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漫村田一百六十二章 新買人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古代>> 花漫村田 >>花漫村田最新章節列表 >> 一百六十二章 新買人

一百六十二章 新買人


更新時間:2014年03月17日  作者:夢楓薇  分類: 古代言情 | 種田經商 | 夢楓薇 | 花漫村田 
正文文/

濱濱搖了搖頭,鄧熾看后仍是目光堅定。李諸看過來,看其目光堅定,點點頭。

鄧氏看了看,問道:“你們以后打算怎么辦你們有什么想法,要與我們說清楚。”裴青搖了頭道:“以前老爺想讓我們考試,中個秀才什么的。但是,我們三兄弟只學幾個字,都覺得有性力了。我們想找戶秀才家,讓公子做書僮,以后也好考個秀才,改變我們的身份。”

鄧氏聽后小心地問道:“改變身份后,有沒有想法其他。”裴青道:“沒有了,報仇這些事我們根本不敢想,而且,想來也沒有用。現在我們只想帶大公子,看著他成人、婚嫁。”

李諸及鄧氏聽后點點頭。

裴綠道:“哼,當時大王子做出這樣的事,就不是善的,天會報應他的。種什么因,就得什么果。像他那樣的人,就不是大一統的人。”

裴青拍了拍裴綠,搖了搖頭。裴綠嘟了嘟嘴,別過頭,沒有說什么。

李諸對裴青道:“裴青,你跟裴藍回我們村,你們倆就住一塊,也方便相互間照顧。現在還未秋收,你幫著喂養雞或其他吧。裴翠、裴綠先在權哥處學習一些東西。一個月后,等我鋪子收回來后,你們就可以搬去那邊住。”

裴青、裴翠、裴綠齊聲應好。鄧氏看了看這幾個孩子,問道:“你們仨個就只身上這身衣服嗎有沒有其他的衣物,棉衣什么的”

裴翠看了看倆兄弟,道:“本來有的。但是為了給公子買藥,我們只留下了兩套換洗的衣物。”

鄧氏點點頭,心里默默記了下來。

裴翠接著道:“夫人,我們身上現在有一支參。哥哥說,公子不是什么大病,不需要用到如此珍貴的藥材。但是,我明白,為什么又要賣我們身上的棉衣籌錢給公子買藥”裴青一聽,怒道:“翠。這人參可是媳之物。是以后用來救命的。公子只是因心悲痛而暈迷,只要不斷藥,不需要用到如此貴重的藥材。人參以后或許有大用的。我不會讓公子有事的,公子只是斷了兩天的藥,他臉色并未有所轉變,我會看著來照看的。”

李諸夫婦聽后點點頭,心想,裴青是個知道輕重的。裴翠嘟了嘟嘴,道:“哥,我聽說普通人家的冬天是很冷的。不怎么舍得用木炭,咱們仨個沒有棉衣,可怎么過冬”

鄧我聽后笑了笑,道:“現在我們家已經買了你們,棉衣你們就不用擔心了。我會幫你們處理好的。”

裴青、裴翠、裴綠聽后都后忙高興地致謝。

李諸將裴翠、裴綠帶到李權處,與李慕及羅氏、張氏說清楚情況。大家都很高興。等李權回來。

李諸與裴青到藥鋪抓裴藍的藥。一個月的藥只一兩銀子,李諸看了看,都是些簡單的藥材。李諸對裴青道:“裴青,你識藥材嗎”裴青聽后忙道:“我認識,秀才,我以前也想過自己給公子抓藥。只是我們不是本地人,怕傷著別人家的東西。”

李諸聽后高興的點頭道:“好,有空我與你一起上山摘藥。”裴青聽后高興的點了點頭。李諸想了想,道:“裴青,是不是你用的藥太溫和。要不要買些貴點的藥材”

裴青聽后失望的搖了搖頭皺眉,道:“以前我們身上有幾萬兩銀子時,貴的藥材我當然用過,公子是心病,藥只能續命。要公子醒過來,可能還需要什么東西刺激一下。”

李諸嘆了口氣,搖了搖頭,道:“辛苦你了,先這樣吧。”裴青道:“我也是這樣想的。”

