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張之路第八百九十六章 華盛頓會議(二十八)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擴張之路 >>擴張之路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百九十六章 華盛頓會議(二十八)

第八百九十六章 華盛頓會議(二十八)


更新時間:2015年01月31日  作者:緊那羅在唱歌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緊那羅在唱歌 | 擴張之路 
·

華盛頓會議會場外的街道上,看著剛剛從會場內走出來的各國代表團,道路兩側的那些華盛頓本地市民們,有的正做出歡呼的樣子,也有的在給出噓聲——————到不是他們反對些什么,僅僅只是他們想要這么做罷了。

而除了這些華盛頓本地的市民外,一些外來者,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記者們也都在拼命的用閃光燈照亮眼前的一切。雖說往外面走的時候,李良和顧維鈞他們已經刻意的不去瞅兩側的那些記者,還有他們手里的閃光燈,但是李良他們還是有一種狗要被閃瞎的感覺。

其實這次的人數,并沒有前幾次多的。

畢竟什么《對付防衛條約》一類的事情,和平頭百姓的距離實在是太遙遠了,尋常的百姓根本就不會在意這種事情。對于那些美國人來講,他們最關心的還是限制軍備的條約,因為這個條約可以給他們帶來和平,而且也不會再有什么見鬼的軍備競賽出現——————對于剛剛經歷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美國人而言,他們可算是受夠了…

也是因為這個關系,當《六國海軍條約》簽訂成功的消息傳出的時候,會場周圍擠滿了來自各地的人。而這次的話,盡管圍著的人也不算少,卻連上一次三分之一的人數都未必夠。

等到好不容易登上了車子后,揉了揉有些發酸。似乎是想要淌出眼淚的眼睛后,李良苦笑著對一旁的顧維鈞開口道。

“下次還是別管什么風度了,直接帶著墨鏡來吧。不然我真擔心哪次會被那些記者們用閃光燈把眼睛給閃瞎了。”

聽到李良的話,顧維鈞微微苦笑了一下,不過這次卻是沒有反對。

閃光燈這東西,在攝影的時候用處固然是很大,但是同樣也是一個非常煩人的東西。因為一個沒用好的話,對模特的眼睛損傷是很大的。至少直接對著模特使用,模特的眼睛絕對受不了。

通常情況下。單是一個閃光燈就已經是很要命的了,更何況作為代表團的首腦。在經過外面的道路的時候,他們還需要向著兩側的那些民眾們揮手示意——————如果說僅僅只是通過的話還沒什么。但是這一正面面對著眾人,自然也就等于是把自己的眼睛暴露給了那些記者們的閃光燈了。

因此在走過一路后,李良等人頓時覺得眼睛有些難受起來。

事實上在這之前的時候,李良就曾經有過這樣的想法。那就是戴上墨鏡。這樣哪怕外面的閃光燈再怎么厲害。對他們來說也產生不了絲毫的傷害。

只不過顧維鈞卻覺得,在面對各國民眾的時候,帶著墨鏡多少有些不是很好。所以這個提議才沒有通過,每一次被閃光燈洗禮的時候,眾人也就只有熬過來這么一條路可以選擇。但是現在…

李良他們卻是不向再繼續熬下去了,哪怕是顧維鈞也是如此…

“不過話說回來…”揉了揉眼睛,讓眼睛稍微的舒服了一些后,步子高看向了李良和顧維鈞。“那些葡萄牙人究竟是怎么回事。突然之間態度就變了,難不成他們改變主意了?這主意變的未免也太快了吧…”

“恐怕不是他們自己的態度變了。而是有人逼著他們變的…”和步子高不同,顧維鈞看的到是很透徹。“當然,或許葡萄牙人本來也沒打算變,這次只不過是他們順水推舟罷了…”

“英國人嗎…”

“沒錯。”顧維鈞點了點頭。“估計是英國人插手了,至于葡萄牙人,本來或許的確是打算歸還澳門,不過既然有英國人插手了,那就算他們不歸還也是有借口的,因此干脆來了個順水推舟,畢竟就算澳門的位置再怎么雞肋,用處始終還是有一些的…”

負責與葡萄牙人接觸的就是他們,他們自然也就第一時間了解了葡萄牙人的態度。而這也令步子高等人惱火異常,無論是對突然變卦的葡萄牙人,還是從中作梗的英國人都是如此。

“算了,我們還是別操心了,接下來這件事情還是交給國內去解決吧…”看著步子高那副咬牙切齒的樣子,李良在苦笑了一下后勸說道。

事實上現如今這件事情,也只有交給國社政府來處理了。

盡管有關土耳其的事情還沒有敲定,但是中國與其他國家關于構筑對蘇防衛圈的事情,卻是已經確定好了的。

具體的就和會議上說的差不多,由英法和其他一些歐洲國家在東歐波蘭等國的位置上構筑一條防疫圈,確保蘇俄不會通過東歐地區擴散至整個歐洲。至于國社政府的任務則更簡單,就是在目前的中蘇邊境上構筑防線,確保蘇俄不要從這里跑出來了…

