驍騎【第951章】 盧龍塞,羽扇綸巾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驍騎 >>驍騎最新章節列表 >> 【第951章】 盧龍塞,羽扇綸巾

【第951章】 盧龍塞,羽扇綸巾


更新時間:2014年11月22日  作者:虎賁中郎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虎賁中郎 | 驍騎 
正文第951章盧龍塞,羽扇綸巾

感謝:深淵沙皇書友月票支持,多謝!

春暖花開,冰雪消融。被冰雪覆蓋一個冬季的幽州大地,萬物蘇醒,再煥發生機,枝繁葉茂,郁郁蔥蔥。

右北平郡城,昔日被廢棄的城池如今已修葺一新,數萬漢軍進駐城池,并以此城為中心,迅速收復各縣,驅逐蠻夷宵小,重新安置流民。

與右北平郡一樣,漁陽、廣陽、上谷郡等郡縣同樣相繼進駐漢軍,修葺城池,接納流民,修繕房屋,積恢復民生。

至繁花似錦的四月,整個幽州除了遼西郡、遼東二郡尚未收復,其它各郡縣相繼被幽州軍占據收回。至于遼東屬國、樂浪郡和玄菟郡郡之地,目前卻是鞭長莫及,暫歸遼東公孫治下。盡管如此,地處邊郡的姓們仍是為此歡欣鼓舞,由衷贊嘆:一直萎靡不振的幽州大軍終于雄起了一回,兵貴神速,鐵騎縱橫,戰斗硬朗,都是“杠杠”的純爺們!

四月中旬,李利率領大軍一北上,抵達扼守幽州腹地的邊塞關隘——盧龍塞(今河北喜峰口)。此次隨他出城的將士正是整編后的幽州營騎兵和武銳營,再加上趙云所部兩萬前軍和一萬金猊衛鐵騎,合計十萬大軍。無獨有偶,這十萬大軍中恰好是五萬戰騎和五萬步軍。此外,盧龍塞關隘還有兩千余守軍,不過這些守軍已是被蠻夷鐵騎嚇破膽兒的慫包,可以忽略不計。

時至今日,李利麾下的東征大軍才真正是二十萬大軍。本部兵馬十萬,整合幽州軍七萬步騎,加起來整整二十萬。至于閻柔所部萬余叛軍,剔除老弱病殘之后僅余一萬兵馬;而公孫瓚帳下原有八萬余大軍,篩選過后留下五萬余人。剩余萬人馬重新操練,整編為幽州郡府兵。由幽州刺史郭嘉一體節制。

自此李利麾下大軍再次增兵十萬,擁有六十余萬大軍,實力之強遠遠超過其他諸侯,真正是一枝獨秀。領先于天下群雄。

不過,時下幽州易主的消息仍未公開。這并不是李利故弄玄虛,有意對各鎮諸侯留一手,而是一個月前接到細作密報,烏桓各部領與東部鮮卑領素利沆瀣一氣,企圖聯合出兵襲取右北平,與冀州袁紹大軍前后夾擊公孫瓚,一舉攻陷幽州。

截至目前,烏桓單于蹋頓出兵萬,難樓、蘇仆延、烏延等王部落各自出兵兩萬。合計九萬控弦之士齊聚柳城(今遼寧建昌)。緊隨烏桓大軍之后,東部鮮卑領素利出兵萬,與烏桓會盟,于日前出兵,直奔右北平而來。預計兩天后抵達盧龍塞關前。

盧龍塞東面城樓上,李利與公孫瓚并肩而立,扶欄眺望。但見山川秀麗,河水湛藍,葉綠花紅,一幅壯觀秀麗的山水畫面躍入眼簾,見之令人心曠神怡。萬丈豪情油然而生。

“錦繡山河,雄關要塞,這是上天賜予我漢人的天然好戰場!”俯瞰關下的護城河,李利豪情萬丈,揮斥方遒,似乎對即將到來的大戰充滿期待。

公孫瓚聞聲扭頭看著李利的側臉。心中感慨萬千,仿佛看到了十幾年前的自己。那時,他與此刻的李利一樣,根本沒把塞外蠻夷放在眼里,對戰爭毫無畏懼之心。將生死置之外,積樂觀,英勇善戰。

然而十余年過去了,蠻夷部落依然存在,并且越來越強大,可他公孫瓚卻已步入中年,血氣消退、雄心不在,人未老心已衰。若不是此次跟隨李利一同前來盧龍塞,只怕他這輩都不會再登上這座城樓,更不會再次面對十余萬蠻夷鐵騎。

暮然回,公孫瓚慚愧不已,心中五味雜陳,感交集。此刻他不知道自己是應該慶幸還是哀怨,去年這個時候他還是幽州之主,如今卻淪為他人帳下馬前卒;曾經他聞聽蠻夷寇邊便心煩氣躁、憂心忡忡,如今卻渴望能夠親自領兵與蠻夷大戰一場。這種矛盾而復雜的思緒在公孫瓚腦海里縈繞盤旋,讓他十分苦惱,可謂是剪不斷理還亂,是憂愁,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人越老越怕死,這是公孫瓚最深切的感悟。年輕的時候,他幾乎從來就不知道什么是“怕”,勇往直前,不懼生死;等到他殺死劉虞、自領幽州牧之后,便格外惜命,輕易不再親赴戰場,更不會身先士卒,沖鋒陷陣。這些感悟,他此前根本體會不到,直到跟隨李利左右,他才意識到自己近年來的膽怯與懦弱。