由于買人用的錢少,鄧氏決定用剩下的錢,買些散棉及線。濱濱想到家里的綿羊可以剪毛了,一路上都留意看,是否有鋒利的剪子。可惜李諸一家并不是要買農用品,只是去賣棉花鋪子及布莊,濱濱未看到剪子,使其很失望。

買了東西后,一家人帶著裴家兄弟及裴藍的賣身官文,及裴青、裴藍回村里。

回村后,李諸將裴青、裴藍安置在尚老處,向尚老說了裴家三兄弟的事以及裴公子的事。尚老聽后點點頭,一邊感慨內亂,一邊幫著尚佐收拾東西,讓尚佐將房間讓出來,給裴藍及裴青入住。

裴青不住地感謝,看了看裴藍,心想,公子,你什么時候醒過來不知道你醒過來后,會不會抱怨裴青將你賣了身。公子,咱們賣身入好的秀才人家,怎么都比咱們身無分文,以商人的身份只身在外來得好。希望你能明白小青的一片苦心。

濱濱看了看裴家三兄弟,心想,還要考察一下他們,還有要抹殺他們心中的仇恨,尤其是裴翠,還有那個裴公子,希望其經此打擊,更能承擔大的事物。

李諸看看裴家三兄弟,看看鄧熾,心內煩悶,心里忐忑。最后,決定與鄧熾談談。

裴青在李諸家用過晚飯,與李老爺子及李漁說了買人的事,及裴家公子、三兄弟的情況,李漁聽后點點頭,李老爺子搖了搖頭,看到裴青在,到嘴的話又咽了回去。

入夜,李諸在房屋內對鄧熾道:“鄧熾,你與你爹受了罪,你對你二伯心有不忿。但是,也有人因為你爹而受罪。你看,裴家三兄弟及裴公子,就是因你爹要籌錢而死。他們都是無辜的普通人。”鄧熾聽后緊了緊拳。

李諸道:“孩子,我不是在責怪你,而是在陳述事實。希望你放下心中的仇怨。不要想著冤冤相抱,這是了不了的事。”

鄧熾看看濱濱,點點頭,道:“我知道。”李諸及鄧熾聽后都高興的點點頭。

濱濱想了想,看了看家人,說道:“嗯。確實是這樣,如果每個受傷害的人都說要抱仇,鄧熾及鄧熾的爹不知道要被人鞭尸多少次呢。一場內亂,不知道多少人因此而流離失所。不知道多少人因此而成為孤兒。爹娘,咱們只要自己開開心心,日子過得舒心,怎么樣過也是一樣的。”

李諸笑著點頭,道:“我的孩子聰明。對,咱們日子過得舒心。就是我心中最大的心愿。”

鄧氏聽后,擦擦眼淚,淚中帶笑道:“我的孩子聰敏,兩歲的孩子比大人懂得都多。”

濱濱聽后忙撒嬌藏進鄧氏的懷里。經過兩年相處,濱濱知道爹娘覺得家里的孩子聰敏是理所當然的事,冒出與年紀不相符的話語,爹娘也不會有什么太大的驚慌。濱濱就是決定,潛移默化地增加這種影響,這樣,才可以盡快放開手腳。進行賺錢大業。賺錢當然是越早越好,越快越好,越多越好!(一說錢,濱濱又要魔化了

李海哥仨聽后高興的看著濱濱,鄧熾更是爭搶著要抱濱濱,鄧熾心想。真是知心的小人兒。

李諸看鄧熾的表情沒有變化,知道這孩子是真的放下了,但仍是繼續安撫道:“孩子,我對你說這番話,只是現在裴家三兄弟與裴公子,已經入了我們家的籍,我們都是一家人。我希望,有機會,你與裴家三兄弟及裴公子說一下你的身份,大家毫無芥蒂。才能相處融洽。這個過程可能會很痛苦,但是,你必須承擔他們的怒火,并且要祈求他們的原諒。雖然他們身份低賤,但是我們是一家人。一家人就要互相包容、互相諒解、互相扶持。知道嗎孩子。”

鄧熾想了想,點點頭,道:“好吧,我盡量。但我要看情況。”李諸及鄧氏聽后都點點頭,心想,鄧熾是個好孩子。李諸看鄧熾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道:“孩子,總有一天,你需要別人的幫助,不管那個人是誰。知道嗎你身邊的人對你的幫助大得令你不敢至信,你看我二姐就是最好的例子。”