至于土耳其的事情,有關究竟是拉攏亦或者是打擊土耳其人的決策,畢竟不是短時間內能夠決定下來的。因此盡管會議上各國代表團都比較傾向于李良給出來的解決方案,但是整個事情還是被拖延了下來,至少英法在這件事上的態度顯得比較復雜——————根據特事局得到的消息,之所以會如此,完全是因為希臘政府堅決反對這一決定。

這并不奇怪,希臘和土耳其從某種角度上講也算是世仇了。早在1897年的時候,希臘和土耳其就曾經爆發過‘希土戰爭’,也就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三十天戰爭’。

這場戰爭的爆發原因,主要是希臘和土耳其人爭奪克里特島而發生的。

基本上后世的人都很清楚。土耳其政府,也就是原來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對于領地的統治是非常殘暴的。這點從歷史上的亞美尼亞大屠殺就可以看的出來,這可以說是近代史上非常有名的一次種族清洗活動。

再加上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所信奉的宗教又是………于是當時的克里特島上的希臘人為了拜托土耳其帝國的封建神權桎梏和并入希臘舉行了起義。同年11月,土耳其向克里特人宣布圣戰來作為對此的回答。

毫無疑問的,這種時候希臘政府肯定是會站在克里特島的希臘人這邊,因此到了次年的2月,一支希臘軍隊前來援助克里特島。同時由于宗教以及其他各式各樣的原因,英、法、俄、德、意和奧匈帝國宣布克里特在‘歐洲保護’下實行自治,并于4日派遣登陸部隊占領該島。

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土耳其帝國隨機向希臘政府宣戰。

事實上由德國教官訓練的土耳其軍隊在兵力和兵器方面大大超過希臘軍隊,當時的土耳其人在色薩利和埃皮魯斯擁有步兵9.4萬人、騎兵1660人、火炮234門,而希臘人只有步兵5.5萬人、騎兵970人、火炮144門。

盡管希臘人指望著首戰告捷。而后憑借著這場勝利掀起反土起義。不過在兵力和其他方面都不占優的情況下,迎接希臘人的卻是失敗…

然后就像這場戰爭的名字一樣,在經過了三十天時間的戰爭之后,這場短暫的戰爭結束了。經過歐洲各國的調停。希臘和土耳其兩國簽訂了停戰協議。根據1897年12日在君士坦丁堡簽訂的和約。希臘將色薩利的6個不大的、但在戰略上卻很重要的地區割讓給奧斯曼帝國,并賠款400萬土耳其鎊,里特島仍歸土耳其管轄。不過在歐洲各國的壓力下,最終土耳其人還是撤離了這個島嶼,后來這個島嶼成為了國際保護領土。

同時在1913年,根據倫敦條約,這個島嶼最終還是歸希臘所有。

不過盡管這座島嶼最終還是屬于了希臘,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希臘和土耳其之間的恩怨的終結。歷史上土耳其人之所以會向英國人購買阿金庫爾號戰列艦。其中最大的一個原因就在于希臘——————土耳其人從英國購買的戰列艦是用來對付希臘人的。

而同一時期,希臘政府從美國購買兩艘戰列艦的原因。也和土耳其人差不多…

只不過毫無疑問,盡管土耳其政府**無能,但是和希臘相比,土耳其畢竟算是一個龐然大物。所以盡管在希臘的背后還有英法等國的支持,但是無可避免的,在直接的沖突當中希臘總是吃虧的那個。

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在發現自己有了一個可以把土耳其人踩在腳底下的機會后,希臘人才會顯得這么不愿放棄…

畢竟現在希臘人可是已經在土耳其的領土上占據了好大一塊地方下來,要是現在就放棄了,那豈不是前功盡棄了?因此在得知了華盛頓會議上的一些消息后,希臘人便堅決反對這一提議,而是希望英法能夠支持自己——————希臘并沒有參加會議,之所以會知道完全是因為英法告訴的…

另一方面,英法對于是否要采納國社政府的提議,本來就很猶豫,再加上希臘政府的強烈要求,這才導致李良的提議沒有被直接采納…

隨著《對付防衛條約》的簽訂,會議很快轉入了下一個環節,也就是亞洲的事項,既《遠東和平條約》。

就好象前面說過的一樣,這次的《華盛頓會議》其實就是《凡爾賽和會》的延續。目的就是為了彌補上《凡爾賽和會》沒有解決的問題,和其中的一些漏洞,同時減少幾個強國之間的摩擦,確保不會再次發生大規模的戰爭和惡性的軍備競賽等…

