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爹是袁紹第一百四十七章 非戰之罪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爹是袁紹 >>我爹是袁紹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四十七章 非戰之罪

第一百四十七章 非戰之罪


更新時間:2014年02月11日  作者:孤舟風雅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孤舟風雅 | 我爹是袁紹 

孤舟風雅


溫柔鄉雖然讓人留戀,但卻不應該沉迷。fQxs一個胸懷大志的男人,舞臺應該是整個天下,而不是床榻;床笫之歡,巫山風流只能當做獎勵,而不應該是目的。

所以,次rì天還未亮,袁買就早早的起床了。諸事繁瑣,河內郡遭到曹兵一番劫掠,必然很多地方被破壞殆盡,自己還得盡快的趕回去收拾局面。

為了收攏民心,剛剛從城里護衛著馬車出來的諸葛瑾向袁買建議,應該進城巡撫民心,廣施恩惠,在民間逐步贏得支持,將來才可以徐圖霸業。

袁買從之,帶著沮鵠、周倉,領了幾十名隨從,在黎陽令的陪同下,沿著大街小巷轉悠了一圈,告訴百姓們不要恐慌,曹軍已經被殺退。

城外馬蹄聲大作,一支輕騎兵由東南方向席卷而來,旗號大書一個“張”字。原來卻是張郃昨夜接到探馬飛報,說是朱靈率軍襲取后方大本營黎陽,張郃大驚失色,親自率領兩千騎兵星夜回援黎陽。

到了就近之處,才從百姓嘴里得知,朱靈的人馬已經被公子袁買殺退,曹軍損失慘重,已經退過黃河去了。張郃懸著的一顆心方才落地,得知袁買尚未返回河內,特地前來致謝。

黎陽城頭,袁買和張郃相見之后,自然一番寒暄,互道離別之情。

“黎陽乃是張郃巢穴,輜重糧草多在此地。曹軍突然來襲,若非公子援救,只怕黎陽已經不保。若是如此,某以后的rì子就艱難了。請公子受張郃一拜!”張郃說完,掀一下甲胄,就就要行單膝跪拜之禮。

黎陽是張郃的大本營,距離濮陽不過一百三十里地,輕騎兵快馬加鞭,半rì便可返回。因此張郃并沒有太在意防御,只是留下了一千兵卒加上五百縣兵守衛城池。并且向南面派出大批偵騎,嚴密的檢查陳留境內曹軍的舉動。

卻沒料到一直扼守洛陽門戶河陰渡口的朱靈忽然放棄陣地,順著黃河東下,突然前來偷襲黎陽。并且成功的瞞過了張郃派出的斥候,這讓張郃猝不及防,多虧了袁買退敵,否則后果不堪設想,因此張郃從心里感激袁買的這次援手。QxS

袁買慌忙一把扯住張郃,撫慰道:“雋義將軍這是哪里話?你為我袁家馳騁沙場,袁買巧遇曹軍,抵御他們的進攻,護衛城池,自然責無旁貸。將軍何須行此大禮,快快請起!”

“自上黨一別,已有半載,公子愈發健壯沉穩,越來越有大將風范了!”既然袁買不讓自己行禮,張郃也不再堅持。把頭盔摘下來抱在懷里,讓寒風吹拂自己的頭發,發自內心的夸贊了袁買一句。

當初在上黨聯袂共抗匈奴,雖然公子一箭射殺匈奴單于,名震天下,但那時候豪門公子的氣息尚未褪去;而今相隔半載有余,這位年輕的公子已經越發的成熟穩重了。

單薄的身板rì漸硬朗,面容上也有了滄桑,兩鬢和下頜也長出了胡須,越來越有男人的模樣;一舉一動,不再那么輕浮氣躁,漸有大將風度。歲月果然是最好的雕刻刀,既可以讓人頹廢沉淪,也可以人讓人浴火重生,脫胎換骨。

“呵呵……雋義將軍謬贊了,在你面前,買豈敢自稱大將。我河北三十萬大軍,若論將才,雋義將軍你稱第二,誰敢稱第一?”袁買莞爾一笑,給張郃戴了一頂“高帽”。

張郃慌忙謙讓:“公子如此說,實在是折煞張郃也!且不說顏良、文丑二位將軍乃是主公的左膀右臂,便是麴義將軍的才能也遠勝張郃。今年公子異軍突起,展露才華,破匈奴于上黨公子乃是頭功;爾后搶在曹仁前面占據了河內,經營的風生水起。此番使用詐降之計,硬生生的從曹cāo的手里搶來了四千人馬,聽說這里面還有赫赫有名的”陷陣營”,算是大獲豐收。昨夜一戰,殺的朱靈丟盔棄甲,以少勝多,足以彪炳史冊。若論將才,只怕張郃也及不上公子,豈敢妄自尊大!”

聽張郃把自己的戰功一件件的如數家珍一般道來,袁買這才注意到,半年來自己竟然已經頗有戰功,雖然沒有值得大書特書的豐功偉績,但也足以讓天下人刮目相看,讓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袁紹還有第四個兒子,而且更勝過兄長幾分!