鄧熾奇怪的看了看李諸,李諸接著道:“以前,我未中秀才時,我們家沒有錢,不,應該說是什么東西都沒有。我二姐連正眼都不看我的。現在,不也需要我幫著她處理家里的事。”

鄧熾想了想,點點頭,道:“我要想想,叔叔。”

李諸看鄧熾目光清澈,點了點頭。

鄧熾突然要想很多東西,心里不舒服,睡覺前都緊緊地抱著濱濱。濱濱感覺到這孩子的掙扎,乖乖的讓鄧熾抱著睡,雖然不舒服,看在鄧熾可憐的份上,忍住將鄧熾推開的沖動。

第二日,裴青一早起來,給裴藍煲藥及做早飯。裴青本是下人,做慣事情,將李諸一家的早飯也做了,打算提著送到李諸家,在行至李諸家的路上遇到李諸及四個孩子。

裴青看到李諸帶著四個孩子,背著糞筐一邊跑步一邊拾糞,一臉驚訝,問道:“李秀才,您身份如此高貴,怎么能做這樣的活計”

李諸聽后滿不在乎地道:“什么身份高貴,我以前還做過學徒的。跑步拾糞沒有什么不好的。對身體好,對地好。糞這個東西,種地時可不嫌多。”

裴青驚訝地問道:“您下地種東西”李諸奇怪地問道:“當然!”裴青說:“李秀才,您不是將地租給別人種嗎”

李諸聽后笑道:“租給別人家種,哪有自家伺候得精細。我得這個秀才,就是為了免糧租、免勞役的。裴青,我們家沒有那些秀才老爺的矜貴習慣,就普通的膿人家。你不用如此拘謹。對了,一大早的,你這是去哪”

裴青提了提早飯,道:“李秀才,我做了大家的早飯,想拿過來給你們。”李諸忙應道:“你這孩子,不用這樣的,以后你有空,就做上尚老倆爺孫的,不需要做我們這邊的,這樣拿來拿去多麻煩。我們家沒有那么多這樣那樣的規矩。”

裴青聽后諾諾的應下來。李諸看著裴青的樣子,笑著道:“青啊,你不需要秀才秀才的叫我的,你就叫我諸叔,和尚佐一樣叫就行了。”

裴青聽后,立即跪下,諾諾的道:“李秀才。你真是折煞我了,怎么能這樣稱呼主家”李諸一邊忙著扶裴青起來,一邊笑著道:“沒關系的。我聽得也不習慣。”

裴青不愿起來,道:“怎么可以這樣叫。這不成規矩。不可以的。”李諸嘆了口氣,說:“你這孩子,渾身是規矩似的。”

鄧熾在旁邊聽后插話,道:“叫秀才確實不好聽,叫爺、夫人吧。”裴青在旁邊聽后高興的點頭應下。李諸想了想,不好再說什么。也應了下來。裴青看李諸應下了,才起來。

李諸看了看裴青手里的東西,道:“早飯,今天你已經做了,就提過去吧,敏兒在家里。”裴青聽后點點頭,高興地向李諸家行去。

李諸與裴青相別后,帶著孩子們跑向樹林,李諸邊跑邊道:“今天咱們抓墟子回家喂雞。”孩子們天玩,聽后都很高興。一下子就加快跑步的速度。

李諸帶著孩子們入竹林,看到“雪裙仙子”,高興地對鄧熾及李海哥仨道:“海兒、濤兒、波兒、熾兒,快,過來,看看這些在枯竹根部的東西。這個很好吃。過來,咱們摘胸去。”

眾孩子都是聽話的,聽到叫喚后立即停下挖蟲,跑過來幫忙。鄧熾沒有采摘過“雪裙仙子”,在旁邊細細觀察,只見枯竹根部的菇,形狀略似網狀干白蛇有深綠色的帽,雪白色的圓柱狀的柄,粉紅色的蛋形托。在柄頂端有一圍細致潔白的網狀裙從菌蓋向下鋪開,宛若一位亭亭的仕女。心中不甚新奇,怎么有如此的食物。

