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西晉當太子第146章 以工代賑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重生西晉當太子 >>重生西晉當太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146章 以工代賑

第146章 以工代賑


更新時間:2014年03月29日  作者:瘋子161414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瘋子161414 | 重生西晉當太子 



經過內閣和太子多日商討,再經過征討各方意見,最終內閣出臺了‘以工代賑’的政策。(。M)//歡迎來到隨夢閱讀//內閣首輔張華在門下省接受質詢時提出:“帝國在推行該政策后,將增加工程建設的數量,同時逐步減少基本生活物資的供給,讓普通人通過做工來賺取屬于自己的生活物資。”

這個政策一出臺,頓時引起了很大的震動,畢竟華夏人似乎習慣了在困難時接受來自國家的資助,眼下帝國卻突然停止直接救濟。不過,也沒有引起大的騷動,畢竟隨后的以工代賑計劃可以讓更多人的受益。

而且在以工代賑的計劃中,普通人得到的要比接受直救濟多的多。普通人只要到工地干活,不僅能保障衣食,還能賺到一定數額的工錢,這可比只領一份口糧劃算多了。但凡有點能力的人都毫不猶豫的選擇了以工代賑。

隨后朝廷以內閣的名義,迅速推出了一系列的以工代賑工程,這些工程主要以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礦山建設為主。

并在極短的時間內,在青兗徐豫等州開設了近三百多個大小不等的以工代賑項目,遍布中原各州各郡各縣。

從中原世家抄來的錢財被很快的投放到中原重建計劃當中,現在等于是一邊從世家口袋里掏錢,一邊用來建設那些以工代賑的工程,以便發展中原經濟。

在關中已有工廠的支持下,大量的工程在朝廷的支持下迅速建立起來。如今中原已經成了一座大型工地。到處都是開工建設的熱鬧場景,中原百姓的熱情被極大的調動起來。為了建設自己的家鄉,很多人開始廢寢忘食的工作。

同時中原的礦山進入全面建設狀態,雖然這些礦區建設起來了但卻并非是出于經濟層面考慮,而是為了戰爭而考慮的,所以這些礦區建設起來之后,并未馬上進行開采。

另外,為了加強對帝國各地的控制,在這次以工代賑行動中。交通設施的建設將是重中之重。以洛陽為中心東西大動脈將全面開工建設,這條水泥路寬達三十米,和幾百年前的秦直道相差無幾。

這條大動脈將從東起青州東萊郡治所掖縣,途徑青州、兗州、徐州、豫州、司州,西邊一直延伸到關中長安,然后直達涼州的姑臧,全程一千多公里。()計劃十年內建成。建成后,將成為帝國控制東西兩端的主要干道。

而且一旦這條貫穿東西的大動脈建成,將極大的加強帝國對西北的控制,有著巨大的軍事意義。無論是威懾西北的羌族,還是將來出兵西域,這條大動脈都將發揮出強大的能量。

司馬遹這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做法。借鑒了后世新中國初期的建設經驗,要知道后世正是靠著這樣的舉措,讓新中國從一個一窮二白的農業國發展成擁有工業基礎的國家。

在朝廷強力的支持下,以工代賑工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施行下去。司馬遹打算將中原打造成另外一個工業基地,一旦建成西晉將擁有關中、中原兩大工業中心。足以支撐他發動任何戰爭。

中原的經濟恢復速度遠要比關中的經濟恢復速度要快得多,因為中原底子比關中強太多。西晉初二十多年的和平早就了中原的盛世繁華。如今朝廷通過掠奪世家的財富來發展中原經濟,使得中原很快就能發展起來。

再加上中原人口眾多,達到了近一千多萬,這么么多的人,其中很大部分都開始以工代賑來建設工程,這樣的建設速度會有多快?

而且建設起來的工程,屬于帝國。工程建設所需的原材料,大多從帝國關中購買,再加上朝廷刻意降低了各種原材料的稅后,使得以工代賑也大大促進了關中的經濟發展。

而且,這些以工代賑工程不但能恢復帝國的經濟,同時這一政策,還解決了很多的問題。

首先,朝廷改變了以往無償援助災民的習慣,使得以工代賑這一新穎的賑災方式很快深入人心。對此,就連司馬遹對此也表示驚訝無比,要知道受災時朝廷無償援助糧食、衣物已經這么些年了,沒想到眾人很快就習慣了以工代賑。

以工代賑的方式有諸多好處,首先帝國可以擺脫損失,同時工人可以拿到工錢,盡管不是很高,但總比原來接受援助的免費生活物資的高。

而對于部分世家來說,通過參與中原重建計劃,他們不但沒有損失多少,反而大賺了一筆。而且通過這個方式賺的錢,他們也不用再像以往那樣擔心朝廷的責難,就連太子本人也承認了他們所得的合法性。

而且朝廷還扶持他們建設起很多民用工廠,只要交一筆錢,這些工廠是就屬于他們自己了。這樣一來他們也不用眼紅關中地區的世家了,何樂而不為呢?

