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隨我心第二二八章 年俗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古代>> 穿越隨我心 >>穿越隨我心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二八章 年俗

第二二八章 年俗


更新時間:2014年03月16日  作者:我心飛揚獨醉  分類: 古代言情 | 架空歷史 | 我心飛揚獨醉 | 穿越隨我心 

.org推薦各位書友閱讀:

(貓撲中文)

“二十三,灶王爺上天;二十四,掃房土;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做點心;二十八,炸麻花;二十九,蒸饅頭;大年三十貼對子。(4G更新更快)”

農歷臘月二十三這天是小年,也是灶王爺到天庭報到的日子,每家每戶都要做灶旋,還要給灶王爺供上糖瓜。

灶旋是給灶王爺上天時帶的干糧,一種半發面圓餅,和面時摻上五香粉、小茴香籽兒、鹽,面稍微和的硬一點,兩面煎的焦黃起泡,吃起來特有嚼頭,要是表面沾有芝麻,味道更好。

糖瓜,就是用麥芽糖做的糖球,形狀似南瓜,也是給灶王爺吃的,是要灶王爺吃了糖瓜,甜了灶王爺的嘴,灶王爺也好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說人間的好話。

二十四,掃房土,既有驅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陳”(塵)布新的含義。

把家里的壇壇罐罐,被子炕席,大件小件,能搬得動的都搬出屋,擱在院里,要是有太陽曬最好,既能殺菌,人們又不會冷到。

掃屋子的人帶上草帽,用布捂住嘴巴和鼻子,把屋子從上到下掃一遍,灑上水,等屋里灰落下,再掃一遍。搬到外面的家具也用水擦洗一遍,被子炕席要拍拍掃掃,除去灰塵。等屋里沒灰了,再把東西一件件搬進來。

二十五,做豆腐,也有的說是糊窗戶。

在沒有玻璃的年代,窗戶都是用棉紙糊的,最初有了玻璃時。玻璃比棉紙貴多啦,大家主要還是糊棉紙。林芳小的時候。家里的窗戶也是糊的棉紙,也就這幾年才換上玻璃。

至于豆腐,價錢跟肉價差不多,一般人家平時也是舍不得吃的,只有過年的時候,或家里來客的時候。才會買一點。

二十六,燉大肉。

就是先把大醬炒成黑紅的顏色,炒出醬香味,再往里加水,估摸著差不多水能淹住肉就行,把有花椒、八角等的調料包擱水里,水開后多滾一會兒。等調料的香味出來,再把切好的大肉塊擱進去。大火滾一會兒,再改成小火慢慢滾,到筷子能輕松的扎透肉塊時,肉就算燉好了。

燉肉的時候多放點鹽,湯要咸。剛燉好的肉吃起來香味并沒有實際聞起來那么濃,香味其實都在湯里,放置一段時間后,各種調料才會慢慢滲入肉里。要是湯不咸點,肉味太淡不會那么好吃,還有就是,可能沒等調料味滲進肉里呢。肉就因為天氣變暖而壞掉了。

很多人家都是在年三十晚上才燉肉,因為買的肉不多,怕燉得早了還沒到過年,孩子們就把肉給偷吃得差不多了,待客時不夠用,那可就失了面子。

二十七,做點心。

點心皮是用白面,水和豬油和的,喜歡的話,點心皮里加點糖也行,面要多揉幾回,這樣做好的點心皮才會層多層薄,賣相好看,吃起來酥軟。

一般的點心大致只有糖面餡、棗泥餡、豆沙餡。點心餡材料的比例,烤點心的火候,都要掌握好,弄不好的話,點心會很難吃,點心吃起來不是又干又硬,就是甜的能膩死個人,要不就是吃著沒味兒。

林芳不會做點心,但會加工已包好的點心,其實就是好玩,將老爸包好的點心,弄成各種小動物造型,然后親自在爐火上烤這些點心,還別說,玩得次數多了,林芳烤點心的水平在家里算高的,除了林源民,誰也比不過她。

二十八,炸麻花。

麻花面要和的硬,炸出來吃起才脆,那和面就得要力氣大的人,這得要一大家子人忙活,差不多都是幾家人湊伙干。兩個人用搟面杖把面團反反復復的用力壓,直到壓得面團摸起來滑溜溜的反光,再把大面團切成小塊,這時候就能揉面了。

說來奇怪,那么硬的面,先經過搟面杖壓,再經過反復揉,竟會變魔術一樣,面團不但軟軟和和任你怎樣把玩都行,還非常有彈性,沒有經歷過的人,怎么著也想像不出這種神奇。

把揉好的面團切成面起兒,一個一個在表面涂上油,整齊的碼在盆里,就開始搓麻花啦。

炸麻花也講究火候,油太熱,麻花炸焦了不好吃,油不熱,炸出來的麻花不香。炸麻花是雙手使筷子,這也有技巧,使得好,炸出來的麻花溜直好看,使得不好,那炸出來的麻花就歪歪扭扭的,用來待客的話,主人家會很沒面子。

