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張之路第九百零一章 華盛頓會議(三十三)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擴張之路 >>擴張之路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百零一章 華盛頓會議(三十三)

第九百零一章 華盛頓會議(三十三)


更新時間:2015年02月02日  作者:緊那羅在唱歌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緊那羅在唱歌 | 擴張之路 
正文

目錄:

作者:緊那羅在唱歌

類別:歷史軍事

眼下在托洛茨基看來,既然中國已經不可靠了,那么唯一可以依靠的,似乎也就只剩下一個土耳其了。

之所以會這么判斷,也是因為兩點。

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如今的土耳其,幾乎和蘇俄一樣,都遭到了整個世界的背棄——————當然,這么說的話多少會顯得有些夸張了些,但事實似乎的確是如此。

畢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土耳其是除了蘇俄之外,唯一一個同時被多個國家包圍的國家。

英國、法國、中國還有希臘,再加上一些細小的國家,這就是目前土耳其所面臨的現實。

而在被這些國家包圍甚至是圍攻的情況下,土耳其之所以還能存在,并且幾乎和英法尤其是作為主力的希臘作戰,就是因為蘇俄的支持,這也是第二點。

至少在目前看來,除非土耳其打算亡國,不然就只能和蘇俄合作,共同想辦法面對其他列強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土耳其人不可能會有其他的選擇——————除非在一夜之間,列強與土耳其達成了協議,解除了敵對狀態,但是這樣的情況會發生的可能實在是太小了,所以盡管托洛茨基多多少少也覺得有些不安,卻并沒有往這個方向去想…

正是由于托洛茨基沒有想到,列強有可能會和土耳其和解,所以托洛茨基才會把目前蘇俄所面臨的困境寄望于土耳其。

只要這兩個國家合作在一塊,那么將來至少蘇俄便不需要再擔心會被面臨圍攻的可能。同時有了一個對外的通道,蘇俄也可以通過這個通道來從外界獲得自己所需要得到的一切物資…

同時也正是由于這種期望,所以托洛茨基完全沒有注意到蘇俄和土耳其之間最大的差別——————那就是作為一個錘子鐮刀主義的國家。蘇俄幾乎等同于是無神論的代名詞,而土耳其所信奉的宗教,恰恰是這個世界上最激進的宗教之一。

讓土耳其人拋棄自己的信仰?恐怕他們寧可自己亡國…

而這。也是蘇俄與土耳其之間最根本的分歧所在,如果不解決這個分歧的話。那么蘇俄和土耳其之間的聯合,幾乎無從談起,而想要解決這種分歧卻是幾乎沒有可能的事情。

之所以托洛茨基沒有認識到這一點,無非是因為過去從來都沒有這樣的例子存在過——————在蘇俄成立之前,壓根就沒有誕生過哪怕一個無神論的國家。

即便是對神靈之類的最不看重的中國,也存在著佛教、道教乃至其他雜七雜八各種各樣的宗教。只能說對于宗教自由這種事情,中國人還是比較尊重的。

而正因為沒有例子可以示范,所以托洛茨基才沒有辦法從過去發生過的事情當中汲取經驗。更沒有辦法得到一個無神論國家究竟應該如何和一個有著非常強烈的宗教信仰的國家打交道——————后世的那些國家,彼此之間打交道習慣了,自然懂得該如何處理,但是對于托洛茨基來說,這個恐怕就是一個難題了。

何況這個時代國家國家的宗教信仰,可比后世的強烈多了。

畢竟后世的話,人類都已經登上了月球,同時也清楚的認識到其實在云彩頂上,壓根就什么也沒有…

但是這個時代,科學技術畢竟還處于一種比較落后的階段。

同樣。不僅僅只是蘇俄與土耳其如何接觸是個問題,即便是對土耳其人來講,如何與蘇俄接觸恐怕也是一個難點。畢竟在過去土耳其人接觸過許多宗教。卻唯獨沒有接觸過無神論的——————他們到是接觸過亞美尼亞人,然后把他們全都給殺光了,因為亞美尼亞人信仰的是十字架的那個宗教…

