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九年代第五十八章 歷史與機遇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重生八九年代 >>重生八九年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八章 歷史與機遇

第五十八章 歷史與機遇


更新時間:2014年03月31日  作者:冰上的青蛙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冰上的青蛙 | 重生八九年代 
搜小說


在江南省皖南市,市政府大樓中,林曉梅這些年幾乎就從來沒有停頓過工作的步調,當然,作為一個已經升任副部級領導崗位的國家干部而言,林曉梅身上的擔子很重,但是隨之而來的是,她的潛力也很足夠,以目前不超過五十歲的年齡走到這一步,可以說她更進一步的可能還是比較大的。閱讀

相對于劉云清來講,林曉梅在政治上的渴望并不是很大,對于她來講,能把皖南建設好,已經是她最大的愿望,其實作為這一級別的干部,林曉梅在能力上并非是最優秀的,相反,在如今的層次上,她的出生或者是學識都有些不夠,但是作為一個親眼見證并且參與操作了皖南由縣轉市再由一個縣級市升級為現在副部級城市的官員來說,林曉梅有足夠的資質留任在這個位子甚至更進一步,擔任皖南市的書記一職。

劉云清和林曉梅都清楚,甚至是皖南市的老市民都清楚,林曉梅這一輩子可能都要留任在皖南市了,即使是中央看重,她的能力也局限了她的發展,而且皖南市需要一個這樣的老領導,即使是劉云清都不能夠做到這一點。

劉云清在皖南市呆了整整十年,從一開始接觸張真一到如今,他都很清楚,張家眾人中,尤其是張家的老爺子,對自己和林曉梅的信任要遠遠超過其他的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劉老爺子甚至公開對上級來訪的省委領導提過,如果皖南要想發展得更好,劉云清和林曉梅兩人就必須有一個人要留在這里,一直到皖南經濟特區建成為止。

這是一份很沉重的信任,無論是林曉梅還是劉云清,都很感謝這樣的信任。不過作為劉家培養的繼承人和代言人,劉云清不可能在皖南終結自己的政治生涯,作為張真一最早結識并且得其相助一路晉升到如今的地步,劉云清可以說前途無量。

這一點幾乎整個江南省的官場都很清楚,四十五歲的副部級領導干部,而且是擔任皖南經濟特區這樣潛力無限的城市。不久前省委就召開過會議準備將他增補為省委常委,這樣一來的話,恐怕在五十歲之前,劉云清便能夠升任至省府的一把手。

不過最終卻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這個提議竟然被中央否決了。

劉云清明白,如果能夠得到張真一的支持的話,自己在政治一途上可能會走到更高的位置,他自身走到如今的地步,可以說家族的力量已經很難幫上忙。尤其是如今的中國政府,已經不再如同往昔一樣。

現在國內的政治接班人的培養制度已經越發地完善,幾乎不會出現世代更替家族內部交接的情況,而且民主化的政治發展趨勢也成為時代不可阻擋的步伐,隨著新一任領導人即將換屆,中國的政治局勢將迎來最為良性的發展時期,到那時,能否進入最后的圈子。恐怕個人的能力極為重要。

但是劉云清清楚,張真一作為國內唯一一個能夠以非政府內部系統人員的身份卻能夠影響到政府高層決策的人。他本身具有的政治潛力將會在這種體制下被極大的擴散。

也就是說,中央會非常重視這種民主評議,尤其是張真一手中控制著大量的社會財富和令一些西方發達國家都尤為眼饞的技術和企業時。

對于張家,劉云清有著不一般的感情,這種交情已經隨著時間的擴散超出了單純的盟友的關系,十幾年的交往中。劉云清從來沒有被張家人私下找過一次,沒有為他們徇私一次,作為世界首富,張真一更沒有對自己提出過任何非分要求。

這一點幾乎很少有人做得到,盡管劉云清知道可能自己的層次還不足以幫助到這個自己親眼看著成長起來的巨人。但是即使如此,劉云清也對張家有著不一樣的感觸。

《皖南之風》是一本最近由皖南市委市政府聯合張真一旗下的微世集團聯造的商業雜志,雜志的內容主要是披露皖南市的發展情況和對皖南的介紹與推廣。

在雜志的第一期上,劉云清便親自批示了連載了整整十期介紹皖南張家的情況,洋洋灑灑近十萬文字,全文由劉云清和林曉梅親自執筆完成,文章極為全面地描述了張家從一開始的農民家庭走到如今的地步。

中間花費了專題版塊來描寫張真一成長的過程,其中就包括他年少成名、創造皖南佳樂福、說服縣政府接受改造方案、出資改建皖南基礎設施、建造環湖漁業養殖公司、出資創建皖南科技園區和工業園區、打造環湖經濟圈、構思皖南人才引起計劃等等一系列的事跡。

這是全國范圍內首次有人真實地披露和描寫關于國內第一富豪家庭,也是世界首富家族十年間成長、成熟和繁盛的文章,作為撰寫人,林曉梅和劉云清都大方地公布了真實身份并且在文章前面寫了這樣一段話:

“從一個農民家庭成長為世界首富家庭,皖南張家到底付出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與這樣一個家庭相識十年,作者本人深切體會到一個天才的成長過程中,到底會經歷哪些不同的人生故事。

張成,一個響徹全世界的名字,一個讓所有華人都為之驕傲的名字,在這個名字背后,同樣有著你所不知道的故事,作者很榮幸能夠得到主人公的同意撰寫這樣一篇文章來向公眾介紹皖南張家的十年歷程,同樣,也是皖南市的十年成長之路。”

