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夜唱第436章 巧婦難為無米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盛唐夜唱 >>盛唐夜唱最新章節列表 >> 第436章 巧婦難為無米炊

第436章 巧婦難為無米炊


更新時間:2014年07月04日  作者:圣者晨雷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圣者晨雷 | 盛唐夜唱 
作者/圣者晨雷


請記住本站網址:請向您qq群微博/微信論壇貼吧推薦宣傳介紹!

“怎么能給他東京留守的名份?洛陽乃是朝廷腹心之地,給了他這個名份,他在洛陽募兵,殺長安來的話,那當如何是好?”

竇華聽得這個消息的時候,氣憤得幾乎把杯子都摔了,他匆匆來見楊國忠,劈頭便是質問。楊國忠知道他沒有撈去洛陽審案的機會,而且也確實是為了自己的計劃,倒不是很惱怒,笑著道:“不過是一洛陽留守,朝廷一紙詔令便可解之。葉暢雖然跋扈,謀逆之心卻是沒有的……”

“楊公休要拿這樣的話搪塞,葉暢無心謀逆,但清君側之心卻是有的”竇華不耐煩地道:“楊公只一句實話,究竟是做何打算,若是楊公當真如此糊涂,某不敢再侍奉在側,只能向圣人告老祈退了”

楊國忠咧開嘴,猶豫了一會兒,事情于系重大,能不能告訴竇華?

想了想,他終于決定還是了:“竇公勿急,若是葉暢膽敢清君側,那正合我意。”

“你這是何意?”竇華一驚。

“安祿山。”

竇華聞言大驚失色:“楊公,萬萬不可,萬萬不可,若真如此,則京畿化為血海,萬民俱成齏粉矣葉暢雖是狡詐,卻還有一分愛民恤民之心,安祿山,雜胡也,殘忍好殺,行事無所顧忌,若令其入中原,中原必將大亂”

楊國忠哪里管得了這么多,他現在全部心思,是借著安祿山壓制住葉暢,若是順手再將李亨也解決掉那再好不過。在他來,安祿山不過是一個邊將,其為禍要比葉暢得多。

因此他搖頭道:“竇公有所不知,若是程千里能破諸賊,則不必動用安祿山,但若程千里敗,葉暢臨時招募的些許兵力,能保洛陽不錯了,如何能拱衛京師?時還是得調兵勤王,與其如此,倒不如提早做些準備。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若不做萬全準備,我如何敢如此行事?”

竇華聽得這里,這才明白,讓葉暢領兵,亦是迫不得已的選擇。

“中原形勢,竟然至此?”他顫聲問道。

楊國忠沉默了會兒,然后緩緩點頭:“此事你萬勿外傳,若外邊有點滴風聲,你自家知道后果。”

在袁晁等人起事之后,楊國忠給眾人的印象是鎮定自若,他見李隆基解釋此事時,是“陛下孫輩頑童,舞竹槍木刀于江湖之畔,一二良將即可平撫之”,他對同僚官員評議此事時,是“些許刁民聚眾鬧事,無須大驚怪”。但實際上,此次三地叛賊同時起事,讓楊國忠前所未有的緊張起來。

最初時他以為這是葉暢挑起的事情,這些亂賊早不叛晚不叛,偏偏是在葉暢回洛陽后才掀起叛亂,分明是逼朝廷委葉暢以軍權。但旋即他否定了這個想法:葉暢回洛陽根本是李隆基頭腦發昏的產物,莫葉暢事先沒有料,是李隆基自己只怕事先也毫無準備,葉暢怎么可能與那些叛賊約好?

他便派親信收集各方情報仔細研判,然后才意識,這幾年來,他為了與葉暢爭大唐奪理財專家的身份,推行的一些政策竟然讓百姓的負擔達了極限。只要稍有災荒疾病,百姓不得不賣兒賣女。

不僅僅是江南兩道、淮南道,是京畿、河南兩道,亦是民眾困蔽,民間怨聲載道,只要一個火星,會燃起滔天之焰。

這讓楊國忠不得不慎重對待,讓葉暢為洛陽留守,并不是真正為了鎮壓民亂,實際上是給他準備好的一只替罪羊。若是程千里帶著幾萬禁軍與團練兵都不能擊敗亂賊,葉暢在洛陽臨時招募的那些人馬,又能成什么事?

