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軍營成長記第五百一十六章 夢想成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現代>> 重生軍營成長記 >>重生軍營成長記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一十六章 夢想成真

第五百一十六章 夢想成真


更新時間:2018年12月20日  作者:霍格華茲  分類: 現代言情 | 都市生活 | 霍格華茲 | 重生軍營成長記 
正文

目錄:

作者:霍格華茲

類別:都市言情

前一天晚上的打鬧并沒有讓這個寢室的團結受到什么影響。因為第二天一早,在清華大學食堂里的同學們還是看到了平時就一直成群結隊地往食堂覓食的美女寢室的三位美女之外,又增加了一個氣質美女在里面。而這位氣質美女,據高年級的師兄師姐們辯認,還就是平時一直神龍見不見尾的清華大學電子質的真正的白富美沈一一小姐。

能夠把彼此的打鬧當成的感情的潤滑劑的,除了關系特別好的小姊妹之外,不會有其他的關系了。這種堪稱為閨蜜的關系,是其他人羨慕也羨慕不來的。雖然沈一一平時并沒有在寢室里呆上太長的時間,但是不住寢室的好處就是不大會因為生活習慣上的不同而與同學們結下任何的矛盾。所以應該說沈一一和錢倩、孫蕓蕓還有田紅霞她們的關系都還不錯。再加上這些能夠考進清華的女生對于社會還有大致的了解,在知道了沈一一還是學校的主要捐助人,加上聽聞了沈一一背后還有一定的背景之后,不能排除她們也在有些時候對沈一一會曲意逢迎。在同學關系上用到這個詞,其實讓人有些悲哀。但這就是社會現實,沒有辦法。

沈一一對食堂的早餐稍微是有一點陌生的。因為平時住在爺爺奶奶那里的關系,她一般都是在家里陪著爺爺奶奶吃完了早餐之后才到學校來的。相對而言,她可能對學校食堂的午餐和晚餐的水準更有體會。畢竟平時上完課或者是做完試驗,她都免不了要去食堂找點食物來墊墊饑的。所以于她,在清華大學的食堂吃早餐也是一個難得的體驗。

和上輩子在另一所大學一樣,學校已經實現了食堂餐飲消費的刷卡工程。沈一一其實進校只買了一年的飯票,之后就實行了電子飯卡。說起來每次學校后勤系統的升級工作,對于學生來說都是一次破財之運。因為這么大的經費投入,最后一定會折算到菜價里讓學生買單。再加上一些剩余的飯票如果沒有消費完,學校也不負責把零票回收,沈一一也就只能把這些飯票收集起來當成紀念品。看看一百年之后有沒有收藏家會愿意把學校的飯票給炒成文物了。

到了食堂的窗口前,眼睛一瞄,沈一一現了原來全中國的食堂的早餐都沒有什么創意。無非就是包子、花卷、稀飯、豆漿、油條之類的。在北方是不要想吃到上海的生煎包子的。一看書當然其實就是在上海高校里早餐也是不供應那玩意兒的。可是連雞蛋餅也吃不到。可想而知食堂的早餐也只是把學生們給喂飽了就算,不負責喂好的。

沈一一看田紅霞一口氣給要了三個饅頭。再看看這姑娘的體型,心說這位看來也是一個吃不胖的體質啊。要不說美女一定就有生理上的原因呢。到是錢倩和孫蕓蕓的食量相對還是比較少的。當然,沈一一還是盡量和這兩位看齊。

雖然沈一一其實對于學校的早餐沒有什么大胃口,因為品質和在爺爺奶奶家里吃的實在相差得有點大,但是考慮到自己接下來要長住學校。盡量不要搞什么特殊化,沈一一也就硬撐著把自己的飯量給拉到了平均水平。想起上輩子自己也不過就是一個普通姑娘,這輩子才住進特殊小區沒多久,就已經開始嫌棄起上輩子平常的伙食了。古人云: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古人誠不我欺也!