鄧熾問李海道:“這東西好吃嗎”李海應答:“我們沒有吃過,爹說可以吃就是可以的。”鄧熾聽后點點頭,李諸在旁邊聽后嘆口氣道:“以前家里采摘過的。也煮過,吃過。不過,因為你們小,所以只分了些湯給咱們。”

李海哥仨聽后不高興地哼了聲,什么年紀小只分湯,未分家前,自己幾兄弟哪有吃飽過。仨兄弟聰敏,個個人精似的,知道說出來,徒增自家爹爹不快,都沒有說出來。

鄧熾看著新奇,想讓濱濱看看,特別賣力氣去采摘。李海仨兄弟想著要將以前未吃的份,現在補回來,也下了些力氣去采摘。

但奈何這竹蓀是媳物,不然當年李家得竹蓀時,李嬤嬤也不會只給湯水李諸家喝。量不多,不一會兒就采摘完了,并沒有幾朵。眾孩子心有不甘,仔細的找了一遍,沒有發現其他才做罷。

李諸將鄧熾的籃子的糞倒入李海的竹籃內,將菇裝進去,才堪堪蓋了底。

李諸看天色仍早,也未感到餓,便帶著孩子們繼續捉蟲挖地龍。李濤今天拾的糞少,李諸把李濤籃子里的東西,都倒進李波的籃子里,才將捉的蟲、挖的地龍砸死了裝李濤的籃子里。

回家后,濱濱看到竹蓀,高興地拉著鄧熾的手笑道:“熾哥,這是你摘的嗎怎么不摘多些只那么少嗎”鄧熾看濱濱喜歡高興,心里更是后悔摘得少,懊惱地道:“是的,我找過了,量不多。”

濱濱知道這些竹蓀的金貴,心想,下次讓鄧熾帶自己去看看長竹蓀的地方,看看可不可以人工種植。

鄧氏看到這些竹蓀,笑著道:“諸,將這些拿去尚老那邊,叫上大伯及大伯娘、爹、大哥一家,咱們今天殺只雞,就當歡迎裴青及裴藍來咱們家。”

李諸聽后高興的點點頭,道:“好,咱們人多,一只雞可能不夠,殺兩只。我待會去買些豬肉,等裴翠、裴綠過來了,咱們再殺兩只。”

鄧氏聽后點點頭,說道:“剛剛裴青將早飯拿了過來。雖然只是米粥和饅頭,我聞了聞,饅頭甜香、甜香的,粥看起來也是綿軟的,手藝實在不錯。這孩子,不知道多早起來的,忙活了多久,一大早做了這么多,是個勤快的。”李諸聽后點點頭。

李老爺子今兒到李諸處吃飯,聽到這嘆了口氣,李諸聽后忙與李老爺子打招呼。李諸應后,李老爺子對李諸道:“諸,你是明事的,又是快考舉人的人,現在分了家,本來爹不應該說什么的。但是,你們家用五十兩銀子買四個人。以現在的情況來說,真真是貴了。而且。還有一個是病秧子,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好起來。那個孩子暈迷不醒,如果以后都不醒,難道你們家要養他一輩子不成!”

李諸低了低頭。鄧氏在旁邊應道:“爹,裴青會些醫理,裴翠及裴綠又都是會記帳、會識字的人,這個價錢是實在地的。”

李老爺子皺了皺眉,不悅地道:“只買裴家三兄弟是實在,但是加在那個裴公子。就是個問題了,你們權哥沒有說什么嗎”

李諸及鄧熾對望一眼,鄧氏笑著道:“爹,俗話說有一好就沒有兩好,哪有將別人的福分都占了的道理。”

李老爺子搖搖頭道:“什么占福分的,你們家的錢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日子剛好過點,現在又要緊巴著過日子了。”李諸聽后笑道:“爹,咱們可以幫著別人,就是積德、積福的事。咱們家都是吃慣苦的,沒事。”

李老爺子接過鄧氏遞過來的粥碗,一邊笑,一邊搖頭道:“秀才考的是口才嗎以前也沒見你那么能說。不消說,你們權哥這次肯定又是勸不動你們家。算了,你們想怎么樣就怎么樣吧。你們爹我養了些豬。年底手上會有些錢,有什么需要我幫忙的,記得與我說。你也知道,你們娘的錢都幫著稻兒了,我的錢雖然不多,都用來幫著你與漁。這就是我的一番心意。”

