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用戶登陸后不受影響,注冊是完全免費的,感謝廣大書友:)
部分登錄不了會員的用戶,請刪除瀏覽器緩存,給大家帶來帶來的不便請諒解。
金釗不由的皺起了眉頭說道,“震公,您就不要賣關子了!快給我們說說這小鬼子到底有什么致命弱點!”金釗自然不是真的著急,來自后世的金釗,對于蔣百里的《國防論》和太祖的論持久戰,都有一定的了解,對于日本的弱點,金釗也清楚的很,之所以非要借蔣百里之口說出來,無非是因為蔣百里乃是公認的軍事家,同樣的話從他的嘴里說出來,都更有說服力,金釗也是為了借此來堅定一下部下的必勝信心而已。
看著在場眾人一副求知若渴的表情,蔣百里不由的又想起了當初在保定軍官學校時的情景。蔣百里微笑著說道,“日本的戰爭雖是在其強大的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的基礎之上進行的,但同時又是在其先天不足的基礎之上進行的。大家都知道,日本雖然強大,但是畢竟只是一個彈丸島國,資源匱乏,人口有限,這就是日本的先天不足之處。日本的這個先天不足,也就決定了他經受不起長期戰爭,隨著戰爭的長期進行,日本先天不足的缺點將暴露無遺。日本資源匱乏,工業生產的所有原材料都需要從外國進口,而購買這些原材料是要花錢的,所謂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戰爭就是在燒錢,日本經濟實力雖強,但是也經不起如此消耗!只要我國堅持抗戰,用不了幾年,日本經濟就會陷入困境。……”
蔣百里停頓了一下,端起桌上的茶水喝了一口。這時所有人都聚精會神的等著蔣百里接著講下去。蔣百里放下茶杯,接著說道“華夏不是工業國。是農業國。對工業國,占領其關鍵地區它就只好投降,比如紐約就是半個美國,大阪就是半個日本。但對華夏來說,即使占領我們最重要的沿海地區也不要緊,農業國是松散的,沒有要害可抓。而隨著日軍占領我國領土逐漸增加,戰線逐漸拉長。日本的另一個弱點便暴露了出來。日本只有幾千萬人口,滿打滿算,最多也就只能擴編出幾百萬軍隊。只要我們堅持抗戰,不斷的消耗日軍,日本就不得不將更多的兵力投入戰場,也就是說日軍占領我國的領土越多,其兵力不足的缺點便會越明顯。而反觀我國。我們有四萬萬五千萬同胞,我們有源源不斷的兵員,勝也罷,負也罷,就是不要和它講和,一點點的消耗他的實力。也能將它活活的耗死!這也就是我在國防論中提到的持久戰,只要我們堅持抗戰,勝利最終將屬于我們華夏。”
蔣百里的一通長篇大論,講的眾人頻頻點頭,興奮異常。金釗一陣無奈。這就是專家的權威,這些道理老子也跟你們講過好不好。但是老子講的時候,你們這幫家伙一個個將信將疑的,現在聽蔣百里一說,立刻引為至理名言。
“萬語千言,只是告訴大家一句話,華夏是有辦法的!”等到蔣百里說完,金釗緩緩的吐出了這么一句話!這句話是金釗引用蔣百里的《國防論》的扉頁題詞。
聽金釗說出這句話,蔣百里呵呵笑道,“不錯!五千年來,我們華夏歷經磨難,但始終屹立不倒!因為在面對每一次困難的時候,我們的祖先們從來沒有放棄過,最終都找到了渡過難關的辦法!如今我們華夏再次面對生死存亡之險,但是只要我們不向敵人妥協,最終能找到打敗敵人的辦法!”
蔣百里的一番話再次引起一片掌聲,良久等掌聲停止之后,蔣百里突然說道,“孟博聽說你在福建推行了預備役制度,不知道進展如何!”
金釗點點頭道,“三年前我初掌福建之時,便在全省推行民兵預備役制度,將民兵組織建立到了村一級。經過三年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現在全省有民兵近百萬,其中有接近五十萬人受過正規的軍事訓練,只要經過一兩個月的加強訓練便能拉上戰場,另外還有十萬人的補充兵員,這些人直接上戰場,補充部隊消耗絕對沒有問題。”說到這里金釗臉上現出一絲自豪之色。
蔣百里聽后贊許的點了點頭,“這一點你做得很好,比你那位校長要強。目前全國只有你們福建和李宗仁的廣西建有相對完善的預備役制度!但是這些還遠遠不夠,當今世界新軍事的主流是所謂全體戰爭,只有建立起完備的預備役制度,以義務兵役制代替募兵制,才能充分作好人力、物力的動員和組織,全面地建設陸海空三軍,以適應戰爭的需要。日本國小人寡,但是社會動員能力卻比我國強,為什么?就是因為日本實行的是先進的義務兵役制度,日本政府一聲令下,便能動員全國所有的役齡青年應征入伍,在我國行嗎?所以在全國范圍內推廣義務兵役制是相當有必要的。”
金釗點點頭道,“震公所言甚至!晚輩拜讀了《國防論》之后,便在仙游五縣開始試點推廣義務兵役制度,只是現在才剛剛開始。”說到這里金釗無比惋惜的嘆了一口氣。
蔣百里眼前卻是一亮,他實在沒有想到金釗竟然如此重視自己在國防論中的理論,這讓蔣百里突然看到了一絲曙光。雖然現在蔣百里是老蔣的人,但是兩蔣之間疑慮重重,老蔣根本不會完全信任蔣百里,不然憑借蔣百里的才能,老蔣也不會只讓他當一個有名無實的高參了。但是蔣百里一想到金釗現在的身份,不由得又黯然神傷!金釗的身份是什么,新興閩系軍閥的首領。想到這里蔣百里無奈的嘆了一口氣說道,“孫子曾說過,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軍隊是進行戰爭、實行政略、維持國家生存的工具,“無兵而求戰是為至危,不求戰而治兵其禍尤為不可收拾,自從清末編練新軍以來,兵為將有,長于內爭、怯于御外。以至于民國幾十年來,國內戰亂不斷,白白消耗了國力,國勢漸微,才招致日本倭寇覬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