如果說,土耳其人是出于優勢地位的話,或許他們還會顯得大方一些,至少僅僅只是想辦法讓對方也信仰自己的宗教,如此一來,問題也就得到了解決。

但現在,仰仗著蘇俄支持的土耳其卻處于弱勢地位。而通常弱勢地位的一方,也就是被輸出意識形態的一方。

同樣。土耳其人的心底,在面對蘇俄的時候。也很難說不會有那么一丁點的恐懼心理,畢竟這是一個完全純粹陌生的信仰…

托洛茨基并不知道一件事,那就是目前各國已經有了和土耳其和解的考慮,目的嗎,當然就是為了避免土耳其投向蘇俄。

之所以會這樣,一方面是因為蘇俄的情報系統還沒有滲透到各國的高層去。目前他們所獲得外界情報的方式,其實和普通百姓從報紙上看到的也沒什么區別。

再來就是…

特事局壓根就沒有告訴他們與此有關的事情。

這不奇怪,特事局之所以會和蘇俄合作,完全是出于自身的利益,換句話說,正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國社政府才會選擇和蘇俄合作的。

那么如果說告訴了蘇俄土耳其的事情,可能會給自己造成阻礙,甚至是損害了自己的利益的話,國社政府又怎么可能還會蠢到把事情告訴給蘇俄?

當然,這也不能說蘇俄的情報系統就真的是無用了,沒錯,最近一段時間特事局的確一直都在想辦法的向蘇俄內部滲透,甚至就連蘇俄的一些高層也已經被特事局所收買——————也有威逼利誘的。

蘇俄的內部政治斗爭是很殘酷的,而作為一個人,顯然是不太可能什么錯誤也不犯的,所以,只要能抓住他們的一些把柄,剩下的事情自然也就變得簡單的多了。

基本上只要把他們的把柄擺出來,再加上一些利誘,即便這些人也算是蘇俄的高層。卻還是沒有辦法拒絕特事局的提議。當然會如此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像前面說的,蘇俄內部斗爭的殘酷性,這些錯誤在國社政府看來說是沒什么。但是在蘇俄看來恐怕就是天大的錯誤,弄不好甚至有可能會被玩死和玩殘。最起碼也是喪失全部的政治前途,既然如此,到不如和國社政府合作,這樣最起碼也能得到一些好處,而且國社政府也向他們承諾給他們安排后路。

除了這些威逼利誘的之外,還有一部分就是早年俄國內圍攻的時候發展的。當時的蘇俄內部雖然有不少信仰堅定的,但也有許多軟弱分子,眼見蘇俄的處境越來越危險。他們當然不可能不想想后路/。

就像前面說的,考慮到蘇俄的特殊性,中國也就成了他們唯一可以作為選擇的對象了…

正是為了給自己尋找一條后路,這些人選擇了和國社政府合作。打算等蘇俄失敗的時候,由國社政府安排他們到中國境內安度晚年——————反正當初他們接受特事局的拉攏的時候,特事局已經承諾的很好了,甚至沒人提供一個小型別墅,另外承擔未來相當一段時間的生活花費之類的…

所以就算是蘇俄失敗了,好歹他們也可以到中國去當一些富翁一類的。

當時的這些家伙,想的可是非常不錯呢。

但是誰想到蘇俄居然成功了。于是他們這些人就顯得有些尷尬了。一方面一直留下來的他們獲得了高位,可以說是大有前途,可是另一方面。他們卻又被特事局給收買了,從某種角度上講其實應該被稱之為是叛徒…

毫無疑問,現在而言,叛徒的身份是絕對不適合他們的,甚至很有可能會影響到他們的政治生命乃至生命。

尤其是如果被人知道,他們因為信仰不堅定,已經被特事局給收買了之后。

所以為了保守這個秘密,不讓外界知道,他們也只能選擇沉默…

聽從特事局的擺布。這毫無疑問,已經成為了他們的唯一選擇。事實上早期特事局的線人基本上也是這么來的。后來出了威逼利誘的一批之外,還有一批則完全是被這些人給落下水的。

這些人也明白。既然自己已經是叛徒了,那么就需要向辦法讓自己活的更久一些,所以他們按照特事局的吩咐,想辦法拉自己的下屬還有一些上級下水,人非圣賢,自然是有私心的,而只要有私心,就給了特事局可趁之機,尤其是對于蘇俄這么一個年輕的政權而言——————對于特事局對蘇俄的滲透,其實蘇俄自己也是清楚的,至少列寧和托洛茨基等人還是了解的。