“葉公,只憑著這些人馬,怕是難以成事”

與楊釗同樣想法的還有劉長卿,他站在洛陽城外的校場前,著面前的這些“兵士”,忍不住向葉暢道。

他那日的應對,雖然不甚合葉暢之意,但葉暢如今正是用人之時,身邊缺個能與朝廷、地方文書往來的幕僚,葉暢還是暫將他掖在身側。劉長卿也自己知道自己的短處,安居一處為文官還可以,以他的身體狀況,不可能真的隨軍去征戰,故此在軍務方面,基本不插嘴。

但今天見這些新募的兵士,他還是忍不住了。

不怪他,這些兵士著實難,雖然一個個年青力壯身體強健,但不是滿臉油滑,是身上刺青,一便不是什么好人模樣。

在一旁的李橙面色亦是不豫,他原是東都留守,現在因為市民騷動的事情,被罷職改為洛陽令,還要負責配合葉暢招募人手、籌措軍資。這其間種種繁瑣的事情,都是他的責任。

葉暢點了點頭:“良家子弟呢,這些人,都不堪用,有沒有良家子弟愿意立功者?”

“洛陽城中,也只募得這樣的人物。”李橙氣鼓鼓地道:“良家子弟,稍有志氣的,早從軍赴邊,哪里還會留在洛陽?這些人,不過是些無賴游俠之流,他們勇則勇矣,卻是談不上半點軍紀”

“城中軍資可足,武庫里兵甲狀況如何?”葉暢又問道。

見葉暢不追著兵源的事情糾纏,李橙稍稍消了些氣:“軍資兵甲充足,這也多虧了葉公,這兩年朝中主張充實武庫者,也唯有葉公了”

自李隆基登基至今,大唐承平數十年,內地幾乎沒有什么戰事,所以武備甚為懈怠。各處武庫里的兵甲,大多蟲蛀生銹,甚至連槍柄、弓身都腐爛折朽,根本不堪使用。葉暢自天寶十一載起,接連上書李隆基,要求將各處霉爛的兵甲處理掉,以新的兵甲取代之。李隆基將此事交與楊國忠,而楊國忠從中了上下其手撈錢的機會,故此也應允了此事——雖然楊國忠與葉暢關系不睦,可是這并不能阻止他們攜手發財。

于是,大唐各地武庫里的兵甲被熔成鐵賣給了遼東鋼鐵作坊,在那里再淬煉成鋼,然后又造成兵甲運往各地武庫。這個過程中,賣廢鐵的錢全歸了一般貪官污吏,而重新購置兵甲的錢則需要從國庫中掏出來,楊國忠與葉暢都獲利不少。

雖然因為推行的時日還不是很長,全國武庫并未盡換,但長安、洛陽這兩京的武庫還是換掉了大半的。李橙向葉暢稟報,洛陽武庫之中的鐵甲足有六千具,武器可以武裝五萬人。

“糧食如何?”葉暢又問。

“河南道連續三年天災,或水或旱,故此存糧不多,京畿道亦是差不多,此前長安從洛陽調走了二十萬石存糧,如今存糧,也只有六十萬石左右。”這里,李橙臉上憂色甚為明顯:“民間存糧亦是不多,原本仰賴淮南道調糧,如今淮南兵事起,要先支應程支里的大軍,而且叛軍阻絕運河,只怕糧食很難運來。”

葉暢眉頭頓時緊緊鎖在一起。

這是一個大問題,他是有萬般計劃,也必須先解決掉糧食問題。

這幾年因為推廣棉花等經濟作物,所以河南道、京畿道的糧食產量驟減,遠遠不能自給自足,主要靠淮南道運輸補給。也正是這個原因,轍軌的作用在缺糧而黃河又可能封凍的冬季特別明顯。但現在亂賊四起,淮南道將成為主戰場之下,中原糧食是一個嚴重問題。

而且此產連續三年的災害,又將原本不多的存糧損耗殆盡……六十萬石,僅洛陽有數十萬人口,能撐多久?

“轍軌是關鍵。”沉吟了會兒,葉暢道:“遼東還可以調部分糧來……不過遼東現在也在開戰,存糧亦不太多……原本還可以去新羅購些糧,現在也購不成了。也好,也好,我這給遼東寫信過去,讓他們改變方略,先敗新羅,迫新羅人納糧”

“這個……天寒地凍,不好辦吧?”

