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之風流人物第67章 擊斃下元熊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民國之風流人物 >>民國之風流人物最新章節列表 >> 第67章 擊斃下元熊彌

第67章 擊斃下元熊彌


更新時間:2014年02月11日  作者:七匹孤狼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七匹孤狼 | 民國之風流人物 

注冊用戶登陸后不受影響,注冊是完全免費的,感謝廣大書友:)

部分登錄不了會員的用戶,請刪除瀏覽器緩存,給大家帶來帶來的不便請諒解。

“將軍閣下!第二大隊和第三大隊都遭到了支那人的夜襲。冰火!中文支那人的攻勢非常猛烈,但是他們說會盡快派出兵力支援司令部。”平野中佐皺著眉頭說道。

“告訴他們盡快回援,不然的話我們就要全部玉碎了!”聽著外邊越來越近的槍聲,下元熊彌也坐不住了,對著平野中佐大聲吼道。

“將軍閣下!我們距離最近的第二大隊也有一段距離,恐怕他們很難在短時間內趕到。”平野中佐擔憂的說道。

“山炮大隊的,他們不是就在不遠嗎?馬上讓他們趕來支援!”下元熊彌突然想起指揮部附近還有一個山炮大隊,于是大聲問道。

“山炮大隊也遭到了支那人的襲擊,現在支那人已經占領了炮兵陣地。山口少佐正在組織部隊奪回陣地。卑職已經命令他們派出部隊支援司令部了!不過他們肯定會受到支那人的阻擊。為了安全起見,將軍閣下還是趕緊撤退吧!”平野中佐勸說道。

“撤退!我們還能往哪里撤退?四面八方都是支那人。”下元熊彌無奈的嘆了一口氣道。

“將軍閣下!東面的槍聲比較稀松,我們完全可以集中手中的兵力,從東面殺出一條血路撤退,然后在沿著江向南和山炮大隊靠攏。這樣雖然有一定的危險,但是總比在這里坐以待斃的好,支那人的火力實在太強了,守備中隊恐怕頂不了多少時間了!”平野中佐想了想建議道。

我是帝國的高級將領,我還要為天皇陛下開疆拓土,我不能就這樣死在這里。下元熊彌心中努力的為自己的怕死辯解著,下元熊彌一咬牙對著平野中佐命令道,“平野君,馬上組織剩下的兵力,向東面突圍!”

“哈衣!”

“噠噠噠!”一陣槍聲響起,旅團司令部內兩名正在忙著燒毀文件的參謀被打成了篩子,不甘的倒在了地上。謝晉元沖上去一腳將火盆踢翻在地,上去兩腳就將沒燒完的文件踩滅了。謝晉元曾經當過參謀,自然知道這些文件的重要性。謝晉元轉身對許文強說道,“下元熊彌那老鬼子肯定剛走不久,你馬上帶著特務連追擊,絕不能讓那老鬼子跑了。”

“是!”許文強應了一聲,一揮手帶著人便追了出去。

“力哥!你看有幾個小鬼子跑過來了!”一名義勇隊的隊員指著黑暗中跑過來的十幾個小鬼子喊道。

“媽的!張大麻子這小子真沒用,竟然連十幾個小鬼子都擋不住。”丁力忍不住罵道。原來謝晉元讓丁力帶著義勇隊繞到村后,防止小鬼子逃跑。丁力為了防止意外,派手下張大麻子帶著一百多人守在村口,而自己卻帶著幾十個得力手下,在外圍又布置了一道防線,防止有小鬼子的漏網之魚,沒想到這次還真讓丁力給碰上了。

“準備戰斗!”丁力看著不斷靠近的小鬼子,輕聲命令道。

“力哥你看,那幾個小鬼子還披著呢子大衣呢,肯定是小鬼子的大官。”那名義勇隊隊員興奮的說道。

“管他娘的是大官小官,只要是小鬼子,先宰了再說。”丁力隨口說道。等那十幾個小鬼子靠近了,丁力一揮手大聲喊道,“給老子打!”說著舉起手里的沖鋒槍對著小鬼子就是一梭子。于此同時一挺捷克式輕機槍四支沖鋒槍,還有二十多條步槍同時開火,密集的彈雨瞬間將那十幾個小鬼子完全籠罩了,短短幾秒鐘的時間那十幾個小鬼子便都倒在了地上。

丁力一揮手道,“上!”隨后帶著弟兄們便沖了上去。等眾人靠近,發現那十幾個小鬼子都倒在了血泊中,雖然還有三四個沒死,但是受傷嚴重已經失去的戰斗力。砰砰砰清脆的槍聲響起,義勇隊的戰士們將那幾個躺在地上呻吟的小鬼子直接送歸了他們的天照大神的懷抱。

“力哥!你看這兩把刀不錯!”一名義勇隊隊員從死尸中翻出了兩把西洋式的指揮刀對著丁力顯擺道。

“看來這兩個小鬼子還真是軍官!合該老子發財呀!有這兩個小鬼子的腦袋,金大哥怎么著也得再獎賞給我四支沖鋒槍吧!哈哈哈”丁力拿著那把西洋式指揮刀得意洋洋的說道。

沒一會兒,許文強便帶著一幫人追了上來,許文強叫人翻看了一下那些小鬼子的尸體,“一個少將,一個中佐,一個少佐,還有四個尉官!看來這就是小鬼子的旅團指揮部了,這個老鬼子就是下元熊彌。”說完許文強在丁力胸前擂了一拳,“你小子是走了什么狗屎運了,老子們拼了半天命,最后這天大的功勞又落到了你小子手上了。”

此時是1932年,小鬼子用的還是西洋式的指揮刀。德川幕府末期,日本陸軍采用法國式的訓練方法。普法戰爭后,法國戰敗,日本便改向德國學習軍事。明治十八年(1885年),以麥克爾少校為代表的德官來日本陸軍大學任教,日本陸軍的戰術和軍制從此師從德國,海軍則為英國制。不僅如此,連指揮刀也西洋化了。明治天皇和重臣伊藤博文等,戎裝時都佩西洋式的指揮刀。至二戰之前,軍官佩帶有櫻花紋飾的西洋式指揮刀。

1933年2月6日,荒川五郎、栗厚彥三郎等在東京下議院向政府提出復興日本刀劍的建議案,以提倡日本精神及固有文化,獲得一致通過。一個月后,侵占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以第6、第8師團和混成第14、第33旅團等部8萬余眾,分別向中國長城冷口、主峰口、古北口等處進攻,長城抗戰爆發。3月11日中隊第29軍第37師大刀隊在趙登禹旅長的率領下,乘雪夜迂回至喜峰口日軍側后,摧毀敵炮兵陣地,殲敵服部炮兵大佐(上校)以下步、騎、炮兵3000余人,中國大刀凜凜生威。當時的日本報紙說:“自明治大帝造兵以來,皇軍名譽盡喪于喜峰口以外,而遭六十年來未有之侮辱。”因此,在荒木陸軍大臣、柳川陸軍次官、山岡軍務局長等皇道派頭面人物的倡導下,日軍遂于1934年廢棄華而不實的西洋式指揮刀,軍官一律改佩日本式的軍刀以謀應對。這才有了然后無數次出現在熒幕上的日式指揮刀,而此時日軍軍官所用的還是華而不實的西洋式指揮刀。

請到m.閱讀。


上一章  |  民國之風流人物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