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帝劉宏75 科舉出世 (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帝劉宏 >>大帝劉宏最新章節列表 >> 75 科舉出世 (上)

75 科舉出世 (上)


更新時間:2014年05月27日  作者:代號強人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代號強人 | 大帝劉宏 
·

劉宏在朝堂上的言論,傳到外面去了。大家紛紛的叫好,都覺得攤上這么一個開明的皇帝,是大家的幸事。

不同于外面的眾人,劉宏現在是愁眉苦臉的。

他沒辦法不發愁,他搞了一個軍政分離,倒是把軍權牢牢地掌握到手了。可是有太多的官員選擇了加入軍隊,而導致管理政事的官員嚴重不足,現在都影響到了國家運行了。

官員缺少就要征召官員,而漢朝的舉孝廉制度,絕對無法滿足這么大的官員缺口。

“難道現在,就要我把科舉制度給弄出來?”劉宏現在是不停的考慮。

科舉制度,對朝廷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可是要實行科舉制度,這就算是動了那些世家大族的根本了。

在漢末那個時候,舉孝廉,幾乎都cāo縱在那些世家大族的手里。《抱樸子》里記載過這么一句話,就是說桓靈二帝時期舉孝廉的,“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就足以說明這個情況的嚴重了。

現在劉宏,要是將科舉制度給弄出來。世家門閥,對朝廷的用人再也沒有發言權了,他們不借機鬧事才怪呢。

劉宏現在才剛掌了大權,軍隊還沒訓練完呢,現在要是引起了社會動蕩,還真是不太好處理。可是要是不弄這個科舉制度,他現在又到哪里去招人呢?

劉宏最后下了狠心了,反正早晚也得實行科舉制。世家大族,他們要是鬧事的話,誰也擋不住,他們早晚都會鬧的。既然這些事情不可避免,自己就迎難而上就是。如果這些大族要鬧事,他就直接出手滅了他們。反正這樣的威脅,早晚都得解除,現在就借這次機會,直接解除了吧。

想到這里,劉宏覺得,是不是把官制改革一起弄出來啊?這可是個好機會,要是等招齊了人再弄,會耽誤好大的事的。

說起來,憑劉宏的本心來論,他不愿意弄這些改革的。開什么玩笑,改革是那么好搞的嘛?要是改革那么好搞的話,二十一世紀,也就用不著摸著石頭過河了。

而且,他本就是個得過且過的人,沒有什么大野心。對于他來說,當明君太苦了,他一直都認為他是昏君來著。所以,他一直沒考慮過改革政事的事。

不過現在不行了,事趕事趕到這了,一味的逃避也不是個辦法。

有句話叫,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隅,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不管怎么說,劉宏都是個皇帝,有些事情,即便他再不愿意,也是絕對避免不了的。

所以他覺得,他應該應該好好地謀劃一下了。最起碼,也要把官制改革給完成了。有一個良好的官制,朝廷的各項就能順暢,這樣,他以后也就能放心的享受了。

官制改革,可以慢慢的規劃,當務之急,是先把這個科舉給弄起來。

科舉制度,后世已經相當的完善了,劉宏這個帶著金手指穿越的,不可能不知道。所以,他只需要借用后世的制度就可以了,倒是不用太過麻煩。

由于劉宏要編撰《四庫全書》,又弄出了百家論壇,現在整個大漢的讀書人,幾乎全在京城呆著呢。現在突然弄出個科舉制度,立即就引起了轟動了。

不能不轟動,用考試選拔官員,不再以門第選人了。身份不再重要了,有才能就能當官,這給了所有人機會。

和普通人不同,世家門閥的人,全都著了急了。這根本就是在刨他們的根嗎,他們絕對不能同意。

當天,就有好多人上了折子,反對朝廷實行科舉,折騰的最歡的,就是汝南的袁家(就是袁紹他家)。劉宏不予理會,可是越來越多的世家門閥的人摻合了進來,事情也就越搞越大了。

最后劉宏也壓不住了,只能專門抽出一天時間召開朝會,研究科舉的事情。

“諸位愛卿,你們都知道,現在朝廷的各個部門都嚴重缺人,已經嚴重的妨礙了朝廷的運行了。只有舉行科舉,才能盡快招齊缺少的人。”

“陛下,朝廷雖然缺人。但是官員的優劣,事關千萬百姓的利益,應該秉承寧缺毋濫的原則。否則找來一些品質低下之徒,最后受苦的還是百姓。”

“是啊陛下,自古以來,朝廷的用人政策就是用賢不用才,像這種只重才能,不重德行的做法,絕對是招禍之道啊!”

“諸位愛卿的意思朕知道,總的來說,就是有德有才的破格重用,有德無才的培養使用,有才無德的限制錄用,無德無才的堅決不用。”

眾位大臣,聽著劉宏的話很有道理,也是不斷的點頭。

“諸位愛卿,朕就是秉承著這個準則,才弄得這個科舉政策的。經過考試,無德無才的肯定沒有了,剩下的人,最起碼也是有才的。現在朝廷缺人,就給那些有才無德之人一個機會。畢竟朝廷是有監察部門的,要是他們不改過,絕對是會被監察部門給踢出去的。”

眾位大臣現在有些傻眼,不知道怎么一下子,就被劉宏給繞進去了。可是這些大臣,絕對都是些老狐貍了,立即就對劉宏說道:“陛下,您的說辭,猛地一聽是覺得很有道理。可是要讓各地的官員,推舉一些賢德之人,并費不了多少時間,所以微臣還是反對科舉。”

“愛卿說的很對,推舉賢德之人,是費不了多少時間。可是這些賢德之人,是不是適合當官呢?”

說到這里,劉宏掃了一圈下面的眾臣,接著說道:“治理百姓事關重大,只有德行是不行的,必須有才能才行。有德之人,需要培養使用,可是朕現在,沒有時間慢慢的培養啊,所以科舉制度勢在必行。”

“陛下,您這樣不重德行是會招禍的,陛下三思啊!”

“諸位愛卿,朕不是不重德行。如果遇到德才兼備的人,朕絕對會破格重用的。可是在朕看來,朝廷的用人,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才行,而不是只看個人的喜好。畢竟人是會變得,現在的賢德之人,以后未必賢德。就像黃瓊和陳蕃,以前多么賢德啊,可是后來呢,不也是貪污的貪污,造反的造反嗎。所以說,一套健全的政策,才是朝廷的用人之道。而科舉制度,就是這套政策中的一環,還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劉宏現在直接給蓋棺定論了,連黃瓊和陳蕃都拿出來說事了,那些大臣就算是再不愿意,也只能先這么著了。要是在反對,就是在和皇帝找別扭了,那后果如何,就不是眾人能預料的了。


上一章  |  大帝劉宏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