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夜唱第186章 口含蜜糖腹藏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盛唐夜唱 >>盛唐夜唱最新章節列表 >> 第186章 口含蜜糖腹藏劍

第186章 口含蜜糖腹藏劍


更新時間:2014年02月17日  作者:圣者晨雷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圣者晨雷 | 盛唐夜唱 
搜小說


開通了,休息一下眼睛吧,聽聽書也不錯哦!

葉暢并不知道吉溫已經將他賣了,他本來以為這種私下交易,吉溫只會對李林甫隱瞞,卻不曾想,吉溫這廝竟然會將一切對李林甫合盤托出。

他心中并不著急,這兩日便留在香雪海,察看香雪海搜集的情報,想法子聯絡朝中有力人物,爭取將高適盡快舉薦上去。

“你不是鄭五么,怎么是你來這里?”這日他正察看著資料,卻聽說孟州那邊的管事派了人來,便召進一看,卻是那邊的一個佃戶。

“郎君還記得小人”鄭五極是歡喜下拜:“因為小人做事最上心,如今被提了隊頭,上面派小人來給郎君報喜了。”

“呵呵,什么喜,你家媳婦生了個男的還是女的?”

“郎君連這個都記得……”鄭五更是興奮:“是一雙兒女,雙胞胎,若不是郎君恩德,哪有他們

“這話可不能說,若不是你,哪有他們才對,哈哈。”葉暢心情難得愉快,與他開了個玩笑,然后又道:“既是對金童玉女,我得備上紅包禮金……”

“莊子上給了,給了一個月足月的假,還給了雞和肉,郎君……”

“莊子上是莊子上的,我的是我的。”葉暢掏出個荷包,從里面拿出兩枚金鑄的錢來,推了過去:“這可是我回來后聽得的最好消息,取名沒有?”

“未取呢,還請郎君賜名。”鄭五是個會來事的,雖然在家里早琢磨好了名字,可一聽葉暢問,靈機一動便答道。

葉暢也樂于用這種方式培養自己的親信,鄭五能在短短一年時間內升到隊頭,多半是個好的莊客,給他子女取名,拉近彼此間的關系,也是一件好事。

“既是如此,男孩兒便為鄭和,女孩兒小字巧娘,你看如何?”

鄭五可不知道鄭和這個名字的深刻內涵,聞言頓時歡喜,覺得葉郎君不愧是有大學問的,忙不迭地拜謝,還說要讓兩個還不足三個月的娃兒給葉暢磕頭。葉暢笑著應過之后,鄭五才想起正事:“不過,小人來,卻是田里的木棉豐收,特來向郎君報喜,二千二百畝田,總共收了二十五萬三千斤棉。

“棉花一共收了二十五萬三千斤……是大斤?”葉暢聽得這個數字,也不禁喜道。

“是”

唐的大斤,約當于后世零點六五公斤,這么一算來,此時棉花產量畝產不過是一百一十五大斤,也就是后世的七十五公斤左右。不過,這是籽棉,而非皮棉,按照鄭五的說法,若折成皮棉,便還要縮掉三分之二的重量。二千二百畝田,總共產皮棉五萬五斤公斤,雖然這有唐時一畝較小的因素在里面,可放在后世,這數字當真不能算什么。

但在此時的大唐,卻已經相當了不起的了。即使是制成棉衣,也可以制成兩萬件以上了。

按此時吉貝布在中原的價格,這就是三萬貫以上的收益,扣除成本,也有五六千貫的利潤。

“這數字,報到玉真長公主府了么?”葉暢正琢磨著尋誰來舉薦高適,此時心中一動便問道。

玉真長公主不適合為舉薦人,但玉真長公主在京城里人面廣,她來找這個舉薦人完全沒有問題。

“棉花摘完不久,得知郎君回來的消息,上頭便派了小人來,如今長公主那邊,應該有數字,但未必準。”鄭五小聲地說道。

他雖是佃農,卻還有些精明,葉暢頓時會意,只怕這個數字還在保密之中。莊子里肯定還有玉真長公主的忠仆存在,但這些人得到的,只會是個大概數字。

葉暢卻是一笑。

他不準備向玉真長公主等保守這個秘密,因為他知道,整個行業鏈條之中,最賺錢的部分并不在于棉花的種植。

“很好,很好”葉暢笑道:“你遠來辛苦,先歇息去,在長安城轉轉,給你家娘子和兩娃兒買些東西去吧,若是沒有錢,只管尋這香雪海的賬上支取。”

