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隨我心第一三四章 年余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古代>> 穿越隨我心 >>穿越隨我心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三四章 年余

第一三四章 年余


更新時間:2014年03月16日  作者:我心飛揚獨醉  分類: 古代言情 | 架空歷史 | 我心飛揚獨醉 | 穿越隨我心 

.org推薦各位書友閱讀:

(貓撲中文)

“五哥,你今日可去膠泥場?”

“不去,我今日要跟爹爹去嘉和鎮。請:。”

“那,五哥何時回返?”

“明日。”

“哦——”

摸摸陳世緣耷拉下的小腦袋,林武好笑:“世緣,你想去膠泥場,自去就是,不用等我。”

小世緣搖搖頭,不再言語。

林武心覺不忍,哄道:“世緣,我讓人給你送來一塊膠泥,你在家自己捏,可好?待我回來,便帶你去膠泥場,可好?”

“不要,”小世緣還是搖頭:“世緣捏不好,會將膠泥弄壞。”

“哈哈,弄壞重新捏便可,有甚關系。”要哄陳世緣這個有時一根筋的小家伙,只是這幾句話,覺著還是不夠,林武又彎腰在陳世緣耳邊低聲道:“我告知你一個秘密,別看我現在捏得泥像好看,小的時候,我可是不知弄壞多少膠泥,人家不知道,我自己心里可是清楚,小孩子就是要多弄壞一些膠泥,才能學會捏膠泥像。”

眨巴眨巴大眼睛,陳世緣不相信:“真的?五哥不會騙世緣?”

林武很是篤信:“我騙你作甚,不信你可去問你六姐,或是問你伯父伯母都可。”

小手放在自己后腦勺,摸摸已很是凌亂的頭發,陳世緣憨笑:“嘿嘿,我信。”

難得看見小世緣表情多變,林武忍不住又摸了幾下陳世緣的小腦袋,才吩咐下人去膠泥場,搬一塊膠泥來送到惜緣院,自己則領著小繩,往爹娘的疊翠院而去。

林芳自前年冬日犯過一次心疾,由沈夫子所開湯藥暫時養著,一年多來心疾倒再未犯過。不過,身子從那時開始漸漸虛弱起來,人也變得纖細,與小時那個胖嘟嘟的小女孩相比,簡直判若兩人。

一年多來,林莊變化也是很大。

王鴻榜兩口子回到良平鎮后,很快,王家便請人看好吉日,王鴻文與林翠娥的親事便定下來。先下小定,再是大定。開春成親。

成親那日,大郎夫婦卻是最為難受,李翠梅一手將林翠娥撫養長大。林翠娥跟隨大郎夫婦這幾年,大郎與這個最小的妹妹,感情也越發深厚,如今,妹妹要出嫁。大郎卻是不能以兄長的身份親自送親,因他已被父親棄絕,已非林家人。

成親那日,林翠娥哭得可謂是肝腸寸斷,本就路遠,現又嫁為人妻。成為別家人,往后,不知還能有幾回。與自家如爹娘般的大哥大嫂相見。王鴻文一再保證,每年都會陪妻子回來看大哥大嫂,林家人也各個勸慰,才勉強沒有耽誤送親吉時。

望著漸漸遠去的送親隊伍,李翠梅一直強忍著的淚水。才噴涌而出,她。又怎舍得。

開春后,土地解凍,林家開始大興土木,如林仲嗣所講,旅店,飯館,鋪子,戲院等等,所有人們日常生活中該有的,都基本建齊。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聽聞林莊這個福地名氣,有那如自行老和尚般的云游和尚,相繼來到此地,原本只打算在禪院旁加建幾個小院,眼看是不夠了,林家索性將禪院擴建,那些崇拜自行老和尚的人,自愿出錢出力,爭相幫忙,只想寺院盡快起好。等寺院落成時,連林家人自己都不敢相信,一個民間自建的寺院,規模竟不比那官建的中等寺院差。

寺院名便用老和尚的法號命名:自行寺。

林家學堂也重新翻建,學堂原址,擴為男子學堂,林家搬入新院后,舊址改為女子學堂,大郎任男子學堂名譽校長,林芳任女子學堂校長,男子學堂日常教務也歸她管,兩個學堂,都有啟蒙和初學兩級。藍婆子和線兒兩母女,分管男女學堂雜事。

學堂夫子,已不止林芳、陳董還有沈夫子三人,又另外延請了幾位有學問之人來任教,有男夫子,也有女夫子,課業設置,大多同官辦學堂一樣,不同的是,另加了林芳陳董自編課程,歷史、地理、生物,合為一門課,名為“自然”。

在林芳的學堂名氣越來越大后,“自然”這門課,引起朝廷關注,后又經那些資深夫子進一步完善,朝廷將此門課做為正式課業,在各處學堂施教,此是后話。

袁莉于第二年夏天最熱的時候,生下一個男孩,童氏為他起名林炎,當時的林六郎,已是年滿二十九,與這個世界十五六歲就成親生子,三十歲便已當得祖父外祖父來比,他此時生子,已能稱得上是老來得子。

林芳的耳場,經過經驗人士陳董的培育,已是采摘了幾茬黑木耳,耳場收入,除給陳董的技術投資分成,以及工人的薪銀,全部落入林芳的小金庫。

已升級為住持的自行老和尚,一點也無高僧自覺,整日里纏著林芳和陳董要菜譜,這個老頑童現在也開始賺錢,別看香客在寺院吃素菜免費,可是,能有閑情留下來吃頓素菜的人,哪個捐的香火錢會少了,林仲嗣戲稱老和尚為奸僧,老和尚則強辯,此方法乃是寺院自給自足之法。

