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駙馬第二百一十四章 大獲豐收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唐朝好駙馬 >>唐朝好駙馬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一十四章 大獲豐收

第二百一十四章 大獲豐收


更新時間:2014年03月28日  作者:天青地白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天青地白 | 唐朝好駙馬 

長孫沖,李成乾等人站在稻田邊上,原本平靜無波的心,隨著微風一吹,稻浪起伏,金燦燦的,像鋪了一地的金子,第一茬的大豐收已經做到了,看的眾人眼熱。很多地方分到了稻種,想必今年的口糧都有了保障。

不光幾年新開出來的荒地種上了一部分水稻,有很多老農剛開始根本不信,覺得北方怎么可以種出南方的水稻,迫于下發的朝廷公文,不得不騰出一畝地種水稻。既然種了,那就好好侍奉,雖然水源不足,還是盡量挑水,使土里的泥土不是很干,這樣做結果就是收成會被在旱地的水稻多出來兩成。

隨著水稻灌漿,稻粒一天一個樣,鼓鼓的,老農們覺得稀奇,也不敢不顧了,每天都會到田里看看,根本想不到一根稻秧能結出那么的稻子,沉甸甸的,真的擔心會把稻桿兒壓倒。

李老漢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就算以前家里再怎么貧窮,遭荒,他都不愿意離開這里,牢牢守著家里的十畝地。靠著精打細算,吃樹皮,野菜,終于帶著全家活了下來。

去年一年大豐收,家里的日子好過很多,交了賦稅,還能剩下很多,夠吃的了,帶著家里的兒子在無主的荒地上開荒,現在家里已經有了十五畝的田。

可是今年開春,收到了朝廷下發的種子,必須種植一畝水稻。李老漢種了一輩子田,心里暗罵:“真是亂彈琴,祖祖輩輩生活在這里,從來沒聽說過種水稻。”

可是官府強硬的態度,和眾多百姓一樣,不得不遵從。繁瑣的育種育苗,找了塊新開的貧乏的旱地種了,也沒有花多少精力放在上面。

過了一個月之后,李老漢發現這稻秧長得非常壯實,超出了他的預期,雖然沒有種過水稻的經驗,但非常喜歡好的莊稼,自此之后就把大半的精力放在這一畝的水稻上面。

因為當時不知道這種子長得這么好,所以隨便找了一畝很貧瘠的荒地種上了,不僅土地貧瘠。而且以后離水源遠,種進去也沒來看。

沒想到這一看真是下一跳,看到旁邊另外的四畝新開的地上長者麻桿瘦的高粱桿子,這一對比,發現郁郁蔥蔥的水稻很有搞頭嘛!

回到家里準備找人打聽了之前官差怎么說的。說水稻雖然可以在旱地里生長,但澆水多。保持田里的水充足。產糧會更多。

這一句話不要緊,李老漢上心了,趕緊叫上兒子們孫子們,去河里挑水,往田里送,自此之后。李老漢家的兒子就沒有停止過每天往田間挑水。

皇天不負苦心人,經過兩個月的精心侍弄,終于到了收獲的時候,李老漢揪了一個稻穗。沉甸甸的,以幾十年的種田經驗估計這一畝地能收好幾石,比小麥高出一倍不止。李老漢拿出割麥子的鐮刀,帶著兒子們開始收割稻子,連掉在田里的稻穗都撿的干干凈凈。

聽說這稻茬子還能長出水稻,一年可以收兩次,更是心細,連夜給這一畝的水稻茬子弄了一圈柵欄,防止被也牲口給禍害了,而且還在從的河里挑水,希望水稻喝飽了,能夠長出更多的稻子。

無數稻個子被拉到打谷場上,不僅僅李老漢家里收獲了,村上的其他家也手上來了,只有少數幾家不上心,不過超級水稻沒有完全拋棄他們,雖然產糧受到影響,但收的也比小麥多,也跟著喜氣洋洋。

大家興奮地睡不著,擔心家里的稻子被人偷走,家家戶戶都留人在打谷場上看著,當成眼珠子看待。倒是要看看這水稻的產量到底有多高。

風風火火地打場,李老漢家里的水稻上心了,產糧最高,居然達到了九石,堆起來雖然不多,可以這只是一畝的產量啊,是三畝良田小麥的產糧。要是第二茬也收獲了,那就是將近二十石畝產的收獲啊!

