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西晉當太子第161章 元康十年最后一戰(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重生西晉當太子 >>重生西晉當太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161章 元康十年最后一戰(上)

第161章 元康十年最后一戰(上)


更新時間:2014年03月29日  作者:瘋子161414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瘋子161414 | 重生西晉當太子 



轉眼又到了公元300年六月,淮南戰場也到了最關鍵的時刻。(隨夢全文字小說)//Suimeng//自從朝廷派來的援軍抵達之后,許超、陶侃二人決定盡快拿下淮南。許超雖然是個純粹的軍人,不想陶侃那樣會從國家整體上去思考問題,但他也知道戰事長久拖下去也不是個辦法。

此時江東派出的援軍,在溫羨的率領下,威風凜凜,沿淮河駛向壽州而來,抵達淮南戰場。

許超率軍圍困壽春,日夜揮兵攻打城池,奈何壽春城高池厚,再加上守軍抵抗堅決,讓他一時竟然攻打不下。連日來,許超一直正在帳內思索辦法,忽有衛兵進來報說:“啟稟大人,陶侃都尉大敗王彌,斬殺叛軍首領,俘虜萬人,現班師請求歸營。”

許超大喜,自知陶侃足智多謀,南線作戰多虧他幾次獻計才能迅速平定齊王叛亂,今見他凱旋歸來,立即召陶侃進帳。進的帳了,陶侃便把在徐州平叛的經過:如何誘敵出擊,如何采用伏擊的辦法,最后包圍了叛軍,斬殺王彌的情況一一向主帥稟報。

許超聽完后很高興,慰勉幾句,便說:“王彌這顆釘子已拔掉,掃清了東線的殘敵,如此我軍可以專心攻打壽春了。只是壽春卻久攻不下,如之奈何?眼看天氣漸熱,雨季將到,淮河又以泛濫無常而著名,這對我軍攻打壽春明顯不利,難道又會成為一個上黨之戰,使我們被迫收兵嗎?不知陶都尉有何高見?”

眼前的情況不由得讓許超想起剛剛結束的上黨大戰。祖逖率大軍與并州匈奴人大戰于上黨,雙方數次對決不分勝負,最后祖逖被迫南返暫時放棄了爭奪上黨。

許超當然不想重滔祖逖的覆轍,不然對朝廷威信的打擊太大,再加上淮南對手顯然沒有并州匈奴人強大,于情于理朝廷上下都希望南線取得突破!

陶侃沉思一會兒道:“壽春守將戴淵,深通兵法,是位攻守兼長的將才,近一個月的攻打,我軍用盡了種種攻城方法。都未奏效。已經說明了他確實有防守能力,如此再攻下去,也不會有新的辦法出來。據臣從俘虜和本地百姓的口中探來的消息,這戴淵對司馬睿忠心耿耿。自從擔任淮南太守以來。積極備戰時刻防備著我軍取淮南!”

“尤其是得知江東派溫羨來援之后。(。。)戴淵便便開始籌辦守城用物和糧食,準備死守壽春了。目前壽春內至少尚有可維持一年之糧。如果我軍仍繼續攻打,必將被牽制于壽春城下。曠師日久,必然師老兵疲,更不易攻下了。萬一不小心再被溫羨偷襲恐怕……”

許超聽后,更為憂心,便說:“照士行所言,那我們只好放棄攻打壽春,班師回朝了。”

陶侃則給出不同的建議,“大人,卑職認為,大軍千里迢迢來到淮南,如征戰無功而回,以后再次出兵前來,必然先影響到我軍銳氣,士氣不振,再想求勝便更難了。而且北線已經無功而返了,若我們南線也……恐怕對朝廷威信是一種巨大的打擊!所以卑職以為,此次南征,必須打一次重大勝仗,長我軍志氣挫列強威風,奪取一定數量的城市和地盤,方可奏凱還朝。”

這一番議論,正敲中了許超心中的顧慮,他就怕出師無功而退。挫傷大軍將士的銳氣。他聽了陶侃這話,忙問道:“難道士行有獲勝的辦法?”

陶侃胸有成竹地說:“以卑職愚見,壽春攻打不下,就不必硬攻下去,必須改變戰略。”

許超不由眼睛一亮,啊了一聲,道:“士行有何高見?”

陶侃道:“避免師老于壽春城下的最好辦法,就是開辟新的戰場。現在壽春既被我軍圍困,而江東扼守淮南江北兩郡二十六縣之地,其門戶有二,一是在徐州臨淮國盱眙,屯有江東水師主力,依靠洪澤天險,阻擋我軍渡淮河南下。由于我軍不習水戰,又缺乏戰艦,從水路南下,還缺少條件。另一個就是合肥,江東派了大將周鳳,領兵三萬,鎮守此地,以阻擋我軍從陸路上的挺進。合肥雖險,但周鳳不過是一勇之夫,其才實難望戴淵之項背,所以,以卑職愚見,不如對壽春圍而不攻,使大軍主力得以休整。另派一支兵馬,攻打合肥,合肥一破,涂中唾手可得,得了涂中,淮南門戶洞開,我大軍便可長驅直入橫掃江北諸州。取得各地后,壽春孤城與盱眙水師,便可不戰自降了。”

