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帝劉宏32 幣制改革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帝劉宏 >>大帝劉宏最新章節列表 >> 32 幣制改革

32 幣制改革


更新時間:2014年03月31日  作者:代號強人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代號強人 | 大帝劉宏 


說道華夏的幣制,劉宏是相當的無語。歷朝歷代的錢幣,除了這最低等的,相當于鋼镚的制錢,就是最高等的紙幣了。中間檔次的錢幣,幾乎就沒出現在華夏的歷史中。

又因為朝廷的管理者不懂的金融,從而濫發紙幣,導致了紙幣信譽低下,從而退出了歷史。而整個華夏的官方錢幣,幾乎就是以一文一文的制錢為主的。

這個可不行,太影響商業的發展了,必須要改變了它。

劉宏也想一步到位,直接印制紙幣,可是劉宏也知道欲速則不達。歷史上宋、明兩朝都印過紙幣,可是結果呢?紙幣都沒能流傳下去。

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就是濫發,致使紙幣信用全無。紙幣本身就是信用貨幣,信用沒有了,它就是廢紙一張,退出歷史,也就成為了必然了。

劉宏沒學過金融,他無法以金融的理論解決這問題。不過這也難不住劉宏,聰明辦法雖然沒有,可是笨辦法,他倒是知道一個,應該照樣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劉宏打算先改良幣制,發行金銀銅三種貨幣。等人們習慣了之后,再以金幣的含金量為單位印制紙幣。這樣帝國擁有多少黃金,就可以印制多少紙幣,是不是濫發紙幣,也就有數了。只要在確立一個標準,紙幣的發行,無論如何不能超出這個標準,就能確保紙幣的信用,不會讓紙幣變成廢紙的。

想要更改幣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漢朝的很多君王都改革過幣制,不過都沒能成功。

這里面最出名的,就要說漢武帝了。他改革幣制,采用了新的“白金”和“皮幣”。書庫wudiun白金的幣面分三等:圓形的龍幣值三千錢,方形的馬幣值五百錢,橢圓形的龜幣值三百錢。

所謂白金,實際上是銀和錫的合金。銀少錫多,作價又那么高,自然會發生貶值。加上銀的價格高,錫的價格低,成千上萬的人又私下鑄造起來,結果白金只用了一兩年就廢止了。

不過不管怎么說,白金都是中國最早的銀幣,而且它也是第一次在幣面上出現了圖型。在此以前,錢幣上只鑄文字,不用圖畫,與希臘體系的錢幣完全不同。可能是漢武帝時,中國已同古羅馬、印度等國有了貿易往來,白金鑄圖型,應該是受到外國幣制的影響,所以很有紀念意義。

皮幣的原料,是用皇家上林苑中養的白鹿的皮,長寬各一尺,上面有彩色的繪圖。小小一塊畫了圖的鹿皮,竟然作錢四十萬,在當時是無論如何都行不通。不過,正因為它的幣材與幣面的價值相差懸殊,因此可以說,它是中國紙幣的最早嘗試。

白金、皮幣的弊病,漢武帝很快就發現了。于是在發行白金和皮幣以后的幾個月后,就又開始鑄造“五銖錢”了。

在中國貨幣史上,王莽的幣制最為五花八門,光怪陸離。不過,它卻促進了鑄錢工藝水平的大大提高。

金錯刀的錯金技術爐火純青,“一刀”兩字發射出水銀的光彩,后世人都把它作為珍貴的工藝品來收藏。東漢張衡在《四愁詩》中寫道:“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

王莽鑄造新錢的主要目的,是想用它來收購黃金。西漢時,黃金在對外貿易中是作為國際貨幣使用的,有一定數量的外流,加上其它原因,使黃金格外希罕。

王莽禁止列侯以下挾黃金,百姓手中的黃金,都要賣給政府,有的干脆沒收。他所發行的方孔圓錢大泉,每枚值五銖錢五十個,小泉每枚值五銖錢一個,鑰匙形的栔刀每枚值五百個,金錯刀因上部陰文“一刀”兩字用了一點點黃金嵌錯,竟當五千枚五銖錢。公元八年,王莽取代劉氏做了皇帝,就將刀錢和五銖錢一并廢除了,專用大小泉。