這片文章從一開始刊登就在社會上引起了熱議,隨之而來的是《皖南之風》知名度的大增,即使是皖南市政府也沒有想到這樣一份地方性積極明顯的雜志竟然會取得這樣的成績。

關于皖南張家的評論,社會上的聲音各不相同,但是大多數人都沒有吝嗇贊賞之詞,相對于國內大部分財富人物而言,皖南張家的行為似乎更適合真正的富人之道,文章中披露出了大量的關于張家向社會和國家捐贈的事例。而這些情況在事后也一一得到了相關受益部門的驗證。

“皖南之風?這個名字倒是挺不錯嘛?郭省長,皖南地區最近的發展情況你們政府有沒有什么新的消息?這個統計工作一定要做好,雖然中央沒有明確指出皖南市的歸屬問題,但是只要它還在我們江南省境內,沒有成為直轄市,那我們江南省政府就要對皖南問題重視起來。”

江南省委書記張金龍的聲音很大。即使是省長郭斌都有些吃不消,對于這位老領導的意見,他盡管還有些疑惑,但是卻極為贊同。

皖南市其實是一個特例,中央在成立皖南經濟特區的時候,按照以往的情況,尤其是深市的情況,皖南市就應該是劃由江南省管轄,但是按照后來的文件和一些重要的指示來看。中央分明是在把皖南市當做直轄市來看待,這樣一個明顯的失誤卻一直沒有人指出來。

所以省內一直有人在熱議皖南市最終會不會成為國內的第五個直轄市,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共和國的南方,將會在長江沿岸出現一個恢弘的經濟走廊,三個直轄市連通東、中、西部地區,這很有可能會改變共和國的經濟布局,一舉推動國家經濟建設局面的大變化。

從人口上看。皖南市已經超出了五百萬的紅線,朝著特大城市發展。從城市規模上講,皖南市吞并了徽州市下面的三個縣區,一個面積相當于三個縣的大湖地區,還有鄰省的兩個縣區,面積相對于滬城來講也不遑多讓。

最重要的是從城市的經濟規模上將,皖南市已經具備了成長為直轄市的恐怖潛力。即使是張金龍甚至是過家政務院都沒有想到皖南市會發展得如此快,盡管張真一放棄了佳樂福集團,但是結果似乎與當初世界媒體猜測得不一樣。

僅僅是開年來的第一個季度,皖南市的投資額就已經暴增到了近百多億美金,如果按照這樣的規模。全年的投資總額甚至會接近千億美金,全市的生產總值也將會突破兩千億人民幣的大關,而且隨著這些投資的先后啟動和完成,往后的幾年內,生產總值將會一直維持穩定的高速度增長。

根據皖南市的建設和發展方案的話,成長的產業最多可能還會集中在電子科技及相關配套產業、網絡科技、交通運輸、建筑、漁業以及輕工業上,要知道在另外一個時空中,此時的信息技術革命、電子通信技術革命以及網絡技術革命的中心可并不在中國,但是張真一卻生生扭轉了這個局面,或許皖南市的崛起將會成為世界信息科技中心也不一定。

“張書記,皖南市如果成為直轄市的話,恐怕我們江南省面子上就過不去了。”

“哈哈哈,面子不能當飯吃,江南省能夠走出一個皖南市,說出來也是一件喜事,但是現在中央的意見不明確,不過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省里對皖南市的態度很重要,有些事情我不能告訴你,這涉及到國家政策上的機密,但是寧西市和皖南市之間的合作,或者徽州市與皖南市的合作,是可以進一步深入展開的。”

張金龍的話讓郭斌一愣,隨即便一臉驚訝地看著老書記,作為政治局的成員,張金龍怎么可能不知道中央對皖南的打算,雖然沒有明著說,但是這么明顯的暗示郭斌只要不是傻子就能夠聽得出來其中的意思。

皖南市真的要設立直轄市了!

這似乎有些難以置信,不過郭斌知道皖南市有這樣的潛力和資格,如果中央真的要打造一個嶄新的沿江流域的經濟走廊的話,這個舉措就一定會實行的。

遠在英國倫敦的張真一并不知道自己的那一本冊子對中央的舉措和決策產生了怎樣重大的影響,但是他原本提出的在皖南市設立一個中轉性質的機構,連同東西部,建立起東中西部經濟走廊的計劃,卻會被中央改換成設立一個直轄市而起步。

其實這也并不算以外,歷史總是很巧合,也很難以預料,就像張真一的存在本身就已經微妙地改變了世界的秩序一樣,在另外一個時空中,也曾經有人提出過建設這樣一條經濟走廊,只不過很遺憾沒有在中部地區找到一個擁有這種實力的城市。

這就直接導致了經濟走廊連接性的間斷和脫離,中部崛起戰略其實一直到很晚之后才才提出來,但是現在張真一卻將皖南市偶然地推動了起來,這其實是一個完全不一樣但是結果卻是疏通同歸甚至可能說會更好一些的方案。

在南方地區,沿海城市的帶動作用雖然很強,但是卻很難深入到內地,如果以滬城為跳板,把皖南地區作為東西部地區銜接的樞紐的話,很可能整個南方的市場就會被充分調動起來,這在戰略層面上將會是一個極大的舉措,而且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在皖南市,皖南人并不知道新的世紀會迎來怎樣的好運,但是他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機遇正在等待著他們。(。。)


上一章  |  重生八九年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