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爹是袁紹第一百七十八章 暗斗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爹是袁紹 >>我爹是袁紹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七十八章 暗斗

第一百七十八章 暗斗


更新時間:2014年02月11日  作者:孤舟風雅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孤舟風雅 | 我爹是袁紹 

孤舟風雅


沮授向袁買提出了用幽州換并州的建議,獲得了袁買的贊同。fqXSw.但沮授畢竟是人不是神,他的看法更多的是個人觀點,或許換一個人來看,說不定就會覺得幽州比并州更有利,這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在沒有被驗證之前沒有絕對的正確!

因此,袁買的心態很樂觀,坐觀其變,以靜制動,能得到并州的控制權固然更好,把幽州收入掌中也是不錯。幽州有它的弊處,也有它的優勢,以幽州作為根據地也并非不能得天下,在這件事情上還是順其自然來得好。

士兵們在公孫府搜索了大半天的時間,灰燼中的尸體大部分被燒焦,面目全非,無法辨認,最后經過公孫瓚的部曲辨認,確定了其中一個腰懸佩劍的枯尸就是公孫瓚的尸體。

次日,在沮授的主持下為公孫瓚舉行了葬禮。在袁買、陳琳的力諫之下,袁紹親自到場祭拜,走了下過場,果然贏得了降卒的一片支持,交口稱贊袁公是寬宏大量的明主,宰相肚里能撐船,將軍額頭可跑馬。

贊揚聲傳到了袁紹的耳朵里,讓他很是受用,心情大好。命陳琳為公孫瓚做了一篇祭文,又傳令下去,所有降卒將校,但凡感激公孫瓚之恩者,今日可以到靈前吊唁,不會因此而降罪。

有了袁紹這道命令,趙云、田豫等人紛紛前來祭拜,吊唁完畢,入土厚葬。自此,公孫家在易京的烙印被徹底抹去,袁紹成功的贏得了民心。

巡撫完畢,下一步就是幽州的治理了,按照袁紹的本意,很想任命袁買擔任幽州刺史,坐鎮北方。在他的心里,最信任的還是自己的至親,掌控一州之地的封疆大吏必須絕對可靠,才能避免出現擁兵自重,甚至叛亂的局面。

“諸位,吾欲將幽州刺史之職授予顯雍,諸位意下如何?”

主意拿的差不多了,袁紹便召集幾個主要幕僚商議,列席的都是袁氏集團的核心智囊,有許攸、逢紀、沮授、陳琳、董昭、陳震等人。

聽了袁紹的詢問,沮授決定站出來提出建議,改遷高干擔任幽州刺史,讓袁買擔任并州刺史,雖然不知道能否如愿,但至少應該試一試。

“以授……”

“以紀之見,不如讓買公子到并州去任職,讓高將軍到幽州來坐鎮,如此可以人盡其才,讓主公的用人更加卓有成效!”

沮授剛剛張嘴,旁邊的逢紀就搶著站出來,開口就提議讓袁買去鎮并州,遷高干來坐幽州。qxW.cM這讓沮授很是意外,不知道逢紀葫蘆里賣的什么藥?既然他主動提議,自己倒是樂得坐享其成,聽聽他究竟是何用意?

逢紀的用意其實并不高深,也不莫測,他之所以提議讓袁買去坐鎮并州,因為他的觀點和沮授截然相反。

在逢紀的心里是這樣想的,幽州比并州更有發展潛力,地處大后方,沒有戰火波及,倘若讓袁買盤踞在此,將來會對袁尚形成極大的威脅。因此才竭力慫恿袁紹委派袁買到并州做刺史,而不是剛剛拿下的幽州。

但把袁買弄到并州就不一樣了,并州雖然人口較多,也比幽州富庶,但卻三面環敵。東面有十幾萬黑山賊盤踞在太行山上,西面的匈奴人與袁買更是解不開的死仇,南面有強大的曹操,袁買到了并州必然是步履維艱,要想平穩發展就不會再這么容易了!

兩相比較,逢紀覺得讓袁買到并州去坐鎮,要比盤踞在幽州給袁尚帶來的威脅小很多,因此不等沮授開口,就搶著站出來陳述自己的觀點。

“哦……元圖既出此言,說說你的原因\?為何是讓顯雍去鎮并州,而改遷高干來坐幽州?”袁紹一臉意外的問道。

逢紀早就想好了說辭,自然不會實話實說,拱手侃侃而談:“公孫既平,我軍下一步的目標,就應該瞄準盤踞在中原的曹操。要滅曹操,僅靠一州之力不足以達成,必須冀、青、并三州齊出,方能奏凱。

這一年來,顯雍公子盡顯用兵之才,先后攻占河內、平陽二郡,黎陽遭遇戰以少勝多,大破曹軍,名聲鵲起,天下皆知,謀略能力遠非高干將軍所能相提并論。幽州地處后方,若讓顯雍公子鎮守此處,實在是黃鐘毀棄,瓦釜雷鳴。

兩相比較,更應該讓顯雍公子到并州前線去主持大局,震懾曹賊;讓老成穩重,卻缺少變化的高干將軍到幽州來穩固后方。如此,必然可以人盡其才,各展才能,讓主公的霸業事半功倍!”