只不過他們所了解的,僅僅只是一些表面的而已,完全沒有想到,特事局對蘇俄的滲透已經這么深了,整個蘇俄政權幾乎已經被特事局滲透的千瘡百孔…

或許在列寧等人的眼里,蘇俄雖然被滲透了,但就好象蘋果上的一個蟲洞一樣,雖然有些惡心,但是無關大雅。卻沒有想到,現如今這個蘋果已經快要被滲透的好象蜜蜂窩一樣了…

唔,密集恐懼癥…

當然,蘇俄自然是不可能會這么無能,只是任由特事局對蘇俄滲透。

盡管還不清楚蘇俄已經被滲透的很厲害了,但是在知道蘇俄正被特事局滲透的情況下,蘇俄當然不可能連一點的應對措施都沒有。

事實上蘇俄的應對措施就是,對特事局進行反向的滲透。

不得不說,蘇俄的信仰的確非常有蠱惑人心的能力,這點絕對是毋庸置疑的。縱觀歷史,在冷戰結束之前,分屬于蘇俄陣營的間諜從來都沒有少過。

自然,嚴紹是很清楚這一點的,尤其是清楚蘇俄那個信仰蠱惑人的能力,所以在讓特事局挑選去蘇俄的人時,特意挑選的是一個意志堅定,同時也是信仰堅定(國家主義,民族主義)的諜報人員。

但就算是這樣,依然有一小部分的諜報人員被蘇俄所滲透。

沒辦法,特事局雖然在蘇俄的秘密活動很厲害。但是這些人畢竟都是有著表面身份的,既然是暴露在陽光下的人,那么便有被滲透的可能。再加上蘇俄蠱惑人心的能力,至少目前在蘇俄工作的特事局成員。已經至少有六人被滲透…

萬幸的是,這其中只有一個是中層的,剩下的都是底層人員,所以對于一些機密其實并不是特別的清楚。既不了解《華盛頓會議》上所發生的一些事情,也不了解目前特事局對蘇俄的滲透等等——————特事局的線人通常都是單向的,即便是了解也只是了解自己所負責的那些,所以就算有些人被滲透了,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發生。

對于這一情況。洛聞英當然不可能會不知道。

畢竟好歹他也算是特事局在蘇俄分局的負責人,更是特事局的副局長。

只不過對于這一情況,洛聞英除了加強警備之外,也沒有其他的動作。畢竟他在想辦法滲透著蘇俄,當然也就不可能阻止蘇俄滲透特事局。

不過盡管這樣,但是在已經把蘇俄滲透的差不多的情況下,洛聞英還是知曉了自己手底下究竟都有哪些人被收買了。這些人也都被微調到了一些看上去似乎沒什么,其實已經接觸不到什么機密的位置上——————表面上看,這些人的位置其實和原來的差不多,只不過如果說原來的還有接觸到機密的可能。那么現在的這些便只能接觸到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情了。

可以說,這樣的處置避免了暴露機密的可能,不過讓洛聞英有些心疼的卻是。隨著這些人的被滲透,他們所發展的那些人員基本上也等于是報廢了。

雖然現在特事局家大業大,尤其是在蘇俄所滲透的,即便是高層也有不少。即便是少了這么幾個也沒什么好心疼的,但是,誰干保證這幾個人所滲透的人里面,就沒有在未來可以起到大作用的人呢?

任何一棵幼苗,都不應該受到輕視,因為在未來的某一刻。他們很有可能會發揮出極大的作用。而目前洛聞英之所以會讓部下在盡可能滲透高層的同時,也滲透了許多看上去很有前途的年輕人。就是因為洛聞英很清楚,有些事情事情是要從長遠了看的。

沒錯。現如今這些高層的確是控制著蘇俄的人,但是誰敢保證,他們就一直能夠長生不了,或者說一直在現在的位置呆著呢。

要知道,這些被滲透的人年紀都不小了,何況蘇俄人還有酗酒的毛病——————其實喝酒到沒什么,平時少少的喝上一些,其實反而對身體有些好處,但是酗酒的話就有些要命了,尤其是像俄國人那樣的酗酒方式,喝的又都是高度數的烈酒…

因此就算是發展了他們的洛聞英,也不敢保證這些人究竟還能活多少年。至少根據洛聞英的看法,目前蘇俄高層的許多人,恐怕都沒辦法活太多年了,尤其是已經被滲透了的一部分,更是已經是五六十歲的老人,就算還能繼續活下去,恐怕留給他們的政治生命也很短暫了。

