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文魁第二十七章、昔孔子歿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漢魏文魁 >>漢魏文魁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七章、昔孔子歿

第二十七章、昔孔子歿


更新時間:2014年11月18日  作者:赤軍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赤軍 | 漢魏文魁 

ps:昨天后感謝的,都是十月份投過月票的讀者朋友,十一月的,咱日后再統一感謝啊。。。看最新最全小說

是勛暫且將前線基地之事托付給郭淮,當日即與鄭渾一起快馬南下,翌日抵達離石。進得新修的刺史衙署,曹淼牽著雪兒迎將上來,但看是勛不但不喜,反而板著張臉,就如同誰欠了他三萬錢似的,不禁質問道:“丈夫不愿我母女來耶?若甘氏來,想不是這般面孔。”

是勛苦笑道:“女果然多嫉多疑——吾非不喜也,為不敢喜耳——才有信報,康成先生歿矣!”

曹淼聞言也吃一驚,才待詢問詳細,忽聽一個稚嫩的聲音問道:“誰歿了?”低頭一瞧,原來是自己手牽的是雪在問。是勛雙手扶膝,彎下腰來,告訴女兒:“康成先生歿矣。”是雪點頭:“原來如此。”

是勛多少有點兒哭笑不得,心說你這小丫頭的表情、口氣,便仿佛與康成先生頗為稔熟一般。當下雙手插入是雪腋下,將閨女抱起來,逗問道:“既是康成先生歿了,阿爺該當如何做?”是雪歪著腦袋想了一想,答道:“該當與賻錢。”是勛大笑,可是才笑兩聲,就覺得不大合適——雖然未必有外人聽見——假裝咳嗽兩聲,生把笑聲給咽了,轉頭問曹淼:“是汝教她的?”

曹淼笑道:“我哪會教她。想是前日桓公雅歿,吾吩咐魚他準備賻錢,偶為她所聽得了。”桓公雅即桓典,官至光祿勛。不久前去世。

是勛點一點頭。隨即嘆了一口氣:“康成先生與桓公不同。恐非些些賻錢可以了事。”

曹淼出身大戶人家,也是多少通一點禮法的,隨口便問:“須赴京致祭耶?”是勛搖頭道:“恐亦不足。”當下一邊逗弄懷的女兒,一邊把昨日與鄭渾所言,大致說給曹淼聽——當然啦,種種高深的引經據典全都忽略過去了,就算說了,曹淼也肯定有聽沒有懂。

曹淼微蹙秀眉。問是勛:“守喪三年……豈有此禮。然扶柩還鄉,恐不能免——來去須得數月,難道丈夫真要上表辭官不成?”說著說著,突然眉頭舒展開來,笑道:“便辭了也罷。這朔州偏僻窮乏,便連刺史衙署都這般簡陋,居之何益?不如辭了,吾兄必有好官與你。”

是勛暗撇嘴,心說還“吾兄”呢,你當自己是曹操親妹嗎?曹淼說得不為無理。在女人看來,官好官壞。一看權力大小,二看事務輕繁,三看離家遠近——州刺史權柄不為不小,然而朔州實在太窮,事務更不可能輕省,最重要是的距離許都實在太過遙遠啦,平常連探親假都沒有,還不如不干呢。

唉,燕雀安知鴻鵠之志也!你以為我到朔州來,就只是簡單地為曹家……為漢室守牧一州嗎?我希望能夠盡自己所能,最大限度地解決北方游牧行國問題,減輕國家所受到的外部壓力啊。

不過這些話,當然沒必要跟曹淼說,當下只是輕嘆一聲:“辭表不可不上,然是否留任,還在朝廷。”轉過話頭,跟曹淼說,我剛收了一個胡人做養,如此如此,這般這般。曹淼聽了就皺眉頭,說:“君自有,何必再收假?況是胡人,橫暴腥臊,收之何益?”是勛說這相關國家大事,你不懂,我只是跟你先打聲招呼,將來說不定哪天就把是魏接到家里來教導一段時間,你要有正室、主母的氣度,別給人家臉色瞧。

“唯丈夫之命是聽。”曹淼答應了。夫妻二人又閑話幾句,是勛就讓她抱著女兒先下去休息,自己提起筆來,絞盡腦汁地寫了一份辭官的上奏,先派荊洚曉遞往朝廷。當晚不敢與曹淼同房,孤身而眠,翌日起身,就待快馬趕回許都去。

曹淼本來還想跟著的,是勛說你奔波辛苦,這還沒歇過來呢,怎好再與我同歸許都?不如暫且在這離石城內等著,我估摸著朝廷八成不會準我辭官,頂多就是給開幾個月假,扶鄭玄的靈柩還鄉——在他的本意,最好朝廷連這假都不準——我遲早還是要回朔州來與你們母女團聚的嘛。

而至于萬一朝廷真準了假,他必須得扶鄭玄的靈柩前往高密,就此耽擱了進攻美稷之事,那又該怎么辦?是勛如今心頭一片混亂,干脆不去多想,只期望車到山前必有路吧。

大不了自己跟曹操說此為平定匈奴的大好時機,不可錯失,讓曹操給朝廷施壓,不準自己的假就是了——且待回了許都再說。

于是留下秦誼看顧曹淼母女,自己光帶著孫汶與十名部曲,打馬揚鞭便奔許都而來。于路無話,這一日眼看目的地在望,忽聽不遠處有人高叫道:“對面莫非是先生么?”竟然是諸葛亮的聲音。

是勛心說我趕著回去給鄭玄致祭,這馬不停蹄的,竟然都沒能追上諸葛亮,小家伙跑得還真不慢啊。他明白諸葛亮的心思,是想快點兒給朝廷遞上了奏,好趕回去請命出使美稷,說降匈奴,然而——我今不在朔州,你就算早早完事兒回去了,又有何用?

