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西晉當太子第114章 藩王亂 天下驚(2)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重生西晉當太子 >>重生西晉當太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114章 藩王亂 天下驚(2)

第114章 藩王亂 天下驚(2)


更新時間:2014年03月30日  作者:瘋子161414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瘋子161414 | 重生西晉當太子 


西晉初,匈奴人郝散、郝度元兄弟的叛亂可以看做是匈奴人的一次試探,尤其是關中地區的叛亂被太子迅速剿滅之后,讓匈奴人知道漢人還沒有完全衰落下去(114章)。為此,匈奴人在大首領劉淵的領導下,再次將自己的爪牙收斂起來。

從關中回到本部后,劉淵“明刑法,禁殲邪,輕財好施,推誠接物,五部俊杰無不至者”。就連幽州冀州一帶的名儒、秀士,也不遠千里,慕名而至。

晉惠帝期間,八個司馬王爺以及眾位勛貴各懷鬼胎,你爭我斗。劉淵乘機在五部糾結人馬,以觀時變。藩王將亂,并州刺史司馬騰奉兄長東海王司馬越之命拉攏這位非常有號召力的匈奴大都督,把他召至晉陽城,暗中許諾封劉淵為“行寧朔將軍、監五部軍事”。

殊不料,這位寧朔將軍不“寧朔”,最后倒是“亂朔”。

劉淵眼瞅著眼見晉朝宗室相伐,天下即將動蕩,心中竊喜,只是身在漢地,不敢有太大動作。

中原大地板蕩之時,居于汾水流域的匈奴五部蠢蠢欲動。劉淵的堂叔祖劉宣奉其命秘密召集五部上層貴族,對當時的情勢發表意見,準備見機起事。

劉宣高聲叫道:“我們匈奴先人(南匈奴)與漢朝約為兄弟,榮辱與共。自漢朝滅亡,魏晉代興,我們匈奴族人只有虛號,沒有實土之封,雖號稱王族世家,和普通百姓編戶沒什么區別,想想真是屈辱啊!現在司馬氏骨肉相殘,四海鼎沸,正是我們興邦復業的大好時機。劉元海姿器絕人,為超世人杰,正是興復匈奴大業的最佳人選。”

“吾愿意奉其為南匈奴之主,領導我們匈奴人走向復興!不知眾位意下如何?”

五部貴族大多數都是跟劉家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親戚,自然知道劉淵在匈奴部落的號召力,于是五部貴族上層秘密盟誓,推舉劉淵為大單于,并暗派匈奴族人呼延攸到晉陽,把五部盟誓的事情通報劉淵。

遠在晉陽的劉淵聽說自己已被五部暗中遙尊為大單于,欣喜過望。但他仍不動聲色,假稱五部族人有喪事,向并州刺史司馬騰請假,說自己要回部落參加葬禮。

可司馬騰卻沒答應,倒不是這位司馬家的王爺有多聰明,有多先見之明,而是眼前局勢太緊張了,太子跟諸王之間的戰爭隨時都能爆發,他太想把劉淵留下來當幫手了。

眼見不能成行,又不敢貿然私下逃歸,劉淵便讓呼延攸自己先回去,讓劉宣等人召集五部并誘引宜陽諸部胡人,齊集兵馬,等待時機,打著聲援司馬騰的旗號,準備伺機興兵。

除了北方并州因藩王亂變得不穩外,帝國的東北部也隱隱有叛亂的跡象。刺史的幽州刺史王浚出身晉陽王氏,是真正的世家大族,他早就接到家族的暗示,要他暗中積蓄實力等待時機。

司馬遹對這位世家大族出身的刺史沒有一點好感,若不是因為對方鎮守著幽州,讓他有些鞭長莫及,司馬遹早就將其緝拿問罪。晉陽王氏出了一個王渾還不夠,又出了一個引胡亂華的王浚。

歷史上正是他在八王之亂中引鮮卑人相助,導致胡人在中原大地燒殺擄掠,惡事做盡,而王浚不但不加以規勸,甚至還助紂為虐,此人絕對是不殺不足以平民憤。只是眼下王浚還是朝廷任命的幽州軍政長官,惡姓還未顯露。

在接到藩王作亂的消息后,王浚立即將自己的女婿段部鮮卑首領段務目塵召來商議,“賢婿,這是東海王來的書信,你來看看!”段務目塵心中一驚,拿起書信一看,果然是東海王相約王浚起兵。

“賢婿,你怎么看這件事?”王浚看著段務目塵看完之后沉默不語,不禁有些著急的問道。

“岳父大人,東海王的謀劃還算完全,這件事我們可以試試。前面有齊王三人打頭陣,按照東海王的計劃,我們說不定能跟在后面坐收漁利。”段務目塵身為段部鮮卑的首領,他對晉朝內部的情況可謂是一清二楚。

事實上他早就有些躍躍欲試,如今段部鮮卑其所統三萬余家,控弦上馬四五萬騎,實力強悍。以前部落不少有識之士都想趁著中原王朝大亂之時,入住中原,而段務目塵卻知道時機還未成熟,他一直壓制著部落內的野心家。

而這次由晉朝王爺掀起的反對太子的統治的叛亂,確實給鮮卑人提供了一次極大的機會。

“賢婿也這么看?”王浚摸了胸前的胡須,皺著眉頭問。

“怎么?岳父大人難道有何不妥嗎?”

