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爹是袁紹第九十八章 解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爹是袁紹 >>我爹是袁紹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八章 解圍

第九十八章 解圍


更新時間:2014年02月11日  作者:孤舟風雅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孤舟風雅 | 我爹是袁紹 

孤舟風雅


Ps:前面提到了“大戟士”,其實這是由張合創造的一支部隊,而不是麴義的,麴義的精銳部隊叫做“先登死士”。fxSW當時沒注意查資料,不小心弄混了,已經做出了修改,不影響閱讀。不好意思啊!

后面有匈奴左賢王呼廚泉的六千重甲騎,另外還有接近一萬的輕騎兵呼嘯著掩殺而來,卷起漫天塵土。前方有右賢王去卑的五千弓騎兵攔路,形勢嚴峻的實在出乎張合的預料之外。

“匈奴人之前不善用計,今番居然學會了設伏,實在出乎預料吶!”

張合立馬橫槍,倒吸一口冷氣。本以為匈奴軍抓漢人百姓的目的只是為了引誘城中的軍隊出來野戰,沒想到他們竟然洞穿了自己的計劃,提前在去鄴城的路上預設了伏兵。

“將士們,前有堵截,后有伏兵,唯有死戰突圍一條活路,全軍隨我沖鋒!”

別無他路,唯有硬著頭皮沖開匈奴人的攔截,才能從兩面的合圍之中殺開一條血路。張合手中長槍一招,匹馬當先,向著攔路的人匈奴騎兵陣中沖去。

右賢王去卑手下的這支騎兵主要力量是弓騎兵。所謂“弓騎”,就是指的能在馬上騎射的兵卒。這個時期還只有單邊馬鐙,漢人要想實現騎射,難度不小,只有騎兵中的佼佼者才能做到。而匈奴人自幼就在馬背上摸爬滾打,騎術精湛,能做到騎射的大有人在,因此在他們的騎兵中有大量的弓騎兵存在。

看到漢騎拼命的沖上來,準備強行突圍。去卑一聲令下,匈奴弓騎兵亂箭齊發,一時間弓弦亂響,箭雨紛飛,張合的騎兵還沒有沖到他們的面前已經被射下了一百多人。

紛飛的箭雨逼迫的漢騎減緩了速度,很多馬匹被亂箭射中,人立而起,人仰馬翻,狼狽不堪,漢軍形勢危急。

危急關頭,去卑的隊伍后面突然大亂了起來,一支漢軍殺到,飄揚著“郝”字大旗,正是從雁門晝夜兼程前來馳援的隊伍,先鋒郝昭統率的五千精銳步兵,另外還有以黑山賊身份歸降的眭固所部。

“殺胡虜,解上黨之圍!”郝昭立馬橫槍,指揮著士兵們向北夾在中間的去卑部落發動進攻。fxSW

去卑的部下初始并沒有把這支步兵放在眼里,大約兩千人調轉馬頭,收起弓弩,換上匈奴彎刀,準備發動沖鋒,收割大好人頭。

在騎兵面前,步兵的劣勢很大,以步兵對騎兵,就算是五比一的比列,也很難占到便宜,更何況幾乎是一比一的比例了,所以,匈奴人覺得這股突然殺到的漢軍步兵,純屬來上門送死的。

但真正交上手之后,匈奴人才發現過于輕敵了。

這支步兵的戰斗力十足,作戰方法獨特,匈奴人縱馬沖過來的時候,他們并不急于出手,而是躲在木盾之下,以防匈奴弓騎兵在馬上馳射。直到匈奴軍的馬匹越來越近,只有幾十步距離的時候,突然一起吶喊著從木盾下面殺了出來,手中皆持強弩,朝著馬上的匈奴人發動爆射……

但見弓弩雷發,所中必倒,沖上來的匈奴騎兵被一片一片的射倒,仿佛被狂風吹倒的麥浪一般,頃刻間就有五百多匈奴騎兵被射下馬來,人喊馬嘶,陣型大亂。

這支部隊正是被麴義調教了多年的“先登營”,原先只有八百人,大多出自涼、并二州,曉習羌斗,悍不畏死,馳騁沙場多年,積累了豐富的臨陣經驗。后來麴義又補充了一千二百人,把這支精銳部隊擴充到了兩千。

袁買知道這是麴義的心腹部隊,自然不會再交給他統率,借口南下救援上黨必須用最精銳的隊伍做先鋒,便把這支悍旅交給郝昭統率。星夜疾馳,恰好在張合被困之時趕到了上黨城下,便于匈奴兵廝殺了起來。

“麴義的先登死士果然厲害,對付騎兵的能力真是天下獨一無二!”

正在中間死戰的張合感嘆一聲。知道來的是麴義手下的精銳部隊,曾經在界橋大破公孫瓚“白馬義從”的先登營。已經三四年沒見到這支隊伍了,戰斗力依然強悍。對付公孫瓚的白馬義從都能夠戰而勝之,更不要提軍紀松弛的匈奴兵了。

“重甲騎拼死擋住后面的追兵,輕騎兵隨我與雁門援兵合圍去卑部落!”