四個美女打了早飯之后,隨便找了一個靠窗的座位就坐了下來。沈一一看到有些顯得油膩的食堂的餐桌,從自己的兜里掏出了一張手帕紙,輕輕地墊在了自己的面前。她看了看身邊的其他三人,又掏出了三張,分給大家。

三位同學看到了沈一一大小姐的做派。都有一點不適應。這平時其實大家就直接坐下來開動了,絕對不會像是沈一一今天這樣的顯得有點矯情。不過既然沈大小姐提供了面紙,大家也就接受她的好意了。

美女走到哪里都是吸引目光的。追逐她們的目光不僅有男生們熱切的目光,也有女生們帶著“不屑”的目光。當然,美女們在心理上也是享受這樣的目光的追隨的。

還是孫蕓蕓先開口問道:“一一,怎么樣?第一次在學校吃早餐,還吃得慣嗎?”生在北京長在北京的她有著大城市女孩子的精明。她的父母都是小官僚,在得知了自己女兒有一個背景明顯很強大的同學之后,都在家里叮囑女兒要和這個同學交好。所以她平時也是很注意維護與沈一一的關系。

沈一一點點頭:“還不錯。能吃飽。”

“我不是怕你吃不飽,是怕你吃不慣。一看書”孫蕓蕓解釋了一下自己問問題的意圖。

“相信我。真的還不錯。”沈一一回道,“如果你去了國外一段時間,吃了很長時間那里的食物,那你回國之后吃的任何我們自己的中國飯菜。都是無上美味啊!”沈一一很真摯地抒著自己對于中華美食的熱愛。

“對了,一一你昨天說你去美國轉了一圈。美國怎么樣,很好玩吧?”田紅霞從昨天晚上四姐妹在打鬧完之后和沈一一的閑聊之后就記住了沈一一剛才從美國回來這件事情。雖然因為要睡覺的關系,沒有聊多長時間,但美國這兩個字好像是有吸引力一樣就在她的腦子里生了根了。

這也難怪。這個時代的中國大學生,有誰不想出國留學呢?更何況是在北大清華這種素有“留美預備班”之稱的中國頂尖大學里。田紅霞在這樣的校園文化的熏陶之下。有這樣的對于美國的想往,那也是很自然的。而且不止是她,沈一一還現了,田紅霞說了“美國”這兩個字之后,周圍的同學們仿佛都聽到了一樣,也豎起了耳朵都在聽著自己這邊在說什么。

這就是這個時代的人的心理啊。對于美國無限的崇拜,對于西方的生活方式的無限熱愛。這都是源于對于中國自己的國力的不自信所致啊。沈一一難免會有一點感慨。從十多年之后穿越過來的女子,早就見過了中國坐上了全球二大強權第二把交椅的情況了,對于美國自然也沒有這個時代的中國人的那種過于浪漫主義的想象了。美國現在有的那一切,都遠遠落后于后世沈一一日常生活的上海。她可謂在這個時代屬于堅定的相信“中國道路”的一員。

當然,這些事情也不好過于和大家的想象唱反調。因為你說了。大家也不會愿意接受。沈一一無意做一個堂吉訶德,一心想要挑戰社會。她還是太太平平地展自己的事業好了。所以她會一方面告訴大家美國現在是什么樣子,一方面也要讓大家相信,中國的未來不會

比美國差到哪里去。

“美國啊。也就那樣。”沈一一回答田紅霞的問題,“無非就是路寬一點,人少一點,高樓也少一點,汽車多一點。”她說的是實話。美國是有名的地廣人少。所以人均占有量很高。可是真的要說美國強于中國,在旅行者可以看到的地方,是看不到多少的。真正美國的強大在于他的科技,在于他的知識儲備,在于他的金融資本。而這些東西恰恰是一般的旅行者都看不到的。所以沈一一用很平實的語句在描繪自己對于美國的所見所聞。

可是顯然,這樣一般的描述不能滿足這個時代的清華大學生們。他們對于美國有著最不切實際的幻想。他們認為美國是人類文明的燈塔,是自由世界的靈魂。對于他們來說,美國就好比是天堂一般。所以所有沒有去過美國的中國人都對美國有著最不切實際的想象。美國是他們心中最美好的美夢。聽到沈一一用這樣沒有什么特點的語句來形容他們所向往的那個美好的美國,周圍的聽眾們都有些不過癮的感覺。

