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起大明第五百二十三章 沉沒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血起大明 >>血起大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二十三章 沉沒

第五百二十三章 沉沒


更新時間:2014年03月09日  作者:大漢雄魂  分類: 歷史軍事 | 大漢雄魂 | 血起大明 
»»»正文

第五百二十三章沉沒

天啟六年十二月遼東灣發生了一件大事,從朝鮮撤軍的薛家軍薛破虜部,馬步兵以及部分碎覺民眾五千多人,在航行一天后遭到了大風暴,大風暴持續三天三夜,等到風平浪靜之后,原定按計劃應該在山東登州靠岸的薛破虜部,從此見無影無蹤了。阿甘

開始登萊巡撫李嵩沒有當一回事,時間久了覺得不對,才派船去大海里尋找薛破虜船隊的下落,登萊水軍在海上溜達了幾天,撿到了不少被風暴打爛的船板,還撈到了幾具身穿大明官軍服飾的浮尸,以及其他與軍隊有關的漂浮物。

于是登萊水軍向巡撫李嵩報告,大明薛家軍遼東所部船隊在海上飄沒了,登萊巡撫李嵩得到這個消息頓時驚呆了,后悔自己沒有早一點派船出海,一個薛家軍的士兵都沒有救著,可是要說幾十艘船全部被風浪打翻,李嵩是萬萬不敢相信的,于是李嵩派出更多的水師出海尋找遼東薛家軍的下落。

李嵩拖到快過年了,登萊水師回來只帶回一些破船板,而東江鎮的毛文龍總兵的信函也到了,薛家軍薛破虜參將是把朝鮮剩余人丁物資移交東江鎮之后,在十二月初八大風暴前一天離開了朝鮮平安道的,毛總兵感激薛破虜將軍仁義,已經在皮島給遇難的薛家軍官兵舉行了海祭。

沿著江南方向也沒有遼東薛家軍絲毫消息,李嵩實在是不能再拖了,只好把遼東薛家軍在海上翻覆這個似是而非存疑的消息上報朝廷,遼東薛家軍在海上翻覆這個消息,在天啟七年正月初二才傳到紫禁城,出了值班的內閣、兵部官員略知一二,其他朝廷官員還在家里過春節,就是這個存疑的消息也被皇宮傳出來密旨,嚴令知情官員封口。

不過這么大的消息怎么可能瞞得住,一兩天之后整個北京城就滿城風雨了,但是這種事情也只是傳傳,畢竟沒有確定薛家軍的船隊全部沉沒,可是那些仇恨和不滿薛家的人,現在不知道有多么高興,為薛家難過的人北京城也不少。

薛睿從下人那里得知薛家軍沉船這個消息,心里咯噔了一下,難道薛破虜他們出事了嗎,這可是五千多條人命啊,薛睿坐在自己的書房里發了好一陣子呆,后來想起自己孫媳陳氏說過,云兒有心把薛破虜的隊伍雪藏起來,莫非薛破虜船隊的沉沒是一場計謀。

于是薛睿派毛老幺去薛莊探聽消息,毛老幺前腳一走,后腳就有人來探聽消息了,老伙計原錦衣衛親軍都指揮使駱思恭,駱思恭是來安慰薛睿的,年前駱思恭就來拜望過薛睿了,駱家在大同可是賺老了銀子的。

駱思恭委婉的慰問了薛睿,并表示已經通知江南沿海各府全力搜救海上的薛家軍,信王為這件事是茶飯不思,因為不能親自過府慰問,才托思恭代為致意,薛睿表示了對駱思恭和信王的感謝。

駱思恭在臨走的時候,期期艾艾的告訴薛睿本來信王給薛破虜爭取了去薊遼總督喻安性處效力,薛家以后有什么需要,信王還是會一如既往的幫助薛家的,薛睿只是默默地把駱思恭送出了薛府。

薛睿回到自己的后院,心里一直鬼火冒,這段時間為薛破虜軍的去留爭論不休,遼東巡撫袁崇煥公開要人,并表示要給薛破虜開誠布公的談一談,為了國家大局不惜委屈自己,愿意向薛破虜賠禮道歉演一出將相和。

可是全朝廷官員都知道,袁崇煥和薛破虜是死對頭,這除了是袁崇煥在演戲,就是袁崇煥在一廂情愿,薛破虜自己去袁崇煥帳下的可能性等于零,除非朝廷硬性指派薛破虜去袁崇煥帳下聽令。

替代因為將相不和而免職的遼東經略高第的王之臣,也以遼東經略的身份想調薛破虜部去山海關聽令,一向沒有發出聲音的京營副將薛傲韌,也上書朝廷希望薛破虜部毀滄州歸建制,只是薛傲韌的聲音被朝廷有意無意的忽視了。

不過朝廷不少官員提出要分拆遼東薛家軍,這種聲音成了天啟六年下半年關于遼東薛家軍的主要論調,據說兵部方案都準備了好幾個,最可能的是薊鎮、遼東、山海關參與分兵,現在薛破虜的隊伍沒有了,關于遼東薛家軍的一切事情都無從談起了。

薛睿得到自己孫媳陳氏給自己的消息是一切無憂,不過陳氏并沒有說明具體情況,看來陳氏對薛破虜事情知道也非常有限,這使得薛睿的心里非常忐忑,直到過了大年陳氏才來薛府見了薛睿一面,告訴薛睿薛破虜全軍安全抵達了長涂島,并告訴薛睿隨時準備離開北京城,放下心來的薛睿反而對離開北京城猶豫起來。

薛睿得到薛破虜準確消息后的第三天,天啟皇帝派人給薛府送來了一批皇家珍玩,以表達抽象薛家在抗擊建虜方面的功勛,而恢復辦公朝廷對遼東薛家軍海上沉沒一事是閉口不談,但是閑居在京的原浙江承宣布政左參議洪承疇跳了出來。

