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三國第257章 張松論勢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周氏三國 >>周氏三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257章 張松論勢

第257章 張松論勢


更新時間:2014年05月08日  作者:朝蓋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朝蓋 | 周氏三國 
漢安。78xs

典韋和十名鐵衛護著蒯越剛剛走出一片密林,迎頭就撞上了搜尋的兵卒。

在山中逃亡了一個多月,蒯越早已狼狽的不成樣子,衣衫破爛,形容枯犒,如同乞丐。

典韋更是連衣甲都沒了,光著脖子,宛如野人。

十鐵衛也好不到哪里去,身上只剩下了武器甲胃。

迎面相遇,就算想躲回去,也來不及了。

不等典韋吩咐,十名鐵衛就主動撲了出去,殺向百余名益州兵。

典韋雖不怕死,但不能讓蒯越死在這里,二話不說,背上蒯越回頭就跑。

身后的慘叫聲不斷地傳來,聽不出是誰的,卻讓人糾心。

典韋頭也不回,雖然身上背了百多斤,卻依舊健步如飛,一口氣奔出百余里,直到再也聽不到喊殺聲和慘殺聲,才停下來歇息。

蒯越臉色灰敗,勸道:“典韋將軍,不必管在下了,你先走吧,回去告訴主公,此事乃賈龍一手為之,他日主攻大軍攻破成都,將賈氏連根拔起,越縱死也安心了。”

“先生不必多說,某一定要將你送回永安。”

典韋不為所動,虎目掃視了一陣,辨了下方向,立刻繼續往南逃去。

中平七年冬月。

李傕譴使召降李蒙,并討軍糧。

李蒙不與,將李傕使者亂棍打出武關。

李傕聞報后勃然大怒,當即起兵兩萬五千攻武關。

南陽太守周暉譴軍五千入武關,李傕強攻月余不克,只得引軍退去。

與此同時,河北四州也不平靜。

黑山賊引眾二十余萬下山寇掠郡縣,冀州牧袁紹納軍師田豐之計,設伏大破黑山賊張燕的二十余萬賊軍,將張燕逼到伏牛山,據險守住隘道。

黑山賊兵困月余。糧盡,不得已請降。

袁紹遂盡收其眾,去其老弱病殘,整編了一支由十萬黑山賊組成的黑山軍。

得此十萬大軍,袁紹頃刻間勢力大漲,信心滿滿,開始大肆整軍練兵。

兗州牧曹操、幽州刺史公孫瓚則加強了戒備。唯恐袁紹引軍越境來攻。

永安,荊州軍中軍大帳。

周堅煩躁地在帳中踱來踱去,臉色陰沉的都快滴出水來了。

戲昌、陳群、鐘繇、許褚、、甘寧、周勝、李嚴心腹文武站在兩邊,一言不發。

距離蒯越去成都,已經兩個月了,至今尚未有消息傳回。

眼下已經是中平八年(公元191年)二月。積雪化去,春風吹綠了原野。

周堅早就等的心焦,五萬大軍駐在永安,進不得,退不得,實在焦躁無比。

“志才,成都方面還沒有消息嗎?”

周堅來回踱了一陣。下意識地問道,

戲昌道:“尚未有消息傳來。”

就在這時,一名小校匆匆掀帳而入。

看了一眼帳中,小校猶豫了下,疾步走到戲昌身邊附耳低語一陣。

周堅喝道:“何事,快說。”

戲昌揮揮手,讓小校退下后,才忙道:“主公。成都有消息了。”

“哦,志才快講。”

周時立刻精神一振,眸子里有了神彩。

戲昌猶豫了下,還是道:“主公,剛剛細作冒死從成都傳來消息,成都情況有變,益州軍正在緝捕異度兄。怕是異度兄的身份已經泄漏了。”

“什么?”

周堅頓時大吃一驚,愕然道:“怎會如此?”

