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張之路第八百八十二章 華盛頓會議(十四)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擴張之路 >>擴張之路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百八十二章 華盛頓會議(十四)

第八百八十二章 華盛頓會議(十四)


更新時間:2015年01月24日  作者:緊那羅在唱歌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緊那羅在唱歌 | 擴張之路 
第八百八十二章華盛頓會議十四

事情和羅斯福所判斷的差不多,那就是這次的會議對嚴紹來說固然很重要,但是卻也沒有重要到非要達成不可的地步。{

尤其是當這個會議,已經從對中國有利變成對中國有害的情況下。

“根據海軍方面的判斷,如果想要在亞洲地區,尤其是東亞地區對英國擁有局部優勢的話,國防海軍的規模必須要達到接近于英國三分之二的地步才行,所以我們根本就沒有讓步的可能…”

在自己的家中,看著剛剛健身回來的卡特琳娜和伊萊諾兩個人,嚴紹如此解釋道。

就在不久之前,各國外交官紛紛登門拜訪,可說是把嚴紹他們給煩透了。尤其是英國人和法國人,更是好像牛皮糖一樣,到是日本人并沒有登門的意思,或許是因為他們也清楚,自己就算是來了也未必能得到什么令人滿意的結果,最后說不定反而會讓事情變得惡化起來的緣故吧。

不過事情也的確是如此,如果真的是日本人來了的話,嚴紹是絕對不可能會答應的——————當然,就算日本人沒來,嚴紹也沒打算讓步,畢竟在這件事情上,嚴紹的確是沒有退讓的余地。

“可為什么非要是三分之二,而不能是一半呢?”

擦掉脖子上的汗,伊萊諾有些好奇的道。由于穿著和卡特琳娜同樣的運動胸衣,所以此時此刻伊萊諾的身材顯得異常的性感。

事實上這種運動風氣,從某種角度上講也可以說是卡特琳娜所掀起的。

盡管在過去。家里的人就一直都很喜歡運動。但是還并不是很狂熱,不過自從卡特琳娜開始了自己的瘦身計劃之后,家里的人也跟著開始行動了起來。尤其是本來就很豐滿的伊萊諾。更是每天都會跑去健身一會,即便是平日的工作已經很忙碌了也還是如此。

這不能不讓人感嘆后世的一句話,‘對于女人來說,瘦身就是全部’…

至少在后世的時候,曾經、有某個女人就曾經這么說過。

“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聽到伊萊諾的疑問,嚴紹有些無可奈何的道。“盡管在裝備的性能和技術的先進性上,我們和歐美方面的差距并不是很大。但是在海兵的訓練等方面,剛剛成立的國防海軍并沒有什么優勢,所以如果是公平對決。一比一較量的話,根據海軍方面的判斷,國防海軍會輸掉的可能性幾乎高達八成左右…”

“因此為了獲取局部性的優勢,海軍的規模必須要達到英國的三分之二。也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海軍有足夠的時間消滅英國在亞洲地區的艦隊。同時在英國本土艦隊趕來時,擁有足夠的實力殲滅英國本土艦隊。”

這也是嚴紹不愿意讓步的一個原因,畢竟無論是英國還是美國所提出的條件,都未免太苛刻了一些,也完全不符合嚴紹的條件。既然如此,那干脆不談算了。

反正就算是拼軍備競賽的話,嚴紹也不覺得自己會輸掉。

甚至于如果真的拼起來的話,或許最先會垮掉的反而會是英國人也說不定。畢竟現在英國的財政可不是很好看。如果繼續像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樣,繼續按照當時的德國造一艘。自己就造兩艘的條件來,英國人根本就沒有那樣的財政能力——————沒錯,現在英國人的財政收入的確要比戰前高,甚至已經達到了十億英鎊上下的地步,而在戰前英國人的財政收入也不過才一兩億英鎊而已。

但是現在一艘戰列艦的造價,也已經變得異常的高。

就算是對于國社政府來說,一艘無畏艦的造價也是非常高昂的。幾乎達到了五百萬英鎊的地步,而會如此,還是因為國社政府的人工成本比較低的緣故。

如果換成是英國人的話,一艘相同規模的戰列艦,至少也需要六百多萬英鎊,幾乎比國社政府的造價高出了一百多萬英鎊,這其中的差距究竟多大完全可想而知。

當然,如果只是這樣的話,國社政府到是沒多少優勢。畢竟僅僅只是一百萬英鎊而已,就算是造個十艘,也不過是一千萬英鎊罷了。這的確是一種優勢,但是卻的確稱不上是成本上的優勢。

而且就算英國政府的財政壓力在怎么大,那也是每年九億、十億的財政收入,總是要比國社政府的兩億多要強出太多了。

但是!

