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爹是袁紹第一百八十四章 被高干陰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爹是袁紹 >>我爹是袁紹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八十四章 被高干陰了

第一百八十四章 被高干陰了


更新時間:2014年02月11日  作者:孤舟風雅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孤舟風雅 | 我爹是袁紹 

孤舟風雅


“呵呵……何罪之有,聽子全將軍說這次在太行山下一戰,你奮勇殺敵,一人射殺了十幾名敵軍,這份武勇乃是三軍之楷模,我獎賞你還來不及呢,怎會怪罪?”

袁買坐在床邊,按住了準備起身施禮的梁斌,示意他不必拘謹,先夸獎了一番,又道:“這次你立下功勞,我方才已在三軍將士面前傳諭,擢升你為軍司馬,還望以后再接再厲!”

“哎呀……刺史大人的恩德,小人真不知道該如何回報了!”

聽說自己已經被提拔為軍司馬,梁斌再次起身,不顧袁買的勸阻,跪在床上,“咚咚咚”的磕了三個響頭,這才作罷。FQxSw

“梁斌啊,你看刺史大人多么器重你?以后可要好好努力,切莫負了刺史的厚恩!”王雙站在一旁笑呵呵的幫場鼓勵。

“諾……小人一定不會辜負刺史的厚恩,也不會讓將軍你失望的!”梁斌沖著王雙感激的點點頭,一副士為知己者死的表情。

“這封書信是你的兄長寫給你的么?剛才我看到字體端正,蒼遒有力,頗有功底,很感興趣,因此多看了一眼!”

袁買有意無意的把話題轉移到了書信上面,說著話把書信拈在手中,再次夸獎:“好書法啊,好書法,能寫出這么工整的一手字,一定是個人才!”

梁斌坐在床上,拱手道:“不敢欺瞞大人,這封書信是家兄梁習所書。年輕之時,他曾在我們陳郡的學館讀過幾年書,因此略識文字,倒是讓刺史見笑了。”

“我說的并非客套話,你兄長的書信不僅字體工整,而且字字珠璣,很有哲理。由此可見,令兄胸有才干,我初定并州,正是用人之際。不知道你這兄長現在何處?我倒是很想把他招攬到麾下來。讓他光熱,學有所用呢!”袁買面帶笑意的望著梁習,不動聲色的把目的拋了出來。

梁斌恭敬的回復道:“稟刺史大人,小人的兄長現今正在我們老家陳郡柘縣的衙門做筆吏。”

所謂“筆吏”。就是指在衙門里謄抄文書的小官吏。相當于后世縣政府部門的秘書一類的差使。聽了梁斌的話。袁買懸著的心放了下來,只要梁習還沒有被曹操擢升,就大有希望把他收在麾下。既然梁習能夠從縣衙的小吏做起。說明他是樂于出仕的,自己以禮相聘,委以重任,想來大有希望將之收歸麾下。FqXsw.oM

“我初掌并州,百廢待興,正是用人之際,你可以修書一封給你兄長,就說晉陽令空缺,問他是否愿意來述職?”

袁買笑吟吟的提出了自己的請求,向梁斌保證要委任梁習做晉陽令。按照梁習的能力來說,就算給他一個太守做,也是綽綽有余。但提拔人才,不能只憑自己的喜好,必須能夠服眾,才不會招致部曲產生不滿的情緒。

和趙云、高順一來就被委任為將軍不同,這兩人已經小有名氣,在呂布、公孫瓚麾下效力的時候都已經是將軍,投到袁買麾下,以將軍職位相授,屬于平級任命。

而梁習則不同,他現在無名無功,把他擢升為晉陽令,已經是破格提拔,倘若直接任命為太守,必然會讓部曲產生不滿的情緒。先給他一個縣令做段時間,等干出了政績,再予以提拔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晉陽令雖然只是縣令的差使,但晉陽卻是天下名邑大城,縣城及周邊的人口多達十四萬,不要說小縣城比不了,就是一般的郡國也是自嘆不如。

聽說刺史要讓自己的兄長做晉陽令,這對于梁家來說,可是莫大的光榮,梁斌再次拜倒在床上跪謝:“多謝刺史提攜之恩,小人在這里代替家兄謝過大人。大人如此垂青,小人不用修書,當親自走一趟柘縣老家,帶著兄長來見大人!”

“也好!”

袁買點了點頭,有梁斌親自走一趟,應該更有把握把梁習收到麾下。為了保證百分之百的成功,必須再派一個人代替自己去求賢,讓誰去呢?袁買思索了一番,想到了諸葛瑾,論外交能力,諸葛子瑜在自己手下的眾幕僚中,應該是屈一指。

“柘縣路途迢迢,你不必著急,先安心養傷。過幾日,等我南下河內的時候,你一同隨行,到了溫縣,我再派幾個人跟著你一起去陳郡老家,請你的兄長來并州任職。”

“謝刺史大人,小人必然不辱使命!”梁斌再次拜謝。

離開軍營后,袁買剛剛回到刺史府,新任的薄曹司馬孚就風風火火的緊急求見。

“伯達行色這么匆匆,何事驚慌?”把司馬孚招進書房后,袁買鎮定自若的坐在太師椅上,問道。

“哎呀……刺史大人,大事不好了!”司馬孚從兜里掏出手絹,擦了下額頭斗大的汗珠,氣喘吁吁的呃說道。

“詳細說來聽聽?”看到司馬孚著急的樣子,袁買心中產生了一種不祥的預感。

司馬孚大口喘著粗氣道:“糧倉里的糧食與記錄薄上的數字對不起來,差的太遠了!”

