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西晉當太子第261章 調整、建設全不誤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重生西晉當太子 >>重生西晉當太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261章 調整、建設全不誤

第261章 調整、建設全不誤


更新時間:2014年03月30日  作者:瘋子161414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瘋子161414 | 重生西晉當太子 

書名:

類別:

來源:

自從內閣成立之后,朝廷政務方面的事基本上全都交由內閣處理,內閣首輔只需要將每天的重大事務轉呈給皇帝就可以了。.除此之外,皇帝除了每隔一段時間參加一次內閣會議,聽取內閣各部主官的匯報外,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召開內閣會議。

可以說內閣的存在完全將司馬遹從繁重的曰常事務當中解脫出來,司馬遹可不想成為歷史上那些皇帝,生生被曰常公務給拖垮身子,他還想多活幾年。因此這幾年,他除了將軍權牢牢抓在手中外,對于政務方面基本上算是交給內閣處理了。

在打贏了對胡人的第一戰之后,大晉再一次獲得了高速發展的機會。尤其是新收復地區,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已正式開工建設,使得大半個并州看上去就好像一個繁忙的大工地一樣。

借助以往的經驗,首先開始的,主要是公路方面的建設了。這一次大量的胡人俘虜為基礎建設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資源,在資金和勞動力充沛的情況下,經過內閣再三論證之后,決定同時開工建設幾條公路。

關中和中原還好,姑臧至東萊的公路還差不到四分之一就要完工。而去年年底從成都至長安這條公路正式投入使用,這樣一來算是徹底改善了蜀地的交通狀況,也極大地加強了蜀中與關中的聯系。

經過近五年時間的不斷建設,朝廷控制下州縣的交通狀況已被徹底改善,但之前被胡人霸占的并州和幽州地區則完全處于空白。為了加快并州經濟的恢復,內閣在北方大戰還未結束的情況下,立即著手開始動工建設并州的基礎設施。

為了徹底改造并州,朝廷農部官員在晉軍的支持下開始對并州胡人豪強進行大規模清算活動,所有胡人豪強將被沒收一切財產和土地,除此以外這些曾經作威作福的胡人還將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以便為并州經濟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沒收胡人的土地,朝廷并沒有按戶分給當地的庶民,而是依照中原經驗,在農部技術人員的支持下,大批庶民以村或者縣為單位,組建了大量的股份制農場。盡管一開始眾人缺乏相關的經驗,但在朝廷的引導下,也慢慢地領會到新制度的好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主動參與進來。

經過五年的實踐,朝廷上下非常清楚的知道,一個地方的經濟要想得到大的發展就離不開農工商。安定了并州農業之后,在工業方面,由于一直是朝廷最重視的,因此收復了失地之后,朝廷立即號召中原各大工廠廠長、財團代理人前往并州投資建廠。

那些世家大族,地方豪強、各大商會得到朝廷的允諾之后,立刻投入三百萬貫的資金準備推動并州當地的工業發展。皇室方面也不會放棄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司馬遹本身更是知道并州本地有很多煤炭資源后。

因此在司馬遹的穿針引線之下,皇室準備在并州組建一個有關煤炭生產的大型托拉斯。那些曾經在海貿中得到巨大利益的皇室宗親得知這個消息后,紛紛投入巨資在這個新的集團中。

如今整個并州南部,都開始蓬勃的發展起來。這一次北方大戰,極大的刺激了大晉經濟的發展。盡管也加大了朝廷的財政負擔,但同樣也極大的促進了各地工廠的發展。尤其是和軍隊掛鉤的工廠,更是得到極大的發展,基本上都比戰前擴大了數倍。

皇宮嘉德殿內,司馬遹、張華、張賓、裴危、周處和朱正,六人正圍坐在一副大晉疆域圖下,討論眼前的局勢。這是張華重病以來第一次出現在正式場合,自從數年前張華病重之后,他一直都在潛心養病和休養。

這也得多虧有鄭隱這個杏林圣手,要不然張華說不定真就這么過去了。可就算如此他這一病還是休養了三四年,經過這段時間的調養,張華雖然不能再像以前那樣承擔重任,但偶爾參加一些重要的會議還是可以的。

張華本人也有自知之明,他的身體已經不允許他再擔當正式職務,因此此次回歸之后,張華并沒有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樣去搶內閣首輔的頭銜,而是作為一個國策顧問的身份參與朝廷政策的制定。

這也是皇帝司馬遹在官職方面的又一次重大改革,隨著朝廷統一進程的加快,將來像張華這樣的數朝元老重臣會越來越多。碰見像司馬遹這樣的強勢皇帝,估計還能壓制住對方,若碰上一些姓格柔弱的皇帝,元老重臣往往會成為新君執政的障礙。

為了給今后的子孫們找一條出路,司馬遹借助張華付出的機會正式推出了國策顧問的頭銜,將來像張華這樣的元老重臣完全可以以這樣的方式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將機會讓給更加年輕的后人。

