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西晉當太子第一百零五章 第一家報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重生西晉當太子 >>重生西晉當太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零五章 第一家報館

第一百零五章 第一家報館


更新時間:2014年03月28日  作者:瘋子161414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瘋子161414 | 重生西晉當太子 
經過三五曰思考,左思最終還是決定留下來,他確實是被太子提出的報紙這個新鮮物給吸引住了。尤其是代民張目這一條,對他有著致命的吸引力,左思對朝廷、權貴失去了信心,但是他那顆為民請命的心還未徹底冷卻!

最后左思在朝廷報備之后,由司馬遹親自指點,終于經營起晉朝第一家民間報館。要想讓報紙暢銷天下,最重要的是要降低每份報紙的成本,否則的話報館最終也得關門倒閉!

對于這一點,司馬遹早就有準備,大家猜的沒錯,就是活字印刷。活字印刷當然比雕版印刷要效率高得多,同時最終成本也要低得多。

但首先需要制做好大量字模,因此初始成本遠高于雕版印刷,而且技術難度也要大得多。中國歷史的大規模活字印刷籍只有幾次,而且還都是官方組織的。民間的活字印刷一直停留在小規模簡易低級的印刷運用。很少用來印刷籍。

事實從明朝中期開始,在經濟繁榮的江浙一帶,用銅活字印刷逐漸出現并流行起來,其中最著名的有無錫的華家、安家,蘇州的孫家和南京的張家等,他們用銅活字印賣的籍流傳甚多,印刷效果也很不錯。

不過中國本身的銅礦不多,而且銅又是流通貨幣的原材料,銅字模太貴,一般人用不起,因此后世銅活字無法大規模應用,一般只有皇家才用得起。

其實鐵模、鉛模其實也能替代銅模,但由于中國古代主要使用是以煙墨為顏料的水溶姓墨水。在木制的雕版能夠表現的很好,但是在金屬活字很容易變成墨水珠子。而且也不能象雕版印刷一樣通過簡單的壓印就能完成轉印。

拓印也是個很緩慢的過程,為了保證能夠有效的印刷,還必須使用吸水姓強的紙張,結果就是紙張的背面也會有墨跡,無法做到雙面印刷,無形中又提高了印刷的成本。這點不如木活字。

當然木活字也有它的弱點:如果用木活字印,大約印了2oo部左右,字模的字劃就因為吸收煙墨中的水分,脹大模糊。但總的來看,木活字的弱點卻比泥活字和金屬活字要少得多。因此一直到清代,中國的活字印刷還是木刻活字。但即使是木活字,不管是在明代,還是在清代,終都沒有淘汰掉雕版印刷。雕版印刷最終退出中國印刷行業,得等到清朝滅亡的前夕。

造成這個情況的最大原因還是因為中國古代沒有使用油墨,而在十五世紀中期,德國人約翰內斯古登堡創造了以鉛銻錫合金字模和油墨為原材料的西方活字印刷術,才使歐州在印刷技術一舉過了中國。

由于當時正值歐洲文藝復興前期,古登堡的印刷術出現,使得印刷品的成本大為下降,而清晰度卻提高了許多,從而也為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提供了方便。

后世有不少學者都認為,歐州能在十六、十七世際取得飛的展,縮短與中國的差距,甚至在十八、十九世際全面過中國。古登堡印刷術的出現,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

而且古登堡的在活字印刷技術也沒有什么難度,其實中國的印刷技術以經很成熟了,只要弄出鉛銻錫合金字模和油墨,即使是沒有古登堡印刷機,效率也不會差到那里去。

鉛銻錫合金字模是很容易做到的,其實就是以鉛為主,加入一定比例的銻和錫。這兩種礦產這個時代中國就以經大量開釆了,只不過這個時候銻和錫往往都被混在一起,全當錫礦來用。

當然鑄字也還有一系列的細節工藝:鉛字必須大小一致,字座部分必須完全能夠彼此吻合,以便在排字版能夠排列整齊。

這需要特殊的工藝設備加以保證,還要有專門的修字工人進行磋磨處理等等,即使是在歐州,全套的鑄字工藝也是從十五世紀開始,逐步的改進完善,到十八世紀以后,才達到了很高的水準。

而古登堡印刷術最關建的油墨,在后世也不是什么密秘,其實就是用亞麻油來調制,一直到司馬遹穿越之前,亞麻油還被用來調制油畫顏料。古登堡當年是將亞麻仁油煮沸,冷卻到呈暗黑色,以少量蒸餾松樹脂得到的松節油精與碳黑攪勻后,放置一段后即成了油墨。

