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張之路第九百零四章 三條公路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擴張之路 >>擴張之路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百零四章 三條公路

第九百零四章 三條公路


更新時間:2015年02月04日  作者:緊那羅在唱歌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緊那羅在唱歌 | 擴張之路 

尊敬的書迷們!派小說paitxt將為您帶來更多的那種始料不及的觸及心靈的震撼書籍,請注意休息!對于中國的重要不言而喻,就算那里的人煙再怎么稀少,存在感再怎么薄弱。但那里畢竟還是屬于中國的一部分,何況跟疆一樣,也絕對是中國面積大的一個省份。

如果失去了的話,就好象失去了外一樣。盡管表面上看似乎并沒有影響到什么,但是對于中國版圖完整的影響卻是決定性的!

因此哪怕是在國社政府成立之前,當時的中國政府對于也是非常看重的。這點從前清時期的四川總督趙爾豐,曾經親自領兵進入鎮壓叛亂,到臨時政府時期,四川督軍尹昌衡帶兵進入鎮壓叛軍就可以就可以看的出來——————當然,兩個人都比較倒霉。

前者趙爾豐,在1909年挫敗了進攻巴塘的叛軍,并乘勝進入,收復江卡、貢覺等四個部落地區,越過丹達山向西,一直到達江達宗,此時趙爾豐距離拉薩只有六天的路程,某某喇嘛是因此逃往英屬印度。后來趙爾豐上請求乘勝平定土,并建議在藏區推行革教易俗政策,由于擔心其舉措過激,為避事端,滿清沒有允許趙爾豐的請求。

而時至今日,在瓦弄勒卡瑪壩子西南角峰頂積雪的大山之下,那峭崖勒石上依然刻著每個有八仙桌面大小的十個漢字。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以及刻字下方的落款。“大清國一品頂戴、雙眼花翎、欽差大臣趙爾豐,親臨勘界、刻石、……”

“晚清知兵帥。岑袁有名。豈如趙將軍,川邊揚英聲。”“政變始辛亥,川如沸羹。縱賊舞刀來。喪此天下英。”

可以說,如果不是因為在‘保路運動’時期,趙爾豐迫于清政府的壓力,而對‘保路運動’進行了鎮壓的話,那么民族英雄這四個字,至少趙爾豐還是稱得上的。

不過從他在清政府的命令下,改變了自己的理念。轉而鎮壓原本自己并不覺得錯誤的保路運動也可以看的出來。論趙爾豐的才干如何,他都只是一個傳統的官吏而已,對于他來講重要的并不是百姓如何如何。而是朝廷,是‘忠君愛國’這四個字,而不是‘保家衛國’…

當然也正是因為這個關系,所以等到辛亥革命成功。的督軍上臺之后。他才會因此而喪命…

至于尹昌衡,也同樣倒霉,當然,比趙爾豐要強上一些。

在趙爾豐死掉之后,便開始再次不穩定起來。自然,當時的北洋政府是不可能會允許從中國的統治當中出去的,于是的命令被下達,尹昌衡率領西征軍入藏平叛。

等到的叛亂平定的差不多的時候。他也就跟著倒霉了。

簡單些講,他的下場和蔡鍔的差不多。歷史上他和蔡鍔都是被袁世凱騙入了北京,然后被軟禁了起來。

當然,在這個時代尹昌衡的下場明顯要好上許多,至少在他被騙入北京之前,嚴紹就已經開始和袁世凱作對了。所以尹昌衡自然是躲過了被騙入北京的結果,后因為平叛的事情而成為了英雄一級。

在國社政府成立之后,統帥川軍成為了川軍的領袖,并在政治改革時期,成為了一名師長——————師長,這在現如今自然是沒什么,但是當時國一共也就三十多個師,這個師長的重要性自然也就…