當然了為了防止對方干預國政,顧問除了建議權外什么都沒有,他們基本上算是皇帝的私人顧問團,這樣一來新君既可以借助對方的經驗又能不受干擾地推廣自己的政策。

“啟奏陛下,經過半個月的梳理,半個并州已經完全被融入到大晉的統治之中。那些胡人頑抗勢力,在晉軍的強力打擊之下,早已經煙消云散了。不過,由于在太原的匈奴人還未被消滅,時刻還威脅著并州當地的安定,并州當地百姓也因此并沒有完全放下心來。”

“因此樞密院建議,趁著大軍調動和休整期間,準備在加快并州當地都督府的建設,以便讓駐守地方的廂軍能專心從事野戰任務。”在樞密院高層前往前線督戰,眼下整個樞密院曰常工作由海軍部尚書朱正主持。

“嗯!不錯,朕贊成樞密院的提議!”司馬遹答道,相比起政務方面,對軍隊的掌控,他更加的在意。任何一個時代,誰手里有槍桿子,誰說的話就管用。

為確保司馬遹本身的統治權,他必須將軍隊牢牢的掌控在他的手中。好在現在軍隊的高級將領,基本都是他一手培養并提拔起來的,對他自然是忠貞不二的。而中低層軍官,基本上來自各大軍官學堂和士官學堂。這些學堂出身的軍官實際上比其他人更加忠誠于皇帝。

“諸位愛卿,對于西域大家都有什么建議?”司馬遹問道。

“陛下!參軍總署初步是這樣考慮的:眼下朝廷收復整個河西走廊在即,正是我們重返西域的最佳時機。為了攫取最大的利益,參軍署建議朝廷加大對西北戰區的支持力度!最好能在掉十到十五廂的晉軍加入到西北攻略當中!”朱正回答。

“嗯?我們還有兵力可調嗎?”司馬遹對參軍署提出的建議有點不滿,要知道戰前整個大晉有一百一十廂三十三萬廂軍,除了淮南重地外,目前在北方一線總共分布了九十廂步騎聯軍。

北方大戰爆發之后,為了彌補兵力上的不足,司馬遹又下旨擴編了三十廂廂軍。即使如此仍然堪堪滿足戰爭需要,已經沒有多余的兵力增援西北。

“陛下,不如今年我們就止步于玉門關以收復河西走廊為藥物,至于西域各地嘛,就往后放幾年,等到北方大戰落幕之后,我們再全力西進。”眾人沒有開口之前張華出人意料的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聽完張華的建議,司馬遹仔細權衡了一番,最后還是同意了對方的勸諫。經過一段時間的冷靜,司馬遹也認為他有點心急了。看來連番大勝之下,就連他這個皇帝也有點兒焦躁了。眼下晉軍確實不宜過早插手西域。

雖說歷史上西域一直都是華夏的勢力范圍,但有句話說得好,縣官不如現管!自從漢末中原勢力逐漸退出了西域之后,西域逐漸被北方的游牧民族以及西邊的國家控制。如今晉朝收復了河西走廊,西域就將面臨三方爭霸的局面。

一邊是逐漸崛起的中原王朝,一邊是破壞力極大的鮮卑勢力,最后還有更西邊的國家插手。在這種情況,大晉緩緩腳步確實是最佳的選擇。否則一旦大晉盲目以軍事力量占領了西域之后,就將兩面受敵,需要重兵防守,這樣一來似乎有點得不償失。

“若是放緩進軍西域的腳步,那西北軍拿下了河西走廊之后,他們的主力將用兵何方?總不能放著數萬精銳兵馬無所事事吧?”張賓皺著眉頭問。

“關于這一點,朕倒有個想法。既然西域無處下手那為何不伺機攻入西海(今青海)高原?如今隨著不少羌人歸附朝廷,朝廷完全可以以這些羌人組建一批高原廂軍,由他們負責經略整個西北高原。”

“陛下這是不放心吐谷渾部落嗎?”在場的沒有一個低智商的,司馬遹一說他們就明白了其真實目的。

“不錯,朕確實不放心吐谷渾,慕容吐谷渾乃一代梟雄,這些年他通過與我大晉合作部落實力不斷壯大。從一開始只有數萬人的小部落,到如今擴張城近三十萬人的大部落,光是直屬騎兵就有六萬人。”

“若再給對方經營數年,恐朝廷西北將會出現又一個強大的敵人,再加上對方占據著地利之便,我中原士卒初上高原一定會有各種不適應,這些都將大大加大我們曰后征服西北的難度。”

“根據情報署密諜得來的消息,吐谷渾一直謀求在西海建立讀力王國,我們必須在對方壯大之前拿下西海高原。將分布在河湟地區的羌人全部遷移出來進行漢化。這是快速增加朝廷人口的唯一方法。”。


上一章  |  重生西晉當太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