對于嚴紹來說,無論這次的華盛頓會議是否能成功,嚴紹都已經打算要公布在中東地區的現了。而只要有了中東地區的石油資源,那么國社政府便可以在財政方面,對英國擁有不對稱的優勢——————盡管到時候,國社政府的總體財政收入肯定還是比不上英國人,但是這部分的收入幾乎可以說是白撿來的。

而英國人呢,每年卻還需要承擔非常龐大的債務,每年光是償還的本金和利息就是一個天文數字。除此之外還有戰爭結束后的一系列負擔。

可想而知,在這里面國社政府的優勢究竟有多大。

即便到時候中東的油田所能帶來的財政收入,只有一億英鎊,那也已經足夠國社政府每年建造二十艘無畏艦的了…

何況在中東那塊地區,幾乎可以說是集中了整個世界相當一部分的石油資源——————這還沒算上國社政府內地的新疆地區,還有東北地區,其他一些地區以及西伯利亞地區和中亞地區所藏的石油資源。

除開海底石油資源,上述的這些石油資源甚至可以說已經占據了全球6地油氣資源的一多半。

憑著這些。國社政府每年的財政收入,都有可能會是一個天文數字來著…

聽了嚴紹的話,伊萊諾微微點了點頭。算是明白了嚴紹的意思,但是她還是有些擔心的道。“那如果英國人和美國人不打算讓步的話,你真的打算和他們翻臉嗎?”

“沒錯…”嚴紹點了點頭。“如果他們真的不讓步,那我們也就只有翻臉這么一條路可以選擇了…”

說到這里,嚴紹看向了伊萊諾。“對了,關于美國關稅的事情,有眉頭了嗎?”

“多少有些了…”伊萊諾回答道。“根據我們從美國政府內部得到的情報,目前美國政府內部的孤立主義非常嚴重,同時為了能夠讓國內的產品得到國內市場更多的份額。美國人正打算提高目前的關稅,當然,這還僅僅只是一個初步的想法,但是似乎已經得到了美國政府許多人的贊同…”

說到這里。伊萊諾的臉上略微顯得有些擔憂。

盡管目前雨石集團已經展成了一個非常龐大的跨國集團。但是其實雨石集團的主要業務非常集中。比如說汽車業的銷售,基本上是集中在歐美地區的,尤其是美國地區更是雨石集團的主要市場。

如果說美國政府真的打算提高關稅的話,那么對于雨石集團的打擊是很大的…

另一方面,聽到伊萊諾的回答之后,嚴紹拍了拍她的肩膀。“先去聯系一下美國國內那些和我們有關的政客吧,無論如何也不能讓這個法案通過,就算不能攪黃了。至少也要讓他延期通過,在此期間。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在美國國內成立一些工廠的辦法來進行生產,雖說這樣的話,多少會影響一些國內的就業,但至少也避免了關稅的影響。”

聽到嚴紹這么說,伊萊諾微微點頭,沒有多說些什么。

事實上對于這個事情,嚴紹還是有些印象的。他記得美國人提高關稅的舉動,引來了歷史上極為著名的大蕭條事件。而對于這件事究竟該怎么解決,目前嚴紹自己也不是很有辦法。

當然,這件事其實嚴紹記錯了,因為盡管大蕭條的確是二十年代才開始的,但實際上卻是二十年代末,也就是29年的時候。而美國政府提高關稅的做法,則是在3o年代才開始的。

這一法案,就是歷史上比較有名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

該項法案由來自猶他州的共和黨人參議員里德斯姆特,和來自俄勒岡州的共和黨人眾議員威爾斯c霍利共同起。在此之前,赫伯特胡佛總統已經要求國會下調關稅稅率,但是國會卻反其道而行,提高了關稅稅率。盡管許多經濟學家力勸胡佛總統否決該法案,但他仍然簽署讓其成為了法律。其中的部分原因是1928年時胡佛競選總統時做出的他的眾多競選承諾之一——————提高農場品的進口關稅以幫助受困農民。

斯姆特霍利關稅法于193o年6月17日經赫伯特胡佛總統簽署成為法律,該法案2ooo多種的進口商品關稅提升到歷史最高水平。當時在美國,有1o28名經濟學家簽署了一項請愿書抵制該法案。

需要說明的是,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并不是單方面的事情。比如說美國人提高自己的關稅,在后世或許美國人只允許他自己去做某些事情,卻絕對不會允許其他人模仿自己做一些事情。

