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夜唱第420章 新有傳奇傳長安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盛唐夜唱 >>盛唐夜唱最新章節列表 >> 第420章 新有傳奇傳長安

第420章 新有傳奇傳長安


更新時間:2014年07月04日  作者:圣者晨雷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圣者晨雷 | 盛唐夜唱 
當前位置:正文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大小:

正文

當葉暢跨過興慶殿院門的一剎那,院中兩百余雙眼睛,同時都盯著他。

這一刻,陽光自西側照在葉暢的臉上,他身上的緊身服飾,襯得他更是英氣勃發。

即使貴為天子擁有四海的李隆基,這個時候,也不禁嫉妒葉暢展露出來的風采,仿佛在他的身上,看到了當年的自己。

在群臣的矚目之下,葉暢大步上向,來到興慶殿的玉階之下,彎腰躬身,向李隆基行禮。

“臣葉暢,拜見陛下仰賴陛下洪福,高將軍指揮若定,諸位將士、吏員效命,逆賊王束手就擒,如今已在宮外矣。城中各處逆亂,亦已漸平息,如今長安、萬年二縣,已經組織人手,在追捕逃逆、救火巡視。”

“好,好,這才不到一個時辰,一場彌天大禍,就被卿平定了”李隆基聽得這里,喜形于色,從玉階走了下來,來到葉暢身邊,拉住葉暢胳膊:“卿辛苦了,是朕用人不明,令王逆賊竊居高位,卿方才在春明樓上所言,正是忠諫直言也”

眾大臣這時也想起,就在不久之前算學大賽之時,葉暢還指責王包藏禍心,現在看來,當初葉暢突然攻擊王,分明是有所察覺

果然,葉暢應道:“臣亦非先知先覺,只是王之弟王焊,屢屢遣人窺探臣之行蹤,為臣所察覺,順藤摸瓜之下,才知其人謀逆之行,但臣手中沒有證據,加之與王又有舊怨,故此不能直言,還請圣人恕罪。”

這態度,這解釋,楊釗聽了再度咬緊了牙。

這是難免的,他不咬牙不行,葉暢這番話說出來之后,王的事件里,他洗脫了知情不報的罪名,便只有功勞而無過失了。

“卿這番功勞,加之又屢立邊功,不賞不足以褒忠善”李隆基道:“陳希烈,楊釗”

陳、楊二人出列,但李隆基揮了揮手:“罷了,由朕親擬吧……”

所謂親擬,就是親自確定葉暢在立此大功之后的官職勛爵。葉暢的散官升為金紫光祿大夫、冠軍大將軍,勛為柱國,爵也一躍而為清源縣開國公,階官為左驍衛大將軍員外置同正員、右散騎常侍,差官則持節劍南道節度使、守安西節度副使知節度事、遼東行軍總管,諸使皆如故。

也就是說,葉暢的品秩升到了開國縣公、柱國的從二品,單就品秩而言,已經在朝中少有人及。

這是官職爵賞,至于權力和利益分配,則不是現在說的,當要在今后再來決定。葉暢謝過之后,抬起頭來,卻無意中與壽安的目光相對,壽安極是大膽,嘴輕輕抿了一下,又象是囁了一下。

葉暢一個激靈,這可是在調戲他。

壽安也確實是情難自抑,她對葉暢的情義自是不必說,而葉暢方才踏入興慶殿門時的英姿,也讓她芳心暗折。她性子里原本就有李家女子潑辣大膽的一面,故此敢為此舉,好在群臣的注意力都在葉暢身上,倒是沒有誰看到她這樣子。

葉暢不敢多看她,只能苦笑,然后向后,退入朝臣之中。

緊接著果然是人事命令,元公路終于被提拔為御史大夫,進入了朝官中最高層的行列,而且李隆基還命他與大理寺等聯合會審王逆黨,又以楊釗為京兆尹、京畿采訪使,著其負責追捕逆黨殘余。

至于其余護衛群臣,各有賞賜,放下不提。此次風潮,先是算學比試,然后是逆亂政變,可以說讓長安城中諸人目不暇接,同時也讓各方人等對大唐的情形有了一個新的評價。身處于朝廷風暴中心的群臣們,對此印象最為深刻,而撿了大便宜的楊釗,亦是明白,他想要對付葉暢的事情,只能推遲了。

