驍騎【第633章】 王者之心堅如鐵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驍騎 >>驍騎最新章節列表 >> 【第633章】 王者之心堅如鐵

【第633章】 王者之心堅如鐵


更新時間:2014年06月23日  作者:虎賁中郎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虎賁中郎 | 驍騎 
《》正文第633章王者之心堅如鐵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虎賁中郎書名:

斜陽懸空,北風呼嘯。

鏘鏘鏘!

當南門城樓上郭嘉與李利輕聲低語時,陣前戰場上塵土飛揚,馬嘶聲如雷,碰擊聲不斷。

激戰至此,從午后打到斜陽西下,馬超與孫策二人大戰七十多個回合仍在酣戰膠著當中,勢均力敵,難分伯仲。

此時此刻,曾經見過孫策與呂布交鋒之人,很難將前幾日的孫策與此時的孫策聯系起來。因為那時孫策僅與呂布交戰三十回合,并且已顯敗象,然而孫策此時卻與西涼錦馬超力戰七十多個回合仍然不落下風,驍勇異常。

難道西涼上將馬超與溫侯呂布之間差距如此之大,亦或是孫策與呂布對戰時未盡全力?

答案是否定的。

其實兩軍陣前觀戰的明眼人都已看出來,孫策此時確實是竭盡全力而戰,而馬超卻不盡然。激戰至今,馬超除了臉頰略顯潮紅,神情沉著冷靜,抵擋反擊信手拈來,不急不躁,不緊不慢,似乎留有余力,亦留有后手。

換言之,那日孫策與呂布之間只是切磋較量,并非生死相搏。戰前呂布言明在先,不會傷及孫策性命,且以長輩自居;如此對戰,不難想象交戰之中雙方必定留有余力,都沒有全力相拼。因此,當戰至三十個回合時,雙方都是毫發無傷;盡管呂布右手虎口崩裂,但這點傷勢對于武將而言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就如同女子刺繡扎到手指一樣,家常便飯而已。不值一提。

況且,戰后呂布曾對孫策明說。若是生死相搏,孫策至少能與他力戰五十個回合不落下風。由此可見,倘若孫策與呂布全力相拼、生死相搏,力戰七八十個回合不成問題,即使處于下風。也不會就此喪命。

由此聯想到昔日虎牢關三英戰呂布,那是一場生死大戰,呂布毫不留手之下激戰七十個回合震落張飛手中丈八蛇矛,而后與張飛、關羽二人力戰四十多個回合不分勝負,此后再與劉關張三兄弟激戰數十個回合方才回馬逃走。從中不難看出,孫策武藝之高與張飛相比亦不遑多讓,只可惜他們曾未交手,無緣得見孰強孰弱。

易地而處。孫策對戰馬超,起手一擊因輕敵而虎口崩裂,但這點傷勢并不影響他的戰力,反而激發他潛藏在骨髓中的血氣和兇狠。因此,當他全力出手對戰馬超之際,攻擊防守皆是絲毫不落下風,與馬超拼得旗鼓相當,平分秋色。

橫向比對。即使馬超對上呂布,誰勝誰負亦是猶未可知,不到最后一刻。很難說誰能穩勝一籌。

是以,對于馬超、孫策和呂布這樣的當世頂尖武將來說,已經不存在簡單意義上的強弱與輸贏。若是生死相搏,力量、武技、騎術和座騎優良與否,都能直接影響成敗,甚至一陣風、一粒沙或是一聲驚叫。都能決定最終誰能存活下來。

這種巔峰對決已經不能用純粹的武藝強弱來區分,拼的是武技,靠的是座騎與力量,磨的是耐性,最后決定勝負的往往是心境。任何一個因素被一方抓住,都有可能致對方于死地。

唏聿聿!

五個回合后,孫策胯下戰馬驚聲嘶嘯,究其原因卻是剛剛對沖之中被馬超座下雪影良駒踢中前蹄,致使孫策的座騎回馬時痛聲長嘶。

然而這一聲馬嘶卻讓孫策惕然心驚,待留下胯下座騎的神態后,他頓時暗自焦急,眼底掠過一絲憂色。因為一個多時辰的來回疾奔,他胯下戰馬已然顯露出后力不濟之象,馬鼻處溢出氣泡,嘴角出現白沫,這一切都意味著戰馬氣力不支,無力再戰。

眼見于此,孫策如何能不急,豈能不擔憂?倘若激戰之中戰馬不濟,或摔倒或馬失前蹄,那將是毀滅性的災難,直接連累他丟掉性命,一切功名大業都將化作糞土,毀于一旦。

心思急轉中孫策咬咬牙,已有決斷,事已至此,惟有速戰速決。不然的話,他除了戰敗,就是趁機逃回本陣,等于直接向馬超認輸。而這,卻是孫策絕對不能接受的結果,他生平最恨手下將士臨戰而逃,因此他自己寧肯戰敗也不會臨陣脫逃。

“駕!殺———!”

