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西晉當太子第214章 立儲之議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重生西晉當太子 >>重生西晉當太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214章 立儲之議

第214章 立儲之議


更新時間:2014年03月28日  作者:瘋子161414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瘋子161414 | 重生西晉當太子 



國相留下部分百濟的士卒抵擋晉軍,他和百濟王以及一部分大臣帶著財富和女人準備從海上撤離。()城內百濟人抵抗的很頑強,這也給百濟王逃跑爭取了時間。

陶侃的大軍從三個城門了殺進去!他命令所有的騎兵不能下馬一直殺到王宮。路上有反抗和投降的格殺勿論。僅用了三個時辰就包圍了王宮,王宮里的殘余力量頑固抵抗,主要是百濟的死忠力量都集中在這兒。

陶侃想起一千無辜的晉軍士卒死在他們手里,心里的仇恨就像火一樣在身體里燃燒。看著還在頑抗的百濟人,他一揮手一隊陌刀手提著陌刀向著敵人殺去,百濟人被嚇哭爹喊娘。有的下跪,有的裝死,有的都嚇傻了!

人頭像足球滿地的滾著,晉軍殺進王宮只要是拿刀的全部處死。這個時候在海上的林峰一直在提防百濟人從海上逃跑,當百濟王他們剛剛出現就被海軍將其堵在了入海口處,上到百濟王,下到普通士兵一個也沒跑。

在百濟王被抓之后,整個百濟國內有組織的抵抗已經消失殆盡,北方的晉軍配合南路周札部徹底控制了半島的南部。周札在馬韓主力被滅之后,以少數晉軍為骨干收編了馬韓當地不少部落士兵。

最后周札整編了兩萬大軍,先后平定了馬韓各地叛亂,并趁機將其他兩韓部落也收入囊中。雖然也有人不服,但隨著辰王被殺,三韓各地已經亂成了一鍋粥。在大晉的打擊下,各個部落首領不是投降就是被滅。

這樣又過了半個月,到了五月份,南北兩路大軍繼續掃蕩半島東、南部各路殘敵,初步完成了征討百濟的目的。這個時候,大晉掌握了半島整個中南部,在北邊與鮮卑人以及高句麗人等勢力相接。

到了五月底,陶侃統領南北大軍,已經掃平了半島境內所有的叛軍,與北方的高句麗發生了小規模沖突,并收復了部分被高句麗趁機所奪的百濟領土,不過由于高句麗調集重兵南下,阻擋了晉軍北上的勢頭。

而高句麗因為擔心被慕容鮮卑偷襲,也無意擴大戰事,到了六月,半島東北部幾座小城,仍為高句麗盤踞。為了防止高句麗過于虛弱導致慕容鮮卑發展壯大,陶侃親自下令大軍停止北進。

百濟大捷的消息以在洪武三年五月底傳到了京師洛陽,司馬遹聞訊大喜立即下旨犒賞東征大軍,參將陶侃以功升任中郎將,其余各級將官軍銜各升一級,根據功勞大小不等賞賜不同的錢財。()

所有戰死的士兵和軍官除了享受大筆撫恤金外,全家還將免各種賦稅,有老人者朝廷負責贍養,有讀書的孩子則優先享有做官、參軍的權力。

自二月大晉入三韓作戰以來,共有八萬多百濟士兵被晉軍俘獲,其中五萬精壯被大晉通過海路運送回運回大陸,然后被安置于淮南參與運河開通。除此以外,為了防止馬韓、百濟等勢力死灰復燃,司馬遹親自下旨處死兩國所有貴族。

除了這些人外,為了稀釋土著人口,陶侃等人還擄掠了十萬年輕女子運回大陸,這些女子除了一部分被世家大族買走之外,大多數都被司馬遹賞賜給有功之士,以及邊郡士兵。初次意外,司馬遹還下令遷入一部分晉人到半島生活。

在半島局勢逐步穩定以后,司馬遹下令周札任朝鮮都督,領五廂陸軍駐守半島,其余將士隨海軍返回大晉。

六月,大晉剛剛經歷了滅國之喜后,皇帝司馬遹居然又添了兩個兒子,惠妃裴瑾和淑儀蔣俊,居然在三天之內給他誕下兩個皇子,分別起名司馬熙、司馬昱。而賢妃綠珠居然也又有了兩個月的身孕。

最近一段時間對于司馬遹來說可謂是雙喜臨門,除了經過三個多月的征戰,大晉終于將三韓、百濟收入囊中之外,洪武三年這天下可稱得上是風調雨順,各地糧食都得到了豐收,朝廷內外終于擺脫了八王之亂帶來的陰影。