而如今,隨著國防軍的擴編,尹昌衡是因此成為了軍團長一級的軍官,位列上將軍銜。可以說算是因禍得福吧,只是可憐了趙爾豐…

本來如果不出意外,就算趙爾豐法像尹昌衡這樣,至少也不會落得個人頭落地的下場的。

想要加強對的影響和控制,重要的就是要加強與的交通。這樣一來,雙方的聯系密切,自然也就容易對施加影響。

當然,這個不重要,重要的就是,只要加強了與的交通,那么就算真的發生了些什么事情,政府也可以用的速度派遣部隊進入,然后該干嘛干嘛。

而在這個時代,如果排除掉天空和海洋的話,那么方便的交通方式顯然就只剩下了鐵路。

當然,這到不是說這是迅速的一種方式,或者說鐵路就比公路迅速了。實際上除了后世發展出來的高鐵之外,普通火車的速度,該如何說呢…

盡管通常情況下,正常火車的速度的確是,但如果是上了高速公路的話,普通的機動車輛速度未必就比火車慢了。至少嚴紹曾經就有過這樣的經歷,一輛速列車,在同樣的路程下居然還沒有上了高速公路的客車~

這多少有些顛覆了嚴紹的認知,當然,這僅僅只是在高速公路上,如果時不時的要穿越市區的話,那么還是鐵路要一些——————至少鐵路不需要擔心堵車。

而在高鐵出現之后,公路是沒辦法和鐵路相比。

事實上在高鐵出現之后,就連原本是速度的航運,也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畢竟和鐵路相比,航空受環境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

如果不是在跨洲際的交通,尤其是需要跨越大洋的那種交通,鐵路還法取代航空的話,恐怕航空所受到的影響還要大一些。

不管怎么講,鐵路運輸的優勢極大,尤其是在載貨量方面,同時鐵路運輸的成本相對也較低。尤其是鐵路的建設成本,是要比高速公路差上許多。

而如果在戰爭時期,想要好的維持后方的補給運輸的話。那么鐵路絕對要比公路的優勢大——————一列火車可以拉運多少東西呢,與之相比,如果說汽車運輸想要達到同等的程度。那么數量絕對不少,而真要是那樣的話,那么光是所需的汽油就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

何況這個時代的火車技術基本上已經比較成熟,接下來所需要的就是不斷的超越,超越,在超越。

而汽車技術呢?則相對還有許多沒有成熟的地方,至少在這個時代汽車拋錨并不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如果只是平時拋錨的話。那自然是沒什么的,可如果是在戰爭時期發生了這樣的狀況,那就比較要命了。畢竟這些汽車到時候運載的不是趕著上前線的士兵,就是前線士兵急需的各種物資…

如此一來,鐵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不過,盡管鐵路運輸的好處的確很多。想要在修一條鐵路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后世的青藏鐵路起于青海省省會西寧。向西經湟源、海晏,沿青海湖北緣繞行,經德令哈至錫鐵山,南折與315國道并行后到達柴達木盆地中的格爾木。由格爾木南行起攀上昆侖山,穿越可可西里,經過風火山、唐古拉山,進入的安多、那曲、當雄,后終到行省的首府拉薩。整條鐵路長差不多1956公里。差不多相當于兩千公里,這甚至已經比當時許多國家的鐵路長都要長了。

而且其中的相當一部分都修筑在凍土層上。所謂的凍土層。在自然地理學指的是由于氣溫低、生長季節短,而法長出樹木的環境,在地質學是指零攝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種巖石和土壤。可以想象雜貨這種環境下修筑公路,難度究竟有多大。

而在1956公里的鐵路當中,至少有550公里是修筑在凍土層上的,這是加大了鐵路的難度。

所謂的青藏鐵路,在原來的歷史當中早是于1955年就開始的,大規模的勘測則是開始于1958年。只不過當時的中國顯然還不具備修建這條公路的技術、經濟能力,尤其是一個穩定的政治局面。

所以,鐵路工程破產了…

之后鐵路工程又斷斷續續的進行了一陣,不過真正的大規模建設還是在步入二十一世紀后。

從2001年至2006年,差不多用了5年的時間。

即便是在后世,那個論是經濟還是技術都要比現在優越的時代,這條鐵路尚且用了5年的時間,何況是如今?

