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客第二十三章 行夜路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清客 >>清客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三章 行夜路

第二十三章 行夜路


更新時間:2014年07月10日  作者:賊道三癡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賊道三癡 | 清客 
后將能永久保存閱讀記錄

小說:

電影:



(吾讀小說網無彈窗全文閱讀)

五月初五端陽日,曾漁、四喜主仆二人從貴溪縣東南部進入撫州府金溪縣境,一路聽龍船鼓,看劃龍船,端午佳節氣氛濃郁,就連夏風中都有艾葉和粽子的清香,只是天氣實在炎熱,烈日下趕長路最要提防中暑,曾漁謹遵母訓,午后太陽最曬的那兩個時辰就在路亭歇涼,等到太陽下山暑氣消退的一些又動身,趕在天黑前還可以再走一個時辰的路。

在路亭時曾漁向當地鄉民打聽,得知金溪縣城離此還有五十多里,今天肯定是趕不到了,往前再走十多里就是陸坊鄉——

陸坊鄉雖是一個小地方,名氣卻不小,這里是南宋理學大師陸九淵的故鄉,陸王學派的啟蒙地,還有,王安石《傷仲永》開篇的那句“金溪民方仲永”,那個方仲永也是金溪縣陸坊鄉人,可見此地文風甚盛,曾漁打算在天黑前趕到陸坊鄉投宿——

曾漁背著書笈走在前面,這書笈有二十多斤重,起先背上去并沒覺得有多沉,但越走越沉,勒得肩膀疼痛,天氣又熱,汗水洇漬著更是難受,初上路時書笈是由四喜背著,但一天走下來,四喜就吃不消了,這小奚僮畢還沒成年,曾漁就讓四喜背羅盤、衣物等輕便的行李,書笈就由他來背,負笈求學就是這個樣子啊。

四喜也背了十幾斤重的行囊,他走在曾漁后面,看著少爺上身微微向前傾邁步走著,從書篋空隙處可以看到少爺長衫從后領到背脊濕了一大塊,四喜心里感到很歉疚,哪里有主人背重物仆人卻輕裝的,這時的四喜恨不得自己立即長成一條彪形大漢,什么都背得動——

又想:“少爺心好,西天佛祖觀音菩薩太上老君還有龍虎山張天師都來保佑我家少爺這次補考順順利利成秀才,少爺象鄭少爺那樣頭戴秀才方巾、身穿鑲邊襕衫,風風光光回永豐回石田,到那時候看姓蔣的還敢不敢取笑我家少爺?看那謝家人還敢不敢欺負我家少爺?朱公祠外那幾巴掌算是白打了,拿我家少爺毫無辦法,哈哈,痛快,痛快!”

四喜一邊走,一邊暗想得興高采烈,禁不住都笑出聲來。

走在前面的曾漁扭頭問:“四喜,笑什么,揀到銅錢了?”

四喜“嘿嘿”的笑,說道:“四喜認為少爺這次去袁州是必中的——”

曾漁笑道:“何以見得?”

四喜撓頭道:“就是這么覺得。”

曾漁笑:“原來如此,好極,這個感覺不錯,可若是依舊不中呢,又或者宗師根本就不給我補考呢?”

四喜張口結舌,一時不知說什么好,伽藍殿那一幕一閃而過,少爺這么千辛萬苦跑到袁州,卻還不中,那如何受得了!

曾漁笑道:“不中也沒關系,天不會塌下來,千里迢迢走這一程也不錯,人一輩子不都是走路嗎——”

四喜無法理解少爺的心思,不過少爺看得開那是最好。

主仆二人邊走邊說話,天色漸漸昏暗下來,道路也遠離了河岸,三岔路口走過了好幾個,待到天上星星亮起來,知道走的道路方向沒錯,主仆二人略略放心。

又走了四、五里,天完全黑下來了,但還沒看到陸坊鄉的燈火,道路在丘陵平野間蜿蜒,望出去一片昏黑,曾漁放慢腳步道:“四喜,我們怕是走岔路了,我在路亭問路的那位老人家說陸坊鄉有十多里路,我們從那時一直走到現在,應該走過十幾里路了,卻還沒看到住戶人家。”

這世道并不太平,閩、浙、贛南還有倭寇襲擾,在這他鄉異地走夜路,四喜有些害怕,問:“少爺,走岔路了那如何是好?”