“有多少?”袁買眉頭緊蹙,問道。

已經入主晉陽半個月了,一直忙于軍政要事,他還沒來的及到糧倉里看看,只是讓主管糧草輜重的地方官吏把所有的文薄報給自己。當時匆匆看了一眼,好像記載著晉陽糧倉的糧食還有六十萬石,難道這個數字對不起來?

“只剩下十萬石了!”司馬孚哭喪著臉,報出了數字。

“什么?”袁買大怒,拍案而起。

一石糧食折合到后代大約相當于一百二十斤,按照一名壯年一天吃三斤計算,袁買手下的直屬兵力按照五萬人計算,每天就要消耗一千二百五十石的糧食。計算下來,十萬石糧草只能維持八十天左右,這怎能不讓袁買暴怒!

“剩下的五十萬石糧食去哪里了?”袁買氣呼呼的怒問。

“唉……我問了守護糧倉的兵卒,他們說高刺史臨走的時候,把五十萬石糧食全部裝車,運到幽州去了!”司馬孚有些害怕的用手絹擦著不斷冒出的汗珠,小心翼翼的回答道。

“高干這個混蛋!”袁買再也忍不住,拍案大罵。

早知如此,自己也應該把易京的糧草運到并州來。當時攻下易京后,自己搶占了兩座糧倉,獲得了近三百萬石糧食,算是大獲豐收。袁紹班師回鄴城的時候,運走了二百六十萬石,留下了四十萬石給地方駐軍食用。

自己來晉陽的時候,考慮著部下都是騎兵,運輸不便,再加上久聞晉陽土肥沃,糧草豐足,因此從來沒有考慮到缺糧的問題。沒想到高干竟然玩了一處“空城計”,把糧草運走了絕大部分,簡直是可忍孰不可忍!

“刺史大人,你看怎么辦?”司馬孚繃著心弦,問道。

袁買怒極而笑:“很好,很好,高干總算沒有把糧草全部運走,若是他全部裝到車上運去幽州,只怕咱們此刻要喝西北風咯!”

話雖然這么說,但袁買心里卻恨得牙癢癢,以前的時候,對于高干沒什么感覺,既不親近也不疏遠,此刻被他陰了一把,恨不得派兵滅了這廝!

現在是五月份,距離秋收還有大約三個月左右的日子,十萬石糧食能供應五萬人吃八十天,差不多能維持到新糧食下來。但自己已經命各州下了募兵令,過一段時間后,估計能招募到兩萬左右的新兵。三個月的時間下來,就需要消耗四萬五千石糧食。

河內地方的糧倉有八萬石存糧,可以彌補這個空缺,不至于讓士卒挨餓。但這是建立在秋天收的糧食能夠順利供應上的情況下,倘若秋天有個自然災害什么的,那么糧草供應就困難咯!

冷靜了片刻之后,袁買吩咐司馬孚:“你明日帶人到各郡轉一圈看看,統計下各地糧倉還有多少存糧,是否能有多余的,派人送到晉陽來。我馬上修書一封給高干,向他借二十萬石糧草,看他怎么說?”

司馬孚領命而去,次日,帶著百十名護衛去了各郡,統計下并州所有的地方糧倉加起來,一共有多少糧食。而袁買派出的使者,也快馬加鞭的趕往了易京,向高干借糧。

五六日后,袁買的使者抵達了易京,呈上袁買的書信。高干看后,急忙召集幕僚商議。他的心里有些愧疚,自己把并州的糧草運來了,而袁買卻沒有動幽州的一粒糧食,兩相比較,實在不夠意思。

但看著手中握著的一百萬石糧草,高干又不想借出去。況且,袁買名義上說借,只怕是有借無還,肉包子打狗,一去不不回頭。

但又不想得罪袁買,愁眉不展的問幾個幕僚:“諸位有何妙策,既不得罪袁顯雍,又不借出糧食?”

郭援起身,笑道:“屬下有一妙計,可先派人將三十萬石糧草裝車,然后運出易京。再派人偽裝成黑山賊,半路上截了,暗中運回來藏起。再修書一封給袁買,就說糧草被劫,等從黑山賊的手中奪回來時,再派人送到晉陽。如此,便可以既不送出糧食,也不得罪袁顯雍,讓他無話可說!”

“哈哈……此計甚妙!”高干聽了放聲大笑,立即派人執行郭援的計策。(。。)

我喜歡這本小說推薦

暫時先看到這里書簽

找個寫完的看看全本

熱門分類:


上一章  |  我爹是袁紹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