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西晉當太子第271章 安定遼東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重生西晉當太子 >>重生西晉當太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271章 安定遼東

第271章 安定遼東


更新時間:2014年03月28日  作者:瘋子161414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瘋子161414 | 重生西晉當太子 

廂軍再次大破胡人!

陶侃領兵兩萬在襄平城下大破鮮卑聯軍七萬人,斬殺慕容廆、段文鴦,消息傳出,天下震動!

遼東地區的鮮卑人更是惶恐不安,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負責幽州前線的孟觀立刻統帥大軍分兩路攻略幽州各地。其一李流統領一萬騎兵從代郡東進,不幾日便拿下廣寧與上谷兩郡,所過之處鮮卑人無不望風而靡。

宇文莫圭根本不敢與晉軍爭鋒,等到他又損失了萬人騎兵之后,宇文莫圭再也不敢在幽州停留,領著他的部落迅北上,回自己老巢去了。宇文莫圭的撤離,徹底將段氏鮮卑給暴露出來。

正當段務目塵還沒來得及做出反應的時候,在遼東又一個消息讓他驚懼不已,原來經過短暫的整頓之后,慕容翰終于帶著慕容部落撤離了大棘城。這樣一來,段氏鮮卑將面臨東、南、西三面晉軍的圍攻。

慕容翰撤離大棘城的時候,恨不得將城中的所有東西都搬走。最后還是在七難樓的勸解下才打消了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慕容部落除了帶走自己的族人外,本打算把他們控制下漢人工匠也帶走。

然而他們又害怕晉軍逮著他們不放,不得已慕容部落只好忍痛放棄了這些工匠。實際上就算他們把工匠帶走也無濟于事,在遼東之北的酷寒之地,先不說他們有沒有工匠,單說鐵礦石就是一個大麻煩,恐怕這也是慕容翰最后時刻放棄工匠的一個原因。

慕容翰、宇文莫圭一走,段務目塵再也不敢在幽州待下去了。面對三面圍攻而來的晉軍,段務目塵不得不選擇退走。這樣一來,遼西郡、燕國、遼東郡、昌黎郡等相繼落入到晉軍手中。幽州、平州在淪落胡人手中數年之后終于再次重歸漢人手中。

遼東盡復的消息傳到朝廷之后,洛陽城再次成為歡樂的海洋。雖然這些年來,晉人已經習慣了廂軍捷報頻傳,不過當遼東大勝的消息傳到京師之后,仍然引起一片歡騰。

“陛下。這是遼東傳來的捷報,如今整個遼東已在我軍掌握之中。其中高句麗已降,美川王正在來京的路上,其國內貴族已被晉軍控制住。除此之外,幽平兩州境內的鮮卑人已被掃蕩干凈,那些老弱病殘不能任事的家伙全都被處理掉了。”張賓手上拿著一份文件正向司馬遹匯報遼東大戰的過程。

“嗯,好,太好了,總算是把遼東的胡人清理干凈了。不過接下來我們的任務還不輕,慕容廆雖然死了。但他的兒子卻逃了,而且段務目塵也還活著,包括宇文莫圭,不把這幾個罪魁禍抓住。整個遼東恐怕也無法穩定下來。”

司馬遹并不想就這么放過胡人,不過他也知道這事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解決的。經過連番大戰之后,朝廷儲存的物資已經快消耗完了。頂多再經過兩、三場大規模戰役后,晉軍恐怕就要無力進攻了。

“陛下說得沒錯,如今隨著高句麗滅亡之后,遼東北邊疆域已經進抵從海參崴開始往西包括整個不咸山(今長白山)在內。一直往西延伸數百里這樣一條線。這片廣大的疆域包括原來的整個高句麗國,以及北方四郡。”

“再往北就是挹婁和扶余人的地盤,由于扶余人和挹婁暫時臣服我大晉,因此遼東北邊的安全倒也不用太過擔憂。可是往西就是原來的三部鮮卑的駐地。雖然慕容鮮卑已經向北遠遁到大鮮卑山下,可宇文部還有段氏還在幽州北部威脅著我朝東北地區的邊防。”

張賓也贊同司馬遹提出的徹底消滅段氏、宇文兩部的計劃,只有這樣遼東局勢才會徹底改觀,當地的漢人也不用時時刻刻擔心有胡人南下,漢人才會安心搞建設。

“孟孫先生有何高見?”對于具體的戰略部署司馬遹還是比較相信自己這個手下。

“陛下,朝廷收復了幽平兩州之后,遼東地區基本上不會再有大的戰役。在這種情況下,撤銷東北戰區行郡縣之治乃是當務之急。以臣之見。不如調孟觀將軍回京主持樞密院工作,然后建立遼東都督府,由校尉陶侃領兵三萬駐守遼東。并擇機出兵鮮卑故地!”張賓沉吟片刻道。