戲昌冷靜地道:“益州軍既然張榜緝捕異度,如此說來異度定然已經脫身,并未被益州軍擒下。有典韋將軍護送。諒來性命無憂,只是不知如今身在何處。”

周堅終于回過神來,臉色剎那間變的一片鐵青,狠狠一甩披風,獰聲道:“若異度有個三長兩短,他日本將軍攻破成都,定要將劉焉老兒滿門誅絕,給異度陪葬。”

眾人皆沉默不語,這個時候,沒有人敢出來戲周堅。

事實上,若蒯越真的命喪西川,帳下的一眾文武,也是和周堅同樣的心思,不將劉焉老兒滿門誅絕,委實咽不下這口惡氣。

周堅回到案后坐下,狠狠灌了口熱茶,這才長長吐出口氣,平復了下心情,道:“志才多留意一下成都方面的動靜,若有異度的消息,即刻來報。”

“昌,領命。”

戲昌拱手應命,頓了下,又道:“主公,今成都之事已然事敗,欲取成都,唯有再想良策才是,且宜早不宜晚,否則伐川大計必受其累。”

周堅沉聲道:“志才可有什么辦法?”

戲昌想了想,道:“只能從嚴顏、張任身上入手了。”

周堅抬了抬手,“繼續說。”

戲昌道:“據昌這些日子來的觀察及詢問川軍降卒,嚴贊、張任二人皆忠義之人,雖然遭擒,卻甘愿與川軍降卒屈居俘虜營。若欲使此二將歸心,還需動之以情。而嚴顏家小尚在臨江,主公何不起兵南下,只待襲破臨江,令其家小團聚,諒可令其歸降。”

周堅沉思道:“本將軍明白了,傳令,大軍明日拔營,南下臨江。”

“末將遵命。”

諸將連忙齊聲應命,心里都舒了口氣,暗忖總算有仗要打了。

在永安等了兩個月,進不得,退不得,一干統兵將領也快憋出病來了。

成都,張府別院。

益州從事張松年方及冠,極富才智,只因為人放蕩不治節操,且面相頗為丑陋,遂不得主上所喜,只給了個可有可無的從事,做些無關緊要的跑腿活計。

張松頗具眼光,早就看出劉焉非是英主,且年事已高,諸子皆不成器,不免私下常嘆明主難逢,這日靈機一動,就邀好友費詩過府小聚。

席間。

張松勸了杯酒,才問費詩,“公舉觀周堅此人如何?”

費詩顯然怔了下。沉吟了下,才道:“在下對此人所知不多,不過,聽說周堅此人才二十出頭,如此年輕,便能據有今日之基業,實非僥幸。必有過人之處。”

張松深表贊同道:“公舉所言甚是,西涼董卓敗亡后,放眼天下,如今唯有周堅實力最為雄厚,余者袁紹、曹操等輩皆有所不及。若論年歲,周堅此人比袁紹、曹操、袁術等輩更加年輕。遠未到巔峰。至少在年齡上,此人也有極大的優勢。”

費計不解道:“公舉想說什么?”

張松神秘地笑了笑,卻并未直面回答,只是道:“松此前就在想,周堅平定荊州后蟄伏了兩年不曾對外用兵,縱然中原、河北、揚州等地亂起也置之不理。而益州并無內亂,周堅卻起兵伐川。實在大出意料,大出意料啊!”

費詩不知道張松要說什么,也不再問,只好凝神細聽。

張松道:“直到近日,松才忽然想明白了。河北、中原、州州等地雖戰亂不斷,但袁紹等人卻都不是易與之輩,伐之恐耗力日久,勞而無功。益州雖穩。但劉益州嘛,嘿嘿,不說也罷,而且益州看似平穩,實則暗云驚人。相比而言,起兵伐川,要比介入中原、揚州等地的戰爭漩渦要更為有利。這其中的利弊。松也是近日方才看明白,沒想到周堅此人早在數年前就看的一清二楚,而且已經做了許多準備,此人真不簡單吶。”

費詩想了想。還真是這么回事,但還是問道:“保以見得?”

張松微笑道:“公舉不會不知道,前陣子鬧的沸沸揚揚的,劉益州下令,各郡縣都在張榜緝捕周堅麾下心腹謀士蒯越吧?”

費詩點頭道:“這個在下知道,不過話說回來,蒯越此人膽子可不是一般的大,眼下兩國交兵,此人竟敢孤身入成都,其膽略委令教人心服。只是,此人來成都做什么?”

張松自信地道:“無他,里應外合,斬首耳!”

“什么?”

費詩大吃一驚,震驚莫名。

張松吸了口氣,凝聲道:“松也是近日方才想明白,周堅怕是早就定下伐川之計,而且據松所知,從臨江有一條小道能繞過江州,從德陽再抵成都,沿途再無關隘。若是成都城中有內應,周堅只需來個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將吳懿大軍拖在臨江,再譴一支偏師輕裝疾進過德陽,直奔成都。只要攻下成都,益州之戰可以說基本就結束了。”

“嘶!”