膽怯,是針對死亡而言的;懦弱,是相對于抵御蠻夷入侵而言的。這些都在公孫瓚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只不過他之前不愿意承認,不敢面對;如今地位的轉變,讓他切身意識到自己竟是如此不堪。

沉默良久,公孫瓚竭力平復心神,恭聲道:“盧龍塞雖是雄關要塞,卻年久失修,恐怕抵擋不了蠻夷的十余萬鐵騎。因此末將建議主公在關隘兩側扎下兩座大營,互為掎角之勢,相互策應,如此可保萬全。”

李利聞聲回頭,若所所思地輕輕點頭,笑聲道:“伯圭此策甚好,與我不謀而合。此番我等率領十萬大軍前來,僅是一座關隘斷然無法屯駐這么多兵馬,確實需要分兵駐扎,有備無患。不知伯圭以為派何人領兵出關為宜?”

公孫瓚沒有料到李利竟然如此爽快,直接問計于自己,隨即他思著道:“若主公不棄,末將請纓率領兩萬戰騎于南邊安營扎寨,守護關隘左翼。龍將軍率領帳下無雙鐵騎于北面扎營,守護要塞右翼,而主公則坐鎮于此,率領六萬步騎固守此關。此乃末將愚見,不知主公意下如何?”

李利微微頷,欣然應允道:“如此甚好。伯圭可率領幽州營出關扎營,伯圭為主將,徐晃為副將,另外我再給你五千步軍守營。至于北面營寨么,前有河流相阻,不適合屯聚戰騎,可派嚴綱率領兩萬步軍前去扎營。嚴綱為主將,史阿為副將,據河固守即可,不得輕易出擊。如此安排,伯圭以為妥善否?”

“主公英明,末將即可領兵出關。”公孫瓚大喜過望,忙不失迭的躬身應道。

李利微笑頷,擺手示意公孫瓚自去。待公孫瓚、徐晃、嚴綱和史阿四將領命離去,趙云輕步走到李利身邊,低聲道:“幽州歸附主公麾下僅有數月,此時便將幽州營交予公孫將軍指揮,是否有些不妥?”

李利輕輕搖頭,會心地笑道:“無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嘛。早晚都要給他領兵出征的機會,否則他難免心神不寧,胡思亂想。與其這樣,不如現在就給他一次機會,看看他究竟還能不能領軍征戰。此戰若勝,那幽州營便交給他接管;反之,就說明他不適合再領兵,也好徹底斷掉他獨自領兵的念想。”

說到這兒,李利臉上的笑意愈發濃厚,意味深長地道:“在我看來,公孫瓚天生就是個馳騁沙場的戰將,并無治理州郡之能,更非人主之資。若不是他枉殺劉虞,或許他就不是現在這個樣,依然還是之前那個威震遼東的白馬將軍。這人哪,只有享不了福,卻沒有吃不了的苦!征戰沙場的武將大都如此,公孫瓚便是活生生的例。”

趙云似有所悟地點點頭,遂退到一旁,再不多言。恰在這時,近衛統領李摯快步上樓,走到李利身邊輕聲低語一番。

“哈哈哈!”聽到李摯的稟報,李利朗聲大笑,隨即大手一揮,招呼趙云、閻柔、馬岱等將領跟上,既而大步流星地下樓。邊走邊笑呵呵地道:“終于來了,我可是足足等了他兩年時間!”

城守府正堂,隨著李利帶領眾將大步走進大堂,早已坐在堂中等候多時的一名手持羽扇、頭戴綸巾的高大士,聞聲起身,快步迎上來。

“愚弟拜見兄長!闊別多日,兄長近來安好?”

“呵呵呵!好好好,為兄一切都好!”李利開懷大笑地俯身扶起他,抓著他的手臂,笑容滿面地道:“兩年了,總算把賢弟給盼來了!”大笑之余,李利扭頭對李摯吩咐道:“大擺筵席,我要為孔明賢弟接風洗塵!”

誠然,這位身材高大、相貌堂堂,頭戴綸巾,佯作一副庶民裝扮的手持羽扇的年輕士,正是剛剛趕來幽州的諸葛亮。準確地說,他現在并無官職在身,一身庶民裝扮卻也并無不可。然而他并不知道,早在去年李利率軍出征之時就把列在隨行出征的臣之中,所謂的大將軍府祭酒便是專門留給孔明的職務。

不過,孔明叔父諸葛玄不久前病逝的消息已被李利知曉。按照大漢禮制,養父辭世,其當行孝道,守孝兩年;于是李利便將諸葛瑾派到南陽郡擔任守,代為守靈,以全孝道。正因如此,李利對孔明的到來格外高興,說是喜出望外亦不為過。

————————未完待續——————————————




上一章  |  驍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