林家現在已經將陳董當自家人看待,在搬進新院時,連陳董一起搬了進去,林芳和陳董各自住一個單獨小院,兩人院子相鄰。

林芳喜好細細碎碎的東西,院名也用她喜歡的細碎花草名字,喚做“彩星”。陳董自己也知只是暫時寄居林家,可她還是鄭而重之的請來自行老和尚,要老和尚給她的院子起名,老和尚便給她的院子起名“惜緣”,顧名思義,是勸她珍惜此一世的緣分。

除了對大郎夫婦的稱呼依舊為伯父伯母,對林家其他人,陳董姐弟已經跟林芳一樣的稱呼。七歲的陳世緣,多動癥已是好了很多,林家的院子,是按每個孩子一個而建,而且建院時,便留有備用院。現如今即便陳董跟陳世緣分開住,院子也是夠住的,可陳世緣依然黏著陳董,無論怎樣講,也不肯分開住。

林莊大搞建設時,買了周圍荒地的人,也沒有閑著,爭相開荒地,起房屋,都想沾些福地的福氣。陳董買的那塊荒地,大郎也幫忙開墾好,租給新來的村民。所以,陳董現在也算是一個小小的地主。

放暑假回家的林武,見林莊周圍大變樣,又聽林芳講起自己的福地計劃,心思活泛。想到了一個更為大膽的計劃,央求爹爹給他買來三十個人,整個假期,都在訓練這些人制作膠泥像。

不過,并不是每個人都會整個制作的程序,林武聽取林芳的建議。制定出一個流水線,從挖土,曬土。揀石塊草根,粉碎,放入池子加水成泥漿,過濾,曬干泥漿。砸制土坯,到最后的保存土坯。都各有專職,各司其職。

將膠泥捏制成像,以及給泥像上色,同一件作品最好還是由同一個人完成,既顯示了對工匠的充分尊重,也不會限制工匠的思路,對于挑選這些關鍵匠人,林武很是慎重,不辭辛苦,親自去人市挑選,從去年暑假開始,到今年暑假,一年時間,除去在學堂上課,其余時間大多在留意挑選匠人。

林武這一番忙活,目的只有一個,便是準備大批量捏制膠泥像,多為佛家人物,準備打著福地的旗號,向來往的客人兜售,做成一項產業。當然,也可接受客人的定制,捏些其他泥像,反正,只要是從林莊出去的泥像,都帶有福氣就是。

由于林伯嗣的臨死棄絕,兩個兒子只能完成進學,便被迫打止學業,這原本是大郎夫婦心中的傷痛。如今,大兒子林文入軍中,每每寄來家信,都講,因勤奮,與給上司所提建議被采納,已漸積軍功,前程在望。二兒子林武年紀雖小,卻是心靈手巧,且已顯示出生意頭腦,將來也必不會是等閑人,夫妻二人漸覺心中安慰。

大郎與李翠梅最為擔心的,就是女兒林芳,雖比同齡孩子早慧,卻是身子虛弱,每每想起那日林芳犯心疾,二人都心有余悸。對于沈夫子的出現,二人都心中覺有蹊蹺。這沈夫子來的太過湊巧,無論沈夫子,還是嬸母,都講沈夫子是看中林莊這塊福地,要借福地靈氣,研制新藥,大郎夫婦總覺必與女兒的病有關。

已滿七歲的小世緣,還是不太講話,不過奇怪的是,他對與自己性子完全相反的林武,卻很是崇拜。

林武放暑假后,小世緣幾乎成了林武的跟屁蟲,只要不出村,林武走到哪里,他便跟到哪里,不過最喜的,還是跟隨林武去膠泥場,看林武將一塊塊膠泥變成各種泥像,林武還會邊捏泥像,邊給世緣講有關泥像的典故,講得是有聲有色,小世緣也是聽得聚精會神。

陳世緣雖小,卻也知道膠泥制成坯很繁雜,要花費很多時間與氣力,所以盡管很是好奇,還是不會隨便玩弄膠泥,也離正在晾干的膠泥像遠遠的。

有一回,見陳世緣圍著一個剛制作好的牧牛童像,一圈一圈轉悠,小手一伸一縮,非常想碰泥像,可能是怕將泥像弄壞了,硬是忍住沒碰,林武覺著小家伙可愛,便將那個放牛童送給了他,問他想不想學捏泥像,小家伙很是小心的問:“你家泥像師傅,均是簽了身契的,世緣不想賣身,世緣要跟著姐姐,長大了保護姐姐,世緣不要學。”

眼神已經出賣了他很想學,可是為了守候姐姐,還是講著違心的話,林武感嘆小家伙的懂事,開始手把手的教他,陳世緣也是手巧,學得很快。現在他除了黏陳董,便是跟著林武,倒對正兒八經的師傅林仲嗣,不是很熱乎,恨得林仲嗣牙癢癢,可也無可奈何,誰讓他沒事老耍著人家玩。

現已初秋,林炎也已過了一歲生日,六郎與袁莉掛念家中,童氏和林仲嗣也很想回去,幾人商議著擇日回良平鎮,可還未等他們啟程,二郎已是帶著一家大小,滿身狼狽來到林莊。貓撲中文


上一章  |  穿越隨我心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