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夜唱第121章 空有飛熊不得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盛唐夜唱 >>盛唐夜唱最新章節列表 >> 第121章 空有飛熊不得用

第121章 空有飛熊不得用


更新時間:2014年02月17日  作者:圣者晨雷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圣者晨雷 | 盛唐夜唱 
搜小說


開通了,休息一下眼睛吧,聽聽書也不錯哦!

“為何會化光為火?”

善直跟在葉暢身后嘮叨,雖然葉暢已經解釋了許多遍,可是他仍然聽不明白。

“我曾于冬日取冰,無意中發現,表面為凸弧的冰可以將光聚而為一,外型為三棱的冰條可以將光散而為三……

葉暢一邊說,一邊在想如今宮里會發生什么事情。

這是風氣比較開放的大唐,人們的包容性極強,所以葉暢并不擔心,自己說出此事,會被人視為妖孽。

“讓人去冰窖里取冰。”皇宮之中,李隆基對高力士道。

當陳玄禮趕到的時候,冰也取來了,先是一個凸鏡,如同葉暢所言,竟然真的將太陽光聚為一點,而且稍許時間之后,便取火成功。

“果真有此事……此方外之事,召吾婿張培來……翰林院今日孰人當值,一并召來。”

發現不僅僅是水玉球能引火,冰凸鏡也取火,李隆基開始相信,這并非什么妖術了,只是和水往低處流、樹往上面長一般,自然的道理。

不一會兒,張培便出現在他面前,只是翰林院當值之人,卻還沒有到。

“今日翰林院誰人當值?”李隆基問道。

“李太白。”張培回答。

“人呢?”

張培心里有些惱,他哪里知道,應當當值的李太白到哪兒去了,倒是高力士,在旁歪了一下嘴:“李學士喜歡熱鬧,是不是也去看市賽,流連其間?”

“便是我也想去看。”此時李隆基對李白還算寬容,他笑道:“既是如此,便遣人去市賽之處召他來。”

張培不動聲色地聽著李隆基的安排,心中卻有些嫉妒李白了。

“賢婿,你主持翰林院,可曾見過這個?”

“這個……是哪來的妖術?”看到蟲娘在一邊,又想到今天市賽發生的事情,張培頓時明白,這一定是葉暢弄的鬼,而且,他通過蟲娘向皇帝獻這個“寶”,定然是想著討李隆基歡心,好能夠得到一官半職。

想到這里,張培向著李隆基行禮道:“陛下,此乃妖術,豈可存于宮中,且須治獻此妖術者之罪”

李隆基捋須而笑:“這不算什么妖術吧?”

“這如何不是妖術?”張培聞言愕然。

皇帝極忌宮中有人以妖術惑眾害人,漢武帝雄才大略,還因為巫蠱之事殺了自己的太子,李隆基在這方面,性格接近于漢武。

“賢婿不知道這個的緣由?”李隆基懶得與他辯說,又問了一句。

張培一心想著如何借這事情將葉暢兜進去,哪有心情細思,搖了搖頭:“便非妖術,亦為奇技淫巧耳,實非天子、士大夫所能聞也。”

這就掃了李隆基的興致,特別是李隆基看到蟲娘可憐巴巴地站在那兒,想到自己方才嚇著這個小女兒了,他笑著擺手:“賢婿,你還得多做些學問。”

先是凸透鏡聚火,然后是棱鏡分光,這兩者中,楊玉環對后者甚為感興趣,此時笑著向他道:“三郎,若是梨園歌舞之時,用這棱鏡分光,照于臺上,豈不更添顏色?”

“卻需隨樂而動才好……”

他二人興致勃勃討論如何利用棱鏡分光的打扮舞臺,過了好一會兒,才聽得小太監們吭噗吭噗的聲音,緊接著,便見兩個小太監扶著一個人走了進來。

還隔著老遠,便嗅到一股酒氣。

“李卿果然是酒中仙啊,片刻離不得酒。”李隆基笑道:“醉成這般模樣,也不知還能不能說話。”

“臣未醉,不過是有些倦罷了。”卻見那人將扶著的小太監推開,搖搖晃晃地站住,向他施禮:“今日市賽,共是有四十七種美酒,往日里一一沽取,須得耗時耗力,今日湊在一處,臣便犯了饞,還請陛下恕罪。”

他眉細目長,風神俊朗,飄逸瀟灑,顧盼間雖是醉態可掬,卻醉而不倒。

正是李太白。

“李卿既是未醉,且說說這是怎么回事。方才朕問過張學士,他亦不知,以為妖術。”