聽了逢紀的話,袁紹覺得很有道理。高干擔任并州刺史兩年多來,毫無建樹,甚至就連一寸土地都沒有獲得。比起自己的幼子在一年的時間里攻城掠地,連下兩郡的氣勢,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公與意下如何?”袁紹目光掃到了沮授的臉上,征求他的意見。

沮授輕撫胡須,點頭道:“我與元圖兄的意見相同,讓顯雍公子鎮并州,遷高干將軍守幽州,更能人盡其才,授以為此事可行!”

昨日的時候,沮授還在為怎么把袁買送到并州刺史的寶座上去一籌莫展,今天逢紀就送來了梯子,沮授心里樂開了花,表面上卻裝出一副事不關己,秉公直言的樣子。

“子遠的意思呢?”

既然逢紀和沮授兩大智囊觀點相同,袁紹又把征詢的目光投向許攸。兩人關系非淺,年輕的時候就是舊識,因此袁紹對于許攸的意見很重視。在袁氏集團的眾多幕僚之中,許攸的地位也只是僅次于忠心耿耿,剛正不阿的審配。

許攸是個聰明人,對于審配、逢紀拉幫結派,暗中支持袁尚繼嗣的事情早就心知肚明。不過,他與審配素來不和,因此并不愿意加入袁尚集團。

此刻,許攸聽了逢紀的話,已經把他的心意揣摩了個十有,猜測逢紀之所以力諫袁買到并州坐鎮,就是為了減小袁買對袁尚的威脅,把他推到前線去。

不過,袁買和許攸之間也沒有什么交情,許攸覺得自己也沒必要替袁買說話,兩邊都不得罪才是上上之策!

“攸以為,四公子雄才大略,既然能夠攻城略地,自然也能守疆固土,無論是讓他坐鎮幽州,還是統領并州,都能讓四公子施展自己的才華,一切由主公自己抉擇便是!”

聽了許攸的話,逢紀心中暗罵一聲“老狐貍”,真是個老滑頭,這是擺明了要做個騎墻派,兩面都不得罪的姿態。對于沮授這么堅定的支持自己的主意,卻是大惑不解,投去了感激的目光。還以為沮授有加入袁尚集團的意思,此舉是納上投名狀,卻不知自己的話更是合了沮授的意思。

相比起逢紀、沮授、許攸三人,董昭、陳琳、陳震這三個人的分量輕了許多,因此袁紹也沒有征詢他們的意見,拍案做了決定:“既然如此,便調高干來擔任幽州刺史,讓顯雍到并州坐鎮!”

六大智囊同時躬身應諾:“主公英明!”

春風漸暖,楊柳枝頭上竄出了綠色的嫩芽,萬物復蘇。

一匹快馬來到了袁買的軍營,翻身下馬,拱手道:“稟平西將軍,主公有事召喚,請速到大營走一趟!”

“前面帶路!”

袁買猜測袁紹召喚自己,多半是為了談由誰來鎮守幽州的事情,心中略略有些忐忑,牽過“穿云烏騅”,翻身上馬,帶了周倉、趙云二人,快馬加鞭,直奔袁紹大營而去。

進了大帳,施禮完畢。袁買才發現逢紀、許攸、沮授等智囊都在,顯然剛剛召開了一個小型會議,估計多半是在討論由誰擔任幽州刺史,只是不知道商量出來了一個什么結果?

“父親大人召喚孩兒前來,所為何事?”袁買拱手問道。

袁紹伸手撫摸了一下漂亮的胡須,沉聲道:“經過為父與諸位幕僚的商議,決定委派你到并州去接替高干擔任刺史,改遷高干到幽州來坐鎮,不知你意下如何?”

袁買聽了喜出望外,幽州和并州兩相比較,袁買更加希望能夠坐擁并州。不僅僅因為并州富庶、人口多,更因為并州人才多,又靠近中原,便于用兵,在容易遭受攻擊的同時,也更加方便攻擊周遭勢力,擴大地盤,可謂風險與機遇并存。

只是沮授昨天還說一時之間想不出主意來,沒想到這才一天的時間竟然就說服了“便宜老爹”,這公與先生真是個人才!卻不知道,這里面功勞最大的當屬逢紀,正是他的“算計”,才讓自己順利的坐上了并州刺史的寶座。

“父親大人但有差遣,孩兒必然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無論是并州還是幽州,或者是河內、平陽,孩兒都會替父親守衛疆土!”袁買一副慷慨激昂的樣子,答應了下來。

對于兒子的回答,袁紹很滿意:“很好,既然如此,便這么定了。易京已經安定下來,我明日即將班師回鄴城,在高干前來接掌幽州之時,由你暫時署理刺史之職,等高干來到了幽州,你再去并州接掌!”

我喜歡這本小說推薦

暫時先看到這里書簽

找個寫完的看看全本

熱門分類:


上一章  |  我爹是袁紹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