也因此,整個會議上的四個條約,基本上都是有著針對性的。

比如說最早的《四國條約》所針對的,就是當時在太平洋地區。英國、日本和美國之間可能會發生的潛在沖突。避免這種沖突的發生,就是這一條約的核心內容。

至于法國?法國其實就是個打醬油的!只不過法國人在太平洋地區哦是有島嶼,所以才會把他們給算在里面。

不管怎么說。《四國條約》的確避免了四國在太平洋地區發生沖突的可能性。不過這個所避免的也僅僅只是沖突而已,能避免沖突,卻未必能避免的了戰爭。至少如果上述的四個國家當中有哪一個企圖發動戰爭的話,這個條約是絕對沒有什么大用處的。

至于《限制海軍軍備條約》,避免的則是惡性的軍備競賽,以及由此可能會引發的世界級戰爭——————對于剛剛經歷過一場這種級別戰爭的世人來說,這樣的戰爭還是少一些比較好。不然是真的要人命啊…

至于《對蘇防衛條約》的作用,則是避免盤踞在東歐的那些赤色分子擴散到全世界來。對于各國來講,這也算是當前的要務之一。

至于《遠東和平條約》。這一條約所針對的,卻是中國…

這就好像《四國條約》的作用,主要是避免英日美三國在太平洋發生沖突。《遠東和平條約》的作用也很簡單,就是避免在遠東地區發生些不該發生的事情——————其實曾經有人提出。或許可以將其命名為亞洲和平條約的。但是這樣的話。豈不是顯得中國是一個可以決定亞洲命運的國家了?即便是事實如此,英美等國也不可能會予以承認的。

因此條約也就變成了遠東和平條約,當然會如此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國社政府所涉及的,除了遠東地區外,就只有一個中東地區。關鍵是中東地區未免太荒涼了些,無論是給誰都如同雞肋一般。

尤其是和東亞地區相比,東亞地區可以說是中國的傳統勢力范圍。在英法等國看來。中國最有可能會下手的就是東亞地區,而不是什么都沒有的中東地區。

把條約命名為遠東和平條約。就是為了避免中國人會對包括南亞次大陸在內的地區動手的保障。

根據條約的內容,包括中國、日本、英國、法國、美國、荷蘭等國在內的諸多國家,都將在會議上簽訂一個共同的,避免發生直接沖突的條約。

這個條約當中的限制很多,有許多條約幾乎明擺著就是沖著中國來的。而目的也很簡單,都是避免強盛起來的中國會對這些地區動手。

對此代表團自然是惱怒異常,在這上面也可以說是寸土必爭。

事實上即便是國內,對于這個條約上的一些內容也可以說是非常惱怒。隨著中國的強盛,大量的強硬派也隨之崛起。自然,由于各種緣故,尤其是中國本身的傳統思想,所以中國的強硬派和其他國家的相比,明顯要稍稍的溫和一些。

尤其是這個時期中國的強硬派,除了一些極端分子之外,絕大部分也僅僅只不過是想要討回中國歷史上失去的那些東西而已——————比如說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的那些殖民地。

在他們看來,既然中國已經重新強盛起來了,那么收回這些失去的東西,似乎也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至少有不少的人,都是把這件事當成是自己畢生的目的,甚至還有不少人為了能夠達成這個目的,而跑到了東南亞的叢林里面去。

然而這么一個條約,對于企圖這么做的中國來講,無異于是一條鎖鏈,一條阻止他們這么做的鎖鏈。

中國對于其中某些條約的強烈反對,并沒有出乎英法等國的意料。

不過就像是華盛頓海軍條約里,中國的讓步空間很有限一樣,英法和美日等國在這上面的退讓空間也同樣非常有限。

畢竟現在退讓了一步,將來就不知道需要付出多少代價。

因此整個會議可以說是進行的異常激烈,甚至就連國內的會議氣氛也都非常熱烈。不過與他們相比,嚴紹的態度就顯得多少有些風輕云淡了一些。這也令許多人迷惑不解。

其實在嚴紹看來,這件事情倒是很簡單。

條約嗎,既然可以簽訂,那么自然也就可以撕毀了。

眼下之所以會和英法等國簽訂什么華盛頓條約或者是遠東和平條約一類的,無非是因為目前中國的實力不足,還不足以對英法等國掀起戰爭,奪回在東亞地區的一切。

但是,等到中國的實力足夠強盛的時候,那些所謂的條約,自然也就可以隨意撕毀了。

這就好像歷史上的希特勒一樣,就是在對自己最最有利的時候,撕毀了與蘇俄的條約。還有進軍捷克的事情。

當然,拿納粹德國出來,多少有種不是很吉利的感覺。何況也正是因為德國在蘇俄遭遇了失敗,最終才會導致納粹德國的滅亡,以及希特勒本人的自殺。

那么就拿蘇俄做比喻好了,歷史上的蘇俄,不就是在日本最悲劇的時候來了個落井下石嗎。撕毀了與日本的條約,橫掃了當時已經只是老弱病殘的關東軍…

不過話說回來,即便是鼎盛時期的關東軍,真要是和蘇俄硬碰硬的話,恐怕也不會是對手。(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擴張之路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