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夜唱第365章 未知邊患起安西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盛唐夜唱 >>盛唐夜唱最新章節列表 >> 第365章 未知邊患起安西

第365章 未知邊患起安西


更新時間:2014年07月04日  作者:圣者晨雷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圣者晨雷 | 盛唐夜唱 
屋檐下文學門戶致力于打造國內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說網絡門戶!

歡迎您,[]

小說搜索

文/

(百度搜

興慶宮這兩年變化得也很快,不僅僅是因為水泥這種建筑材料運用,也因為來自遼東的各種各樣物產,象是玻璃,興慶宮有一間用了大量玻璃搭起的暖房,就在入宮西門第一處院落,為建此暖房,耗資高達百萬貫——這錢是國庫與安西商會合資而出,各居一半。

當然,大唐國庫掏出的是真金白銀,可是安西商會的五十萬貫就誰都沒有看到過了。冬ri之時,李隆基與楊玉環最喜就是躺在這暖房底下曬太陽,既無風,又暖和。他們琢磨著,要在溫泉宮也修一個更大更漂亮的暖房。

葉暢卻看都沒有看這座暖房一眼,不過就是一個大點的玻璃陽臺罷了,李隆基當個寶,他卻不以為然。

匆匆走到勤政務本樓前,李隆基穿著件綢衣,沒有著帝皇冕服,而是常服,看他的神情,無喜無怒,不象是有什么急事的樣子。

見葉暢來了,他才露出笑容:“葉卿,辛苦了。”

“為陛下分憂,為華夏經營邊疆,乃臣之本份。”葉暢眼睛一溜,卻沒有看到楊釗,心中有些奇怪。

以現在楊釗對他的防備,應該不會給他單獨見李隆基的機會才對。

“葉卿在云南勞苦功高,原本早就想召你回京,只是國事為重……哈哈…

李隆基含糊地說了幾句鼓勵撫慰葉暢的話語,然后他自己都覺得沒有意思,打了個哈哈,轉而好奇地問:“聽聞云南那邊蠻人,有一風俗,山歌娛人,以求婚配,不知是真是假?”

“確有其事,蠻人居于大山之中,平ri里忙于生計,難得得閑,故此擇ri歡聚,對歌求偶,亦有只尋一夕之歡者。”葉暢笑道:“倉廩實而知禮節,此語雖有偏頗,但也有幾分道理。”

李隆基悠然神往,好一會兒笑道:“若朕去此處,當是如魚得水。”

“圣人胸懷四海,不以其俗為怪陋,實是蠻夷之幸。”

“也要遇著你這般善治邊者才行,如今遼東情形,朕是riri有聞,富庶已不亞于關中,人口三十余萬,賦稅卻可以抵得百萬人的大郡,云南亦已政通人和,諸亂皆平,每月自云南運出的紅糖與霜糖,便有數百石之多……”

這些都是葉暢的功勞,不過云南這邊還只是起步,大種植園種植水稻、甘蔗、茶葉,都還只是剛剛開始,效果還不大。葉暢估計,要象遼東一樣,過四到五年之后,才能初步見到成效。

說完一番葉暢的功勞之后,李隆基話題一轉:“卿以為安西是否亦可以你經營邊疆之策來經營?”

“自然可以”葉暢毫不猶豫地道。

“你那開中之法,在安西當如何用之?”

“安西物產亦是豐饒,勾通中外,以臣所見,至少有四大優勢可供利用。”葉暢心里隱約有個想法,此時聽李隆基相詢,便伸出手指:“安西出玉,昆侖玉之名,漢時便已揚名天下,寶石美玉,中土富貴之家,家家皆yu藏之,僅此一項,便足以令商賈往去。”

“說起玉,你那翡翠玉亦是不錯,你送給朕與愛妃的翠雕,都甚是jing巧可愛,朕可是riri把玩。”李隆基插嘴道。

此時翡翠尚未大行其道,在諸玉之中默默無聞,云南地接緬北,葉暢既要開發它,自然少不得將翡翠作為一項主打的奢侈品來推廣。其間一些炒作的手段,甚至連李隆基與楊玉環都被他利用了,從而給翡翠打開了銷路。

“其二,安西氣候,極適宜木棉種植,天山以北,水土肥沃,辟為農場,雇使諸胡耕作,不僅糧、衣可以自給,其棉、果、酒,尚可行銷四方。”