張合一聲令下,率領部下再次向去卑部發動沖鋒。轉瞬之間,形勢頓時逆轉,本來是張合所部被兩面夾在中間,現在的情形變成了張合的隊伍被呼廚泉和去卑的兩只人馬夾在中間;而去卑的隊伍又被張合和郝昭兩支隊伍夾在了中間……

上黨太守郭援在城頭上看見來了援兵,留下五千人守城,也率領一萬三千人馬打開東門沖殺了下來。形勢頓時又有了變化,呼廚泉的隊伍也被夾在了中間……

就這樣,兩萬多漢軍步兵,兩千騎兵和四萬多匈奴騎兵絞殺在一起,只殺的天昏地暗,血流成河。匈奴兵力占優,稍占上風,但漢軍隊伍中既有“先登營”,還有張合的“大戟士”,都是精銳隊伍,倒也沒吃多大虧。

雙方在城下鏖戰了大半天的時間,各自死傷無數。中午過后,王雙率領的四千雁門騎兵也趕到城下,吶喊一聲,加入了戰團。而高干聽說雁門兵已經抵達上黨,便親自率領六千騎兵一路疾馳,在傍晚時分也抵達了上黨城下,加入戰團。

當雙方的兵力接近一比一的時候,匈奴人便再也占不到便宜,看看天色已晚,坐鎮大營的匈奴單于于夫羅下令鳴號角收兵,而漢軍也鳴金撤退。郝昭與高干兩支隊伍,在上黨城下安營扎寨,等待后續隊伍趕到。

一場鏖戰下來,匈奴人陣亡五千余人,傷三千,而漢軍也沒有占到便宜,各部加起來傷亡接近萬人。

張合的騎兵損失了接近一半,只剩下一千余人。郝昭帶來的五千先鋒部隊也折損了一千多,眭固的黑山賊戰斗力更弱,死了兩千多,無奈之下,只好并入了郝昭隊伍里面。從城內殺出來的步兵戰斗力也一般,損傷了三千余人。

而王雙統率的這支騎兵,由于經常在雁門、云中一帶與匈奴作戰,熟悉匈奴人的弱點,因此殺敵最多,自己折損最少,僅僅損失了三百余騎,卻殺死了一千五百多匈奴人。

至于高干的騎兵,實在有負“并州鐵騎”的威名,殺敵八百,自損一千。由此可見,即使兵源優良,但是沒有出色的將領調教,也不可能成為出色的隊伍。

次rì,麴義與袁買統率的一萬五千人也抵達了上黨城下,高干的后續援兵也陸續趕到,聚集在上黨周圍的袁軍數量達到了七萬人,而匈奴騎兵的數量則下降到了四萬人。

袁紹麾下的人馬戰斗力大大的超出了匈奴人的預料,本來以為袁軍與以前的朝廷軍隊戰斗力差不多,沒想到竟然精銳如斯。于是匈奴軍退兵三十里,撤到了空曠的襄垣縣城一帶,在這平原上,可以發揮騎兵的最大威力。準備與袁軍再戰一場,若不能勝,則退回河西一帶。

傍晚時分,匈奴人的戰書送到了上黨城內,張合接下了戰書。

鎮北將軍領并州刺史高干是上黨所有武將之中官職最高的,便毫不謙虛的以統帥自居,得到張合的報告,隨即召集各路將領到自己的大營來商議對策。

出席軍議的除了高干與幾名心腹武將、幕僚之外,還有從上黨城出來的張合、太守郭援,以及從雁門前來馳援的袁買、麴義、田豐三人。

高干倒也沒有過于擺譜,這些人畢竟不是他的下屬。他自己在帥椅上坐了,命令兵卒給幾位將軍列座,只有他的心腹武將站立兩旁。

“匈奴人后退三十里,撤到了地勢平坦的襄垣,給我軍下了戰書,約定一決雌雄,不知列位意下如何?”高干咳嗽一聲,征詢眾人的意見。

上黨太守郭援道:“匈奴軍馬匹精良,善于游擊,平原野戰,我軍恐不能占便宜。竊以為應該固守上黨,待匈奴兵糧草不濟之時,自然退兵!”

“此言差矣!”

袁買不等郭援話落,第一個站起來反駁:“匈奴人為禍并州已久,黎民深受其害,我漢軍常玉討伐,奈何匈奴見到我大軍來伐,便輕騎遁走,時常撲空。今rì匈奴兵既然主動約戰,當一鼓破之,殺的他們心寒,使之不敢再犯我疆土,方為上策!況且,不用許久,父親大人便會率大軍征討公孫瓚,更應該先把匈奴人殺的膽寒,免得他們到時候再來掣肘!”

高干身為并州刺史,整個并州都是他的防區,自然希望匈奴人以后再也不敢來侵犯。此刻正好借張合與麴義的兵力對付匈奴人,因此也贊成袁買的觀點。

商量了一番之后,幾乎所有人都支持袁買的觀點。于是,高干便回書一封,約匈奴人明rì在襄垣境內一決死戰。(。)

我喜歡這本小說推薦

暫時先看到這里書簽

找個寫完的看看全本

熱門分類:


上一章  |  我爹是袁紹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