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夜唱第335章 昔日棋子今棋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盛唐夜唱 >>盛唐夜唱最新章節列表 >> 第335章 昔日棋子今棋手

第335章 昔日棋子今棋手


更新時間:2014年07月04日  作者:圣者晨雷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圣者晨雷 | 盛唐夜唱 
當前位置:正文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大小:

正文

楊釗被趕出了勤政務本樓,他在宮中的眼線同樣被清出,這讓他心里惴惴不安起來。

此前他對李林甫的攻擊,太過順利,讓他有些飄飄然,覺得老了的李林甫,不過如此。但今日李林甫當眾將他喝斥出勤政務本樓,他卻不敢有半點抗拒,他才意識到,身為權相近二十載,李林甫的威風,仍非他能正面抗衡。

這讓他心中有些懊悔,或許自己曝露得太早了些,應該再等兩年……

但他也知道,自己不能等,與李林甫打擂臺,豈是他自己的本意,分明是李隆基有意推動。若他不站出來,李隆基便會安排別人代替他。

官場之上,不進則退,想要維持一個長期的平衡局面,絕無可能。若是有誰看不透這一點,便要象葉暢一般,被趕到工地上去受苦。

楊釗一直不理解葉暢,好端端的京官不當,卻非要跑去修路,而且據說還親自動手挖泥挑石,與那些滿身汗臭的勞工混在一處。當初風流倜儻走到平康坊去無數紅袖相招,現在卻一身黝黑滿臉粗糙還四處罵名……也不知葉暢怎么會蠢到這個地步

他其實是有些知道的,葉暢與他算得上是好友,與李林甫之女又有婚約,夾在他二人之間,又無法讓他們關系平衡,便只有躲出長安。

若是這廝得知自己與李林甫可能要進行決戰不知他會如何作想。

楊釗正琢磨著,便見到一個小太監領著一個風塵卜卜的人過來,那人走得甚急,仿佛火燒火燎一般。楊釗眉頭一皺,然后瞪大了眼:“你怎么回來了

出現在他視線里的,正是他方才在想著的葉暢。

葉暢曬得黝黑,聽得他問,燦爛一笑,露出滿口白牙:“楊兄在京中做得這么大的事情,我豈能不回來”

楊釗心里一凜,頓時明白,這是李林甫派人將葉暢召回的。

七日前他完全把握了李隆基的心思,開始發動剪除李林甫黨羽的攻擊,而葉暢此時便趕到,這證明在他發動攻擊之時,李林甫便派出了快使。葉暢這么短的時間里,從陳留(汴州)趕回,難怪風塵卜卜了。

“一路還順利吧?”楊釗有些尷尬地問道。

他能得李隆基支持,倒有大半是因為葉暢能賺錢,但是他又憑借著李隆基的支持,去對付葉暢名義上的岳丈李林甫。

“還好,關中的道路也確實該修了,如今都壞成了什么模樣,難怪都抱怨說,糧食到陳留好辦,到洛陽難辦,到長安難上加難。底下的小吏一個個聽得運糧都是叫苦連天,怨不得他們推拖,那道路,十斤糧可以給你顛掉一斤來。無論如何,都得動手整修了,兩年之內,須得修好來”

葉暢一堆對路的抱怨乃是有感而發,楊釗聽著只是笑:這廝還真是修路修上癮了啊。

“要想富,先修路,多養孩子廣種樹。”想到葉暢編的、如今傳遍天下的順口溜,楊釗心情突然輕松了些。

就在這時,里邊一個小太監慌慌張張跑出來:“楊侍郎,圣人傳你入見

楊釗心里的輕松頓時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上刑場一般的緊張,同時也燃起了斗志。無論李林甫用了什么手段,他都要將之接下,而且還要反擊。至于有些對不住葉暢……待自己登上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位之后,滿足他的愿望,讓他全天下去修路就是

帶著這樣的想法,楊釗向葉暢拱手,然后走向勤政務本樓。葉暢看著他快步向前的背影,神情依舊燦爛,只有目光突然變得凌厲起來。

“這里邊是什么情形?”他向邊上的一個太監問道。

那太監看了看左右,然后低聲道:“楊侍郎正在陪圣人說話,李相公進去將他趕出來了,如今圣人又召他進去。”

簡單的一句話,其中卻充滿了大唐政壇的風波詭譎。葉暢點了點頭,看了這個太監一眼,太監拱拱手,笑著道:“奴婢李承,宮里都喚奴婢大眼兒。”