“啊,不會吧。一一你語文學得真差。怎么這么好的一個國家。被你描述起來,就和北京沒什么兩樣啊。”果然,離沈一一最近的田紅霞第一個就抗議了。

沈一一只能苦笑了。這北京作為中國的都,還真的就和這個時候的美國差不多。當然北京不能和紐約比。但是美國又有幾個紐約呢?起碼在自己這次去的西海岸,還真的沒有什么城市能夠比得上北京的。難道自己還非得說瞎話說北京的樓比美國西海岸的城市少,還比他們矮嗎?自己可是要盡量誠實的。

想來想去,沈一一決定,有一件事情自己也許是可以夸一夸美國的。

“當然,美國的空氣比較清新,而且美國的月亮要比中國圓一點。”沈一一帶著點開玩笑地說。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那可不是說說。確實如此。這事兒可是有其科學的道理的。

根據光學原理,我們看到的物體其實并不是物體本身,而是光線在物體表面上反射到我們視網膜上的成像。既然是像,那就和物體的實體是有差距的。還記得初中的物理課本里講到光學成像的時候有虛像和實像之分嗎?那個原理其實后來在網絡上有一個很形象的總結:你看到的未必就是事實。

而我們在看向地外天體時。由于光線在大氣中行進的路程很長,所以不可避免的又會遇見新的光學現象,即光線的散設。為了避免有過于水文的嫌疑,這里只簡單介紹一下,散射與空氣中的微粒有關。微粒越多,那么散熱就越厲害。顯然。散射效應大的情況下,物體的成像會稍稍扭曲。自然,本來應該是圓圓的月亮,在散射的效應之下,也就沒有那么圓了。

由于我國世界工廠的地位,不可避免的會造成空氣污染,使空氣中的顆粒物標;而后工業化的美國,由于工廠都搬離了美國大6,自然空氣中的顆粒物少于中國。由此,美國的月亮比中國圓是有道理的。

這段道理寫下來都要費不少的筆墨,沈一一自然不會在早餐桌上講這么些東西。而且,她所說的“美國的月亮比中國圓”還真的特別符合現場的聽眾對于美國的美好想象,反而引起了大家的共鳴。大家都附和地表示了對于美國一切都好的贊嘆。

以沈一一這樣具有愛國熱忱的個性,讓她在同學中散布美國的美好,當美國的宣傳員。這件事是違背她的本意的。雖然客觀環境讓她不得不說兩句符合聽眾期待的話,但是說多了她都覺得對不起自己的良心。

看著一張張青春洋溢朝氣蓬勃的面龐上所顯露出的一顆顆年輕而充滿好奇的心靈,沈一一決定自己還是要在對美國的描述中加點兒私貨。當然,你不可能對一堆認定了美國好的人一定說美國不好,那是討打的行為。沈一一只能提醒一下大家對于我們偉大祖國的美好未來一定要有信心!

“你也不用對美國這樣羨慕。我相信我們中國在不遠的將來一樣會有那樣的繁榮的。”沈一一對以田紅霞為的“美粉”們說道,“我們不說過美國這樣的話,我們把目標設定得稍稍地近一些好了。反正那個七國集團中的美國以外的國家,我們在十年內會一一過的。到時候可就是外國人到中國來打工了。”

把二十一世紀的事實拿到二十世紀末的中國來說,還是會有很多的人不敢相信的。中國人已經失去了自信太久了。他們不肯也不敢相信自己能夠在短短二三十年里創造出震驚全人類的經濟奇跡。或者說,他們在經濟改革之后,早就忘記了社會主義制度所能為生產力配置多么高效的生產資料了。

沈一一說的事實,現場沒有多少人敢相信,但是也同樣沒有人出聲反駁沈一一的論斷。只要還是中國人,都有一顆愛國心。哪怕不敢相信這樣的未來會實現,但心中一定是存著萬一的希望,能讓夢想成真。(未完待續。)


上一章  |  重生軍營成長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