驍騎【第349章】 漢陽之戰(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驍騎 >>驍騎最新章節列表 >> 【第349章】 漢陽之戰(一)

【第349章】 漢陽之戰(一)


更新時間:2014年03月28日  作者:虎賁中郎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虎賁中郎 | 驍騎 
第349章漢陽之戰(一)

五天時間,西涼軍把右扶風郡掀個底朝天,整肅運動搞得風生水起。

全郡十五縣的縣令、縣長全部換人,縣尉和縣丞重新選拔任命。

全郡上萬郡兵全部調離原地,前往長安歸屬鐵陀接管,從黃忠所部調撥五千步卒接管各縣城防和治安。

右扶風郡名士法衍出任太守之職,郡丞由留守長安的尚書李玄重新調派,裨將梁興擔任郡府兵馬都尉,掌管全郡五千郡府兵。

在槐里城滯留五天之后,李利大軍繼續開拔西進,直奔漢陽郡。

急行軍數日,李利大軍抵達涼州漢陽境內。

此前郭汜所部青龍營前軍已在冀縣城外三十里扎下營寨,而駐守臨洮城的楊秋所部也派出三千步卒參戰。

直至李利大軍抵達冀縣城下時,郭汜所部與屯軍冀縣的馬家軍已成對峙態勢,雙方劍拔弩張,蓄勢待發。

大戰在即,就連空氣中都透著濃郁的戰火氣息。

冀縣城外三十里。

西涼軍大營,中軍大帳內。

帥案旁,李利正在翻看楊秋、郭汜二將送來的漢陽郡境況,以及長安轉送過來的政務書簡。

案幾右下方,有一個十六七歲的文士佇立在側,細心整理李利批閱的竹簡,并逐一登記造冊,以備日后查詢。

“稟主公,裨將馬超和偏軍校尉馬云蘿求見主公。”不多時,帳外軍士走進大帳,躬身稟報道。

“哦?”李利沉吟一聲,當即放下竹簡,毫無表情地看著親兵。眉頭微微皺起。

“讓他們兄妹倆進來吧。”稍作思量后,李利擺手說道。

“諾!”親兵應聲退去。

旋即便見馬超、馬云蘿二人聯袂而來,疾步走進大帳。乍進帳中,他們兄妹二人便躬身行禮道:“末將參見主公!”

“孟起、云蘿來了,不必拘禮,坐下說話。”李利頷首示意馬超兄妹二人起身入座,笑聲說道:“今日我軍初到隴右,將士們鞍馬勞頓,人困馬乏,大軍暫歇一天。待明日再與馬騰交戰。孟起和云蘿此來肯定有事吧,直言無妨?”

聽到李利這番話時,佇立在大帳右側的年輕文士神色微變,抬眼頗有深意地看著馬超、馬云蘿兄妹二人。

乍聽李利話語中似是平淡無奇,皆是寒暄客套之言。可是他卻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先聲奪人。直接說出明天攻打冀城。如果馬超兄妹聯袂而來是為他父親馬騰求情。請求李利暫緩發兵攻城,那就不必多說了。

雖然年輕文士第一時間就能聽出李利的話外之意,可惜馬超兄妹倆卻沒有聽出來。

只見馬超立于帳中,恭聲說道:“主公明鑒,末將想請主公暫不出兵攻城,先讓末將進城勸降我父親。如果父親愿意歸降主公。就能像槐里城一樣不動刀兵,化干戈為玉帛,避免兩軍將士無謂的傷亡。不知主公意下如何?”

李利滿臉笑意地微微頷首,笑道:“我軍兵不血刃收復槐里城和右扶風郡。孟起功不可沒,文和軍師已將你的戰功記下,待平定涼州之后,本將定當論功行賞。至于冀城么,郭汜和楊秋二將率軍圍困城池十余天,也不見令尊馬騰將軍開城請降,想必令尊心意已決,執意要與我軍殊死一搏。既如此,孟起就不必前去說降,多說無益,我軍與馬騰將軍必有一戰!”

“這、、、、、、”馬超聞言臉色大變,神情錯愕地與馬云蘿面面相覷。當即他仍舊不死心地請求道:“請主公再給末將一次機會,讓末將去試一試吧。如若當真不能說服我父親,末將甘愿聽從主公調遣,親自領兵攻城,絕無怨言!”

李利雙眸緊盯著馬超,沉默半晌,既而語氣低沉地幽幽說道:“令尊馬騰自羌人部落作亂時掌兵,隨后便擁兵自重,割據一方,至今已有數年之久。他雖名為西涼太守,實則暗暗掌控涼州一半的郡縣,大肆招募兵士,擁有近十萬步騎,與金城韓遂平分涼州。去歲,本將出任武威郡守之后,令尊與韓遂數次聯手攻伐武威郡,屢屢損兵折將,大敗而回。數月前,他再度聯合韓遂夜襲我休屠馬場,最終仍是大敗而歸,險些喪命。一年多以來,我武威軍與馬家軍多次浴血拼殺,雙方結怨甚深,實難罷兵言和。

今日孟起和云蘿能夠主動請纓前去冀城說降令尊,本將對此深感欣慰。然則,令尊馬騰雄踞西涼多年,心高氣傲,豈能輕易歸降于我?令尊志向如何,想必你們二人知之甚詳。他縱然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也絕不會向我李利俯首稱臣!

時至今日,我西涼大軍兵鋒所向,各郡縣無不望風而降,但令尊馬騰和金城韓遂仍然頑固抵抗,不肯開城請降。由此可見,孟起請纓說降令尊之事,不提也罷。本將知道你們兄妹是馬騰的子女,不愿與親生父親兵戎相見,畢竟孝道乃立身之本嘛,這一點本將完全能夠理解。這樣吧,此戰你們兄妹就不必參戰了,留在大營歇息幾日,待我軍攻克冀城之后,你們再繼續領兵。對此,你們兄妹倆可有異議?”