許超聽了大喜,連說:“士行高見,若此戰成功,士行功當居第一,但是合肥城堅池厚,易守難攻,恐怕也不易攻得破。”

陶侃微微一笑,說道:“合肥雖險,然守將不能與戴淵相比。只要在戰斗中因勢利導,隨時用計,破敵絕非難事,也用不了多少兵馬。”

許超聽后,十分高興,當即召集眾將及隨軍參軍議事。講了陶侃的建議,決定改變戰略。當下許超便令陶侃起兵五千,去偷襲合肥。

陶侃領五千人馬,去攻打駐有江東三萬大兵的合肥城。站在淝水邊的陶侃卻不知道,在八十年后,南方漢民族在此創造出一個奇跡,以八萬兵馬擊敗了北方九十萬大軍。合肥距壽春二百四十余里,陶侃的兵馬,不過二天時間便趕到了。離合肥十里放炮安營。

三國時,合肥古城址大約在今西門外黑池壩以西。逍遙津在城東十里左右,周圍是一片平原,為東吳由水路,陸上奔襲合肥之地。

《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在描寫曹將張遼威震逍遙津,孫權被襲后騎馬躍橋脫險時,曾賦有“退后著鞭馳駿騎,逍遙津上玉龍飛”的詩句。

三國時合肥作為一處重要戰場,曹魏與孫吳在這里歷年交戰不休,而激戰之地并非逍遙津一處,合肥城西也是一個重要戰場。這里水域遼闊,蘆葦叢生。逍遙津大戰之前,張遼在此處藏了數十只快船,等到東吳水軍快到逍遙津時,突然殺出,打得對手措手不及。

后來因為懼怕東吳水師,公元232年,魏揚州都督滿寵認為合肥城靠近江河,孫權來圍攻時可據水得勢,而魏軍不易相救,遂將合肥城移到距離江河較遠的雞鳴山下,這就是眾人都知道的合肥新城。

233年孫權聽說曹魏移城,以為敵人膽怯,就再度率眾進攻。到了合肥新城附近,因城池離水較遠,在船上待了二十多天不敢進攻。后來還是忍不住上岸耀兵,結果被滿寵早就埋伏好的奇兵襲擊,被殺數百人。

次日,陶侃領將士到合肥城外列陣搦戰。他舉目一望,那合肥城果然險峻異常,不下壽春城,若是直接攻打恐怕難度不弱攻取壽春。

合肥守將周鳳聞敵軍來襲,便登上城樓觀看,只見城外敵軍列陣,當先一將,相貌奇特,身披明光鎧甲,腰跨橫刀,坐下一匹高頭大馬,威風凜凜。背后帥旗列列,紅旗中央,繡著斗大的一個黑色“陶”字。

周鳳看了一陣,問周圍道:“你們可知此將何名?”

有人搖頭道:“未見過此人,看敵軍布陣嚴密,加上此將精神不凡,不可輕敵。”

周鳳見敵軍兵力較少,仰天一笑,說道:“我看這些敵軍,充其量也不過數千,焉能與我數萬大軍抗衡。爾等且在此守關,待本將下去會會此人。”

周鳳說畢,走下城頭,點了五千精兵,上馬綽刀,殺出關來。

兩陣對圓,陶侃見那支出關兵馬,旗號上書有“周”字,知是叛軍合肥主將,便喝道:“來將莫非周鳳嗎?天兵到此,速速下馬,獻關受縛,饒你不死!”

周鳳按刀大笑道:“既知本帥威名,還敢抗拒嗎?本帥刀下不斬無名之將,速報上名來受死?”

陶侃大喝一聲;“逆賊不得無理,你坐穩了,本將乃大晉廂軍都尉陶侃是也,你可知本將軍的厲害嗎?”

周鳳哈哈大笑道:“莫非就是將齊王那個廢物打得屁滾尿流的陶侃么?哼!你也是我江東人士,竟然助暴君伐本鄉,看來也不過如此,不要以為打敗了齊王那個草包就以為自己是個名將!”

陶侃不以為意道:“哼!廢話少說,既知吾名,速速下馬受縛!”

周鳳道:“一個寒門庶子,焉是本將對手!”說完拍馬舞刀,直取陶侃。

對面陶侃不甘示弱,縱馬舉刀,迎戰周鳳。二人刀來刀去,打作一團。看看斗了三十余合,陶侃漸漸不支。陶侃以智謀見長,上陣廝殺不是他的專長。看看又斗了幾十個回合,陶侃看看招架不住,撥馬便走。

周鳳見陶侃敗走,把刀舉起,朝天一擺,卻是一個暗號,江東軍后方將校,立即指揮士兵出動,掩殺過來。兩軍短刀相接,掀起一場混戰。這時城內一聲炮響,又沖出一隊士兵,潮水般涌來。

陶侃見敵軍越來越多,知難抵擋。忙傳令退兵。江東士兵一連追了近十里,見陶侃領兵遠去,怕城池有失,才停止追趕,收兵回城。(。。)


上一章  |  重生西晉當太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