李諸知道李老爺子這是消氣了,至于老人家的錢,他是想都不敢想的,也不會去想這些個,并未放心上。

李諸家吃早飯時。突然,院外傳來一陣不規則的敲門聲。李老爺子聽到,不高興的皺了皺眉頭,道:“誰那么沒有教養。海兒,去看看。誰來了。”

李海一開門,便看見李稻一臉怒氣地站在門口。

李海還未來得及開口打招呼,李稻看見是李海,沖李海生氣地怒道:“怎么那么慢,孝子不要睡那么多覺,要早起,早起讀書有益,知道不”

李海諾諾地應道“是的,二伯”,便退開一步,將李稻讓入內。

李稻“哼”了聲,一入院子,看見李老爺子及李諸在桃樹下,他徑自走向李諸,不客氣地問道:“聽說你們家昨天去買人了”

李諸奇怪的看了看李稻,不明白自己家買仆人關二哥什么事,且看二哥的樣子,似乎怒氣沖沖的樣子,李諸一臉莫名奇妙的應道:“二哥,是的。”

李稻生氣地對著李諸說道:“哼,家里的人都幫你。怎么現在你家有錢了,就只想到買人伺候了。你有沒有想過娘,你怎么沒有想過買個人伺候娘”

李諸聽后嚇得愣住了,未反應過來。李海哥仨及濱濱在旁邊聽到,心里就竄火,心想,自己家的事憑什么被二伯這樣質疑。

李老爺子聽后也不開心,道:“你這孩子在說什么,你弟買人是要幫著干活的,你在這嚷嚷什么。”

李稻當沒看見李老爺子,沒聽到李老爺子說的,生氣地對李諸吼道:“諸,娘每日仍需為三餐而忙碌,你有錢了,怎么只能只顧自己享受”

李諸從未想過自己的二哥竟然如此不分是非,如此不講理,氣得臉漲得通紅。

李老爺子看到自己這個二兒子對自己如此不尊重自己,當沒有看見自己,還如此事非不分,遂有始以來,首次對這兒子生氣,他一陣咳嗽,生氣地對李稻道:“夠了,李稻,咱們李家已經分了家。沒有要孩子們給爹娘分家前規定外的東西的,另外貼補的也是有理的。李諸每月孝順,不管什么時候,都比普通農家人給的孝敬多些,你娘那的糧,連著我的那份的,都是超量的。你應該比我們清楚,哪有兒子給不在家里的娘買人伺候的道理的而且你娘現在算是跟著你,首要由你家伺候,怎么由諸給錢請人。聽你的口氣,你娘現在你家還要干活勞累。之前是說讓你孝順你娘的。你們家有不便,就將你娘送回來吧。你就每個月按照你大哥、你弟給的量給月子。這里那么多人,你大哥、大姐、三弟,一人孝順一下,不會讓你娘勞累的。”

李稻聽后臉色變了變,他從未想過爹會幫李諸說話。

其實他也不想想,分家后這幾年。他回家的次數,一個巴掌都數得過來,李老爺子對其的情隨著時間,比以前淡薄了許多也是情理中的事。

李稻生氣地瞪了眼李諸。想起自己來這的目的,賠著小心對李老爺子道:“爹,我不是這樣的意思,我只是想娘過得更好。在我家,不是有兩媳婦,怎么會累著娘。只是書院里忙,娘又是閑不住的,我往日沒有時間幫著娘干活,就恐照顧不周,就是想有個人跟著娘,讓她不受累。”

李海哥仨聽到說李嬤嬤是閑不住的,切了一聲。以前在家里的時候,李嬤嬤什么也不做,只是在旁邊隨口罵人,又何來閑不住之說。

鄧氏聽后搖了搖頭。到廚房里假裝忙活。鄧氏對這位二伯不對付,避開總好過聽著受罪。就讓李諸受著。

李老爺子不以為意的道:“你娘現在身子仍硬朗,沒有什么關系的,動一動,更好。你實在不放心,就帶吳氏回家。讓她跟著你娘,或者讓你的新妾跟著她。你媳婦不是有三位嗎家里也沒有蓬,人手上應該是可以分得出來的。”

