驍騎【第818章】 空前盛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驍騎 >>驍騎最新章節列表 >> 【第818章】 空前盛事

【第818章】 空前盛事


更新時間:2014年09月18日  作者:虎賁中郎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虎賁中郎 | 驍騎 
正文第818章空前盛事

目錄:作者:虎賁中郎網站:

當婚宴開始之時,西涼軍所有奉命前來長安的將領陸續來到大將軍府正堂。

即使是李暹、李玄和等一余名新郎也不例外,悉數前來正堂議事。

由此不難看出,此次帥府點將事關重大,直接關乎西涼軍未來十年的大勢走向。

而這,便是李利曾對周瑜提起的“重整旗鼓,以利再戰!”

偌大的大將軍府正堂上,李利麾下七成以上的臣武將齊聚于此。

在大多數都已提前進入正堂之后,李暹、樊勇、滕霄、波才、徐榮、周瑜和郭汜等武將步入正堂,隨在左側武將序列落座,并坐于前列,而居于武將之的則是車騎將軍、司空李傕。

緊隨他們之后入座的是:鐵陀、桓飛、張遼、高順、典韋、李典、段煨、龐德、滕羽、韃魯、馬超、趙云、許褚、黃忠、李征、徐晃、陳到、成公英、鐵簫、郭猛和李蒙等將領。武將陣容十分龐大,在整個大堂七十多個席位中占據兩二十八個席位,余下一五十個席位則是士。

左邊是武將序列,右邊自然是臣的席位。排在最前面的幾個席位暫時空置,而后便是:華歆、邴原、崔琰、國淵、管寧、賈穆、荀諶等余名官悉數入座。

與武將陣容相比,臣陣容相對薄弱一些,顯得有些氣勢不足。這是因為臣中領頭的一批人尚未到來,若是這些暫時缺席的領軍人物進入正堂。那官陣容便不弱了。

今時今日,李利麾下曾經武強弱的局面早已一去不復返,武陣容相對均衡。盡管武將陣容仍比臣強大。這也是適應局勢需要,不得不如此。畢竟時逢亂世,沙場征戰需要大量武將沖鋒陷陣,領兵作戰;是以,武將強盛一些,實屬必然,不足為奇。

此刻。李利還未露面,仍在鎮南將軍府疲于應酬,想來還需等待一陣兒才會到場。

即便如此。此時正堂階之上已是人滿為患。靠近門口的下階堂內,坐著兩余位秩六石及以上的校尉、裨將、中郎將和議郎等武官員。中階即大堂中段,則是秩千石及以上的中郎將、雜號將軍、各郡守以及侍郎、中大夫等階的臣武將,共計八十余位;其中代表人物如:李征、李蒙、徐晃、陳到、桓狼、桓豹和賈穆、荀諶等武官員。

上階。即最靠近帥位的上堂。這里在坐的臣武將都是李利頗為倚重的親信,都是秩兩千石及以上的要員,秩同九卿,個別人的俸祿堪比公。是以,坐在上階的人數不算多,共計四十余人,全是各營主將統領,四鎮將軍、四安將軍、四平將軍以及新晉五虎上將。還有司隸校尉、京兆尹、各州刺史、別駕等封疆大吏。

故此,整個大堂上集中了西涼軍最精干的臣武將。余下成武官員則是留守原地。至于漢中戰事,早在李利班師回長安之際,戰事便進入對峙相持階段,暫時處于停戰狀態。漢中張魯似乎對李利甚為忌憚,有心罷兵言和,卻又勢成騎虎,不得不硬著頭皮繼續戰斗下去。否則,一旦漢中兵退回漢中境內,西涼軍勢必揮軍壓上來,順勢攻入漢中。果真如此的話,漢中危矣,張魯則有滅頂之災,因此他現在是不得不戰,并且是能進不能退,寸土必爭,寸步不讓。

與此同時,在司隸慘敗的中原諸侯也已相繼率兵返回,只有曹操目前還盤踞在河南郡境內,率領大軍與呂布對峙,似有重新奪回兗州的架勢。而兗州境內,隨著陳留張邈在飛云渡喪命,呂布與張邈、張超兄弟的戰時同盟也隨之破裂,導致兗州局勢動蕩,內亂之勢已成,隨時都有可能爆發大范圍內訌廝殺。而一旦兗州內亂,就給曹操提供了大舉反撲的絕佳機會,有可能卷土重來,重新奪回兗州根基。

就在兗州戰事一觸即發之時,倉皇逃回冀州的袁紹也面臨著嚴峻局勢。幽州公孫瓚趁著中原大戰之時出兵剿滅鮮于輔、鮮于銀和閻柔叛軍,將其驅趕至烏桓草原,暫時依托在烏桓和遼東公孫之間的夾縫中求存,惶惶不可終日。如此以來,公孫瓚便可騰出手來對付冀州袁紹,親率十萬大軍陳兵邊境,擺明是趁火打劫,瞅準袁紹大敗之后實力大損、元氣大傷,試圖出兵冀州,一舉剿滅袁紹。因此,司隸大敗后的袁紹乍一回到冀州便面臨公孫瓚的威脅,壓力巨大,可謂是屋漏又逢連夜雨,疲于招架,苦不堪言。

