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g推薦各位書友閱讀:
(貓撲中文)
林芳想起,她離開良平鎮之前,李音薇曾經要送給她一顆珍珠,那模樣與她手上這顆珍珠一模一樣,以她那敏銳的六識,她幾乎可以確定,此珍珠便是彼珍珠。請使用訪問本站。這顆珍珠怎會到了林武手中呢?要是能根據這顆珍珠的來歷,順藤摸瓜,豈不是能找到李音薇?
越想越覺著此事可行,心中按捺不住急切要向林武問個明白,不過她還是忍住了,得找個機會單獨跟林武說明情況,讓他暗地里查一查。茲事體大,最好先不要驚動家人,若是有找得到李音薇的可能性,再告知家人,若是希望渺茫,便將此事先按下,否則,只會引得家人傷心,尤其是已上了年紀的外祖父和外祖母。
李翠蘭由京城剛到林鎮時講過,第二年開春天暖和了,李子易會親自送爹娘來林鎮,可大家左等右等,從第二年開春等到立秋,又從立秋等到開春,李翠梅每次去信問二哥何時來,李子易都講快了,可這快了快了的,直到去年初夏,李子陽才將爹娘送來,而非李子易。
原來,這幾年朝中事多,李子易忙得走不開身,幾次已經整裝準備送爹娘往林鎮,臨走臨走,又被事情絆住,有一回已經出了京城,竟是硬生生被追了回去。李青云本想著自己老兩口還沒到老糊涂地步,找到女兒的住處不是難事,可李子易就是不放心,老兩口都是已經七十多歲的人了,路上有個閃失怎辦。
李子陽本來想跟爹娘一塊來三姐處,大鳳卻是死活不肯離開京城,她不想再過回農人生活,也絆著李子陽走不開,就這樣,一拖再拖。拖到去年春末,還是李青云夫婦發飆,不管不顧騎馬就往京城外沖,李子易才不得不妥協,可他還是走不開,只有李子陽來送。
因為李音薇失蹤之事,李子陽跟大鳳之間已有了嫌隙,加之大鳳自進京后這幾年變化之大,竟是到了嫌棄他的爹娘與姐姐土包子的地步,李子陽與大鳳已是貌合神離。送爹娘來到三姐處,李子陽賴著不肯回京城,最后還是被潘氏狠心趕了回去。
不是李青云夫婦不心痛小兒子。可若是由著李子陽的性子,他與大鳳最后的結果,只能是和離。和離后,李子陽做為一個男人還好過些,上有父母。平輩有兄弟姐妹,下還有女兒侄女外甥外甥女,即便將來他生活不能自理,無論哪個親人都不會對他置之不理,可和離后的大鳳待要怎樣過。
當年連下暴雨,大鳳娘家人不聽勸告。執意守在村里,如今幾年都未有聯系,是死是活也未可知。若真和離。讓她一人在京城中怎樣立足,別看她如今似很風光,若沒有將軍府的名頭,她什么都不是,人到中年。就是再嫁,將軍府不要的女人。誰又敢娶。
雖還有兩個女兒,可女兒已出嫁,又能指望多少。
何況,大女兒李音容本就是自私自利的性子,一旦爹娘和離,她必會嫌棄娘親影響她在婆家的立足。李音華當初被娘親花言哄去京城,再也沒能回到祖父祖母身邊,出嫁后生活不如意,心中怨恨娘親,已是幾年未理會過大鳳,大鳳若真和離,李音華會不會管她還未可知。
未去京城之前,小兒媳雖也有些嫌貧愛富,可也不壞,只是這幾年被富貴迷了眼,李青云老兩口想著,大鳳經歷過挫折以后,必會醒悟,不能就此拋棄了她,所以老兩口寧肯兒子受些苦楚,也舍不得置兒媳于不顧。不過,他二人也只能做到此地步,至于李子陽回京城以后會怎樣,老兩口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李青云夫婦在林府住的時間并不長,來到林鎮不久,他們自己買了一座不大不小的院子,收拾好之后便搬進新院子,不過李青云和潘氏不像林淑珍與袁家兩對老人,他二人閑著沒事,整日里就只想著怎樣玩。
李青云這一生有兩大嗜好,一是抽煙,一是下棋,他的棋藝很高,一般人下不過他,能與他下個不相上下的,整個林鎮為數不多,其中就有他的兩個女婿,大郎跟二郎,可這兩個女婿平日里都很忙,潘氏雖也貪玩,還是曉得輕重,囑咐自家老頭子,不要總是去打擾兩個女婿,李青云卻是忍不住,這才有了前面老兩口貓捉老鼠的畫面。
晚間用過飯后,林芳來到林武的院子,又派人喚來譚六,才將她關于珍珠的猜測告知林武。林武向來相信妹妹的判斷,便將珍珠的來歷說明。
今日有個來游玩的江南客人,參觀膠泥場時,臨時起意定制了一批膠泥像,因身邊銀錢不多,便將他此次游玩途中得的一顆珍珠做為定金,其他貨款,等膠泥像全部制好交貨后,再行付清。林武見這珍珠著實罕見,想著妹妹肯定喜歡,便拿回了回來。
林芳問:“五哥,那江南客人是否已離開?”