厲聲暴喝中,孫策打馬飛奔,想趁著戰馬尚可支撐之際,再不可與馬超僵持對攻,必須使出壓箱底的大殺招,力求速勝。

眼看孫策雙手脫韁縱馬殺來,馬超虎目微瞇,身體微微下沉伏在馬頸上,單手持槍策馬疾奔。待雙方距離拉近時,他左手瞬時松開韁繩,繼而雙手握槍,槍尖劃地而起,提槍突刺,直取孫策右側胸膛刺去。而欲求速勝的孫策一改之前揮槍格擋的防御招式,面對馬超突刺而來的亮銀槍,他不躲不閃地提槍對刺,黝黑色的霸王槍瞬間刺出直指馬超胸膛而去。

霎時,馬超與孫策二人不約而同地選擇同一種攻擊方式,徹底放棄防御,挺槍直刺,置生死于度外,以命搏命。

這一幕看得東西兩邊觀戰的數萬將士心驚肉跳,數萬顆心提到嗓門眼上,無比吃驚地張著嘴巴,睜大眼睛,直勾勾地盯著陣前戰場上兩個策馬飛奔的身影。

“鏘!”萬眾注目之中,但見孫策與馬超迎面相遇的一瞬間,兩人同時變招,奮力刺出的槍鋒凌空對撞,繼而兩桿長槍劇烈抨擊,赫然是毫無保留地硬碰硬的力拼碰擊。與此同時,孫策胯下已顯疲乏之態的座騎,躲閃不及與馬超胯下雪影良駒正面相遇;霎時間,兩匹戰馬撇過馬頭,側身相撞。

唏聿聿!

驚馬長嘶之中,只見孫策胯下戰馬被雪影馬撞得吃痛嘶叫,繼而戰馬后撤數步,險些踉蹌摔倒。疾步后退當中。孫策胯下坐騎受驚亂竄,馬身隨之掉轉。與雪影馬并駕而立。

座下戰馬不濟,使得孫策醞釀已久的殺招中途夭折,不但沒能壓制馬超,反被座騎拖累,從而被馬超抓住時機狠下殺手。亮銀槍劃破孫策左臂鎧甲,留下一道一尺多長的血槽。然而孫策卻絲毫不為所動,不管不顧地揮槍還擊,霸王槍攻勢迅疾,快如閃電般突刺直劈,試圖扳回一局,也要在馬超身上留下霸王槍的印跡。

并駕齊驅中馬超無疑占據著優勢,因為他是順勢而行。而孫策則是被動轉向,無法借用戰馬沖刺之力。相比之下,孫策在力量上瞬間下降兩三成,處于劣勢地位。而這正是馬超尋求已久的破敵制勝的大好時機,此時若不趁勢攻擊,又待何時?

霎時,馬超整個上肢彎曲成弓形,兩腮鼓鼓。甩開膀子,緊握亮銀槍兇猛出擊。只見亮銀槍此時竟被馬超當做鐵棒使用,再也沒有之前的刺、挑、抽、劈等招式。而是毫不取巧地掄起長槍打砸,純粹是仗著一身蠻力,猛敲狠砸。

無獨有偶。孫策此時與馬超一樣,將霸王槍當成棍棒使喚,毫無技巧可言,硬拼力抗。毫不示弱地與馬超對打互攻。

雙方此前已經較量七十多個回合不分高下,槍術不相上下,招式也不分強弱,力量更是旗鼓相當。是以單純依靠槍術技巧取勝已然無望,勢均力敵,談何取勝?既然以巧取勝無望,那么花俏的攻擊招式亦是徒然,惟有以力搏力、以命搏命才是絕對勝負的關鍵所在。

戰斗到這個份兒上,雙方拼得不是槍術,也不是武藝,而是力量和速度的對決。硬碰硬的較量中,誰的耐力更持久、攻擊速度更快,誰就能制敵致勝。

還有一個絕對不容忽視的制約因素,這就是雙方胯下座騎是否得力,能不能扛得住如此巨大的力量碰撞。而孫策之所以決定速戰速決,就是因為他的座騎后力不濟,無法與馬超繼續廝殺相持,從而迫使他不得不做最后一搏,勝負在此一舉!