李隆基向高力士示意,高力士指使著小太監,再次去取了冰來,以凸透鏡取火,以棱鏡分光。

其余人見到這一幕,都是驚呼連連,李白用惺忪的醉眼瞧著,卻是微笑不語。

“李卿?”李隆基問道。

“凸透鏡取火,此必修武葉暢之手段也。”李白第一句便讓眾人微笑,但第二句,卻是有些驚人了:“軍中所用陽隧者,亦同其理,《禮記》所載,‘左佩金燧,,亦其類也。《淮南萬畢術》中亦有言,‘削冰令圓,舉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則火生,。”

說到此處,李白斜看了張培一眼,又笑著道:“張學士通于翰墨,此等閑書,非學士所長也。”

張培默然無語。

他原是視為妖術的東西,沒有想到,竟然有這般典故。

他也算是博學,否則坐不到現在這個位置,但是與李白相比,還是差之甚遠。李白博覽群書,而且記憶力又強,這樣的典故,信手拈來,仿佛書卷在側一般。

不過李白雖是好意為他開托,他卻不領情。

他垂下眼,不再看李白,李白心思疏漏,沒有在意這個細節,又指著那個棱鏡分光,開口道:“國朝孔穎達注《禮記》,于《月令》中蝕HL旁注,‘日薄漏日,日照雨滴則虹生,。莫非雨滴亦為棱狀,故得分日光為虹也?

他侃侃而談,文章掌故,揮灑自如。說完之后,他忍不住笑道:“旁人只道臣在翰林院中,日日飲酒,卻不知臣亦有博覽群書。臣非常人,酒越從,智越深,還請陛下賜酒。”

這幾乎是他的常態了,每草擬一詔,或是寫成美文,或者備李隆基顧問之后,便要向李隆基討酒。李隆基哈哈大笑,心中甚是欣喜,同時也有些嘆息。

原來并不是葉暢有什么妖術,而是前人都明曉的事情,只不過前人雖是明顯,卻沒有將它利用起來。

“卿為何一見便知是葉暢所為?”李隆基笑著問道。

“世人庸碌,唯葉十一心思靈巧,能于古書之中,尋著這些道理。他又是好事之人,看著這道理,必去踐行。”李白道。

“卿與葉暢相識?”

“神交久矣,素昧平生。”

李隆基點點頭,心中忽然一動,葉暢這些巧心思,對于他的梨園諸伶,倒是很有幫助,或許自己該給這小子一個機會?

但看了看在一旁一臉笑容的蟲娘,李隆基又改了主意。

不能給這廝有接近蟲娘的機會,雖然蟲娘年紀尚小,可是這廝在長安呆久了,蟲娘再有兩三年,不就要開始長成了?

“既神交久矣,朕就命卿替朕做件事情吧。”李隆基看著李白:“請卿替朕去見一見這葉暢。”

李白心中一喜,他早就有意結交葉暢,方才也想借這機會向李隆基舉薦葉暢,現在聽李隆基口氣,當是要召見葉暢,因此免不了替葉暢歡喜。

張培則完全是另一種心情了。

一個李白在翰林院,已經讓他覺得倍受威脅,再多一個葉暢的話,他更覺得可能會影響到自己在李隆基面前的地位。

更何況,葉暢與他的不和,是擺明了的。

因此,他聽得李隆基讓李白去見葉暢,心中便是打翻了壇山西老陳醋,酸得沒有邊。

若不是知道李隆基剛愎,他真想此時開口,將李隆基的旨意阻住。

李隆基略一沉吟,然后笑道:“就不必宣旨,你替朕問一問他,朕讓他回鄉,怎么又跑到長安來了。”

此話一出,李白愕然,張培則喜形顏色。

“陛下……葉暢有奇才,陛下……”

“不過是些奇技淫巧,陛下斥退此人,堯舜不及也”這個時候,張培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此輩慣于故弄玄虛,以新奇之物惑弄君上,某日齊恒之鑒,陛下當思之慎之”

好一番義正辭嚴,李白雖是有辯才,可張培是他的頂頭上司,而李隆基又明顯心意已決,他也沒有想到會有這種轉折,愣了一下,終究壓著心中的不快,搖頭道:“陛下若是拔舉葉暢于塵埃之間,臣愿為奔走,但若是斥退葉暢,自有張學士可供效勞。”