雖說在洛聞英看來,像蘇俄這樣的政權,其生命恐怕未必會很長,但是總要為長久做打算。萬一上面覺得蘇俄繼續存在下去對國社政府更有利,那么洛聞英就必須要考慮到,萬一將來那一天那些被收買的高層全都死光了,接下來該怎么辦——————何況就算不考慮自然壽命的事情,也該考慮下蘇俄內斗的可能。

盡管目前蘇俄成立的時間并不是很長,但就算是洛聞英自己也不得不承認,蘇俄內斗起來的確很厲害。少數的幾次事例,已經令洛聞英有種大開眼界的感覺,同時也令洛聞英明白了蘇俄內部的殘酷性…

這個時候,那些被收買的優秀青年們就派上用場了。

即便是在二十年后,絕大部分被收買的高層都死光了,這部分青年也不過才4、50歲而已,正是人生的巔峰時期。

而只要控制住了這些人,那么和控制住了蘇俄,相信也沒有太大的區別了。

不得不說,洛聞英盤算的的確很漂亮,同樣,他所布置的一切。也的確是使得特事局把蘇俄滲透的好象塞子一樣。尤其是后來的那些年輕人,更是確保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特事局對蘇俄的滲透。

尤其是在后期。特事局甚至有了一個議案,那就是把整個蘇俄的高層全部都換成是被特事局收買的人。

這樣一來。盡管表面上蘇俄依舊是獨立存在的,可實際上卻幾乎等同于是被國社政府給控制住了。這無疑非常符合國社政府的利益。

只是無論是洛聞英還是其他人,恐怕怎么也想不到,正是由于特事局這種非常狂妄、猖狂,乃至有些目中無人甚至是明目張膽的想法,在后來引發了極為著名的大清洗…

而主導清洗的,就是后來非常著名的斯大林…

甚至可以說,如果說原來的歷史上斯大林進行大清洗。某種程度上還算是一種政治斗爭的話,那么這一次的大清洗,就單純是因為對當時蘇俄內部的情況的恐懼了…

因為那時蘇俄三分之一的高層已經被特事局所滲透,甚至就連中層和較年輕的底層也大多如此。這樣的局面,不可能會不令斯大林感到恐懼,畢竟自己所處的政府,已經快要被人從內部給顛覆掉了。

而當時留給斯大林唯一的選擇,就只剩下了大清洗…

自然,這么做的后遺癥無疑是非常嚴重的,但是效果卻異常的明顯——————無論特事局多么厲害。當時三分之一的數量已經算是極限了。如果說再給特事局二三十年的時間,或許特事局可以通過用栽贓陷害等手段解決掉政敵的方式,來令整個蘇俄的高層都變成被特事局控制的人物。但是當時卻還沒有這個能力。

正常的蘇俄人依然是占據主流的存在,于是大清洗開始了,而且進行的無比順利。

盡管在整個過程當中,有不知道多少的無辜者被牽連了進去,但是特事局在蘇俄的力量也同樣遭到了重創,甚至可以說,當時特事局在蘇俄的力量已經接近于全軍覆沒了。

而不管蘇俄為此付出了多么大的代價,至少有一點還是可以保證的,那就是當時的蘇俄至少的確是干凈了。而且再也不必擔心會被其他人從內部給顛覆掉的風險了。

當然。盡管蘇俄的大清洗的確厲害,但也沒可能徹底的清洗掉所有的特事局人員。所以即便是清洗掉之后。特事局在蘇俄依舊有著一定的力量,并且控制著一部分。或者說是一小部分的高層。

同時,還有一部分逃過了大清洗的高層,或是跑到了中國或者是跑到了南美等地區,繼續與蘇俄作對,這些也算是國社政府所控制的,用于對付蘇俄的力量之一。

需要說明的是,盡管國社政府這么做了,而且蘇俄也的確是清楚這些完全是國社政府在背后搞鬼,但是兩國政府的關系卻一直都處于一種較為正常的模式下——————原因也很簡單,因為雙方都很清楚,斷交的損害更大。