費詩到吸了一口涼氣,仔細一想,便驚聲道:“還真有這個可能。”

張松道:“所以,周堅此人不簡單吶,歷史上能打破傳統兵家模式,創新兵家戰略戰術理論的,沒有一個是簡單人物。此計雖然兇險萬分,但仔細想來,一旦成功,周堅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而下益州。若逐城逐地而攻之,沒有三到五年,周堅別想打下益州。蒯越孤身入成都,多半就是為游說西川士族而來,只是不知如此,竟泄漏了身份。”

費詩想了想,忽然就有些了然,反問道:“蒯越如何泄漏身份,永年當真不知?”

張松哈哈一笑,還是說了出來,“此事不難想到,蒯越孤身前來成都,肯定不會和趙韙那幫人接觸。蒯越會去見誰,你我心知肚明。雖然是公子范派人緝捕蒯越,但究竟是誰把消息透露給公子范的,自不難猜到。賈公此事雖做的甚秘,但周堅何許人也,他帳下軍師戲昌更不是易與之輩,就算沒有證據,也必然會懷疑,又豈是這么好糊弄的。”

費詩立刻一驚,“如此說來,周堅若能攻下益州,我益州士族豈非沒了活路?”

張松點點頭,喟然道:“此事干系實在太大,賈公自以為行事機密,卻是有些小看了周堅和其帳下一干謀臣。別的不說,蒯越到現在為止尚未捉到,數次現身卻都被其逃脫。據說周堅譴其貼身大將典韋護送,若叫蒯越或典韋逃了回去,賈公之事必泄,他日荊州大軍襲破成都,賈公、任公二門怕是會被夷滅九族,哎,魯莽了,魯莽了啊!”

費詩臉色大變,久久無語,連忙起身道:“在下這便去告訴賈公。”

“且慢。”

張松連忙叫住費詩,肅然問道:“公舉難不成也想被周堅夷滅九族乎?”

費詩臉色再變,不悅道:“永年此話何意?”

張松反問道:“公舉以為,劉益州還能否擋得住周堅大軍?”

費詩沉聲道:“奇襲成都事敗,周堅還有何能攻我西川?”

“不然。”

張松道:“就松分析,周堅應該是要先取西川,再定揚州,此番舉兵伐川,必然會不下西川不回師。雖然周堅只帶了五萬大軍,但荊州軍不但訓練有素,而且裝備精良,遠非我益州軍可比,一戰而破永安便是例子。況且周堅尚有五萬屯田兵,隨時可征召應戰,若其下決心舉兵十萬來萬,就憑吳懿、董扶之流,公舉以為能擋周堅虎狼之師否?”

“這……”

費詩沉默不語,吳懿、董扶之流是什么貨色,他當然清楚。

要說吳懿、董扶之流能擋住周堅的十萬大軍,他都沒信心。

張松繼續道:“所以,劉焉少謀寡斷之輩,無識人用人之能,若松所料不差,益州早晚必為周堅所下。若我西川士族再不表態,等到周堅大軍攻破城都,我西川士族怕是就要如眼下這般,繼續夾著尾巴作人了。甚至如果賈公、任公所謀之事東窗事發,和賈公、任公靠的太近的話,怕是會有夷族之禍,松言盡于此,公舉自行決斷。”

費詩重新坐了下來,皺著眉頭仔細思量,越想就越覺的張松說的極有道理。

提醒賈龍早作準備固然是道義,但若為此搭上身家性命,甚至禍及全族,這可就非是費詩所愿了,再品德高崇的人,也不可能做出這樣的選擇。

沉思了半天,費詩才問道:“永年有何打算?”

張松淡淡一笑,說出了一番石破天驚的話,“我們西川士族要想當家做主,就必須要盡快做出選擇,而且絕對不能拖,不能當墻頭草,隨風兩面倒。在下打算去一趟永安,若周堅為明主,可堪輔佐,在下便助其取成都。若事不成,在下自有脫身之法。”

“什么?”

閱讀提示:

如果對小說列表作品內容有意見,建議發送郵件或站內消息告訴我們!


上一章  |  周氏三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