這場臨時的朝會拖到酉時才結束,天色都已經晚了,楊釗出了興慶宮,卻沒有急著離開,而是在門前等候,不一會兒,便見葉暢行了出來。

楊釗向著葉暢迎了過去,滿臉都是笑容:“恭喜十一郎了。”

當初兩人交好之時,楊釗稱葉暢為“十一郎”,只不過隨著二人分道揚鑣,這一稱呼已經好久沒有出現。葉暢笑吟吟地拱手:“哪里的話,還是要恭喜楊公,不日便要入相了”

饒是楊釗現在已經在官場里變得極為油滑,這個時候,也忍不住臉上一喜。確實,朝中與他爭相位的,只有王,至于陳希烈,與他爭的只是權力,而葉暢之志,暫時并不在朝中。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很快就要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

哪怕是在十年前,甚至就是在五六年前,這對他來說也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在安西行開中法,將是明年第一等的要務,另外,從中原、淮南遷移民實邊之事,亦不可怠慢。”楊釗按住心中歡喜,開始向葉暢示好:“這些事務,十一郎最是熟悉,還要請十一郎相助”

“那是自然,我回去之后,便著人擬好條陳,然后送請楊公過目。”

楊釗既然示好,葉暢當然要接下,這是他應得的。

見葉暢如此爽快,楊釗卻有些不放心,立此平叛大功,一兩年之內,明顯是動不得葉暢了,若不能安撫住他,葉暢到處給自己搗亂,就算當上宰相,也沒有意思。因此楊釗琢磨了會兒,然后又道:“轍軌之利,天下可見,我亦欲大興轍軌,此事也非十一郎莫屬,同樣要請十一郎擬好相關條陳。”

實邊,修路,這是葉暢最關心的兩件事情,能將他的精力轉到這兩件事情上,至少可以少給自己找些麻煩,這是楊釗打的如意算盤。葉暢同樣來者不拒,將此事應下來。

“十一郎既是察覺到王逆黨的行徑,不知能否與我一些指點?”示好之后,楊釗便要收些好處了。他既然接任京兆尹,負責緝捕王同黨,此事就必須辦得漂亮,否則有葉暢平亂的珠玉在前,他連小小的余孽都掃不凈,豈不要讓滿朝笑話。

“倒是有一些線索,王逆黨,多為城狐社鼠,由王焊出面招撫聯絡,其中刑滓為首領,其住處在金城坊,另在城外有數處藏身之所。”葉暢說到這里,微微有些猶豫。

見他此情形,楊釗哪里不明白,他肯定還有隱瞞,當下拱手道:“十一郎,二十九娘之事,你也知道,非是犬子有此野望,實是圣人一時思慮不全……此事還請十一郎替愚兄向二十九貴主致歉。”

“哈。”葉暢一笑,卻不答話。

楊釗的好奇心被激了起來,又問了幾遍,葉暢卻只是搖頭,被問得過不得了,才勉強道:“楊公,此事于系重大,我不敢多言,你去審刑滓等輩,問問他們此次謀逆,殺了陳玄禮逼圣人退位后準備做什么就知道了”

楊釗心中一凜,能讓葉暢都不敢說的事情,全天下能有幾件?

他細細思忖,然后渾身一抖:儲君?

此次王一黨謀逆,他們的計劃是逼天子退位,可是李隆基當了上皇,總得有人來當皇帝,那么會是誰?

提到接替帝位,毫無疑問,身為太子的李亨,總會是第一個被想起來的人

牽涉到儲君之位,無怪乎葉暢不敢說,除了李林甫那樣的權奸,有幾人敢操弄這種事情?

楊釗正細細想著,那邊葉暢卻又嘆了口氣:“楊公,說句實話,你我此前爭來爭去,何苦來哉,便是富貴,豈能永久?我只是想做些實事罷了……富貴,于我如浮云啊。”

說完之后,葉暢拱了拱手,告辭而去,將楊釗一人留在那里發呆。

葉暢這最后一番話,充滿了看破世情的情緒,他剛剛才被封賞,怎么這時就看破世情了?

再想想此前他提的事情,楊釗心中的不安更甚了。

他也好,葉暢也好,還有王,他們的權勢都是建立在李隆基的信任之上,李隆基老矣,就算再長壽,又能在帝位上再呆幾年?到時候換了新君,他們這些舊臣,豈會有什么好下場?