李稻聽后不高興的皺了皺眉,生氣地對李老爺子道:“爹、大哥、大姐,你們個個都幫著三弟。你想想,分家后,這兩年,你們幫著三弟多少。你不要說大姐什么也沒有幫三弟,我就不信,大姐沒有補貼三弟。現在他們家有錢了。他只是想到買人干活,也沒有想到買人照顧你及娘。爹,你身子不錯,娘以前月子沒有做好,身子一日不如一日。正需要人照看。”

李老爺子看著眼前這位無禮的、說話不分輕重、不分兄弟情誼的李稻,心痛的搖頭道:“我們幫著諸,都是一些手眼見的東西。說實在的,我這幾年幫著你大哥及三弟做的事,都沒有幫你家蓋廚房累。難道家里人少了幫你。你的房子,不是你大姐出的錢。我告訴你,你大姐和你大哥都沒有補貼李諸家。你三弟這幾年,多多少少都有幫他們。他就是懂事的,連以前不對付的翠巧都幫。你別在這亂嚷嚷,成什么體統。你大姐家現在比咱們困難,連住的房子都沒有,如果你手里寬裕,你之前借你大姐的錢就還給你大姐吧。做人就要知道知恩圖報。不要一畏的要恩。”

李稻聽后不客氣地道:“李諸有錢買人,叫他拿錢出來給大姐蓋房子。咱們三兄弟,就不分這些的。”

李老爺子聽后,氣得一陣咳,道:“你在胡說什么,你們三兄弟不是分了家你三弟沒有借你大姐的錢,為什么要還錢給你大姐你借了錢的,就應該還錢。你以為看你十多天的書,就可以抵幾十兩銀子你三弟的錢都是他自己一點一點賺的。都是血汗錢,大家都看著,是實打實的。分了家,你就不要想這些有的沒的。你自己安身處事,日子也會好起來的。不要總是惦記著自家兄弟姐妹的錢。你看看,家里有誰欠你的。你看看,家里有誰沒有幫過你。大家幫你的,哪里不夠了你看看,你現在住的,難道不是你姐給你買的嗎你存了這樣的心思,就不是正經人該有的。”

李稻生氣地哼了下,欲爭辯。他回村就是想占家里人的便宜的。意外地,這次自家爹不在自己這邊幫自己。在他心里,爹一直都是幫自己的,以自己的事為主,他心里想,肯定是因為李諸現在是秀才,爹才寵他,現在怎么爭都是自己無理、立不住腳。他憤憤的看了看桌上的早飯,撇了撇嘴,不想與家里的人廢多說,轉身生氣地離開,宛若他就是一個占理的似的。

李老爺子看后,痛苦地流淚,哭著道:“這個孩子,自從娶了妾后就歪了。當初就應該立身正氣,不讓那個女子進門的。我們家是可憐她,這可憐來可憐去的,生生毀了我一個兒子啊!”

李諸當沒有聽到,繼續吃自己的早飯。濱濱撇了撇嘴,心里想,二伯本就不是良善的人。何來毀人之說。

李諸吃好早飯后,看到李老爺子的早飯并未動,嘆了口氣,對李老爺子道:“爹,二哥的事,他自己會想通的。你就別想那么多,自己積怨,自己給自己氣受,不值當的。二哥一直都是跟著娘,你管得少,歪癟了,也不奇怪的。女子帶孩子是與院子里的一套教人,在大理大德上,略有欠缺,也不奇怪。”

李老爺子聽得李諸這樣說,心里舒服些,心情舒心了,擦了把臉,繼續吃早飯。

鄧氏看李諸及家里的孩子都未受到影響,心里松了口氣。

吃過早飯后,李諸帶著孩子們到山地處溜達,看看裴藍的情況。李諸夸了會兒裴青,交待了尚老一些事后,帶著裴青到李洪深處,讓大伯李洪深考較考較裴青一些從商的事,孩子們都跟在旁邊看。

大伯李洪深聽了李諸拜托的事后,高興地應了下來,對裴青問道:“裴青,你往日在家里幫著干什么活計”

裴青應道:“我往日未照看過鋪子,因著我們哥仨的養母身子不爽利,她留著我在身邊,我以便照看養母,而養母則以便教我一些醫理。裴翠則跟著掌柜學習看帳,及學習照看鋪子。裴綠則陪著公子讀書。”

,!(創客)

版權所有


上一章  |  花漫村田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