“賢婿非中原人士,不知太子底細,此人絕不簡單,以齊王等人的實力頂多給他制造一些麻煩,至于想要掀翻司馬遹的統治,恐怕得借助外力!”

“外力?”

“不錯,這也是東海王為什么拉攏我們的原因,要想打敗朝廷的精銳宿衛軍,就必須靠你們鮮卑鐵騎!”段務目塵聞言眼中射出一道精光,他等這個機會也等了很長時間。

“現在太子麾下兵精將廣,恐怕其他藩王翻不起什么大浪!若想成事還得依靠胡族鐵騎,賢婿,眼下你們段氏鮮卑可以籌集多少兵力?”

“岳父大人,如今朝廷跋扈兇猛,有甲士勁卒十多萬人,恐怕三位王爺的藩[]士抵御不了這些精銳。請岳父允許我返回段氏鮮卑,帶鮮卑鐵騎殺返,以赴國難!

王浚有些遲疑,“段氏鮮卑能保證發兵嗎?即使你們能來,太子麾下的廂軍、宿衛軍士兵勁速如風云,鮮卑鐵騎能打得過他們嗎?…….”

看到這里,段務目塵有些著急,他早就盼著天下大亂,好讓鮮卑人成為一方霸主,豈能因王浚而退縮?

“岳父大人此言差矣!此次三王叛亂就算不能打敗太子恐怕也能極大削弱對方的勢力,若是岳父能乘機率鮮卑騎兵,聯合并州的匈奴人一起,就能瞬間聚起十多萬胡族騎兵大軍,到時就算太子有三頭六臂恐怕也擋不住胡族騎兵的沖擊!”

“東海王越雖然只是皇室遠親,但他對帝室立有殊功,曾參與誅殺權臣楊駿,因此威恩光洽,四海欽慕。若是您跟隨東海王起事,我們鮮卑人會聞命而動。況且,司馬遹那個堅子,被天下世家嫌棄,他怎能與您爭鋒!岳父大人此次乃千載難逢的機會,只要兵馬一動,示威于人,萬一能僥幸攻占洛陽,威權不就在您手中了?太子麾下雖號稱悍勇,但比起鮮卑、烏桓鐵騎等還差得遠。希望岳父大人您鎮撫士眾,安靜以待,小婿立即返回段部鮮卑后,整頓兵馬,并聯絡烏桓部落,隨時準備支持岳父大人!”

王浚聞言大喜,立即派段務目塵返回鮮卑部落征集部隊,準備起事。

晉惠帝元康九年末,公元299年,自我膨脹的司馬穎在鄴城正式宣布起兵討伐太子司馬遹,并廢掉侄子司馬遹的皇太子位號,這下給了太子司馬遹以口實,雙方正式開打。

在成都王起兵沒多久,與司馬越近宗的晉朝宗室、并州刺史東贏公司馬騰和安北將軍王浚共同密謀,準備率鮮卑、烏桓、匈奴等十多萬人,起兵反對司馬遹。

此時身在晉陽的匈奴大首領劉淵也覓得時機返回了五部匈奴,蛟龍終歸大海。劉淵一回到左國城,劉宣等五部貴族馬上奉上大單于尊號,建都離石,擁眾五萬。

剛剛擺脫司馬氏控制,劉淵立即將部下找來商議,其堂叔祖劉宣等人勸道:“晉朝無道,一直像使喚奴隸一樣使喚我們匈奴五部。現在司馬氏父子兄弟自相魚肉,是上天給我們匈奴人光復大業的機會。違天不祥,逆眾不濟。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望大單于三思!”

劉淵何其聰明之人,馬上借坡而下,他嘆言道:“你說得太對了。帝王之業怎有定數呢?大禹出于西戎,(周)文王生于東夷,天授有德之人啊。現在我們有強兵十萬,皆可以一當十,鼓行而摧滅晉朝,有拉朽摧枯之勢!做好了可成漢高祖的大業,做不好也不失曹魏的霸業。”

言至此,老謀深算的劉淵沉吟片刻,半自言自語半對在座五部匈奴豪酋說:“以光復匈奴大業為名,晉朝人是不會響應我們的。漢朝享有天下曰久,恩德結于人心,當初昭烈皇帝(劉備)以崎嶇一州之地(蜀),也能抗衡天下。依名份講,我是漢室之甥,當初與漢朝約為兄弟,兄亡弟繼,合情合理。”

于是在中原大亂之際,劉淵稱漢王,比歷史上提早了五年,在晉惠帝元康九年(公元299年)于左國城登基,建號元熙,依據漢制建百官。

這樣,劉淵就成為十六國第一個政權的創始者。

更為可笑的是,劉淵尊蜀漢后主劉禪為孝懷皇帝,立漢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假模假式地真以漢朝后嗣來立國。

“樂不思蜀”且安然而死的劉禪做夢也想不到,在他死后幾十年,竟有個匈奴“孫子”打著他的旗號在汾水流域光復“大漢”,

阿斗褲襠再不緊,也不會漏出這么一個大略雄才的孫子!這,真是個歷史的大幽默!(。)

《》,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與純色立場無關!


上一章  |  重生西晉當太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