“無妨,先從遼東抽調二十萬石糧來,加上存糧,撐過今年年底再……至于郊外饑民,將他們遷往遼東、河北食。”葉暢目光轉了下來:“此事非洛陽一地能辦,須得整個河南道動起來才行。”

“來年呢,無論是遼東調糧還是遷民食,都只能對付一時,真正麻煩的是來年三月,若是戰亂來年三月都不能平定的話,正青黃不接之時……”李橙這里,聲音有些發顫。

現在秋收不久,百姓手中多少還有些糧食,故此饑荒不會全面爆發。但是了來年三月之后,饑荒才會全面爆發,那個時候,不是幾萬十幾萬災民的事情了,可能是幾百萬災民嗷嗷待哺

“還有五個月只要能平了亂賊,遷百姓去江南食、去蜀地食、云南食”

“終究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葉暢了他一眼,笑了笑,沒有作聲。

這個神情,非常詭異,讓李橙呆了一呆:“葉公這是何意?”

“沒有什么意思。”葉暢淡淡地道。

李橙心中一凜,突然想起一件事情,傳聞葉暢此次去遼東,與李林甫之女離緣,他如今已經是孤身一人……那李家娘子美若仙子,葉暢卻還與之離緣,莫非他有北朝遺風,喜歡的是男人不是女子?

李橙此人,相貌堂堂,乃是一美男子,想這里,只覺得身體有些發僵,不動聲色地離得葉暢遠了幾步。

他的心思,葉暢沒有去理睬。葉暢之所以笑,其實是因為他暗贊了一聲自己有先見之明。

他天寶八載開始謀劃的一件大事,現在已經六年了。

他一直很清楚,人口是華夏最大的優勢,在這個還有的是空余空間的時代里,華夏必須爆人口,以人口推動擴張,將一切可以利用的土地都搶先占據。但是限制人口增長的兩大因素,一是糧食,二是醫療,醫療他可以通過衛生教育解決一些,糧食則必須引進高產作物。此前他并沒有想可以從美洲獲取玉米、土豆,因此把目標投向了安南以南的占婆羅國,從占婆羅國引來了占婆羅稻,并且在云南和嶺南大力推廣。

云南因為漢人還主要聚居在滇池、洱海兩處平原之上,糧食產量有限,交通運輸又不是很便利。但是嶺南則不同,嶺南這些年漢人數量激增,不少平原都被開拓出來,占婆羅稻又極適合此地氣候,加之地勢偏遠,楊國忠的惡政尚未抵達,故此從天寶十二載起,嶺南糧食連年豐收,存糧數量并不少。

為防稻賤傷農,這幾年遼東海船南下、或者南方海船北上遼東購貨,葉暢都要他們從嶺南裝運糧食北方來。三年時間里,足足有八十萬石糧便囤在旅順與東牟。其中東牟碼頭外的倉庫里便存了超過三十萬石。這些糧食,是被葉暢作為戰略儲備糧,等閑不使用,現在來,可以動用了。

“其實未必無糧。”劉長卿在旁又道。

“糧在何處?”

“據某所知,長安、洛陽除官倉之外,尚有私倉,如今糧價踴貴,乃是私倉囤米所致,要不然剛剛秋收,哪里至于此?”

這件事情大家都知道,只不過沒有人愿意去揭罷了。在這種時候還敢囤米的,背后定然是有權貴。

葉暢此刻也不想糾纏這事情,他又了那些懶洋洋的士卒,嘴角噙起絲冷笑:“這些人,也是在城內……”

他話聲尚未落,便見著一騎從城內飛馳而來,那騎士了他面前,翻身下馬,單膝跪下:“淮南道緊急軍情”

葉暢心中一凜:“。”

“程大夫與賊戰于廬江郡,三股賊眾合兵,其勢甚大,程大夫向朝廷求援

程千里乃是宿將,在北庭、安西多年,只是今年初,才升入中樞,為李嗣業所取代——葉暢原是想讓南霽云取代他的,但南霽云在安西的時間尚短,這幾年又沒有什么太大的陣仗,不足以服眾,故此南霽云只是當了北庭節度副使。程千里為人持重求穩,他向朝廷求援,想來是所帶的幾萬士兵不堪用。

“賊軍有多少?”葉暢皺眉問道。

“三股賊合兵有四十萬”

“四十萬”旁邊的李橙、劉長卿等都是面色慘白,一個個震驚的模樣。唯有葉暢,這時還能保持著鎮定。

∷更新快∷無彈窗∷純文字∷

本書域名:/0/740/請大家相互轉告給力宣傳一下!謝謝!使用CtrlD快捷鍵收藏

閱讀《》的人也喜歡:

小說的版權屬于作者圣者晨雷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權益,或含有非法內容,請來信,確認后二十四小時內刪除!聯系網站管理員。


上一章  |  盛唐夜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