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之風流人物第229章 擴軍備戰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民國之風流人物 >>民國之風流人物最新章節列表 >> 第229章 擴軍備戰

第229章 擴軍備戰


更新時間:2014年02月11日  作者:七匹孤狼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七匹孤狼 | 民國之風流人物 

但23日晚,張學良得知赤色黨不希望公開“三位一體”的表示后,情勢急轉直下,原本“要蔣接受并保證實施(六項條件)”改成只要兩宋擔保即可;把“先撤兵、先放人(七君子)”改成了只要蔣下令撤兵即可;而要蔣承認西北三位一體的軍政組織一條則根本取消。

1936年12月24日,老蔣針對西安方面六項主張作了如下口頭答復,即:1、下令東路軍退出潼關以東,中央軍離開西北;2、委托孔、宋為行政院正副院長,責孔宋與張商組府名單。蔣決令何應欽出洋,朱紹良及中央人員離開陜甘;3、蔣先回京,后釋放愛國七領袖;4、聯赤容赤,一致對外,赤軍蘇區仍不變,經過張暗中接濟赤軍,俟抗戰起再聯合行動,改番號;5、蔣意開國民大會;6、主張聯俄聯英美。

老蔣沒有為他的承諾簽訂任何協議書,東北軍和西北軍有部下向張學良反應不滿,稱:“我們提著腦袋給你干,怎么到最后連個簽字都沒有?”張回道:“你們政治覺悟沒我高,蔣雖然被捕,但是其政治實力還在,既然我們要放他,要把他捧為領袖,那么逼他簽字,他到時還會反悔,要一個君子協議也很好。”但是張學良沒有萬萬沒有料到的是,他這位義兄根本不是什么君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之后,張學良親自護送老蔣回南京,結果直接被老蔣逮捕,之后更是軟禁了幾十年之久,不過張學良比楊虎城命好,起碼保住了小命。楊虎城則在老蔣撤離大陸之前,被老蔣殺了泄憤。(當然了這是真正的歷史,本書中歷史已經改變了)。

1936年12月25日下午,蔣介石乘飛機離開西安,張學良親自陪同。當日抵洛陽。離開西安前。張留下手令,把東北軍交給楊虎城指揮。

1936年12月26日,蔣介石抵達南京,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由于西安事變的發生及其和平解決,最終結束了十年內戰,實現了國內和平。

金釗因為早就知道歷史。所以對于西安事變的發生,并沒有表現出任何的驚訝,事變之后,也只是象征性了發了幾封通電,呼吁雙方保持克制,以和平方式解決西安事變。

時間終于悄悄的進入了1937年。金釗知道距離全面抗戰爆發只有半年的時間了,于是更加抓緊時間備戰。首先金釗再次對福建的第七路軍進行整編,并制定了詳細的整編計劃。

按照這份整編計劃,整編完成之后,每個師下轄兩旅六團,每個團總兵力達到2500人左右,每個旅有有直屬炮兵營。工兵營,輜重營等直屬部隊,全旅總兵力約一萬人。而每個師又有直屬的炮兵團,坦克團,工兵團,輜重團,警衛營等直屬部隊,一個師的總兵力達到三萬人左右。

空軍發面,三年來金釗通過挖墻腳,先后挖來了幾十名飛行員。十九路軍飛行隊原有二十多名飛行員,而武夷山飛行大隊原有八十多名飛行員。這樣總共有一百五十多名飛行員。而三年來經過培訓可以參加戰斗的飛行員達到三百多人,而空軍學院還有近千名飛行員正在接受培訓。而金釗又先后召喚了一百多名飛行員,這樣金釗手下現役飛行員便達到了六百多人。但是金釗認為這些還遠遠不夠,下令空軍學院繼續擴招。培養更多的飛行員。

但是金釗卻沒有大力擴編空軍,目前空軍只擁有各類戰機二百多架。而福州的飛機制造廠已經投產了,本來福州馬尾就有一個海軍制造飛機處,金釗主政福建后,在此基礎上成立了福州飛機制造公司。聘請曾擔任波音飛機公司第一任總工程師的王助擔任總工程師。

王助字禹朋,華夏航空事業先驅,波音飛機父。王助1893年7月生于河北省南宮市城西南普濟村。大學畢業后從事航空事業,功績卓著,是美國波音公司創辦人之一,曾擔任第一任公司總工程師,設計出乙型水上飛機,一下賣出50架,使公司開始站穩腳跟。

按理說,王助可以留在美國,繼續拓展飛機制造領域;作為波音公司的元老,他也可以累積大量的個人財富。倘若如此,世界富豪榜上很可能早就有王助的一席之地了。但是,他卻在B&W—C型水上飛機剛獲得商業成功的時候,轉身回到國內。個中原委,一些歷史資料這樣解釋:“1917年冬,巴玉藻、王助、王孝豐為了報效國家,毅然放棄國外優越的工作條件和生活待遇,他們成為了最早一批留學歸國的高級航空工程人員。”

事實上,王助是“憤然”回國的。在美國時,他受到了嚴重的種族歧視。盡管B&W—C水上飛機的設計、制造都出自王助之手,但在進行飛行測試時,美國方面卻不允許王助進入測試場地,擔心他會偷學“美國最高航空技術”。

這種明顯針對華夏人的歧視,使王助極為憤怒,也讓他更加認清了祖國強大的意義。不愿在美國忍受屈辱的王助,毫不猶豫地選擇回國,發展華夏自己的航空事業。

王助等人回國后,強烈要求北洋政府籌款創辦飛機制造廠。1918年2月,華夏首家正規的飛機制造廠——馬尾船政局海軍飛機工程處成立,王助被任命為副處長。1919年8月,王助與其好友巴玉藻為海軍設計制造成功第一架水上飛機——“甲型1號”初級教練機。

從1918到1930年的12年間,海軍飛機工程處陸續設計制造出教練機、海岸巡邏機、魚雷轟炸機等飛機15架,并培養出我國第一代航空工程技術人才,馬尾也成為華夏初期航空工業的搖籃。在這期間,王助貢獻極大。

金釗也是在接掌福建之后,才知道這些事情的,在金釗第一次去馬尾船政局海軍飛機工程處,得知飛機工程處曾取如此巨大的成績之后,金釗欣喜若狂,立刻不夠海軍的反對,將該處化到了福建省政府名下,并投資擴建大力擴建飛機制造廠,并將已經調走的王助等人,先后挖了回來。(。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請到m.qidian閱讀。)


上一章  |  民國之風流人物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