投靠太子的世家高興了,普通百姓也獲利了,可以說通過一場以工代賑為中心的重建計劃,司馬遹成功將帝國各個階層拉到他這一邊。司馬遹相信,只要這份重建計劃順利完成,他的統治根基更加穩固。

另外,在這個過程中,皇家也跟著賺了不少。劉總管在司馬遹的授意下,從皇家內庫中拿出一部分錢財,投入到中原一部分工廠。有了關中以及新城的經驗,劉總管操作起來輕車熟路,很快就拿下數十個有前途的工廠。

在帝國上下都滿意的情況下,這種以工代賑政策很順利的就在中原各地境內施行。

既然是以工代賑,帶著一個賑字,工錢就是不高的。

既然工錢不高,那么工程建設成本也就很低了,再加上原材料價格低廉,使得工程建設成本一降再降。

在這樣的情況下,朝廷好似擁有無窮的財力,各種工程如牛毛一般的出現在帝國中原各地。其中除了朝廷主持的大型工程外,還有地方政府的工程。就拿水泥路來說,帝國計劃在十年的時間里建設兩萬公里的公路,其中一半是由地方政府承建的。

這兩萬公里水泥路主要集中在中原、關中以及北方邊郡,一路延伸到西北地區,到涼州境內為止。這是都為了未來戰爭的后勤補給考慮。

為了今后北伐草原異族戰爭的后勤考慮,帝國將再建設三條南北方向的水泥路,一條以長安為中心,向北延伸到上郡,若非蜀中不聽朝廷調遣,司馬遹都想將這條路修到成都去。另兩條則是以洛陽為中心,向北通往并州以及幽州、平州。

除了朝廷主持建設的大型工程,各州郡將各自承擔建設一部分水泥路充當州內的聯絡干道,各州郡以治所為中心建設次一級的水泥路。

除了公路建設外,其他大型工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水利工程,中原地區向來是產糧大戶,不過也是洪災重地。尤其是黃河兩岸更是頻頻發生洪災,這次趁著中原重建機會。內閣決定將撥巨款修建完善防洪工程。

在修建防洪工程的同時,朝廷也不忘修建完善灌溉系統,預計五到十年的時間里,朝廷決定每年拿出數百萬錢長期投入到水利建設上,光是投入的勞動力預計就達到百萬人次。準備先后建成水利灌溉系統200余處,形成較完整的灌溉區120多個,控制灌溉面積5000萬畝,灌溉能力2800余萬畝。

同時,根據司馬遹的建議,朝廷還打算還利用水庫和湖泊水面發展養殖業。而且來自后世的司馬遹十分注重環境保護,他通過農田和水利的建設,較有效地改造了自然環境,建立了新的良好的生態系統。

朝廷在進行農田和水利建設規劃當中,注意對河流流域進行綜合開發,做到全流域統一規劃、綜合治理、共同發展。如黃河中下游流域,準備經過多年的開發,朝廷爭取實現全面的控制和治理。

將沿岸長期受洪澇威脅數百萬畝農田,改造成旱澇保收的良田。朝廷推出的重建計劃,不僅發展了農業、牧業、林業、漁業,還發展了工業。同時還建成了新型大農場、新農村,還建成了各種的新型城市。

這個計劃一旦被成功推行,中原將成為一個較先進的農、牧、工業區。成為推動帝國經濟發展的又一個動力!

朝廷推出這樣一個龐大重建計劃受到各方面的關注,也照顧了方方面面的利益。當然也不是只有贊美聲,當這個消息傳到江東之后,瑯琊王也曾召集眾人對此展開研究。不過,限于各人的站的高度不夠,他們只看到了朝廷需要花費很大,卻沒有從中看出長遠利益。

用王敦的話來說,“只要這個所謂的重建計劃展開,司馬遹至少有五年的時間不可能對外發動戰爭。這對我們來說是千載難逢的機會,王爺應該趁此機會鞏固江東地區,有了這五年時間作為緩沖,將來誰輸誰贏還不一定呢?”

而幽州的王浚、并州的劉淵則更加看不明白,他們只能對此漠然視之!


上一章  |  重生西晉當太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