打發走鄭五,葉暢起身,背著手在屋子里轉了轉,然后回到座位之上,開始提筆寫信。

信是給玉真長公主的,此時葉暢覺得,不用主動去尋玉真長公主了。只要看到這封信,想必這位李隆基的妹妹會迫不及待地來尋他才是。

寫完之后,他正準備命人將信送到玉真觀去,恰恰這時,看到高適走了進來。

“達夫兄今日回來得挺早啊。”

“興盡便散,長安也就是這么回事。”高適目光在葉暢面上打了個轉:“倒是十一郎你,今日甚是歡喜的模樣,不知是為何啊?”

“孟州來了人,說是木棉豐收了——二千畝收了二十五萬大斤的棉花。”

“這似乎不多啊?”

“確實不多,不過是因為第一年種罷了,只要風調雨順,以后還會增,估計幾年后,二千畝便能收五十萬斤,那個時候,這木棉產業,便是無盡財富……”

說到這里,葉暢難以按捺住興奮:“達夫兄,你可知道,這不僅僅是錢的問題,更是一項惠及萬民的產業鏈”

產業鏈這個詞,高適早就接受了,不過他還是想不明白,葉暢為什么會高興到這個地步。

他正待細問,這時南霽云卻進來:“外邊來了人,這是名刺。”

葉暢接來一看,不禁神情大變。

李林甫。

名刺上只有這三個字,寫得也實在算不上美觀,但卻有一種無與倫比的凌厲。

高適瞄了一眼,也是神情肅然,稍頓一頓之后道:“他怎么派人送名刺來?”

“不知道”葉暢心中突的一跳,想到自己與吉溫的密謀,若說哪兒容易出意外,非此處莫屬

“我去見見此人,達夫兄請稍候。”葉暢道。

他出來后,看到的是一個青衣人,約摸四十余歲,看上去應該是李林甫的幕僚。見著他后,這青衣人便露出笑:“李公有請,葉參軍若是不忙,請隨我來吧。”

葉暢略一琢磨,便招來南霽云道:“我這有信一封,原本是親自送去玉真觀的,如今既蒙李公相召,便由你替我送去。玉真長公主若問起我,便說被李公請去了。”

那青衣人露出意味深長的笑來。

跟隨在李林甫身邊日久,如何能不懂葉暢的意思。

這其實是說給他聽的,若是李林甫要為難于葉暢,那么至少要顧忌一下玉真長公主。

跟著青衣人,葉暢只帶著善直到了李林甫府。就象傳聞中的那樣,李林甫的府邸極盡奢華,臺榭相連,亭樓互望,幾不亞于王公。

李林甫并沒有在屋里見他,而是在后偏院的一座小園子里,葉暢入內走的也是側門。當葉暢進入這小院之后,便看到一個人在一小池旁,身邊有燒蜂窩煤的暖爐,身上穿著厚厚的狐裘,面色和靄,未語先笑。

見到葉暢,其人離開小池,略行兩步,算是相迎:“可是葉暢然葉十一?”

聲音沉穩和緩,聽上去當真象是一位寬厚長者。

“區區葉暢,可是李相公在前?”葉暢長揖前趨道。

“老朽李林甫是也。”

正是李林甫。

這是葉暢第一次與李林甫相見,他想想心中也有些好笑,此前他兩次在長安城鬧得風聲水起,卻都沒有見到什么真正的大人物,此次卻在短短數日內,連見著李隆基與李林甫。

“相公撥冗賜見,葉暢受寵若驚,天氣寒冷,相公身荷國事,不可久處室外,還請入屋。”葉暢道。

李林甫其人,時評便是口有蜜,慣會說些暖人心的話語。葉暢在他面前表露關懷,卻是小巫見大巫了,只見李林甫隨手一指:“有葉十一所獻石炭爐,冷有何懼?況且葉十一方才從邊關苦寒之地立功回來,那邊的罪你和將士們能受,我這里些許冷又算得了什么?”

葉暢有些無語,他一向善辯,可在李林甫面前,似乎這個特長也被壓制住了。

“葉十一見識卓越,看我這園林如何?”見葉暢無語,李林甫笑道。

兩人談話的主動權在他手中,這種感覺,讓他覺得非常好。

“美倫美煥,幾疑仙境。”

“聽聞你臥龍谷亦有仙境之稱,不知與此相比,又能如何?”