諸葛亮眼神兒很好,他瞧見是勛了,遠遠招呼,是勛望過去,卻只是模模糊糊幾個人影,若非聽到呼喊,根本辨認不出是誰來。眼瞅著許都那高峻的城堞已然在望,也不急于這一時三刻,不妨下馬來歇上一歇,等著孔明過來吧。

因此是勛避至道旁,翻身下地,一邊揉著酸痛的大腿和屁股,一邊靜待。頃刻之間,諸葛亮便已馳至面前,也匆忙下馬見禮。是勛笑道:“孔明來得好快。可已將上奏交遞了么?”

諸葛亮回答說自己是兩日前到的許都,當日便前往尚書臺,將上奏交給尚書令荀彧了。隨后當晚。曹司空便召自己入見。命將鎮撫朔州的前后經過詳細稟報。聽完以后,曹操就說:“大司農才歿,急遞已往朔州,料汝師不日便將返都致祭也。可即于都相候。”

是勛聽了點點頭,隨即卻又皺眉:“既允汝暫候,何以出京?”你不等著我過來,就算現在快馬趕回離石,那也無用啊。我不在朔州的話,誰準你出使美稷?

諸葛亮拱手道:“弟特來迎候先生,有要事稟報。”

是勛做了個請講的手勢——他心說有什么大事兒要急匆匆地跑來向我匯報了?這要萬一走岔了道兒,撞不上我可怎么辦?孔明還是太浮躁了一點啊,必須得找機會好好敲打敲打他。

就見諸葛亮突然斂容變色,一本正經地舉起三枚手指來:“其一事,都鄭門弟,自郗大夫、劉郎以下,皆已上奏請辭,欲為康成先生守喪矣。”“郗大夫”便是御史丞郗慮。“劉郎”是郎劉琰,皆為鄭門弟。

是勛聞言。悚然一驚,心說虧得我跟鄭公請教一番。這要是鄭門弟大家伙兒都不辭職,我也跟著不辭職,還不顯眼;如今人人都上表請辭,要是光自己戀棧不去,連態度都不表一個,那肯定要受到天下士人的側目啊。況且,如此一來,自己此后在鄭門嫡傳的圈里不就變成異類了嗎?還混得下去嗎?

好險啊好險!

當下拍拍諸葛亮的肩膀:“多承孔明相告,然吾亦上表請辭矣,毋憂。”

諸葛亮點點頭,說我昨天就已經在城內碰到過荊洚曉,得知此事了,先生這么做是正確的,可免于宵小議論。完了他又豎起第二枚手指來:“其二事,郗大夫要吾傳語先生:‘昔者孔歿。’”

是勛心說孔歿又怎么了?是想類比如今鄭之歿嗎?郗慮這話沒頭沒尾的,肯定暗藏著什么玄機哪。腦筋一轉,想到了此言的出處,這才恍然大悟,不禁失笑。

原來此語出自《孟滕公上》,后為:“三年之外,門人治任將歸,入揖于貢,相向而哭,皆失聲,然后歸。貢反,筑室于場,獨居三年,然后歸。他日,夏、張、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事之……”

說白了,孔去世以后,孔門弟聚在一起守喪三年——啊呀,確實是不光心喪還守喪的,鄭渾說的沒錯,自己卻把這段孟的記載給忽略了——等到喪期滿了,大家伙兒整理行裝,各自散去,臨行前都先去拜見貢,跟他相對而哭。由此可見,孔丘掛了以后,這儒家第二代龍頭之位是落在貢頭上啦。

可是隨即就出了事兒了,夏、張、游等人因為有若長得跟孔很象,所以就打算象服侍孔一般去服侍有若。言下之意,他們想要擁戴有若當第二代龍頭——當然啦,更有可能是扛有若這個傀儡出來,與貢相對抗。

所以郗慮傳的這有頭沒尾半句話,就是要讓是勛聯想起這一大段兒來,想起孔死后,孔門分裂的教訓。鄭玄的門人弟很多,除掉掛了的,還有跑到天涯海角,不知道在哪兒隱居的幾位,眾人全都公推他郗鴻豫為大師兄——不是他學問最高,而是他年歲最大。

想到這里,是勛不禁莞爾:“郗鴻豫欲正其位乎?”很明顯他是想當貢啊,希望自己不要象夏、張那樣造他的反,也不要上了別人的賊船。嘿嘿,想不到鄭門竟也分裂在即——若沒有分裂的苗頭,郗慮何必多此一舉?不過嘛,自己是想打著鄭門的招牌,開是門之新派,郗師兄啊,你肯定要失望啦。

當然這事兒還不急,自己現在還沒必要把主要心思放在篡改儒學經義上,搞思想教育、社會改革,就先讓他郗慮得意洋洋地當一陣代理掌門,又有何傷?

哂笑過后,是勛再問諸葛亮:“尚有第三事,何也?”

就看諸葛亮的表情變得格外嚴肅,湊近兩步,低聲道:“昨弟宿于都,鄢陵令忽夤夜來訪,云程登州已請還朝,何先生尚淹留外州耶?古來能出而將、入而相者,安得久長?!”(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漢魏文魁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