當然,這并不是說鐵路就沒有再修了,事實上鐵路工程一直在進行著。只不過因為嚴紹清楚整條鐵路,至少在20年前是不可能完工的,同時對于國社政府的各個戰略,至少在短期不會有任何的幫助。

所以現如今這條鐵路,基本上處于緩慢動工當中——————簡單些講,就是和其他那種24小視不間歇動工的鐵路相比,目前這條鐵路的修筑速度只能用正常來形容。

至少根據交通部的統計,想要見到這條鐵路通車,沒有10年的時間是不可能的。如果發生些意外的話,即便是再多上一些時間也不是沒有可能。這也是嚴紹沒有強制要求的一個原因。

當然,這并不是說,對的控制就不重要了。

畢竟因為前清的能,中國對于的控制力一直都很薄弱。至少在國社政府初期的時候,對影響力強的是英國人,其次才是中國,這一點即便是在國社政府剛成立的時候都是如此——————畢竟當時國社政府剛剛成立,輻射區還僅限于安徽及北伐途中的幾個省份,至于一些距離比較遠的省份,影響力實在是有限,多的還是名義上的臣服。

顯而易見,既然就連一些距離稍微遠一些的省份,都僅僅只是名義上的臣服。何況是天高皇帝遠,背后還有著英國人可以依賴的了?

而論當時的對于中國來說是否重要,既然是作為中國國土一部分存在的,那么民族主義強烈的嚴紹,便不可能會允許從中國的統治下分離出去…

所以為了增強對的影響,修路就成了必然的選擇。因為這樣不但可以加強內地與的聯系,重要的是政府可以通過這條公路,用的速度將部隊送入!

這才是重要的!

而在鐵路根本法在10年內竣工的情況下。公路也就成了國社政府唯一的選擇。

公路,或許有著這樣或者是那樣不便的地方,但是有一點去是很方便的——————首先,公路就算是遭到了破壞,除非是面的,徹底的破壞,不然想要修復是很簡單的事情。

在后世就是如此。后世的一些機場在遭到轟炸的時候,通常會有很多種方式來進行修復。

公路當然也可以,不過水泥的話。想要修復畢竟是需要一段時間的——————至少水泥干了,還是需要等上一段時間的。而對運輸線來說,這段時間可不太容易等,所以完可以用一些材料來填補上。或者是在被炸出來的地方。用鐵板一類的直接蓋上。

反正就算鐵板與公路本身,有一厘米或者說是幾厘米的差距,對于汽車來說也一樣可以行駛。甚至如果是履帶裝甲車的話,就算是半米高的墻也一樣可以一躍而過~

與之相比,鐵路就顯得要麻煩的多了。

至少鐵軌被炸斷的話,火車就只能等修復再說,而這,便需要耽誤很多的事情。

不過真正讓國社政府青睞于公路的。到不是這種戰爭時期的修復能力,而是時間!

和鐵路相比。公路在成本上并沒有太大的優勢,但是在時間上面的優勢卻是非同一般的大。

事實上自從國社政府成立,并且地位穩固,至少是得到了大部分行省的臣服之后,國社政府便開始了公路的修筑計劃。而且絕對不僅僅只是一條公路,而是同時開工了三條公路。

這三條公路分別包括了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和滇藏公路。也就是由四川、青藏和云南三個地區,進入的公路。

并且這三條公路,除了滇藏公路目前還正處于修筑當中之外,剩下的其余兩條公路均已竣工——————尤其是川藏公路,整個竣工過程是只用了三年的時間,簡直堪稱神速,而這條由重慶到成都在到拉薩的公路,也使得國社政府對的控制大大加強。

自然,在修筑這條公路的過程當中,英國政府的抗議聲可以說是不絕于耳,完可以停歇過。不過國社政府對于英國人的這種抗議卻是置之不理,幾乎等于是視了一般。

在這么做的時候,考慮到當時英國政府施加的龐大外交壓力,國內的一些‘主和派’當時就慫了,覺得完沒有必要在冒著觸怒英國人的情況下,非要修這么幾條公路。并且還為了這個而勸諫過嚴紹,不過嚴紹并沒有聽他們的。

這不只是因為嚴紹的這一決定得到了當時國內強硬派的支持,是因為當時的英國根本就沒有半點辦法去報復國社政府——————想想看,國社政府是13年成立的,而第一次世界大戰在14年就已經爆發了。

同時考慮到需要想盡辦法的去擺平國內的那些軍閥,就算嚴紹想修公路,至少也要等到15年才能開始動工。

而在15年的時候,就算英國人想要做出些什么反應,也已經沒有那個能力了。因為那個時候歐洲戰場上的泥沼,已經深深的拖住了英國人的后腿。而對于英國人來說,歐洲戰場上的形勢,論如何都要比一個重要的多。