李老漢種了幾十年的田,何以見過這么高產的作物,幾乎把這水稻當成了仙糧啊!一畝地可以養活一家人。李老漢這些種了一輩子的田的老人,紛紛拿出家里過年過節時候祭拜的香案,感謝上天的仙糧,感謝大唐皇帝的英明睿智,并且對自己之前不恭的態度懺悔,希望上天能夠繼續保佑他們。

等糧食曬干,舂米之后,顆粒飽滿,乳白色透著晶瑩光芒的大米,忙忙活活燒火煮飯,第一次吃上了大米飯。以前也有大米,但那都是有錢人家才能吃得起的,他們只不過是最底層的百姓,根本就沒有機會吃到米飯。

李老漢對那一畝稻田當成眼珠子一樣重視,在稻田邊上搭上個棚子,整日看著,施肥澆水,精心照料。

第二茬的水稻已經從割過的稻茬子里面長出了新的稻秧,看著一天一個樣的水稻,李老漢高興地整日合不攏嘴。

李老漢只不過是眾多普通百姓中的一個,嘗到了甜頭,每天早上起床,晚上睡覺之前,都會在心里默念幾聲皇上英明,皇上萬歲。

下面的分發了稻種的州縣已經陸陸續續把數據傳到長安,李二看到稱頌的奏折,樂得夜里做夢都是嘿嘿笑的。

家里有糧,心中不慌,長孫沖在河北等地收編的流民,看到金燦燦的稻子,舂出顆粒飽滿的大米,家家戶戶收獲都不少,家里的糧倉推得滿滿的。

因為是收編的流民,所以長孫沖向李二討要了政策,新編的流民百姓,第一年不收稅,等安頓下來,第二年再統一收稅,所以現在收獲的糧食全部是他們自己的。

不光大唐這里,朝臣百姓興高采烈,全國上下眾志成城,信心百倍,在倭國也上演了一幕驚人的一畝。

倭國主在得知犬上三田耜,藥師惠日等上一批遣唐使帶回來的稻種現在已經收獲了,而且還收了十石,天哪,這是日本以前水稻最高產量的兩倍或者三倍。

當初犬上三田耜等人帶著稻種歷盡千辛萬苦,終于回到倭國,一路疲憊,瘦骨嶙峋。

倭國主沒想到犬上三田耜等人這么快就回來了,非常激動,要知道每次去中原王朝,都會帶來很多好東西,不知道這次給他這個國主帶來了什么呢!

當犬上三田耜,藥師惠日等人帶著一斤稻種上來,倭國主怒了,不僅沒有給他帶來名貴的中原物品,還得罪了大唐王朝,一怒之下,讓這一行人下了大牢,以后再發落。大唐既然不愿意和他們對等相交,那就不和他們相處,作為國主,必須維護尊嚴。

倭國主很震怒,不過和犬上三田耜關系很好的一位大臣,出言說道:“天皇陛下,不如試試這大唐稻種到底怎么樣?如果不像他們說得這么高產,再做處置也不晚啊!這樣還能對外顯示天皇仁慈大義!”

倭國主一聽,覺得這幾個人雖然沒用,但如果因為這幾個人影響他的聲譽,得不償失,便點點頭說道:“你說得對,那就等這稻種收割的時候再做定奪。”

犬上三田耜,藥師惠日等幾個倒霉蛋,雖然知道回來沒有好果子吃,但好在命暫時保住了,一群人在牢房里祈禱大唐稻種一定要高產,要不然他們死定了。

當從大唐國土帶來的種子長出的稻秧,非常茁壯,農人們注意到了,便精心對待,沒想到收了這么多糧食,趕緊喜不自禁上報倭國主。

倭國主日理萬機,哪里還記得稻種的事情,現在聽到上報,怒斥:“你們不要騙我了,不可能有這么高產的稻子。你們為了犬上三田耜而說謊,那就和他們同罪吧。”

“陛下,臣等沒有說謊,您不相信的話,可以親自看看,大唐稻子和我們東瀛的稻子是不一樣的,您一看便知。”原本以為能得到賞賜,沒想到卻差點被砍頭,急忙跪在地上磕頭。

倭國主見人說的這么真切,便點點頭說道:“既然你這么說,就去看看是否屬實。”

倭國主對比了東瀛的水稻和大唐水稻的差別,想到當初才一斤的稻種,生產出這么多水稻,產糧比本地水稻多出來兩倍。那如果全東瀛都種上這樣的稻種,那全國再也沒有人餓肚子了。

“犬上三田耜何在?他是東瀛的功臣,一定要重賞。”倭國主興奮說道,有了這些稻種,他就可以成為東瀛歷史上最為偉大的君主。

下面的人小心翼翼回答說道:“陛下,犬上三田耜大人,還在大牢里呢!”

倭國主想到了聽到中原王朝的故事,有個國主為了得到賢臣,曾經三次邀請賢臣,在賢臣的幫助下,成就了一番大業,既然愿望了犬上君,那他就親自去請,想必他的聲望又可以更上一層樓。

果真犬上三田耜見國主親自過來,激動萬分,這次不僅不被砍頭,而且還能加官進爵,幸虧忍下來了,沒有剖腹。

幾個人從大牢里出來,藥師惠日突然想起那戶人家曾經說,這水稻收割之后,稻茬子在兩個半或者三個月之后,又會再次收獲。

“大人,屬下隱隱約約聽到那些大唐的百姓好像說過,收割過的稻茬子還可以在三個月之后還能再收一次。”藥師惠日不確定說道。(。。)

這篇小說不錯推薦

先看到這里書簽

TXT全文下載

如果您認為不錯,請把《》加入書架,以方便以后跟進的連載更新

請進入《》發表您對該作品的建議或者感想。

字母索引:

去讀讀、、、、、等類型的下載!


上一章  |  唐朝好駙馬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