“唔。”葉暢點了點頭,這太監搶上來透露消息,無非是看中了他身上巨大的利益,記下他的名字即可。

真正讓他覺得驚訝的是,李林甫召他回長安,分明是想著借助他的力量來平衡楊釗,可是在他到之前,李林甫便于天子面前喝退楊釗,絲毫不給其留顏面,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他沒有想多久,便又有太監出來,傳他入內。這是李隆基要他介入李林甫與楊釗之爭,葉暢對此也有心理準備,當下整整衣裳,不緊不慢地踱進去。

才一接近勤政務本樓,葉暢便感覺到極為緊張的氣氛,他掃了一眼,只氣李林甫一臉嚴肅,而楊釗神情則是氣急敗壞,他二人目光都直直地瞪著自己。

在上邊的李隆基,只是一臉疲憊。

葉暢上前行了禮之后,便又開始抱怨:“圣人恕罪,臣大老遠地趕來,渾身都是塵土,非是臣有意怠慢,實是急著見圣人聽聞圣人今年年底有意去溫泉宮?依臣之見,長安至溫泉宮這一段轍軌,當先建好,到時乘列車前去,省時省力少花費,也少受顛沛之苦。”

他一上來搶先說修路的事情,其實是向李隆基表態,自己對朝中的這些紛爭沒有興趣,有什么事情都不要找他。只是李隆基不可能放過他,若是放了他,這些麻煩,豈不都成了李隆基自己的

“十一郎,你辛苦了……轍軌要修沒錯,不過朝中的事情你也要過問,你可是身兼數使,都不過問便是玩乎職守,當心朕治你之罪”

說到這里,李隆基臉上隱隱有絲笑意,但旋即他收住笑,面色嚴肅地道:“今日你來得正好,有件事情正合問你……南詔反了,你以為是當剿,還是當撫?”

“什么,南詔反了?”這消息也讓葉暢怔住。

另一世的歷史當中,南詔確實也反了,不過他依稀記得,那是幾年后的事情,卻不曾想這一次,閣羅鳳王位未穩,便迫不及待地反了。

“為何南詔會反?”

這個問題讓李隆基有些尷尬,楊釗更是垂下頭來不出聲。李林甫卻犯不著為楊釗留面子,故此開口道:“楊侍郎舉薦鮮于仲通為劍南節度使,邊將張虔陀奸了閣羅鳳之妻,閣羅鳳于鮮于仲通處訴之,鮮于仲通反將閣羅鳳訓丨斥一番,故此激反了閣羅鳳。”

真正原因當然不會這么簡單,這只是明面上的理由。閣羅鳳長期在長安為質,他對于大唐的虛實甚為了解,知道大唐如今四面開戰,國力已經達到能支撐的極限。而大食的介入,讓西域的情形更為復雜,大唐很難再調動大軍向南詔進攻了。

扶持南詔座大,乃是李隆基一貫的策略,如今這個策略中的棋子反噬,李隆基不可能承認是他當初的策略錯誤,自然需要尋找替罪羊,鮮于仲通作為劍南節度使,哪怕上任還未有幾載,卻成了這個替罪羊的當然人選。

僅有鮮于仲通,尚且不足,中樞里也必須要有人承擔此責,偏偏鮮于仲通乃是楊釗一手舉薦的,這事情推不到李林甫頭上,而且李林甫搶先抓住這個機會,攻訐楊釗,這才使得楊釗如今狼狽不堪。

“你快說,南詔當撫還是當剿”李隆基又問道。

知邊事之朝官數量并不少,但是如今能被李隆基信任的卻不多,葉暢可能是僅有的少數幾人之一。他問葉暢,確實很迫切。

定了定神,葉暢苦笑:“臣對南詔的情形,近乎一無所知,圣人拿這個問臣,臣實在不知如何作答。”

“你就直管答就是,用不用在朕”

“若是依著臣之意,普天之下,莫非國土,率土之濱,莫非國人,圣人乃國之帝王,自當君臨天下,豈有什么云南國、南詔國,這世上只應有云南道、南詔道才是”說到這,葉暢又肅然道:“此時我大唐國力興盛,不取之以助國力,莫非任其坐大,遺為子孫后世之患?”