“呵呵,雋義將軍謬贊了,只是僥幸而已,運氣好罷了。”袁買謙虛了一句,又把話題轉移到了濮陽方面,“不知道濮陽方面戰局如何?”

張郃面色有些沉重,抱著頭盔的手指不停的敲擊帽盔,說道:“濮陽城高墻厚,曹仁已經在此經營多年,工事完善,他據城死守,靜待援軍,只恐一時之間拿不下來。據悉,已經返回許昌的曹cāo已經派遣夏侯惇、于禁兵分兩路,前來援救濮陽。恐怕戰事將會陷入膠著狀態!”

局勢不明,袁買也說不準因為這次的“詐降事件”會不會導致官渡之戰提前一年爆發,便安撫張郃道:“雋義將軍不必憂心,父親大人座前智囊云集,自然會有應敵之策,你與文丑將軍只管按部就班行事便可。”

兩人均有繁忙公事在身,閑敘了片刻功夫,便揮手道別,各自啟程。張郃率領騎兵返回濮陽前線繼續坐鎮,并且派出傳令兵,調一千人火速返回黎陽,加強防御,免得曹軍再來偷襲。而袁買也率領本部人馬向西。

轉眼間已經到了十月,隊伍行走在曠野里,寒風撲面。

高順坐在馬車里,時不時的悄悄從縫隙里打量軍旅之中的袁買,發現自己以前真是輕看了他,雖然貴為名門后裔,但這位公子并沒有貴胄的傲氣,待人平易可親。

更重要的是,這位少年看起來的確有點本事,昨夜黎陽遭遇戰,雖然以寡敵眾,但卻氣定神閑,一副“泰山崩于前而不變色”的大將風度。沉著指揮,利用地利火燒曹兵,這份臨機應變的能力讓人欽佩,只怕溫候一輩子達不到這種境界!

“也許我的執著是個錯誤吧?這少年公子不錯,不像他爹袁本初那樣自恃清高,或許是個能成就大事的人也不一定?”高順從縫隙里悄悄打量著袁買,嘴里呢喃了一句。

本來郁郁寡歡的心情忽然開朗了起來,在下邳遭遇慘敗并不是自己的錯啊,而是主公呂布不聽規勸,固執已見的死守城池,被曹軍引水灌城,所以才最終被曹軍攻破,非戰之罪也!倘若遇見一位明主,誰敢說就一定能勝過我高順?

看到高順嘴里念念有詞,徐氏知道他這是動了心,柔聲勸道:“夫君,我看這袁公子是個能成大事的人,你便幫幫他吧?”

“再等等看吧,先到河內種幾天地再說。”被妻子看穿了心事,高順便把車簾拉上,半躺在馬車里閉目養神,只是眼睛雖然閉上了,但一顆心卻怎么也靜不下來。

兩rì之后,袁買的隊伍回到了河內。公事繁忙,也顧不得先進宅院看望賀蘭氏,還有她腹中的胎兒,命人先把杜月娘和呂玲綺送進府邸中休息,并且再招募幾個丫鬟,侍候這兩位新夫人。

派人送走了兩位妻妾,袁買策馬趕往太守府,召集城中的所有武將、幕僚共商大計。一路之上,袁買已經把紛亂的思緒整理的差不多了,政務有田豐、王凌、田疇、諸葛瑾等政治型人才打理,估計不用自己過于費神。

自己應該把側重點放在軍事上,首先要加強黃河沿岸的防御,不能再讓曹軍輕易的突破了防線。第二是整備兵馬,建立幾只屬于自己的精銳部隊,就像虎豹騎那樣的隊伍,一定要深深的打上自己的烙印,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麴義赴徐州詐降之前,袁買麾下的兵力大約三萬兩千人,雖然從徐州拐回來了四千人馬。但經過眭固的叛亂,以及大大小小的十幾戰之后,袁買的兵力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減少了一千人,這讓袁買有些頭疼,派人繼續發榜募兵。

經過了一上午的軍議,最終經過袁買拍板,對河內的軍事部署重新做了調整。提拔徐盛為奮武校尉,率領三千人前往黃河北岸的孟津渡口駐守,并且由田疇負責提供財政支持,在孟津組建一支小型水師。

這個時期的黃河,水量充沛,比起兩千年之后的干涸景象自然不可同rì而語。要想度過黃河,沒有船只是萬萬不能。而且袁買又想到了歷史上北方士卒不善水戰的特性,更應該未雨綢繆,先打造一批戰船,訓練一批熟悉水戰的軍士,而徐盛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

雖然徐盛是北方人,后來在江東磨煉的水戰能力不俗,這可能和他身邊的武將都熟悉水戰有關。但袁買相信在徐盛的骨子里應該有熟悉水戰的先天基因,既然在長江上能練出不凡的指揮能力,相信黃河也可以把徐盛培養出來,即便達不到江東武將對水戰的熟悉,能練到蔡瑁、張允那種能力也行!(。)

我喜歡這本小說推薦

暫時先看到這里書簽

找個寫完的看看全本

熱門分類:


上一章  |  我爹是袁紹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