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三國第110章 戲昌歸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周氏三國 >>周氏三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10章 戲昌歸心

第110章 戲昌歸心


更新時間:2014年03月30日  作者:朝蓋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朝蓋 | 周氏三國 
對于周堅來說,這無異于一場賭搏,賭的就是戲昌是否死忠于漢室。

賭對了,贏得戲昌的效忠。

賭輸了,只能將戲昌殺掉以絕后患,至于放戲昌離開,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周堅腦子里瞬間轉過了無數念頭,隨即把心一橫,沉聲道:“漢室氣數已盡,天下不久必亂,就算本官想為朝廷效力,但劉氏子弟也都是些扶不上墻的爛泥。”

這話已經很明顯了,是個人都能聽得懂。

戲昌自然也知道了答案,當下長聲而起,長長一揖倒地,唱聲道:“昌參見主公。”

周堅長長吐出一口氣,起身上前將戲昌扶起,喟然道:“我雖有志于天下,但從來不曾告之于人。此次志才以言相激,著實讓我捏了把汗。”

戲昌微笑道:“主公以雅量求賢,以國士待昌,昌雖不敢自比管仲,但也當竭立為主公出謀劃策。奈何主公以腹心視之,故昌以言相激,還望主公宏諒。”

周堅笑道:“可叫我好生為難,不過總算是賭對了,哈哈!”

戲昌也笑道:“主公安插侍從屈身賊營,想必前任南陽太守褚貢、秦頡之死,都是主公一手謀劃的吧?”

周堅吃了一驚,點頭道:“不錯。”

戲昌又道:“那主公遷守南陽,想必也是早就開始籌劃了?”

周堅又點頭,喟然道:“志才所言不差,其實早在太平道舉事之前,本官便已經有所預料,故而提前謀劃,先后襲殺南陽兩任郡守,才遷守南陽,不想竟被志才看破。”

戲昌笑道:“主公目光深遠,昌不及也!之所以能猜到一些蛛絲馬跡,也是因為昌被主公侍從挾持了一千有余,才看出了一點破綻。”

頓了下,又問道:“據昌所知,譙縣曹氏、夏侯氏皆當地豪族,特別是曹氏,前大司農曹嵩皆典軍校尉曹cāo皆出自曹氏,主公出身廬江望族,與這兩族并無交際,卻令侍從冒這兩姓族人之名,栽其贓禍,難道是與曹cāo有怨隙?”

周堅不答反問道:“志才可知曹cāo此人?”

戲昌搖頭道:“并無所知,然觀其在濟南任國相時所行所為,亦頗有治世之才。”

周堅森然道:“志才沒見過曹cāo,所以不知道這廝是什么人。若在太平盛世,這曹cāo自然是治世之能臣,若身逢亂世,必然是亂世之梟雄。”

戲昌聞言恍然,瞬間就明白了周堅為何要給曹氏和夏侯氏栽贓嫁禍,不過他并沒見過曹cāo本人,雖然還有些疑慮,卻并沒有說出來。

周堅道:“南陽乃龍興之地,人口稠密,富庶天下。本官之所以取南陽,就是想盡快積蓄力量,坐等天下亂起,不知志才有何高見?”

戲昌沉吟片刻,道:“南陽雖為天下第一大郡,但卻是四戰之地,若天下亂起,并不足以為根本。光武雖興于南陽,卻發于河北,進而舉兵南下,一統中原。主公若要與天下爭鋒,當取中原,再定河北。中原及河北人口稠密,若能取得這兩地,則得兩分天下。”

周堅沉聲道:“想取中原和河北,恐怕沒有那么容易。”

戲昌贊同道:“主公所言極是,中原及河北地多豪杰,且中原又是四戰之地,怕是會陷入四戰之泥沼,平白讓其他人坐大。若取河北,中原又隔了中原。如此一來,等到亂起時主公就只能先取荊襄以為根基,再圖后計了。”

周堅道:“本官也正有此意。不過,眼下西涼叛軍屯兵槐里,威逼長安,不過朝廷已經將能征調的軍隊全都派到了長安,西涼叛軍雖色勢盛,但最終怕也難有作為。一旦朝廷大軍擊敗叛軍,怕是三到五年之間,天下是不會亂了。”

戲昌喟然道:“西涼民風彪悍,韓遂叛軍縱然為寇,但也非黃巾叛軍可比,竟然能打到長安。不過趁此機會,主公可加緊cāo練兵馬,以待戰亂迭起。”

周堅道:“志才以為眼下當整隊多少軍隊為宜?”

戲昌道:“眼下各地郡守借著清剿境內匪寇為由,都在暗中招兵買馬,多的有兩萬余大軍,少的也有一萬。南陽天下大郡,當以兩萬人為宜。”

周堅奮然道:“好,那就從五萬屯田降卒中再抽出一萬精壯勤加cāo練,作為常備軍事力量。不過剩下的四萬屯田兵也要在農閑時進行cāo練,作為后備部隊。”

戲昌道:“話雖如此,但兩萬機動大軍的兵器裝備可不是個小數目。”

周堅‘嗯’了聲,道:“南陽百廢待興,弄齊兩萬大軍的兵器裝備可不容易,不過這個還有時間準備,眼下當務之急是再從治下所有軍隊中抽掉兩千精壯組建破軍營,由本官親自訓練,再裝備最好的兵器鎧甲,打造一支精銳中的精銳部人。”

戲昌立時來了興趣,問道:“素聞主公極善練兵,不知這破軍營是何兵種?”

周堅作為后世兵王,最擅長的就是訓練特種步隊,一直就有這個想法,只是自從到了南陽后就諸事纏身,直到最近才稍微寬松下來。

“這個要根據軍隊的性質來決定,并非是單一的兵種。”

周堅道:“破軍營要打造成最擅長攻堅的精銳之師,這個就涉及到兵種的配合以及兵器裝備的定制,還有士兵的身體素質、各種訓練等多方面,一時半刻也定不下來,以后再行商議,不過眼下到有一事,要與志才商議。”

戲昌肅容道:“主公請講。”

周堅道:“潁川地多才智之士,志才即是陽翟人士,想必知道潁川才智之士,若有認識的才俊,不妨引于本官帳下。”

戲昌道:“為主公招賢納士乃昌份內事耳,不敢辭。”

沉吟了一下,道:“潁川雖然才智之士,但昌相交的士子當中,也唯有荀彧、荀攸二人可稱大才,余者皆郡吏之吏,不足為道。”

周堅一怔,繼而大喜,“荀彧、荀攸?”

戲昌惑然道:“主公也知道荀彧、荀攸之名?”

閱讀提示:

如果對小說列表作品內容有意見,建議發送郵件或站內消息告訴我們!


上一章  |  周氏三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