“鏘鏘鏘!”

兩馬并行飛奔之中,霸王槍與亮銀槍以肉眼難覓的速度連續碰撞,從而激起一串串閃亮刺眼的火舌,火星四濺,炫光璀璨。劇烈碰擊數十次后,并駕齊驅的兩人兩馬之間僅有三步之隔,兩桿長槍架在一起,槍鋒下的紅纓交織纏繞,隨著戰馬疾奔前行而較力相持。

頃刻間,兩人從盟軍陣前打到南門城下,繼而沿著墻根力拼相持,兩桿旋繞交錯,寸步不讓。

“主公,好機會呀!”

城樓上,當馬超和孫策二人并駕而行奔至墻角下的一瞬間,郭嘉神情大振,急聲喊道。

“何來機會?難道奉孝想趁著他們較力相持之際下令亂箭射殺孫策?”李利神情錯愕地接聲問道。

“正是!”郭嘉聞聲點頭,欣然說道:“孫策此賊甚為兇悍,竟然能與馬超將軍力拼八十個回合而不敗,足見其武藝高強,留之必是禍患,不如盡早除之。如今他居然和馬超將軍打到城門前,這就等于自己送上門找死,活膩了!因此,只要主公一聲令下,不用亂箭齊發,只需十名弓弩手一起放箭,定能將孫策當場射殺!”

“不可!”郭嘉話音未落,以騰霄為首的一眾將領異口同聲地急聲說道。

隨即滕霄神色肅然地說道:“軍師此言差矣。自古兩軍對壘之中,陣前斗將的本意是斬殺敵將,打擊敵軍斗志,鼓舞己方士氣,從而破敵取勝。故而,陣前斗將最為忌諱暗器和陰損手段,雙方拼得是實力,靠的是過硬本領,贏要贏得堂堂正正,輸要輸得心服口服,如此才能起到挫敗敵軍斗志、鼓舞己方軍心士氣的作用。剛剛孟起和孫策打到敵軍陣前,對方并沒有趁機放箭射殺孟起,如今打到我們這邊來了,而我軍卻暗放冷箭欲害孫策性命。如此行徑,豈不讓人齒冷?

一旦我們果真這么做,即便當場射死孫策,也起不到震懾敵軍的效果,反而令他們義憤填膺,斗志更加旺盛。因為暗施冷箭是懦夫才有的膽怯手段,而真正的強者根本不屑于使用陰暗手段,完全可以堂堂正正地打敗對手。因此。軍師所言末將等不敢茍同,請主公明鑒!”

郭嘉聞言后。神情頓時陰沉下來,臉頰微紅,眼神中流露出幾分不以為然之色,隨即神情急切地看著李利,希望得到李利首肯。只要李利點頭。眾將說什么都沒用,城頭上的弓箭手會立即放箭。

“呵呵呵!”看到郭嘉和滕霄等將領的意見相左,氣氛頗為緊張,李利爽朗而笑,笑呵呵地道:“看來我今日前來觀戰是個錯誤的決定,否則孫策定然喪命于此。可惜我急匆匆趕來,非但沒有大破敵軍,反而救了孫策一命。如此看來。孫策這廝命不該絕呀!”

“呃!主公何出此言,我怎么越聽越糊涂?”郭嘉神情錯愕地急聲問道。

李利聞言后,當即斂起笑容,微笑道:“奉孝有所不知。當日我將周瑜招到麾下之際,曾向他許諾,有生之年不會殺死孫策,藉此成全他和孫策的兄弟情誼。因此,如果我今天不來東垣城觀戰。你們即便誅殺孫策,殺了也就殺了。正所謂不知者不怪罪,雖然我李利會因此背上些許惡名。卻也不會降罪于你們。只可惜我清早聞訊趕來,原本想看看我軍大敗敵軍的壯觀場面,不承想卻陰差陽錯地救了孫策一命。這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孫策命不該絕啊!”