這個被杭州民眾趕出浙江,成為官場笑話的洪承疇,向兵部、內閣和同僚好友首告,遼東薛家軍并沒有在海上沉沒,而是改道去了南方的長涂島,薛家在醞釀一個大陰謀,可是眼光停留在陸地的洪承疇卻說不出一個道道來,也不敢公然上書朝廷,在不少朝廷官員的質疑下,洪承疇成了打擊報復薛家的下人,他的說法自然成了不受人重視的雜音,朝廷官員嫌洪承疇鬧得太不像話,再說薛家有什么不對,終歸是人死為大,為了避免洪承疇在京城搞事,吏部給了洪承疇一個陜西督道參議的職務,讓他快快離開京城。

到了正月底薛睿得到朝廷的褒獎,升在遼東前線的長孫薛綜為參將,孫薛劼為千戶、薛斌、薛博為千總,并由薛門副將薛傲韌調兵一部,加入薛綜的戰斗序列,但是朝廷對薛破虜全軍海上失蹤一事只字未提。

薛睿對幾個孫子蔭了軍功心里還是很高興的,可是過了幾天薛睿就得到了一個消息,天啟七年正月初八,后金新汗皇太極一面派遣方金納為首的九人代表團,前往寧遠與遼東巡撫袁崇煥議和,以疑惑明朝方面。一面派鑲藍旗旗主阿敏、正黃旗旗主阿濟格、鑲紅旗旗主岳托、鑲白旗旗主杜度、貝勒濟爾哈朗、總兵李永芳等人率大軍號稱十萬,攻打朝鮮義州和毛文龍的東江鎮。

遼東巡撫袁崇煥這才得知上了皇太極的當,可是畏懼建虜兵勢強盛,只好向朝廷催要援兵,現在朝廷各方才想起薛破虜遼東薛家軍的號稱來,可惜現在已經是馬后炮了,天啟皇帝和朝廷群臣為了挽救忠于大明的朝鮮藩國,開始拼湊人馬準備支援朝鮮和東江鎮,這樣作為大明“炮灰”的薛家就成了出兵的首選。

薛睿這下子氣得肺都快炸了,原來薛家就是一個朝廷的利用的笨蛋,要你的時候就讓你去賣命,不用你的時候連小腳媳婦都不如,而且這次朝廷發下的兵額可不少,要求薛傲韌部出兵不低于三千人,理由就是薛家新任參將薛綜只有幾百號人馬,這么大的缺額你薛家不給自己的子弟不齊,難道還指望缺兵少將的朝廷出人嗎。

薛睿在北京城生悶氣,薛傲韌在滄州薛家寨可是坐守愁城了,自己的兩個兒子升官的確是好事,可是這是要老薛家去賣命啊,薛斌、薛博兩個敗家子架鷹走馬還行,打仗恐怕不是這個料,于是薛傲韌把目光鎖定到了薛五的身上。

可是等到薛傲韌去找薛五的時候,薛五全軍拔營去直隸至河南邊境剿匪了,薛傲韌的命令沒有傳到,于是薛傲韌陸續派出了十幾拔信使去尋找薛五,可是不是沒有找到,就是半路糟了搶劫,總之命令沒有傳到薛五手里。

偏偏朝廷催出兵甚緊,這下子薛傲韌坐蠟了,薛傲韌只好請求王千總、萬千總二人出馬,王千總、萬千總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死個舅子也不答應,薛傲韌說急了,二人就以辭職為要挾,最后薛傲韌只好把主要打在心腹薛慶益的身上,這個薛慶益只好把事情扛起來了,剩下的就是籌足兵馬和派一個兒子隨軍參戰了。

薛傲韌手里三千人馬倒是有,自從當上副將薛傲韌沒少擴軍,手里大約有四千多人,王千總、萬千總二人不愿意去遼東,要他們出兵就不敢有二話了,關鍵是讓那個兒子去遼東,這個讓薛傲韌揪心的事情到了薛斌、薛博那里就不是一回事,兩個人都爭著要去,二人對薛云立戰功來得太容易,也琢磨著去遼東鍍鍍金。

薛傲韌見薛斌、薛博二人不知好歹,在軍營里大吹大擂要去遼東,薛傲韌自然不好觀看出面阻攔,只好私下把薛斌、薛博二人叫來,講明去遼東同建虜打仗的兇險,可是薛斌、薛博二人要跟薛云別一別苗頭,堅決要去遼東博一份真正的軍功,根本聽不進父親薛傲韌的話,甚至認為父親偏向三弟薛云。

弄得薛傲韌不能不答應薛斌、薛博二人的要求,要是自己不答應薛斌、薛博兩個愣頭青去遼東,手底下的人會認為認為自己有私心,這樣恐怕很多人都會抵制去遼東,到時候可就貽誤軍機,罪名可大可小了。

薛傲韌想著自己還有老四薛爽、老五薛融兩個親兒子,就狠心答應薛斌、薛博二人去遼東軍前立功,并一再囑咐薛斌、薛博二人抓好隊伍,對堂兄薛綜多一個心眼,遇事都聽薛慶益的話,薛傲韌千叮嚀萬囑咐之后,才讓薛慶益、薛斌、薛博三人帶著東拼西湊的三千“薛家軍”朝山海關進發。

(府天)(魔女恩恩)(骷髏精靈)(征文作者)(默雅)(屬龍語)(妖惑天下)(大葉)(南海十四郎)(蘑菇頭)(權掌天下)(青絲飛舞醉傾城)(憤怒的香蕉)(梨花白)(夢入洪荒)


上一章  |  血起大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