“金山產金,而且其與天山坡地之上,皆是好牧場,放牧牛羊馬群還有駱駝,則大唐又多一處馬場。”

“其四,安西地處中西商道之要沖,絲綢之路陸上必經之所,僅收取商稅,便可支撐軍餉……”

葉暢一口氣拿出四個理由來,李隆基聽得連連點頭,果然,葉暢并不是對西域局勢信口開河,他還是做了相當準備的。

雖然葉暢說的簡略,可是每一條,都有其針對xing。

“今中原富庶,方能壓制四邊,若是四邊皆起,富庶勝過中原,如之奈何?”等葉暢說完之后,李隆基又問道。

這個問題極為尖銳,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就是質疑葉暢的邊策,認為他采取開發邊疆的方法,實際上是在助長分離傾向。李隆基相信,以葉暢的聰明,不會看不到這種分離傾向,既是如此,他的這套邊策,表面上看起來是解決了大唐眼前的困難,實際上卻是埋下了未來更大的隱患。

葉暢卻是一笑。

“邊疆再富庶,終究有所缺,如何比得上中原?況且邊疆能富庶,中原就不能更富庶?以原之地大物博人力充足,若做不到比邊疆更富庶,那原因只有一個,便是宰相、郡守皆不稱任”

“四邊財富,終將會聚于中原,會聚于長安,圣人與其擔憂邊疆富庶勝過中原,倒不如擔憂如何讓會聚于中原的四邊財富,為中原創造更大的財富。”

這話說得甚是真接,可謂毫不客氣,李隆基不怒反喜,哈哈大笑起來。

“好,好,十一郎再與我談談云南之事,云南以新制糖之法所造霜糖,著實甜美,確實很好啊。”

葉暢與他說了一會兒云南那邊的風土人情,自然沒有忘記再度提出云南兼并整個中南半島之事,他深知這對于未來華夏控制兩洋有多么重要,只不過就算是李隆基,此時也想不到未來會是什么模樣,故此他也不急,只是說百年經營之策,一步步來罷了。

不過李隆基對這些沒什么興趣,一個勁兒就問云南那邊的風土人情,還問那邊女子姿sè如何,葉暢不曾板起臉來勸諫,倒是湊了趣,說起蠻女風情,不過為了避免李隆基當真yin興大發,他甚是惋惜地補充了一句:“南方ri照多,云南又地勢高,陽光刺膚,致使蠻女膚sè黑紅,實不如我華女多矣。”

李隆基哈哈大笑起來,示意葉暢離開,葉暢走后,李隆基面上笑容仍未改,回頭看了看:“楊卿,如何?”

楊釗自屏風之后繞了出來,臉上也是笑:“如圣人所料,葉暢果然早有準備……只是他如今已經身兼數使,官高權重,如何愿意去安西給高仙芝打下手

“葉十一有私心,但私心與你們不一般,他的私心,不在于權,而在于名,在于千秋萬載之后的青史留名。”李隆基緩緩拍著手,瞇著眼想了好一會兒:“遼東、云南,他身上所任之使如故,令其遙領,朝廷另委人手擔任要職就是。不過,你切勿走漏消息,待李林甫離京之后再安排。”

“臣知曉。”楊釗垂頭行禮,臉上露出冷冷的笑。

葉暢再有本領又能如何,還不是被他玩弄在股掌之間,只須略略挑動,他便又要去西北

楊釗一點都不擔心葉暢去安西會再立新功,因為李林甫辭相的緣故,現在許多消息,李林甫也沒有接到,比如說,安西正在發生的事情,李林甫就不知道。即使沒有現在發生的事情,安西的那趟渾水,也不是那么容易去趟的。葉暢自己屢屢就安西的情形上書朝廷,那些奏章,李隆基自己是不耐心細看的,楊釗卻是細看了。

如今正如烈火烹油一般的安西,在大唐占優勢的表面之下,卻醞釀著一場可怕的風暴。葉暢不只一次提醒,這場風暴徹底暴發之間,大唐在安西要做的是鞏固好自己已經得到的東西,將之變成大唐現實的國力,然后再進一步向蔥嶺以西發展。否則的話,即使僥幸獲得一二次勝利,漫長的補給線也會極大消耗國力,最終將大唐拖垮來。

“步步為營,殖民獲利,化敵為我,軟硬兼施”,這十六字,乃是葉暢對于大唐邊疆擴張的總方略。

葉暢出了興慶宮,心里覺得甚是奇怪,李隆基召他來,難道說真只是為了問一問那些蠻女的風情?