曾漁道:“再走一程看看。”說著,取下肩頭的長劍,連皮鞘一起橫握著趕路,一面對身邊的四喜道:“我大伯當年就是這樣走夜路的,主要是提防野獸,四喜莫擔心,抬腳高一些,莫被石頭樹根絆到。”

“少爺,少爺——”

四喜突然叫起來:“那邊有燈火,那邊——”

曾漁舉目望時,只見道路左前方隱隱透出一點燈火,在幽暗的山野間如螢火般忽隱忽現,夜風穿林而來,鼻邊竟嗅到一陣陣香氣,這光景恍若聊齋世界,走近那燈火將遇到一個妖狐或者麗鬼,落魄書生往往得此艷遇,蒲松齡就是這樣意淫的,好象科舉當官的成功人士就得不到那些美麗妖精的青睞,她們只愛窮書生,曾漁現在就是這種境況,各項條件都符合——

小奚僮四喜已經興沖沖走到前面朝著那燈火去了,曾漁搖著頭無聲地笑,趕緊跟上,大約走了一里地,燈火逐漸清晰,就在路邊不遠,嗅到的香氣也更濃郁了,曾漁忽然醒悟這是枙子花的香味,這片山野應該種了好大一片黃枙子,現在也正是黃枙子花開的季節。

四喜自告奮勇道:“少爺,那邊應該是一戶人家,待我去問問,能不能讓咱們借宿一夜,少爺你在這里等著。”

曾漁道:“一起去看看,也許是社廟什么的。”

主仆二人撇下大路,岔到左邊小路,走了小半里,這時才看清楚這是一座墓園,他們看到的燈光就是從守墓廬舍透出來的,四喜啐道:“啊,呸,晦氣,少爺咱們趕緊離開吧,夜間撞到這地方來可不大妙。”

四喜怕鬼,急著要離開,曾漁卻道:“等一下,我去看看這是誰的墓園?”

倒不是曾漁渴望艷鬼纏身,而是他看到墓園邊有一碑亭,只有皇帝敕建的神道碑才能建碑亭,莫非這就是象山先生陸九淵之墓?

曾漁走近碑亭,借著守墓廬舍透出的燈光一看,碑上鐫著五個大字“崇尚真儒墓”,果然是陸九淵之墓。

陸九淵死后歸葬家鄉東山麓,迄至嘉靖九年,皇帝下詔以陸九淵配祀孔廟,陸九淵正式成為圣賢,同年南京禮部派人來陸坊鄉重修陸圣人之墓,建嘉靖皇帝手書的神道碑——

“何人深夜來此?”

廬舍門未開,守墓人隔著門發聲問,聲音蒼老。

曾漁作揖道:“老人家,在下是趕考的書生,迷路至此,請老丈指點陸坊鄉該往哪條道去?”

木門“吱吜”一聲開了,守墓老漢挑著一盞白燈籠走了出來,打量了曾漁主仆兩眼,笑道:“趕考書生,迷路了,那你這科必中了,知道這是誰的墓嗎,是陸圣人的墓,趕緊去拜拜,燒點紙錢,陸圣人定會保佑你高中。”

迷路到此的曾漁哪里會帶得香火紙錢,他是趕考又不是掃墓,守墓老漢卻說他這里有得買,老漢在此守墓三十年,普天下士紳讀書人來憑吊祭拜陸圣人的不敢說日日有,隔三岔五就有,逢子午卯酉鄉試之年前來這里拜陸圣人求保佑的秀才就更多了,守墓老漢生財有道,置一些紙錢香燭在這里賣,每月竟能掙到六、七錢銀子,他守墓一年也才三石谷,折銀一兩八錢而已——

既然到了陸九淵墓前,祭拜一下也是應有之義,曾漁給了守墓老漢十八文錢買了九支香和一對小蠟燭,到象山先生墓前點著,鄭重祭拜,四喜也跟著拜,默禱陸圣人保佑九鯉少爺補考順利、高中秀才、衣錦還鄉——

守墓老漢打著哈欠道:“這位公子,時辰不早,將近二鼓了,你們兩個趕緊上路吧,老漢這守墓廬舍總不好留你們歇宿,你們是去撫州對吧,那就繼續往前,陸坊已經錯過,前面三里便是青田村,青田村正是陸圣人的誕生地,在那里借宿能沾到圣人靈氣,無論考秀才、考舉人還是考進士,都是必中了,兩位趕緊走吧。”

守墓老漢提著燈籠把曾漁主仆二人送過碑亭就不送了,轉回陸圣人墓前把那一對蠟燭吹滅收了起來,下次可以再賣,想想又對著墓碑拜了幾拜,回茅舍睡覺去了。

星光淡淡,山野間的道路依稀可辨,主仆二人走路都是高提腳怕被絆到,四喜拜了陸圣人,覺得少爺這回補考真是必中了,心情甚好,不覺得行路難,反而很有閑情地說起家鄉的事:“少爺,難怪十五都大山那邊出來的人走路都是那么怪,腳拎得那么高,卻原來是走山路走慣了的緣故——”

“撲通”一聲,四喜摔倒了。

內容由網友收集并提供,轉載至吾讀小說網只是為了宣傳《》讓更多書友知曉。


上一章  |  清客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