說是炸麻花,其實也就是個說法,家里有條件的話,很多東西都能炸,紅薯、豆腐、山藥、肉丸子、素丸子、魚等等,就是很費油,家里條件不好的,只炸一點意識一下,炸出來的東西只用來待客,自己是舍不得怎么吃的。

二十九,蒸饅頭。

來到當地的很多人會覺得暈頭,饅頭和饃饃到底有什么區別,還不都是發面做的?其實本質上,饅頭和饃饃確實沒什么區別,當地人之所以會這樣分開叫,不止是因為這兩樣形狀不一樣,口感也不一樣。

饃饃的形狀近乎方形,和好面后,將面團揉成長條形,再用刀把長條形的面切成一截一截的,面發好后,蒸熟就行了,這一截就是一個饃饃,表面較粗糙。

而饅頭是半球形,跟做饃饃的工序一樣,只是,要把這一截一截的面變成圓的,就得花時間一再揉,直到揉得面團表面光滑,圓溜緊實,面縫都暗藏在饅頭底面,饅頭才算好,面揉的多了,吃起來就勁道,口感好。

平時人們吃的都是饃饃,只有過年時才會吃饅頭,就是因為做饅頭太花時間。

家里沒時鐘計時間的,要判斷饅頭是否蒸熟,就看籠上冒氣的形態。籠剛搭好時,人們會在每層籠的接縫處纏一圈濕籠布,以圖阻擋籠縫里露出的蒸汽,也就是起著密封的作用,其實籠布都是棉布做的,透氣性好,哪里能密封的了。

開始時籠表面冒白氣,那是濕籠布上的水分受熱蒸發。等籠布上的水分蒸發完,籠上就只有微弱的蒸汽冒出,隨著鍋里水開,籠上慢慢的蒸汽會越來越多,直往上沖,達到一定程度,蒸汽又慢慢變少,直到蒸汽再次變得稀薄時,饅頭就熟了,此時就可以熄火。

不過這個時候還不能掀籠,要等蒸汽再落一下才行,否則很容易出現“鬼抓饃”,不吉利。

所謂的“鬼抓饃”,就是掀開籠后,有的饅頭以肉眼看得見的速度,迅速的癟下去,變硬變青,有那上面有明顯小坑的,就好像有人用手指頭摁的印子,人們解釋不清這種現象,就說是被鬼抓了。每每碰到這種情況,都會有人對著虛空破口大罵,意圖罵走那些小鬼,有懷疑是自家已去世親人蒞臨的,便會供上香火,好生祭奠一番。

大年三十這天,林源民一早就把紅紙裁剪好,動手磨墨,待墨汁濃稀剛好,毛筆蘸飽墨汁,準備下筆時,忽然又把筆放下,對著睡眼惺忪的林芳道:“芳啊,你不是說今年你來寫對聯嗎,好,這個活兒往后就交給你了,我老人家也輕松輕松,享受個現成。”

昨晚睡得太晚,林芳這會兒腦子還不太清醒,就給自己倒了冷洗臉水,可她剛要將手浸入冷水,董慧欣一把扯開她,呼啦啦就往冷水里兌進了熱水,臉盆上方立時水汽縈繞,林芳無奈,只能用熱水洗臉,邊洗臉邊聲音慵懶的問林源民:“爸,往常年一進小年,你就不停的幫人寫對聯,怎么今年拖到今天才寫呀。”

林芳以為老爸在飯館那邊幫人寫對聯的時候,自己家的順手已寫好了呢,因為自己這幾天都在家幫忙做過年的吃食,沒怎么去飯館。

“我這還不是為了讓你露一手,才特意留著今天寫的嗎?”林源民絕不會承認自己是不記得了,雖然平時嘴上總嘮叨自己老不中用記性差,其實他很不想承認自己老了呢,這好日子才剛有個盼頭,他還想好好干他個幾十年。

董慧欣撇撇嘴,不過沒有揭穿他,昨天他還嘟囔今年忙翻了,把寫對聯這回事給忘了呢,村里人也知道他忙,好像集體商量好了一樣,今年都沒來找他幫忙。

林芳當然也不會信老爸的說法,自己這幾天可都在家呢,商店那邊加工辣椒醬的活沒停,家里這邊還要多準備幾個大男人過年的吃食,老爸老媽幾乎從早忙到晚,就連自己這個往年從來不干活的人,老爸老媽都沒硬是阻止自己的幫忙,忘了寫對聯這回事也是正常。

林貴成派來的工人過年前并沒有回家去,反而是加緊干活,雖然工人小頭目說過,過年的事他們自己會打理,不用林家費心,可林源民總覺著心里過意不去。

人家過年都不回家,就是為了幫自己家趕時間干活,再說對方全是大男人,他見過那幾人的伙食,根本就是只處于能做熟的程度,看著都好吃不到哪里去,大過年的,怎么著也得改善一下伙食,所以這回不管小頭目怎么說,林源民都強硬的決定替他們準備過年的吃食,小頭目請示過林貴成后,也就由著林家忙活。貓撲中文


上一章  |  穿越隨我心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