當然,英國人也曾經想過,等到歐洲的戰事結束之后,再回過身來好好的教訓一下中國人。只可惜,戰爭結束的時間要比英國人判斷的晚了很多,重要的是,也比英國人殘酷了許多。

在損失慘重之后,英國人已經力對國社政府做出任何帶有實質意義的行動,他們只能默許著國社政府重返的行為。

而現在,當大量帶有國防軍標志的車輛,搭載著一系列的物資,穿越了公路,穿越了山峰抵達了藏南地區后。他們便開始了另一種方式,來惡心英國人一下。

來而不去非禮也,既然英國人在澳門的事情上好好的惡心了國社政府一把。那么他們自然也就要有被國社政府惡心的心理準備了。

根據國社政府的命令。大批的國防軍通過這幾條鐵路翻越了的山峰,來到了藏南等幾個地區,并用大量車輛運來的物資,在中印邊境上的地區,開始修筑營地和一系列的防御工事…

而另一方面,在得知了國社政府的行動之后,英國人也是大驚失色。

事實上。盡管詳細動工了三條公路,并且已經竣工了其中的兩條,可是實際上國社政府在地區的力量并不是很強。至少絕對沒有在疆的強。

會這樣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因為兵力的緣故,整個國防軍的兵力一共也就兩百多萬出頭,其中陸軍是只有兩百萬多那么一丁點的樣子。

而如今中國的領土卻是異常的遼闊。差不多三千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幾乎已經相當于后世中國的三倍。如此一來,兩百多萬的國防軍自然也就不堪使用,尤其是在考慮到目前依舊是一個非常混亂的時代,國社政府在大量地區都有敵對勢力存在,需要駐扎足夠多的兵力之后。

比如說東北,就因為日本人的關系,包括東北本身以及東北的周邊地區就至少駐扎著幾乎一個集團軍群兵力。

還有烏拉爾和阿斯塔納地區,也同樣駐扎著一個集團軍群的兵力。

另外還有中東地區。作為未來中國極為重要的一個地區,論是在這里駐扎了多少的兵力都是理所當然的。于是這里的兵力也駐扎了一個軍團多一些。

再加上其他一系列的地區。或是一個軍團或是三五萬人的,國社政府能在放下的兵力實在是少的可憐。甚至就連疆,也因為是作為中亞以及烏拉爾的后方存在的,而駐扎了足夠多的兵力。

唯有,部的兵力也就一個步兵師而已。

當然,的情況,一個步兵師也足夠料理了,畢竟也不是什么特別亂的地方。即便是當地有那么一些叛亂分子,一個連隊基本上也就足夠了。

除此之外,就是地理問題了,在只有公路的情況下,想要給在駐扎的部隊提供補給并不是一件非常輕松的事情。尤其是在成本方面是如此。

再加上英國人的影響,雖然瞧不起英國人,但是嚴紹并不覺得頻繁的觸及英國人的底線會是一個好主意。所以在漫長的時間里,一直都只有一個步兵師的兵力而已,同時在中印邊境上,基本上也沒多少的國防軍存在——————后勤補給不方便,駐扎的兵力越多,問題也就越大。

而少了的話,卻又不起什么作用,反正當時國社政府與英國也算是友軍,再加上英國人真要有什么動作,也是圖謀整個,因此既然法駐派太多的兵力,那到不如干脆只保留象征性的存在…

而在幾年的時間里面,英國人顯然也已經有些習慣了這種情況,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所以當國防軍大股翻越山峰,在中印邊境上開始修筑工事的時候,英國人才會顯得如此的慌亂。

因為這些工事,可都是在于印度近在咫尺的地方修建的。

上帝可以作證,在過去的一兩百年里,英國人還從未讓任何一個國家的軍隊,尤其是軍事工事如此的接近過印度,接近過這個對于英國人來說重要的殖民地。

所以在確認了這一點之后,僅僅只是過了一天,英國人的抗議電報就好象雪花一樣撒向了國社政府,撒向了北京。

就連在華盛頓召開會議的英國代表團,也跟著向李良等人提出了抗議,并且還在會議上聲討了國社政府的這種行為。

不過對此,論是嚴紹還是李良都不怎么在意,因為…

“是中國的領土,論是過去還是未來都是如此,所以論中國在這塊土地上做些什么,其他國家都沒有說三道四的權利和資格,尤其是在于他國關的情況下!”


上一章  |  擴張之路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