話說得慷慨激昂,可是在場的卻不是那些容易激動的少年學子,而都是些老油子。李隆基不耐煩地道:“你只說剿還是撫就是……”

“圣人,不論是剿是撫,先都得斥奸邪無能之輩,以安邊關士卒之心。”李林甫見李隆基還是一心想要維護楊釗,心里極是惱怒,當下也有些失禮插言:“剿撫之策,吾等皆在長安,不知邊地詳實,豈可輕易結論,葉暢不愿直言,非是有意慢待圣人,而是他為人謹慎,不是那種輕佻浮浪之輩”

楊釗垂頭喪氣,卻不敢說什么,李林甫沒有點名,但這輕佻浮浪之輩指的是誰,大伙都心中有數。

“那你說當如何吧?”李隆基也按捺不住,有些惱怒地道。

“既然我等在京中不知邊事虛實,為何不遣一熟悉劍南情形的重臣前去,接替鮮于仲通為劍南節度使,陛下賜其剿撫專斷之權,如此則南詔自安。”李林甫瞅了楊釗一眼:“鮮于仲通乃楊侍郎所薦,其人有罪,楊侍郎亦有職。但念在他為朝廷經營理財,尚有功勞的份上,請圣人以楊釗為劍南節度使,許他戴罪立功。”

在場諸人,聽得他說要派重臣替鮮于仲通時,就已經明白他的心意,當他將楊釗的名字點出來時,這就是最后攤牌了。

若李隆基想要保住楊釗,就必須讓他外出,去劍南當節度使,等個兩三年再回長安。若是李隆基連這點條件都不答應,那么接下來,李林甫就會發動他全部的能力,非要將楊釗治罪不可。

李隆基乃是天子,偶爾飛速提拔一兩個高官沒有問題,將國庫里的錢花光用盡沒有問題,砍十個八個大臣腦袋還是沒有問題。但是政治自有政治的規則,有的規則,便是李隆基這位強勢的皇帝,也不能輕易觸碰,李林甫此時拿出的,就是這個規則。

功必賞,過必罰

若南詔的消息先是落到楊釗手中,那么楊釗定然會想法子把過錯推到李林甫身上,李林甫也只有老實受處罰。但偏偏消息先落到了李林甫手中,李林甫已經將罪名座實在了楊釗身上,若是李隆基不理不睬,那就完全失去了一位帝王的立場。

故此,李隆基心中雖是惱怒,卻也不得不承認,讓楊釗去擔任劍南節度使,先將此次風頭避過去,乃是唯一合適的選擇。

“楊卿……”

“圣人,為圣人分憂,臣原是責無旁貸,只是如今臣在圣人身側,尚有人攻訐,讒言日日入宮,若是臣離了長安,只怕積毀銷骨眾口鑠金……若是如此,臣如何能安于外?”楊釗聽得李隆基一開口,情知不妙,痛哭流涕跪了下來,苦苦哀求道。

李林甫捻須冷笑,對李隆基投來的為難的目光視而不見。

這個時候,容不得半點仁慈,將楊釗趕出朝堂,可謂對他的迎頭痛擊,足以⊥楊釗老實一段時間了。

“愛卿且去,朕信任卿,絕不至被小人讒言壞了我和你的君臣之誼。”李隆基無奈,只能安撫楊釗。

這等安撫卻是沒有用處的,楊釗想到要去劍南,去面對那些兇惡的南蠻,心里的恐懼便無法控制。他情知能改變這種情形的,就只有李林甫,但是李林甫絕不會為他發一言,唯一可以求的,便只有一人了。

“十一郎,你計多智廣,快想出一個法子”他轉向葉暢道:“如何剿撫南詔……你知邊事……”

葉暢有些無奈,楊釗從無指揮軍隊的經驗,那鮮于仲通是無能之輩,楊釗又能比他好到哪兒去?李林甫要將楊釗派到劍南去,分明就是不將國家氣運放在眼中。李隆基也知道李林甫的安排,同樣明白楊釗到邊疆去的后果,但只因為不愿意真正責罰楊釗而懷有僥幸心理,楊釗自己,同樣不愿意引綹自責,只想著自己的品秩官位……這些人,如今大唐中樞中的袞袞諸公,究竟有沒有將大唐這千萬里江山、八千萬百姓放在心中

真實的歷史中,大唐之所以會發生黃巢起義,也與這南詔有密切關系。但直到此時,無論是李隆基還是李林甫,都沒有意識到,南詔的背叛并不只是多一個敵人那么簡單。

網站地圖:

小說《》版權歸作者,本站所有文字、圖片、評論等,均由網友發表或上傳或搜索引擎結果,屬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上一章  |  盛唐夜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