明確拒絕去趕葉暢走了,張培聽得心中又是一喜。

李白這廝的性子,哪里象是個大臣模樣,天子之命,還能挑三撿四打折扣?雖然現在陛下榮寵于他,但遲早會惹陛下生厭,那個時候,現在李白的言行,就全是罪責了。

“臣愿奉詔。”李白既然拒絕于這活,張培自然當仁不讓,上前向李隆基行禮。

旁邊的蟲娘嘴巴扁了扁,看著張培的目光,甚為不善。

當初安祿山對她無禮,殺了她的內侍,李隆基原是要小懲一番,結果就是張培進言,李隆基轉怒為喜。現在要趕走葉暢,又是他屢進讒言,當真是個小人

不管怎么說,蟲娘心里,是恨上張培了,哪怕張培是她所謂的姐夫。

李隆基覺得張培留在眼前也沒有什么用處,當下便讓他去驅走葉暢,張培出門時向高力士使了個眼色,高力士會意,悄悄向陳玄禮呶了呶嘴。

向陳玄禮玄了幾名軍士,張培心中非常興奮,若是能乘機將葉暢斬殺當場,那就好了。

出了宮,他才相起,自己并不知道葉暢身在何處,回去尋蟲娘問,又怕被李隆基責怪行事沒有章程,想了想,他便直接沖著王縉府邸而來。

王縉既然與葉暢作對為敵,那么這廝總是知道葉暢在何處的。

就在張培到處尋找葉暢的時候,葉暢自己卻哼著不成調的曲子,已經出了長安城門。

和尚嫌馬車里氣悶,坐在了車外,他有些不滿地回頭:“恁的著急,那胡施主不是請咱們吃酒么?”

“那酒有什么好吃的,何況此時不走,待人趕么?”葉暢歡歡喜喜地道:“事情辦妥了,得了玉真長公主兩座田莊,又得了王元寶三萬貫,咱們此行收獲甚豐,早些走,免得意外。”

他倒沒有想到張培會來找麻煩,只是長安呆久了,實在想回修武。他姐姐懷胎已久,再過一個多月便要生產,他當然要趕回去。

這年頭,婦人生產,有如過鬼門關,雖然他已經提前做了準備,卻也擔心會有意外。他在身邊,憑著另一世的見聞,總能好一些。

馬車是自延興門出了長安,此時天時漸暗,按著葉暢的計劃,先在此前住宿的逆旅安息,待天亮后改乘船,順著韋堅重新開鑿的運河,直接回武陟。

來的時候有焦遂、杜甫在,倒是熱鬧,可現在焦遂回自家去看了,杜甫留在長安城中準備科舉,只剩余葉暢與善直。

然而就在逆旅在望時,突然間,在他們身后,傳來急促的馬蹄之聲。

善直回頭望去,“咦”了一聲,他看到十數人縱馬而來,看模樣,都是豪強的家丁,但無論是騎馬的姿態,還是神情,都剽悍得緊。

這群人在離他們百步左右的時候,開始散開。

“郎君……情形不對,他們……他們不懷好意”

趕馬車的車夫有些慌了,他只是出租車子,在長安城附近倒是見過權貴家的仆人橫行。雖然韓朝宗上任京兆后要好些,可也只是限于長安城內,在城外,權貴家欺凌百姓的事情,可不少見。

葉暢也從馬車中探出頭來,向后望去。

這十余人,他都不認識,可從他們冰冷兇悍的神情判斷,他們不但不懷好意,而且是兇氣騰騰。

葉暢心念一轉,自己在長安城中得罪的人可不少,莫非是哪家遣刺客來了?

無論是不是,這些人都必須避,否則只靠著和尚一人,怕是保不住自己

“快走,快走”他催促道。

然而就在這時,看到對方人群中,已經有人彎弓搭箭了。

馬車車夫頓時明白,一翻身就從馬車上滾了下去,他可犯不著為這兩位客人而失了性命。

和尚倒是機敏,搶過韁繩,連連催促馬。只聽得身后嗡嗡聲不絕,然后就是篤篤的聲音。

在車箱中的葉暢,看著四五枝利箭穿透車廂,險些射中他,頓時伏在了地板之上。

“該死,是要我們性命的……和尚,入林子”

馬車進入林子雖然不便,但至少可以借助樹木來躲箭矢。而且,葉暢記得,穿過這片林子,就是逆旅所在,到了那兒,這伙刺客應當不會如此大膽吧。


上一章  |  盛唐夜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