光武帝劉秀,建立了東漢政權。一開始,他沿用王莽時的貨泉,而且還鑄造了新的貨泉。可是到了后來,也就是他做皇帝的第十六年,又重鑄了五銖錢。這些例子,都說明了,幣制的改革,絕對不是容易成功的。

不過就是再困難,劉宏也得把幣制改革了。畢竟五銖錢的幣值太小,使用起來太不方便了,已經嚴重的制約到商業的發展了。尤其是現在,劉宏將皇室財產和國庫分離了,可以光明正大的用商業掙錢了,影響商業的事情就是擋他的財路,他是絕對不能容忍的。

要改變幣制,就需要一個理由,還得是能夠說服那些老頑固的理由。畢竟在華夏,無緣無故的改變傳統,那是相當困難的。尤其是在那些老頑固的眼中,絕對等于大逆不道。

“眾位愛卿,不知道你們去買東西的時候,是不是感覺不便?”

聽到劉宏的問話,這些大臣有點兒懵,“這小皇帝什么意思?剛才還說著分割財產呢,怎么一下子又跑到買東西上了?”

劉宏知道眾臣沒聽明白,就又說道:“你們買東西的時候,沒有覺得不便嗎?昨天朕問了問物價,稍微看上眼的東西,最起碼也值一大袋子銅錢,稍微貴重點兒東西,要買就得用大車拉錢。朕本以為,昨天朕抄家得了很多錢呢,畢竟拉了幾百大車。可是換算了物價之后,朕才發現,錢雖然是好幾百車,可實際上,并買不了多少東西。因此朕就很奇怪,這買東西,動不動就要用大車拉錢,眾位愛卿就沒感到不便嗎?”

劉宏用這個問題問這些大臣,純屬于問道于盲。這些大臣,哪個家中不是仆役成群,買東西還能讓這些大老爺們動手?從來沒有買過東西的眾大臣們,哪里知道現在的幣制買東西是不是方便。

看著茫然的眾臣,劉宏也知道自己問錯了人了。要是這些大臣整天自己買東西,這幣制就是再困難,也早就應該改完了,那還用得著他提議啊。

本來,劉宏還想讓他們出出主意,看看怎么改良一下錢幣,使它們更利于流通。可是現在,劉宏直接放棄了這個打算了。

讓吃特供的管食品安全,讓警車開道的管交通擁堵,讓執法部門監管法制安全,再讓子女留洋的管理教育,這都是后世領導的專業技能,劉宏可不具備這樣的本事,就是想學也學不來。而他現在覺得,漢武帝他們幣制改革失敗,也應該是沒有后世領導的專業技能。否則的話,幣制改革早就完成了,也不用他在這里費心了。

總結了武帝他們的改革的教訓,再加上后世的一些成功經驗,劉宏得出結論了。首先幣值不能和實際價值相差太大,無論過高過低都不行,幣值過高就會有人鑄造私幣,最終擾亂整個貨幣市場。而幣值過低,朝廷就會有所損失,所以幣制要訂立一個合理的價格。

當然了,讓幣值完全合理也是絕對不可能的,所以防止鑄造私幣,就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了。只要解決這兩個問題,錢幣的改革,也就差不多成功了。

考慮當時的物價,劉宏直接就確定了幣制,普通的五銖錢仍然流通,另造銅幣,一枚頂十個五銖錢。再造銀幣,分大小兩種,大銀幣一枚頂一千五銖錢,小銀幣一枚頂五百五銖錢。最后鑄造金幣,一枚頂十枚大銀幣。

為了禁止造私錢,劉宏將明朝的制度拿出來了。既然連坐不管用,咱就用獎勵,只要你舉報造私錢的,查實之后,他的家產就給你一半。

錢幣的改革,在這些大臣的眼中不是什么大事。畢竟新君臨朝,本來就要發行新幣的,劉宏把它改了,也不是不可以,畢竟這是有前例可尋的。而且這個改法也確實方便,眾大臣也就沒有反對,認同了劉宏提議。

緊張時放松自己,煩惱時安慰自己,開心時別忘了祝福自己!

重要聲明:小說""所有

節請返回,支持請到各大書店或網店購買閱讀。


上一章  |  大帝劉宏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