葉暢沉吟了會兒,然后答道:“臥龍谷乃天地造化,靈秀所鐘,相公園林則人力極致,巧奪天工。如春蘭秋菊,各有所長,不可比也。”

二人話語中各帶機鋒,李林甫聽得他這樣答,哈哈大笑起來:“不愧是葉十一郎,當真是少年才高,王勃之流亦不及也。”

李林甫自身非之士,對于那些文章聞名的之士多少存有嫉妒之心,他以王勃評葉暢,明地里是褒揚葉暢年少才高,暗中卻是在說他自負驕傲,可能會和王勃一樣早夭。

葉暢也明白其所指,不過這時候他還是裝不知道為好,太聰明了,總不會有什么好處。

“為建此園,我極盡奢侈之能事,時評多有譏者,葉暢以為如何?”

“某以為時評者頗陋矣。”

“哦?”

“相公建此園所花費用,可動國庫一分一厘,可用公款一銖一文?”

“自然未有,某豈是這等人物”

“既是如此,相公建此園,必大有益于國家。”葉暢笑著道:“相公之錢,藏于窖中,不過銹蝕為泥,存于庫房,不過供鼠為榻。如今用于建園,須購買木料土石,這般經營木料土石之商便可獲利,唯其獲利,方有余錢繳納國稅。建園用工,則工匠可得衣食,可有余糧養家糊口。故此,葉某以為,建此園乃大有益于國家也。”

此等言論,當真是發此時人所未言,便是李林甫,也覺得振聾發聵

這讓李林甫險些忘了此次召葉暢來的來意。

“你細說說。”他吸了口氣然后道。

“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螻。一國之財富,唯有流動起來,方能令其國富強。以錢為例,若是家家戶戶收得銅錢,都藏于窖中,市面缺錢則物價必騰貴,物價貴則百業俱損,百業俱損則朝廷稅賦無憑……”

此時所謂的理財能手,不過就是收稅能手罷了,能如葉暢一般,從宏觀上分析經濟運行者,絕無僅有。嚴格來說葉暢也只是半瓶水晃蕩,但來自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另一世的觀念,在此際還是有劃時代的沖擊力。

特別是對李林甫而言。

李林甫為何能夠得李隆基寵信,在相位上盤踞如此久的時間?無非就是想方設法逢迎李隆基的奢侈。別人可以勸諫,他卻不能勸諫,而且還得絞盡腦汁,維持因為李隆基的窮奢極欲而搖搖欲墜的大唐經濟。

瞧瞧李隆基這些年來用來管財務的都是些什么人:宇文融、楊崇禮、韋堅,此三人可都不是他李林甫舉薦提拔的,他們當中,好一點的懂得節流,差一點的就只知收刮。他們弄一大筆錢財去討好了天子,升官發財不在話下,但留下的爛攤子,卻要李林甫收拾

“依你之意,反倒是窮奢極欲能令朝廷富裕了?當真是奇論,葉十一,你這倒是言人所不能言了。”李林甫笑著說道。

他神情看上去是挺贊賞的,但實際上什么態度,唯有他自己知道了。

“窮奢極欲自然不能令朝廷富裕,要看這錢花在哪兒、花多少了。辟如說,朝廷手中有四萬萬貫錢,若是將這四萬萬貫錢撒在長安洛陽,雖是一時間朝廷收入會增加,但令長安洛陽宅價騰貴之后患則無窮盡。可若是用在修橋鋪路、興修水利、開礦辦場,則能使產業興盛,雖一時難見其利,卻為百世之益也。”

葉暢隨口便是四萬萬貫錢,李林甫嚇了一大跳:“朝廷如何能有四萬萬貫錢”

“若是朝廷改弦更張,農工俱以為本,四萬萬貫錢何足道哉。”葉暢又道:“農為國富之基,工為國富之根,商為國富之于,古人唯以農為本,實是陋矣。”

他從消費促進財富增加又跨越到農工商三者關系,其跳躍性不可謂不強。李林甫思維敏捷,竟然可以跟得上去。待聽他又細細說到工業如何讓資源變成財富,而商業如何讓財富流通,最后國家如何在這流通中受益,李林甫只覺得,自己眼前霍然開朗,仿佛出現了一片新的天地。

足足說了一個多時辰,葉暢口于舌燥,李林甫才揮手道:“與我入內說話葉十一,你以為本相如何?”

一句話便讓葉暢愣住了。


上一章  |  盛唐夜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