林武搖頭:“尚無,他講明日要上山搶燒第一柱香,為老母祈福,之后要在寺內住上幾日,聽大師講經。”
“那便好,待他明日上完香,五哥你去尋他,就講妹妹我很是喜歡此珍珠,想湊成一對,問他此珍珠哪里得來,你好親自去尋來。”
說完,林芳轉而又對譚六道:“其余事便拜托譚叔了。”
“六小姐放心,我自會盡力。”譚六施禮告辭。
林芳得到珍珠的第二日清早,童氏宣布,按照林家女兒到十八歲才能出嫁的規矩,由于司馬茹素年紀還小,尚不滿十五歲,她與林武的的定親禮只能先行小定,明日便行小定禮,待司馬茹素滿了十六歲,再行大定禮,林武那原本因可娶到司馬茹素而喜滋滋的笑臉,立時變成了苦瓜臉,其余人則是各個嬉笑。
倒不是林武對小定有意見,能娶到司馬茹素他已經很是欣喜了,為了自己喜歡的女孩子身體好,等幾年再成親,他還是做得到的,問題是,這多陵縣的小定禮實在古怪,莫說是對于天吃甜食的林武,就是再能吃苦的人,都很難忍受。
本朝定親有大定與小定之分,大定主要是,男方將彩禮送到女家,女家再將嫁妝單子給男方過目,小定則是男女雙方互相只交換信物,先將雙方關系確定。多陵縣的大定禮與其他地方大同小異,而這小定禮,除了交換信物外,男方還必須喝下未來岳父親手榨的一小碗苦肉汁,而這苦肉,則得定親的男孩子親自去采。
林芳小的時候,和娘親還有李音薇一起,去大姨李翠蘭家里,路上娘親和大姨曾教她與李音薇認識過苦肉,形似蒲公英,但葉片比蒲公英肥厚,就如切好的肉片般,娘親講,苦肉吃起來雖奇苦無比,卻最是清心敗火,暑天吃最好,且是解毒良藥。
當時只聽娘親如此講,林芳和李音薇就覺著舌下泛苦水,林芳問娘親,紅姨做菜時,為去怪味,會將菜稍過滾水,這苦肉可否也如此。結果娘親回答,也可,過滾水后,可當一般蔬菜吃,無藥用價值。李音薇問,過了滾水的苦肉是否還苦,娘親答,清涼微苦。
也就是講,這苦肉無論怎樣處理,都是苦,對于林武那無甜食不歡的味覺來講,喝苦肉汁跟受酷刑沒兩樣,要命的是,苦就苦吧,還得親自去采來送給對方來虐待自己。
只看林武此時的苦瓜臉,林芳就可想象得到林武喝苦肉汁時的表情,更覺好笑,可是笑聲最后卻是變成了一聲嘆息。當年認識苦肉時,自己五歲,李音薇八歲,如今自己已十五歲,李音薇便已滿十八歲,不知如今李音薇長成了什么模樣,經歷那場災難后,她又是否還活在世上。
好容易能夠抱得美人歸,再苦也得受,明日即是小定禮吉日,林武趕緊行動,上山先完成林芳教給他的任務,問清那江南客人珍珠的線索,然后便去尋苦肉。
那客人倒也坦率,珍珠是別人抵債給他的,他也不知那人是否還有相同或相似的珍珠,并將抵債人的住址及信息給了林武。接下來的時間,齊管家根據譚六所講那江南客人提供的線索,調派齊莊人力,開始明查暗訪,尋找珍珠的原主人。
林鎮原還是林莊的時候,有大片的荒地,那時野菜到處可見,采苦肉根本不費事,密集處,一刻鐘便可采上半籃子,如今即便是犄角旮旯的土地,都被利用,想要在平地采到夠榨苦肉汁的量,很是要費上一番功夫。
應來游玩的客人所提要求,山上這幾年做了適當的改造,以適合于游玩,不過大多地方仍舊保持原貌,想要尋到足夠的苦肉,比在山下還是容易些,到得太陽落山時,林武已是采得滿滿一背簍,有苦肉,也有別的野菜,苦肉蓋在野菜下面,天熱,若是苦肉直接暴曬在太陽下,失去水分,榨起汁液來豈不費勁。
這林武也是愛司馬茹素愛得癡了,生意場上靈活多變的他,此時只想著過了“自討苦吃”這一關,司馬茹素便是自己的未婚妻了,卻沒想著像別家男孩子那樣,使巧辦法讓那汁液稀些。貓撲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