“啊!主公、、、、、、”馬超和馬云蘿二人聞言大驚失色,當即失聲驚呼。然而,當他們看到李利臉上不容拒絕的神情后,頓時說不話來,神情失落地躬身應道:“末將領命。”

目送馬超兄妹神不守舍的緩緩離去,李利不禁搖頭輕嘆一聲:“唉!不是我李利沒有容人之量,而是馬騰野心太大,不甘人下,根本不可能心甘情愿地歸降于我。既然他冥頑不化,那我就打得他無處藏身,窮途末路,到那時,他自然會跪拜在我李利面前乞降!”

“主公所言甚是。”李利話音未落,一直靜立在大帳右側的青年文士突然恭聲附和道。

李利聞言后。沉吟道:“哦,孝直有何高見?”

沒錯,一直站在李利身旁記錄整理竹簡的青年文士,就是法衍之子法正法孝直。

法正現年不滿十七歲,與李利的弟弟李暹年齡相當。眼下他沒有正式官職,暫時留在李利身邊擔任書佐小吏,負責整理竹簡和撰寫將令,上傳下達,絕對算得上是李利身邊的心腹近臣。

法正聽到詢問后,躬身走到堂下。說道:“稟主公,馬騰和韓遂二人不同于涼州其他諸侯,與主公麾下的馬玩、楊秋、成宜等將領孑然不同。韓、馬二人經營西涼多年,勢力觸角遍布整個西涼二州,可謂樹大根深。根基穩固。而今主公欲要一統西涼,平定涼州。必須根除韓馬二人的勢力。而要除掉韓馬二人盤根錯節的勢力。必須立足于打,揮兵剿滅他們手中的兵馬,攻取他們所占據的城池,將他們的殘余勢力連根拔起。只有如此,主公方能真正一統涼州。否則,即便是他們二人主動請降。主公也不能答應。除非他們愿意交出手中兵馬和錢糧,離開涼州,前往長安為官。”

“呵呵呵!”李利聞言朗聲大笑,說道:“以孝直之意。本將必須除掉馬騰和韓遂二人,才能徹底掌控涼州。倘若本將有意給他們二人留一條生路,又當如何?”

法正神情微怔,思量著說道:“主公若不想除掉韓遂和馬騰二人,饒他們一命,微臣建議主公收繳他們手中的兵馬錢糧,許以高官厚祿,把他們二人調離涼州去長安皇城為官。隨后,主公可以仿照右扶風郡的做法,整飭吏治和郡兵,重新選拔官員接管涼州各郡。或者,主公也可以多賞賜一些金銀財帛給他們,讓他們做個富家翁,安度余生。除此之外,別無它法。另外,我軍此番出征,斷不可名義上接受他們請降,實則仍然讓他們繼續原地駐守。果真如此的話,他們必然擁兵自重,降而復叛,甚至極有可能趁著我軍攻略中原時,從背后插上我們一刀。

此前十余年間,韓馬二人就是這樣反復無常,屢屢化險為夷。每逢朝廷大軍征剿時,他們立即上表請降,卻仍舊盤踞在西涼境內;隨后一旦時局有變,他們便會降而復叛,趁機擴大地盤,私募兵士,一步步坐大。以至近年來,韓馬二人割據涼州,自成諸侯,虎視關中和天下。

此乃微臣的肺腑之言,請主公明鑒!”

“嗯?”聽到法正最后一句話時,李利頓時劍眉微動,不自禁地沉吟一聲。

因為法正自稱微臣,而不是屬下。

“微臣”這個稱謂可不是隨便叫的,這是臣下面對君王時的自稱。昔日董卓高居尚父之職,凌駕于皇帝之上,故而朝中群臣面對董卓時,自稱微臣。除此之外,某些三公大臣府中的嫡系部屬,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彰顯主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顯赫地位,也會自稱微臣。

然而,如今法正在李利面前自稱微臣,儼然是把他自己當做李利的嫡系心腹,以此表示他對李利忠心不二。當然,這其中也有阿諛奉承之意,刻意巴結討好的意味很濃。

沉吟之中,李利坦然一笑,對法正說道:“孝直心思敏捷,目光長遠,方才所言直中要害,深得吾心。傳令郭汜和黃忠二人,連夜清點攻城器械,犒勞攻城將士,明日辰時攻打冀城。此外,飛鷹傳信給武威郡李暹,命令李征率領龍驤營和一萬步軍陳兵金城邊境,震懾金城韓遂,讓他不敢出兵相助馬騰!”

“主公英明。我軍與武威李暹將軍東西兩路對進,兩面夾擊,韓遂必然自顧不暇,不敢發兵搭救馬騰。如此一來,馬騰得不到支援,只能以一軍之力迎戰我軍十萬步騎,必敗無疑!微臣即刻傳達主公將令!”法正神情雀躍地笑聲應道。

李利滿臉笑意地頷首說道:“去吧。以后你多向文和軍師請教兵法,執弟子之禮,務必多聽多學,戒驕戒躁。待你學有所成時,我軍必然要對中原各州用兵,到那時建功立業的機會極多,本將希望你學以致用,光耀法家門楣!”

法正聞言神情一震,激動不已地躬身應道:“多謝主公恩典,法正誓死效忠主公!微臣告退。”

看著法正滿臉喜色地快步離去,李利滿臉笑意的喃喃自語道:“法孝直果然名不虛傳,才思敏捷,著眼長遠,可堪大用!不過他眼下終究年幼,言行輕佻,喜怒形于色,還需歷練一番方能委以重任哪!”


上一章  |  驍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