這就好像是在后世一樣,即便是俄國和美國鬧的再怎么厲害,兩國恐怕也從來都沒有考慮過斷交。

還有就是冷戰時期,可以說氣氛要比冷戰后更嚴重,可是兩國之間的聯系卻從來都沒有中斷過。甚至蘇俄的高層還曾經跑到過美國的領土上面去,由此可見其中的問題了…

說到底,所謂的斷交啊什么的,都只是一些不成熟的小國才會做的。

真正的大國,即便是在戰爭時期,聯系也不會中斷的——————當然,到時候表面的外交聯系肯定是斷了的,不過私底下的卻絕對沒問題。

不是有這么一句話嗎,當戰爭開始的時候,其實談判也就跟著開始了…

就在蘇俄還在考慮著托洛茨基有關土耳其的方案的時候,華盛頓那邊,《華盛頓會議》也依舊是在進行著。

這是一場引起了全世界關注的會議,因為就像前面說的一樣,《華盛頓會議》是自《凡爾賽和會》第一次世界大戰還有朝鮮戰爭之后,現階段唯一的世界**件。自然很容易引來所有人的眼球。

同樣,會議上發生的一些事情,除了拉攏土耳其這樣的事情之外。基本上也都被公布了出去。

有些讓人忍俊不禁的是,或許是因為蘇俄對國外的滲透還不是很順利。所以蘇俄獲得與《華盛頓會議》有關情報的途徑,其實和平頭百姓沒什么區別——————都是從報紙上獲得的。

不過另一方面,盡管關于土耳其這么機密的事情,蘇俄肯定是沒辦法知道了。但是澳門的事情,卻是漸漸的被宣傳了出來。

同樣,也是因為這個關系,很多人開始關注起這個《華盛頓會議》當中四個會議里面最后的一個會議…

而在確定了的確是英國人在背后搞鬼之后,國社政府也決定給英國人一些顏色看看。畢竟如今英國人已經出招了。如果說國社政府不予以還擊的話,和容易會被《華盛頓會議》上的各國給看遍的。

何況因為先前一連串勝利的緣故,目前中國國民正是心氣最高的時刻,無論是民心士氣還是自信心等都異常高漲。

一些國人甚至已經找回了當年天朝上國的感覺,這個時候要是因為這樣或是那樣的原因,國社政府突然慫了的話,那對民心士氣的打擊未免也太大了些…

只不過…

該如何報復,這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這點也是李良他們所關注的。

盡管現在身在《華盛頓會議》上,但是李良他們對于國內的消息卻并非一點也不清楚。他們更明白目前英國人已經在東南亞的一些殖民地做好了準備。如果說國社政府打算命令在東南亞地區控制的那些抵抗組織給英國政府找些麻煩的話,那么只能說是正中英國政府的下懷…

可以說,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什么是比這個更令英國人感到高興的了…

那么。國社政府如果想要讓英國人難堪的話,就只有找一些不讓英國人那么高興的事情出來才行了。

“直接出兵,在中英的邊境上造成摩擦,或者干脆出兵占領香港算了!”

在中國代表團下榻的飯店內,就在李良他們還在談論著與《華盛頓會議》有關的事情的時候。在房間的外面,一些較為年輕的代表團成員也在不停的討論著。

事實上目前代表團的成員成分非常的復雜,除了內閣的,比如說李良這些人外,還有就是外交部的人。軍隊的人,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人。甚至就連陸軍也派了代表過來,畢竟不管怎惡魔說在這次的《華盛頓會議》上。也有著與中國陸地的問題有關的條約,也就是第四個條約。

在這個條約上,代表團還是很需要來自陸軍的專業意見的。

只不過這個人的軍銜并沒有步子高那么高,所以目前代表團內的軍方代表并不是他,而是步子高。

對此陸軍當然有些不滿,到不是說他們對步子高有什么意見,而是對軍方代表的位置被海軍搶走了有意見。

沒錯。現如今國社政府對于海軍的發展的確可以說是異常關心,同樣在軍非常每年在海軍上面花的錢,也可以用天文數字來形容。但是不得不說的是,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在軍隊內部海軍都只能算是老二,真正的老大只有陸軍,只有擁有著兩百多萬常備軍,同時有著超過一千萬預備役的陸軍。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中國是一個陸地國家,而且是一個傳統的陸權國家。

雖說因為各種原因,現如今的中國對于海洋也非常重視,每年在海軍上的花費對于個人而言,絕對是一個天文數字。但是考慮到中國龐大的人口還有龐大的領土面積,陸軍的規模永遠不可能小。