若只是為了這個,為何會這么急?

心中琢磨了會兒,葉暢將李隆基與他的對話又梳理了一遍,李隆基提的事情很多,有遼東的,有云南的,有安西的,還有……

葉暢心猛的一跳:安西

李隆基所提的地方或者事件,多少都和他有直接關系,象遼東與云南,他在這兩地都兼有官職,或者是海外仙山物產,不是他遣人發現的,就是與他有貿易往來的。唯獨這安西,除了他這一兩年來時常會在奏章中提到之外,與他并沒有直接關系。

想到這里,他呼來葉安:“將所有和安西有關的消息,都整理好拿給我

他人不在長安時,葉安便留在長安,這個他最信任的族人,辦事穩重牢靠,可以說是他最倚重者之一。他也沒有虧待葉安,如今葉安也掛著勛職,論起品秩,也有六品。至于家財,更是遠勝一般富人。

葉安依言而去,葉暢回到家中,李騰空已經從李林甫府回來,兩人牽手細語,滿心溫馨,就在此時,卻有人來稟:“郎君,外頭有人求見。”

葉暢愣住了:“我今ri方至,便有人來求見?是誰?”

“有名刺在此。”

葉暢接過名刺一看,卻是“衛尉少卿、儀王友晃衡”,這名字很有些熟悉,葉暢想了一會兒,然后猛然憶起:這不就是阿倍仲麻侶,那位非常有名的ri本遣唐使么?

“他要見我何事?”心中猶豫了一下,見葉安還沒有將資料拿來,他便道:“請他進來。”

不一會兒,一個瘦矮的男子走了進來,此人年過半百,神情從容,舉手投足,頗有士人之風。不過他這般模樣,葉暢反而有些不喜,因此淡淡頷首:“晁公光臨寒舍,不知有何貴于?”

他有些倨傲,看在晁衡眼中卻是再正常不過了,事實上,當晁衡第一眼瞧見葉暢時,便覺得敬畏,如此年輕,最成了大唐最有權勢之人,所倚靠者,并非家族血統,而是個人的拼搏努力。

此等人物,也只有在大唐才會有。

“仆,李太白之友也。”晁衡先做了自我介紹:“與中丞素昧平生,早yu一見,只可惜中丞ri理萬機,為國辛勞,難得一會。今ri在圣人處得聞中丞回京,大喜過望,倉促而來,有失禮儀,還請中丞海涵。”

這廝倒是很通人情,不說自己的官職身份,只說是李白之友,以葉暢和李白的交情,既是李白之友,葉暢自不會怠慢于他。葉暢果然起身,向他一拱手:“失禮,失禮,太白之友,即我友也……來人,奉茶,晁公請嘗嘗我于云南所尋野茶”

再分賓主入座之后,晁衡贊過茶水,便恭敬地道:“今ri來拜謁中丞,一是慰平生之愿,二是有事要請中丞相助。”

“何事?”

“仆老矣,在大唐已三十四載,意yu隨此次遣唐使歸國,如今圣人那邊已經請辭,卻恨無舟楫可渡,聞道安東商會商船,往來于大唐、ri本,如泛江河,不懼風波,故來請中丞,借一云帆,送仆還鄉。”

葉暢吃了一驚,他聽說過此人,卻不知道他在大唐竟然呆了三十四年,更沒有想到,他歸國之事,會求到自己頭上來。

他卻不知,此事也與他有關。晁衡口中的遣唐使,乃是去年隨安東商會自ri本過來的使節,今年正旦之時,為爭向李隆基朝拜的座次,還鬧了一番。

“此事易耳,晁公自可隨此次遣唐使歸國……不過,有些事情,我想先請教晁公。”

葉暢原本是準備一口應下,但旋即想到一件事情,便又補充道。

晁衡肅然正坐,凝神道:“葉中丞只管問,仆知無不言。”

“晁公此次歸國,做何打算?”葉暢問道。

晁衡頓時愣住了,他原本以為葉暢是要問ri本的風土人情——葉暢對這些有興趣,在長安城中都傳遍了,卻不曾想,葉暢竟然問他本人的打算。

晁衡熟讀葉暢《國富論》等書,深知葉暢經營四邊之意,這樣的人,絕不會是隨口一問。

這其中,有何用意?

(快捷鍵)

(快捷鍵→)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色情小說,一經發現,即作刪除

本站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廣告均屬其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上一章  |  盛唐夜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