葉暢好歹還有實打實的功勛,若不是受李林甫拖累,想來新君也會重用其才。他楊釗起家靠的是楊玉環的裙帶關系,若是新君繼位,他這等人物,會成為新君第一輪清洗的對象

以楊釗心性,原本不那么容易被葉暢幾句話亂了心思,但今日風云變幻,他幾乎完全是一個看客,卻平白撿了大便宜,心情激蕩之下,自然免不了胡思亂想。而且,葉暢說的含而不露,越是如此,就越能引發他的懷疑。

無論葉暢說的意思對不對,有一點不錯的,他必須盡快審結王的案子,好將精力轉到經營自己的宰相之位上去。

想到這里,楊釗精神一振,當下向隨從下令道:“請禁軍將一應人犯,押送大理寺,我們也去大理寺,今日我要夜審刑滓等輩”

他們這些外臣都離開,李隆基將諸子孫也打發回去,唯有高力士、楊玉環隨侍在身側,李隆基看了高力士一眼,笑著道:“今日高將軍又立功矣。”

高力士躬身行禮:“奴婢有罪,不該向圣人請假,逆亂之時,奴婢未能隨侍護衛……”

“有壽安在朕身邊,你這老貨擔心什么更何況,你還與葉暢一起平亂,立下了功勞”李隆基眼睛微微瞇了一下:“朕有些好奇,這是怎么回事?”

“奴婢回到府中,見煙火起來,情知不對,便向宮中趕來,途中連遇幾伙賊人,都被奴婢趕散,到了萬年縣治,正好與葉暢相遇,得知圣人這邊已有陳大將軍護衛,奴婢這才稍稍放心。”高力士信口道:“擒獲王之后,葉暢說他乃外臣,恐京中官吏軍民不能信服,奴婢跟著圣人多年,在官民面前混了個眼熟,故此請奴婢相助平亂。”

這番話倒是真的,只不過高力士將自己是葉暢派人通知的事情隱瞞了下來,也有意含糊了自己與葉暢相遇其實是在葉暢已經擒獲王之后。聽起來,似乎所有的事情,都是他與葉暢共同處置一般。

李隆基對他倒是十分信任,聽他說到這里,嘆了口氣道:“朕終究是老了,竟然有些識人不明,誤用了王,誤會了葉暢……唉”

“圣人何出此言,王奸詐,人面獸心,滿朝文武盡未識之,豈只是圣人一人?至于葉暢,若不是圣人破格拔舉,他能年紀輕輕,便到正三品、開國公?若不是圣人放手讓他施為,他又如何能屢屢立功,揚威于絕域?”高力士笑著道。

這倒不全是奉承,李隆基仔細一想,確實如此,他雖然有些猜忌葉暢,可是當葉暢在外領兵時,從來沒有在兵員補給、后勤保障之上扯葉暢的后腿,甚至連監軍大使都沒有派過,就算葉暢將上司高仙芝給抓了,他也一笑置之。這么說來,能用葉暢,倒是自己的本領。

高力士見李隆基又歡喜起來,想到今日葉暢給予自己的幫助,他又開口道:“奴婢在京中,一向不知葉暢在邊疆威風。雖然此前與葉暢也見過幾次,總覺得這不過是一英俊少年郎,哪里有大將的赫赫威風。可是今日平亂,與葉暢同行,總算是見識了葉暢的威風,當真是名不虛傳啊”

“哦,此話怎講?”

“那王逆之弟王焊,其人兇蠻,為長安一霸,殺戮良善膽大包天。可是見到葉暢之后,竟然只是被一瞪之下,便吐血而死;葉暢至萬年縣衙時,數十差役執刃相向,葉暢驅馬上前,只是一句⊥開,,便喝得這數十人連滾帶爬;他入縣衙之后,面對王逆,亦只是寥寥數語,便令其束手就擒,竟然無一絲一毫敢反抗之意”高力士來時就已經打探了許多消息,有些細節,甚至葉暢自己都未必有他清楚,說到這里,他又嘆道:“古人云,邪不勝正。今圣天子在上,故此有此正人,可以喝破奸邪,令宵小之輩破膽”

李隆基沒有想到平叛中還有這些趣事,他聽得津津有味,跟在他身側的壽安,更是美目異彩流動,便是楊玉環,此時也不禁悠然神往。待高力士說完之后,李隆基細細咂摸,然后笑道:“京中說書人,只怕又有傳奇可說了”

網站地圖:

小說《》版權歸作者,本站所有文字、圖片、評論等,均由網友發表或上傳或搜索引擎結果,屬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上一章  |  盛唐夜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