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西晉當太子第321章 洪武帝南巡(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重生西晉當太子 >>重生西晉當太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321章 洪武帝南巡(上)

第321章 洪武帝南巡(上)


更新時間:2014年03月27日  作者:瘋子161414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瘋子161414 | 重生西晉當太子 
吧內搜索

搜標簽

0回復貼,共1頁


初級粉絲1洪武十三年,正月二十六,皇帝司馬遹在宿衛軍、海軍艦隊的護駕下,正式起駕南巡。皇后王惠鳳、內閣首輔張賓領杜錫、江統、祖逖、王衍、羊玄之等內閣大學士以及文武百官出城百里相送。

司馬遹又當眾叮囑了張賓、祖逖二人一番,然后勉勵了百官幾句,與皇后作別之后,乘船向東而去。

司馬遹出巡的第一站便是豫州沛國蕭縣(今安徽北部宿州),此地乃是南北運河西端中部最重要的港口。司馬遹到這里來的目的有二:一是考察運河開通之后,沿途水運港口對當地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二是考察中原腹地農村經濟改革。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河流,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運河的開通,使華夏南北之間的交流大大加強,沿途各個港口都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龍頭。

以蕭縣為例,在大運河開通之前是個僅有五千戶人口的小鎮,大運河貫通后,這里很快就成為大晉各地貨物南下北上的集散地之一。隨著四方商賈的云集,蕭縣境內各種行業迅速發展起來,城市規模也rì益擴大,到了現在這里僅店鋪就有三千余家,港中停泊的商船綿延10余里,已是相當繁華的中部名縣了。

隨著運河水上交通的不斷發展,每年來往與沛國蕭縣的船只數不勝數,有時站在港口邊上遠遠放眼望去,水面船只浩浩蕩蕩、一望無邊,有河舟、江南船艦、湖船等等。河舟主要用于運河運輸,種類很多,其中運載米、鹽、柴及磚瓦、灰泥等大宗物資的稱為大灘船。

有一種米船稱為鐵斗舟,可載糧米五六百石,船夫一家居于船中。由官府兵丁押運載著糧米的是一隊隊的“綱船”,寺觀庵舍所用船只是大大小小的“紅油鲖灘”船,還有載垃圾、糞土、專拉散貨散客的飛蓬船、舫船、鲖船等等,還有一些漁舟、釣艇之類,每rì往返、穿行不絕。

地處南北運河中段的蕭縣城,是具有悠久歷史的古城,大運河開通后,隨著南北交往的擴大,到如今已迅速發展成工商繁榮、名揚天下的中部經濟重鎮。由于蕭縣地處“襟連沿海,背倚中原,承東啟西”的要沖之地,自運河修通后經濟發展更為迅速。

蕭縣得運河之利迅速發展起來,因此境內一些與運輸有關的手工業、商業亦隨之興起,如:造船、冶鐵、制繩、木材加工以及紡織業的工場、作坊當時已星羅棋布,城中商業區分布在城西北運河沿線。

蕭縣是南來北往,西去東下的交通樞紐。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其在運河開通后的僅十年間就已繁榮富庶、商賈云集。富商大賈從四面八方涌向這里,他們當中有珠寶商、米商、茶商、絲綢商、木材商、藥材商等各種商人,也有從事國際貿易的大商人。

在運河開通之前,北方各地由于河渠貧乏交通不暢,加之長期戰亂的影響,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大運河的開通也為北方經濟的發展帶來無限的生機。

到了沛國之后,豫州刺史、沛國郡守、蕭縣縣令等豫州當地大小數十個官員前來覲見。司馬遹望著豫州當地官員開門見山道:“諸位愛卿,朕要在沛國停留幾rì,爾等可將近來工作匯報一番,另外還有什么難題也一并說出來,能當面解決的朕就當面解決,若不能當面解決等朕回到京師后再做安排。”

聽完皇帝話,在場的地方官員趕緊將事先準備好的材料拿出來匯報。這種匯報當然會摻有一定的水分,不過眾人都知道司馬遹另有獲取真實情況渠道,因此大家提供的資料倒也不敢過于虛假。

當rì司馬遹與地方官員一直談了一個下午公事,直到吃晚飯的時候,眾人才告辭離去。吃完晚飯,司馬遹并沒有時間去休息,還有很重要的事情等著他去做,他將裴危、賈模、溫嶠等隨行官員統統找來。

“諸位愛卿,這里有洛陽大學堂提供的新的調查報告:《商品化對農業的影響益處和弊端》,眾卿先看看。”司馬遹示意旁邊的郎官溫嶠將數份內容相同的文件分給裴危、賈模等人,在眾人看調查報告期間,司馬遹則一邊品著茶葉一邊等候。