“如此甚好,主公英明!”滕霄等將領聞言后頓時松了口氣,當即齊聲應道。

相比之下。郭嘉卻是滿臉失望之色,頗感無奈地搖搖頭,神情顯得有些失落,似是心有不甘。

目光從郭嘉和眾將臉上滑過,李利輕拍郭嘉的肩膀,對眾將輕輕搖頭,正色道:“其實我很贊成奉孝的諫言,只要有機會斬殺敵將,使用什么手段都行,根本不必忌諱是不是光明正大,是不是卑鄙陰損。因為殺死一名頗具名氣的敵將,不但能讓敵軍蒙受巨大損失,還能替我們除掉一個強敵,減少我軍將士的傷亡。像這種能夠獲得實惠的事情,我李利絕對不會放棄,但求實利,不圖虛名。因此,我要提醒你們,對待敵人不要心慈手軟,更不要顧惜名聲。只要能夠殺死敵手,何必刻意追求什么堂堂正正?

縱觀古今,有多少馳騁沙場的名將和猛將最終是戰死沙場的?沒有幾個,甚至可以說是屈指可數。他們之中大多數人都是被陰謀詭計害死的,或死于宵小之手,或是被人栽贓陷害,全都死的不明不白,一世英名毀于一旦。前車之鑒后事之師,我希望你們不要迂腐守舊,敢出手時就出手,不要瞻前顧后,顧忌太多。”

話音稍頓,李利無奈地搖搖頭,苦笑道:“此次我們原本有機會射殺孫策,卻因我先前許諾于人而不得不放棄,致使大好機會白白溜走。如果我們射殺孫策,孟起就不必繼續鏖戰,翻掌間就能取下孫策首級。

可惜呀,我李利現在身居高位,一言一行時常身不由己,很多時候很多事情都被聲名所累,繼而瞻前顧后,白白錯失良機。況且我之前答應過公瑾,此刻就要履行承諾,不能出爾反爾,否則何以統帥大軍。所以,此事就此作罷,能不能打敗孫策或是將其誅殺,就看孟起接下來的表現了。”

臨末了,李利語氣突變,沉聲道:“孫策其人文武雙全,野心極大,今日不死,他日定是我等之大敵!”

“這、、、”滕霄聞言后神色大變,低聲遲疑道:“主公息怒,末將知錯了。現在我就親自出手射殺孫策,永絕后患!”

背對滕霄的李利,聞聲搖頭,沉吟道:“罷了,此事就此為止,日后休要再提。眼下公瑾正在領兵攻打并州,若是讓他聽到孫策被我軍所殺的消息,豈不令他寒心?準備一下吧,孟起與孫策之間的戰斗快見分曉了,隨后敵軍必定大舉進攻,到時候就輪到你滕云龍率部廝殺了。”

“諾,末將領命。”滕霄恭聲應道。隨即他向郭嘉躬身一禮,坦言道:“軍師見識過人,目光長遠,剛剛確是末將太過短視,誤解了軍師之意,還請軍師多多包涵!”

“云龍將軍言重了。事關主公聲譽,將軍之言并沒有錯,倒是我不知原委,太過急功近利了。”郭嘉躬身還禮,微笑道。

郭嘉此言倒不是客套,而是有感而發。其實,當他聽了李利的話后,神色漸漸恢復如常,心中便已釋懷。正如李利所說,既然許諾于周瑜,此時就不能反悔,否則如何服眾。何況,周瑜自青狼谷一戰成名后,已然穩居諸將之首,戰功赫赫,而且眼下正值收取并州的關鍵時刻,實在不易節外生枝。

有鑒于此,聰明如郭嘉豈能不明白李利話中之意。孫策固然要除,卻不是現在,也不能死在李利面前,而是要讓西涼諸將在隨后的戰斗中背著李利伺機除掉孫策。這才是李利一番話的真正意圖,既不能失信于周瑜,又借此機會言明利害,暗示諸將隨后應該如何行事。

而郭嘉之所以迅速釋懷,是因為他看到了李利堅如鐵石的王者之心。自古成霸業者沒有謙謙君子,更沒有心慈手軟、循規蹈矩之輩,只有不拘小節、因勢利導,不斷開拓進取,惟有如此才能成就千秋霸業。

————————————(未完待續)

您的到來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喜歡就多多介紹朋友來吧!

如果您喜歡,請,方便以后閱讀最新章節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有什么建議或者評論,請發表。更多熱門小說:


上一章  |  驍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