在這個時代,亞麻和松樹等原材料都不缺,再加上司馬遹手中掌握的油墨技術,很快就能制作出印刷所需的油墨。為了籌備報館開業,司馬遹一邊讓人制作油墨,一邊讓人開始鑄字模。

為了防止泄露,他專門吩咐小鄧子,讓其找一群小黃門負責,先去鑄一百個字模,并且將鉛銻錫的配比量告訴他,再三強調一定要按這個配比量進行鑄字,然后等著自己試用就行了。

在解決了印刷術之后,司馬遹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報紙上,這一次除了左思負責的民間報紙外,朝廷也將開辦兩家報館,準備充當朝廷的咽喉。

這是一場輿論權的爭奪,在晉朝輿論權基本上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在司馬遹對世家的經濟人口、文化知識兩方面采取措施后,他又對準了世家手中掌握的輿論權。

報紙這件事,司馬遹早就思考多時,經過跟左思再三商議,二人決定所辦報紙為周刊,一旬出兩期,每七天出一刊。至于報刊的名字,司馬遹跟左思發生激烈的爭吵。

“殿下,這個所謂的洛陽周刊到底是什么意思?”左思非常不滿司馬遹起的名字,一點兒也沒有文化內涵。

“沒什么意思,不過就是個名字而已,通俗易懂多好啊!你整地那些酸不拉幾的東西,又有多少人看得懂?要知道我們這個報紙主要的服務對象是中下層的庶民,要想他們認同,你就必須貼近他們的生活。”

別看司馬遹說得這么冠冕堂皇,實際只不過是他心底的一點惡趣味而已,就像讓太子妃喊他老公,他就是想通過這種小花招來提醒自己曾來自二十一世紀。

“好吧,既然殿下堅持,那就用這個名字吧!”左思到了也沒看出報名有哈好的,在心里他始終認為自己起的名字最好!

“對了,殿下,這一份報紙需要賣多少錢?”

“五文錢一份。”

“這……這價格是不是有點高啊?”

“孤的左大主編,這價格確實不太低,但是你要明白能買得起報紙的人會是一般人嗎?可以想象,除非我晉朝的經濟實現大發展,否則的話報紙對于普通人來說都是奢侈品。”

“殿下既然庶民們買不起報紙,那殿下怎么才能讓庶民接受報紙呢?”

“這就要靠那些遍布各地的酒樓、茶館,在這種地方有許多說書的人,你們可以將報紙賣給他們,讓他們每天充當報紙解說員。這樣庶民就算是不認識字,或者買不起報紙,卻不影響他們喜歡上報紙!”

在商量完價格之后,左思又跟司馬遹商量了報紙版面的問題,由于洛陽周刊定位的消費人群是寒門士子、商人、手工業者、個體戶、富農等。因此整個版面包含非常豐富的內容,洛陽周刊共分四開八版。

按照兩人商定的結果,第一版為標題新聞,全報介紹,二、三、四版為時事新聞;五、六版為專欄,專題;七版為廣告,八版靈活機動。先這么辦幾期,以后再慢慢增加版面。

“殿下,這……這收費廣告……”左思最不愿讓俗物玷污了報紙這件神圣的事業。

“呵呵,左主編如果沒錢,你的報館該如何經營下去?你不會覺得靠賣報紙就能收回成本吧?廣告就是今后報館最重要的經濟來源,有了這份收入,你們的報館就能自給自足。只有完全不依靠別人,你們報館才能站在客觀、公正的角度看待各種問題!”

從后世的經驗來看,對新聞出版物來說,前幾期是最重要的,雖然這個時代沒有競爭者,但前幾期的效應和影響力還是不容忽視的。

為了制造轟動效果,司馬遹準備將朝廷推廣的大農場計劃作為重點新聞進行報道,這段時間左思正好到下面搜集一下素材,然后寫出幾篇討伐世家的檄文,最好將世家大族丑惡的一面給揭露出來,指出他們是如何為了一己之私阻撓朝廷政策實施。

目前洛陽報館只有左思一個人坐鎮,一開始估計還能應付,不過時間一長恐怕就不行了。司馬遹考慮再三,覺得左思的妹妹左芬應該是個不錯的特約作者,她本身的才華不錯,再加上她待在皇宮實在是有些浪費。

“太沖,你看這樣行不行,今后孤打算你的妹妹左芬來當你們報館的特約作者,你可以為她留一個專門的版面,每期發表一些左芬寫的文章、詩詞,還可以讓其對一些事實。”

“這……這不太好吧?”左思聞言心動不已,但還是有些擔心其他人反對。

“呵呵,放心吧,這件事就包在孤身上!”

新書推薦:、、、、、、、、、、、


上一章  |  重生西晉當太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