甚至可以說,每年政府向著陸軍傾倒的資源,絕對要比在海軍身上的多的多——————不管怎么說,陸軍單是人數已經占優了。畢竟單是二百多萬國防軍每年的軍費開支,就已經是一個天文數字了,更何況還有其他的武器裝備采購、保養、伙食還有其他一系列的開支。

何況…

除了這方面之外,陸軍還有其他的優勢來確保自己老大的地位…

盡管海軍的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兵種。政府也非常的重視海軍,每年都在海軍上面傾倒了大量的資源。尤其是嚴紹自己本人,甚至曾經差點打算把現如今的睚眥級的首艦。也就是一號艦睚眥號戰列艦的名字改成自己的名字,以此來彰顯自己的威武還有自己對海軍的重視——————當然。最后這個還是被勸回來了,一方面是因為沒有這個慣例,這么做多少還是有些讓人覺得不自在。再者就是軍艦嗎,都是要出去打仗的,萬一將來的某一天,這艘有著嚴紹名字的軍艦在外作戰的時候被打沉了,那該怎么辦?

那可是嚴紹名字命名的,這就好象用國家命名的軍艦突然被擊沉了。肯定會有很大影響的…

所以,這一決定,最后還是被否決了。

不過就算是這樣,也可以看的出來嚴紹對海軍的重視了。

但是和陸軍相比,海軍還是差了很多的東西,比如說最為重要的戰績之類的。

雖然政府在海軍上傾倒了大量的資源,但是海軍卻無法像陸軍那樣,有著大量的戰績可以拿的出來。

像是陸軍,無論是最早的北上戰爭,亦或者說是山東戰役。再或者說是后來的遠赴歐洲的凡爾登戰役或者是索姆河戰役,再到后來的一系列戰役,開疆擴土。打垮了自己最大的敵人,這一系列一系列的戰爭,都給陸軍帶來了崇高的榮譽。

尤為重要的一點就是,盡管在這些路上,國防陸軍并非沒有遭遇過失敗,但這些失敗都僅僅只是戰術上的失敗。實際上任何一場與國家命運攸關的戰役,國防陸軍都沒有失敗過,這也給陸軍帶來了極大的榮耀。

而與之相比呢,盡管海軍也有著龍口灣大捷。并且也曾經派兵前往歐洲參加過日德蘭海戰和其他一系列的小型海戰,但不得不說的是。和國防陸軍相比,海軍差的還是太遠了一些…

也是因為這個緣故。海軍始終是站在第二位,而陸軍才是國防軍中的第一。

也是因為這樣,所以陸軍才會有些不滿代表團的軍方代表居然是海軍的人,而陸軍只能做一個扶手。

至于海軍方面嗎,對此到是比較得意,畢竟在國內的時候,他們一直都處于低于陸軍的位置上,就連授銜的時候,陸軍也要比海軍的多出兩個人來,形成了三比一的局面,這叫海軍怎么可能甘心。

只不過這種地位上的懸殊畢竟是大的局面所形成的,就算是海軍的人也沒有辦法,不過就算是這樣,現如今的這種情況海軍還是很得意的,畢竟這可是《華盛頓會議》,是自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凡爾登和會和朝鮮戰爭之后最受人矚目的事情了。

“陸上搞摩擦?這恐怕不行…”坐在旁邊,聽到陸軍代表這么說后,旁邊的一個政府官員忍不住搖頭道。“這豈不是主動給予了英國人口舌,何況我們這次來是為了什么,是為了和平條約,結果這邊條約正在談著呢,那邊我們就和英國人動手了,這會讓國際社會怎么看待我們?”

聽到那個政府官員這么說,陸軍代表有些啞然。

過了半響,這個陸軍代表才開口道。“那總不能半點反應都沒有吧,這樣我們豈不是成了軟柿子了…”

聽到陸軍代表這么說,其他人也忍不住嘆了口氣,甚至包括了那個政府官員——————畢竟只是30出頭的年輕人,正是血氣方剛的時候,雖然嘴上說了一大堆的大道理,可實際上卻連自己恐怕都未必能說服的了…

只不過…

就在這邊還在不知道該用什么方式和手段來對英國人做出回應的時候,另一邊卻已經找到了一個比較好的辦法…

東南亞肯定是不行的,那邊正等著他們這么干的,但是另一邊卻沒問題…

比如說,對于英國人而言可能比命根子更加重要的………印度?未完待續

如果您對《》有什么建議或者評論,請發表個人觀點。


上一章  |  擴張之路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