然答應召回侵入益州的兵馬了,怎么劉備還沒退兵嗎?

他言辭若有憾焉,其實心里挺高興,心說我若動此三寸不爛之舌,能夠說服荊州兵退去,則還朝必受重用啊——想那是宏輔,不也是縱橫諸侯之間,以舌辯起家的嗎?于是主動請求劉璋派人護送他前往武陽,去游說劉備。

劉璋大喜,便遣部將泠苞率千騎護衛天使,急往武陽城中而來。

劉備幾乎是同一天而接雙使,一撥就是士孫瑞,持節而來,另一撥是劉表遣從事伊籍伊機伯入蜀,要劉備、劉虎即刻退兵——這回輪到劉玄德頭大了。

天使好打發,士孫萌自以為牙口甚利,結果跟龐統才交鋒數個回合,便被迫鎩羽而歸——龐統說了,朝廷要是真能照管到西方之事,那成,此前不是封了我主為沅州刺史嗎?趕緊讓劉表把沅州讓出來啊。劉景升不久前平定張懌,即自說自話地表別駕劉先為沅州刺史,朝廷為啥連個屁都不放啊?我主退而不得沅州,那便只好呆在益州,以待朝廷秉公而斷啦。

可是荊州來使便不好打發了,伊籍才遞上劉表的公文,劉虎就嚷嚷著,既然伯父讓咱退兵,那咱趕緊收拾行李回家吧。好在伊機伯在荊襄時即與劉備過從甚密,雖然身為劉表的部屬,又是同鄉,其實內心深處還是偏向劉備更多一點兒,當即擺手道:“吾來前,襄陽但聞我軍已入犍為耳,未聞得武陽也,今得城而棄,豈不可惜?”

劉備說對呀對呀,咱們千辛萬苦殺到了這兒,要是就此一走,所得領土全都得退還給劉璋,那多不劃算啊。劉虎說要不這么著,咱們把犍為的百姓全都裝上船往荊州運,則雖失地,而乃得人也,那就不虧啦。

那時候迭經戰亂,各地戶口數都不滿額,即便中原士人大量前往荊州,也很難填補空缺,所以諸侯相爭之際,擄人也是一大要務——田地多所荒蕪,只要有人就有耕種產出,而且戶口多了,也更方便征兵啊。

可是劉虎這主意多少有點兒無厘頭:從武陽到荊州,千里迢迢,你怎么運送人口?得準備多少口糧?這路上就得死掉一大半兒吧?估計等回到荊州,剩下的人口再怎么賣力耕種,沒有三五年都抵消不了路上消耗掉的糧食!

最終徐庶站起來出主意,說不如便請天使返回成都,跟劉璋商議,使以金帛、糧秣來交換失地——那么他也就占不著太大便宜了,而咱們也不算白白辛苦,最終空手而歸。劉備說好,當即派遣簡雍跟士孫萌返回成都,去跟劉璋談判。

當天晚上,伊籍秘密來找劉備,問他說玄德你好不容易打下一郡之地,難道真的得點兒糧食、財物,就打算放棄嗎?你可想好了,即便得到再多的物資、兵馬,等回到荊州,在劉表的地頭,他必然分去一大半兒。劉備搖頭說:“此乃緩兵之計也。然而所部精銳,多為荊州兵,豈肯久留異鄉?”劉虎他們肯定想早早回家,我未必就能攔得住啊。

正在此時,突然趙云在堂外報道:“甘寧求見主公。”劉備說我這正在待客呢,若無要事,請興霸明日再來吧。卻聽趙云稟道:“興霸乃云,劉虎、賴恭欲發兵挾持主公,使返荊州也!”

劉備聞言吃了一驚,伊籍卻微微而笑:“玄德乃可不歸也。”R1152

,歡迎訪問


上一章  |  漢魏文魁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