“嗯,愛卿所言甚是!眼下遼東行郡縣之治已是刻不容緩,朕是這樣打算的。愛卿你看,這是遼東地圖,朕打算將平州疆域往東遷移,將平州的昌黎郡劃給幽州管轄。而平州治所則遷到遼東郡的襄平城,再加上收復的北方四郡以及部分高句麗西南部領土,組成新的平州。”

“除了這些之外,朕決定在海參崴成立安東都督府,專門管轄其余的土地。設立安東都督府也是沒辦法的事,遼東連番大戰之后,整個境內的漢人不過百萬人,就是加上各族胡人人也不過三百多萬人。”

“這點人想要填充三州之地,實在是有些不夠用。整個安東都督府治下基本上沒多少人口,而且還主要集中在海參崴地區。在這種情況下,朝廷在地廣人稀的邊境地區實施半軍事化管理有利于維護邊境的安全。”

“而且,這個安東都督府只負責當地的廂軍管理,政事交給安東長史府管理,另外安東的府兵也交由長史府管理,同時海參崴還是海軍北方重要的海軍基地,基地事務由海軍部直轄管理,長史府和都督府均無權插手其中,這樣一來三方制衡足以防止有人借機展成藩鎮。”

張賓仔細聽完了司馬遹的方案之后,覺得他考慮的很完善,他只是補充了幾個小問題,剩下只要內閣審議之后,就可以昭告天下推行了。

“孟孫,這幽州等幾個州的刺史你們可有人選了?遼東當下還不穩定,因此對刺史的要求很高,最好是軍政皆能的人才。”在確定了幾個州的疆域之后,司馬遹又提出了另一個重要的問題。

“啟奏陛下,內閣也為此商量很久,只是一時還無法確定人選。只是不知陛下是如何考慮的?”雖然內閣成立后,內閣在官吏任免上掌握了很大的權力,但對于正五品以上官員的任命還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

“愛卿,其實朕一直有個想法,那就是改變以往官吏很少升遷和變動的局面,過去有的人甚至一輩子只在一個地方為官。這樣很不好,很容易在當地形成本土勢力,不利于朝廷管理。這次正好朝廷需要選擇新的刺史,不如將幾個州的刺史全都輪換一下,愛卿覺得如何?”

“陛下此議甚好!”司馬遹的話讓張賓眼前一亮,很多時候讓地方尾大不掉,就是因為當地官員在一個地方經營時間太長,最后甚至有可能展成對抗中央的實力。

“這幾年裴嶷在理番司成績斐然,趁這次調整之際讓他到幽州當一任刺史吧,還有皇甫真、張軌、羅尚、山簡等人,這些年他們在地方上勞苦功高,這一次也把他們調到京城吧。同樣的朝廷上一些大臣也應該到地方鍛煉一下,以后我們要形成制度,那就是沒有地方任職經歷的人,決不能出任各部尚書以及內閣大臣!”

“臣遵命!”

“另外,讓樞密院行文遼東都督府,讓陶侃主意各地胡人隱藏下來的勢力,必須將其清除干凈,決不能讓其危害到當地的治安。從今天開始,遼東實施戒嚴開始嚴查各地胡人,還有就是內閣趕緊往遼東派一批基層官員以穩定遼東。”

“陛下,幽平兩州治下雖然已沒有了大批胡人,但仍有少數鮮卑人沒來得及逃跑,就被抓住了,除此以外還有不少主動投降的胡人,對于這些人我們該如何處置?”張賓問道。

“簡單,只要是胡人全都抓起來,按后分開審理,凡是侵害過漢人的,必須讓其付出足夠的代價。若是沒有傷害過漢人,就把他們的財富沒收了,然后按照以前的規矩對其進行改造就是了。”

“遵命陛下!”

“孟孫先生,內閣必須對遼東重視起來,那里可不像傳統認知的那樣貧瘠不堪,若是經營得當將來或許會成為大晉又一個糧倉。現在朝廷已經有了關中、蜀地、中原三大糧倉,若再加上遼東與江東兩大糧倉,將來朝廷的糧食問題或許會得到根本性的解決。”

“請陛下放心,臣等不敢怠慢!”

一個時辰之后,張賓出了司馬遹的書房之后,就到了內閣,準備與各位內閣大臣商議一下遼東問題。結果正如張賓所料,他剛一開口所有人都在為爭奪幾個僅有的刺史之位爭得面紅耳赤。最后張賓只好把皇帝司馬遹抬出來,只見他慢條斯理地說道:

“諸位,人事方面的事,陛下已經有了腹案,而且陛下有言:舉薦者將附帶連帶責任,也就是說你們舉薦的人一旦出了問題,你也得承擔相應的責任。”

輔話音一落,內閣其他成員不禁白了對方一眼,既然你跟陛下都商量好了,干嘛還來消遣我們?最后經過再三商討,內閣終于就新一輪的人事任命達成共識,兩天之后,數道任命通過內閣開始通告天下。


上一章  |  重生西晉當太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