有句老話,谷傷農,谷貴傷民。

豐年,卻會出現谷傷農的事情,畢竟,很多百姓家里有了余糧,除去儲存,都會拿一些銷售,換取油鹽等一些生活用品。

八月,糧價由往年的一石七八百錢,跌至一石四五百錢。

但是到了九月,市面上的糧價回升,江南糧價,一石六百錢,越北則越見價高,河北、關中,一石七百錢,已與尋常年景相近。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官府開始大量收購糧食,一方面,穩定糧價,保障來年百姓種糧的積極姓;一方面,朝廷已經在著手準備未來一年之后在北方的大規模軍事行動,糧食正通過漕運、公路等運往冀州、雍州、司州、涼州等地,然后再雇役運往各處都督府。

就在司馬遹剛剛穩定了大晉糧價后還未來得及喘口氣,一件措手不及的事情發生了。

十月,朝中有官員上書,請求早曰冊立皇儲。

一開始司馬遹并不為意,這幾年,立儲之議,雖屢有提起,但被他以各種理由給推搪過去。

但是這一次,卻似乎大不相同。朝中內外動議連連,一些世家大臣甚至串聯到了一起,尤其是他的便宜岳父王衍,更是借助‘名士’的身份,來往于世家大臣中間,企圖聯絡眾人共同請求司馬遹立嫡子為太子。

三天后,數十名世家大臣聯名上書,倡議立儲,其中不乏王衍、裴危這樣一些重臣。

十月初十,大朝會。

禮部尚書羊玄之第一個站出來:“皇上,臣有本奏。”

“愛卿且講。”

“皇上,東宮已虛位數年,古來少有,臣斗膽,請皇上擇立儲君。”

“諸子尚幼,此事再緩幾年,再議不遲。”

司馬遹還想拖,老實說,他的幾個兒子還小,就連長子司馬虨也不過才三歲而已,其他兩個孩子才剛剛學會走路,這個時候司馬遹怎會著急立儲。可他這樣想,其他世家大臣卻不這樣想,尤其是曾經的世家大族,無論為了何種利益,他們當然希望司馬遹能盡快確立儲君。

如今聽到皇帝還有推脫之意,世家大臣不干了。就連王衍也出班奏曰:“皇上,立儲乃國本,關乎大晉國運,臣等請皇上早曰決斷!”他這么一講,許多大臣都附和贊成:“請皇上早曰決斷。”

“皇上,立儲以備不虞,此事關乎江山社稷!”羊玄之還有忌諱,有些話沒有明說,但是意思在那里:這天下還沒有平定,而陛下您又是閑不住的人,萬一再來一次西都之圍,若還沒有確定繼承人,豈不是要天下大亂?

司馬遹掃了一眼,發現立儲最積極的還是一些世家大臣,其他像張賓、杜錫等人卻一動不動似乎沒有聽到群臣議論。他沉默片刻,問道,“誰人堪繼大統?”

皇帝這一問,群臣反倒大眼瞪小眼,鴉雀無聲了。

司馬遹很清楚群臣的心思,對于誰當“皇太子”,大臣們分作幾派。

第一派是立嫡,王衍、裴危、溫襜等都在此中,建議立嫡子司馬臧。

第二派是立長,比如羊玄之、荀崧等人,希望立長子司馬虨。

第三派如嵇紹、解系、周勛等,對于立司馬臧還是司馬虨都無異議,只要立儲就可以。

還有一部分人,在沒有摸清皇帝的態度之前,完全沒有明確態度,比如張賓、杜錫等人。

“誰人堪繼大統?”司馬遹又問道。

王衍終于打破了沉默:“臣以為,陛下嫡子臧出身顯貴,其母乃是正宮娘娘,更兼姓格寬厚仁慈(一個小屁孩而已,也不知他從哪兒看出來的),可繼大統。”

“皇上早有明言,立儲當擇賢而立,”說話的卻是羊玄之,“陛下長子虨自幼聰慧,一歲能言,兩歲能背詩,又深得陛下喜愛,請陛下立其為儲君。”

“什么聰慧!?陛下嫡子也很聰慧嘛!儲君最重要的是要寬厚仁慈。”

“你怎么知道大殿下不是仁慈之輩?”

很快兩派人為了各自的目的而爭執起來,其他各位大臣又不時打個圓場。

“朝堂之上,如此成何體統?”作為首輔張賓見群臣有點不受控制不由得開口喝道。

眾大臣聞言,也知道自己失儀,立時安靜下來。

“立儲之事,還需皇上定奪。”杜錫躬身道。

“臣等恭請圣裁。”

“冊立皇儲,乃是大事,豈是立時便可議決?眾卿回去,先擬些折子,在京六品官員,地方五品官員,皆可上書。”這樣一來,還不又拖它幾個月?“待朕廣聽天下之議,再與內閣商議。”

“皇上圣明。”

大臣們縱然知道這是陛下的緩兵之計,也是無可奈何,只好先回去寫折子。下朝之后,司馬遹依舊皺著眉頭,如今看來此次事件來勢兇猛,若一直行拖延之策恐怕不行了,長久下去將影響到朝堂穩定,看來必須找個政策一勞永逸的解決掉這個隱患才行。(。)


上一章  |  重生西晉當太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