報告內容大致分了兩部分,第一部分先是肯定了商品化對農業的引導作用,主要是以沛國蕭縣港口為例,集中闡述了當地zhèngfǔ是如何利用地域港口優勢來帶動當地經濟發展,進而促進當地農業結構調整。

第二部分則講述了商業有效的補充和促進農業發展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和妨礙的大晉農業發展。尤其是當商業力量得不到有效的引導和監督時,這種危害尤其巨大。

隨著港口碼頭被建成投入使用,沛國當地的經濟迅速崛起和發展起來,很快就進入到一定程度上的商品化社會。由于本地工商業發達,附近村民們農閑時可以去工廠、碼頭等地打工,也可以應征官府工程的民工,獲得不少的“工錢”。

也有部分村民留在村里,通過其它途徑“致富”如種桑養蠶,種植棉花。由于大晉工業商業發展很快,因此對生絲、棉花等原材料需求極高。再加上種桑棉獲利極高,而種植桑樹,三年成材,便可多年蔣采無憂,是投入小獲利大的營生,棉花相對水稻等農作物來說,對土地要求不高、獲利空間更大。更有少數村民參加掃盲班后便知道學習“農科”技術,比別人更善種桑棉,故而迅成富。

在這個報告當中,洛陽大學堂做出了一個統計發現:在每年農閑時期,有近三分之一的當地青壯去外地打工,婦人也會去鄰近的紡織廠等處打工,短短數月的勞作,獲利過一年耕種的農產品的價值,因此有大約十余戶自耕農干脆將家中的土地“轉包”給他人,全家遷居城鎮,專門在工廠等地謀業,數年下來便是康之家。

有近大約三分之二的農戶則在種完農田之后專心于桑棉,甚至有些人種植水果等作物。販賣城鎮謀利,少數人則“承包”他人土地,成為大種植戶。只有少數農戶因為勞動力不足,只能專營農田,rì子過得很一般。

報告中還發現,越是商品化程度較高的地區,農業越容易受環境影響。在當地靠近碼頭的一個山村中,有三分之一的農戶種植棉麻以謀利,三分之二的農戶由于各種原因專心營生農田,不過他們在農閑時出外“打工”的人最多,過一半,幾近三分之二。

而距離港口和碼頭較遠的村莊則是另外一番景象,絕大部分人靠農田吃飯,只有少部分膽子大的人出外打工營生,大約只占當地青壯的十分之一。

經濟商品化的目的就是讓百姓們的生活富足,商品化使得村民們有了“創造力”。商品化最大的特征就是物產豐富,村民為了追求財富,為了自己的富足,自然會想方設法去“創造財富”。不管是聰慧之人自拓門路還是中平之人學樣改良或是愚鈍之人跟風而進,他們都在原來的農業生產基礎上開始創造新的財富,正是這種創造,成為大晉經濟前期得到迅速發展的一個重要支撐點。

而在過去大晉經濟作為莊園農奴經濟的代表,百姓們由于受條件限制,他們只能在特定的環境下生產,而那些莊園主實際上又承擔著財富分配的職能,因此在這種體制下,你就是再賣力也只能混個溫飽,所以村民也沒有創造新財富的動力了。

“裴愛卿,你來說說這個報告對朝廷來說有用嗎?”過了大概有一個時辰之后,司馬遹見在座的人基本上都看完資料了,他首先問為首的裴危。

“嗯,陛下,以臣看來,洛陽大學堂提供的數據資料,對我們有很大的啟示作用。首先這些數據說明我大晉新政執行這么多年來成績斐然,效果明顯;其次當初朝廷投資運河,以運河帶動經濟發展的目標已完成;最后商業的繁榮為普通百姓帶來了明顯的好處。”

“不過呢,陛下,這報告當中也指出了其中的一些弊端,但這些弊端未必就有普遍性。畢竟這份報告僅僅是以蕭縣一地為例子,未免有點狹隘。若想得到更為詳細的數據資料,臣以為必須多調查幾個地方才行。”

“嗯,裴愛卿的話果然是老成謀國之言!溫嶠你們幾個人怎么看?”司馬遹又把目光對準一旁站著的幾個年輕人,這次司馬遹巡游天下,特意將溫嶠等幾個年輕官員帶在身邊,為的就是想培養一下后備力量。

“啟奏陛下,臣贊同裴大人建議,還是多多調查之后再下結論為好!”盡管溫嶠智商很高,但畢竟年輕且沒有從政經驗,真要讓他說點什么,還是趕不上裴危,還需要多多鍛煉。

“這樣吧,溫嶠你負責把這份資料轉給長安,讓內閣組織人手調查。今rì天色也晚了,大家都回去休息吧,明rì一早我們還要前往建康。”說著司馬遹起身往后面走去。(。)

()1樓2014030515:51

瓦拉多

主勝2平局9客勝8.36倍數:倍

0回復貼,共1頁

為興趣而生,貼吧更懂你!或


上一章  |  重生西晉當太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