而新近占據并州的西涼軍,原本雁門關外的異族蠻夷蠢蠢欲動,企圖趁著西涼軍線作戰之際出兵寇邊,劫掠并州。卻不料草原上的積雪還未消融,司隸之戰便已結束,最后以西涼軍大獲全勝而告終。此消息一經傳出,本來還躍躍欲試的草原異族為之驚駭,使得襲擾并州的計劃胎死腹中,隨之偃旗息鼓,再無動靜。

正是在這種相對安全的大環境下,李利才會發出將令,將麾下眾武召回長安,在犒賞全軍的同時,舉行年來第一次大規模的軍政議事。

在過去的十個月內,西涼軍在北伐戰場、司隸戰場和漢中線作戰,以一軍之力抗擊面圍攻。而這面夾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亦非突發戰事,而是有預謀有組織的聯合出擊,其目的便是試圖一舉擊敗西涼軍,乃至最終將李利及其麾下西涼軍徹底覆滅。

從於夫羅無故寇邊開始,再到中原諸侯聯合起兵討伐李利,最后便是西涼軍與諸侯盟軍函谷鏖兵之時,漢中張魯傾巢出動攻打涼州腹地。這面夾擊的攻勢,從地域方位上看,於夫羅率領的蠻軍從西涼軍北面大軍壓境,張魯領兵偷襲西涼腹地,而中原諸侯則是正面攻打函谷關;這便是兩肋插刀、當頭一棒,端是兇狠凌厲,不留余地。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無論多么完美的戰略謀劃,最終能否成功還得看由誰來執行,而決定成功與否的因素有很多,出兵時機、戰略把握、臨陣應變和實際戰斗力,還有熟諳天時地利,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紕漏,都有可能導致整個戰略戰術的失敗。

事實證明,這一場空前巨大的戰略謀劃無疑是成功的,卻在實施過程中屢屢出現重大疏漏,以致于最終功敗垂成,一敗涂地。從時機把握上便有重大漏洞,於夫羅貪功冒進,直接率軍攻進涼州腹地,使得北面戰場在最短的時間內進入決戰階段。而后,漢中張魯行動遲緩,猶豫不決,以致貽誤戰機,直到最后時刻方才下定決心出兵偷襲涼州腹地。而中原盟軍主力呢,各諸侯勾心斗角,面和心不合,都有各自的盤算,等到戰事不順之時便心存二志、各懷鬼胎,竟然發生了震下的臨陣倒戈的怪事,從而導致盟軍空前大敗,一潰千里。

不得不說,整個戰略計劃是由絕頂聰明之人制定的,但執行計劃的人卻是愚不可及的蠢材。以致于整個戰略戰術完全走樣,處戰場原本應該是相互照應、互相依存的,可實際上卻是各自為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誰也不挨著。正因為如此,才使得本來同時進行的場戰役,分解為個時間段依次發起的局部戰事,結果被西涼軍各個擊破,大獲全勝。

是以,經過十個月艱苦卓絕的戰斗,西涼軍非但沒有被消滅,反而愈發強盛,在各個戰場上相繼取得勝利,并斬獲頗豐。現如今,唯一沒有取勝的戰事便是漢中之戰,被漢中張魯打得措手不及,致使大半個武都郡淪陷,漢中兵已經攻入涼州腹地,目前正與西涼軍在隴右和漢陽兩地鏖兵對峙,相持不下。

即便如此,西涼疆域也已擴展到四州之地,擁有雍州、涼州、并州、司隸大部和河套草原,人口超過五萬,軍隊發展到將近五十萬,而且是大勝之師,兵鋒強勁,士氣高漲。時至今日,西涼軍已然成為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強軍,而李利則是實至名歸的天下第一霸主,官拜大將軍,乃當朝丞相。

故而,此時李利召集麾下武齊聚一堂,陣容空前浩大,場面十分壯觀。堂堂大將軍府的偌大正堂,上中下階亭臺座無虛席,若是將堂內守衛和侍婢加在一起,整個正堂內足有上千人之多。

“嗵嗵嗵”

伴隨一陣清脆的腳步聲傳來,堂內低聲私語的眾人神情一震,紛紛將目光投向門口。不過他們卻知道來人并不是主公李利,因為腳步聲零亂,明顯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并且這幾位姍姍來遲之人都是位高權重的大人物,也是官之中的領軍人物。

果然,在眾人側目注視下,李玄、賈詡、李儒、、魯肅五人聯袂走進大堂,此外還有幾個生面孔跟在他們身后。在眾目睽睽之下,這幾個第一次出現在議事大堂上的年輕人顯得有些拘謹,亦步亦趨地跟著李玄等人步入堂中。顯然,這幾人便是李玄、魯肅等人此次要舉薦給主公李利的賢才,而且事先得到許可,允許他們參與軍政議事。

————————————————(未完待續。。)


上一章  |  驍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