但是在這個時代,美國人顯然還沒有后世那種唯我獨尊的地位。

也因此在該法案通過之后,許多國家對美國采取了報復性關稅措施,使美國的進口額和出口額都驟降5o以上。

193o年,加拿大率先于16種產品上征收新關稅,占美國輸往加拿大商品總額的3o。之后加拿大開始尋求與英聯邦的更加密切的經濟聯系。法國和英國亦表示抗議,并開始展新的貿易渠道。德國則著力于建立自給自足的經濟體系。美國的進口額從1929年的44億美元驟降66至1933年的15億美元,而出口額則從54億美元驟降61至21億美元。降幅均過gdp同期5o的降幅。一些經濟學家認為,斯姆特霍利法案是導致美歐之間貿易規模從1929年的歷史高位急遽衰退到1932年歷史低位的催化劑——————這次衰退伴隨著的是大蕭條的開始。

大衰退所帶來的影響,幾乎可以說是決定性的。也可以說是致命性的。

在大衰退期間,幾乎所有的國家都受到了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美國和德國這樣的國家,尤其是德國更是因為大衰退的關系,再加上一戰的恥辱而帶來了希特勒,這個被稱之為惡魔的男人。

當然,也有那么一些并不是被大蕭條影響的很深的國家,比如說日本。

在原來的歷史當中。日本的大臧省大臣高橋是清是第一個采納凱恩斯主義的官員。第一,通過大量財政政策,包括赤字支出來刺激經濟。第二。將日元貶值。高橋是清通過日本央行進行赤字開支,并將隨之而來的通脹壓力最小化。計量經濟學研究顯示這些財政刺激十分有效。

貨幣的貶值帶來了立竿見影的效果。日本紡織品在出口市場上取代了英國紡織品成為了第一。不得不說,在日本的近代史上的確是出現了很多極為優秀的人才,在1933年。日本已經擺脫了蕭條。到1934年。高橋是清意識到經濟可能出現過熱的危險。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高橋是清做出了一個在某種程度上非常明智,但在另一方面也很愚蠢的錯誤決定——————為了避免通貨膨脹,他削減了武器軍備上的赤字開支。

日本的右翼分子究竟有多么厲害,相信誰都清楚。而很明顯右翼分子是絕對不會允許這種削減軍備開支的決定,因此高橋是清的這個做法導致了民族主義者的強烈負面反應,特別是軍隊的意見強烈,并導致了‘二二六事件’的爆。高橋是清的遇刺。這引了日本文職官僚中的寒蟬效應。自1934年起,軍隊對政府的控制持續加強。政府非但沒有削減赤字開支。反而進行了物價控制和配給方案,沒有對通貨膨脹進行控制,而由此帶來的后果,幾乎可以稱得上是災難性的。

其實對于大蕭條,嚴紹自己也沒有什么好的辦法,唯一的辦法就是通過加大對基建設施的投入,來想辦法拉高經濟。

這在歷史上也算是比較有效的,尤其是對中國來說。

畢竟像是歐洲或者是美國地區,道路一類的設施都已經修建的差不多了。再怎么修也翻不出多少花樣來,但是中國就不同了。即便國社政府再怎么能修鐵路和公路,要知道哪怕是在后世,中國也是通過好多年才達到了十萬公里鐵路的標準。

而這一時期的國社政府,六年的時間顯然還無法達到這一標準來著…

換句話說,國社政府還有好多鐵路和公路沒有修,而且這些沒有修的地方,估計就算是再讓國社政府修個一百年,也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所以嚴紹完全不必擔心這方面的事情,至于修路所需要的資金什么的,只要中東那邊的石油挖出來了,自然也就沒有什么好擔心的。

事實上嚴紹過去還曾經考慮過,是否要在大蕭條來臨之前,先退位,把位置讓給繼承者,讓繼承者來承擔一下大蕭條所帶來的責任——————至少有一點嚴紹還是很清楚的,那就是大蕭條所帶來的影響將會是全面性的,就算是中國也不太可能避開大蕭條所帶來的影響。

而大蕭條的話,必然也會帶來相當數額的失業還有其他的事情。

同時嚴紹也還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無論嚴紹的威望究竟有多高,百姓會支持他也僅僅只是在他不會令百姓的生活受損的情況下。如果說在嚴紹的治理下,百姓們的生活下降很多的話,很難說百姓是否還會對嚴紹保持忠誠。

所以如果說避開了大蕭條時期的話,那么至少這方面的責任便不需要嚴紹去承擔了。

不過…

這么做的話,未免也太取巧了一些。

何況既然嚴紹已經向國人承諾,要用二十年的時間,把這個國家重新打造成一個嶄新的大帝國,那么他臨時下崗算是怎么回事?

就算將來真的將要面臨什么困難,嚴紹也應該勇敢的去面對,而不是臨陣退縮,讓別人上去頂崗…

當然,上述的這些,都僅僅只是在大蕭條有可能會到來的情況下,若是大蕭條并沒有到來的話,自然也就不必如此。

不過就嚴紹的經驗來看,這類事情顯然是不可避免的。而嚴紹所要作的,就是在大蕭條來臨之前,搶先制定好應該做的準備。令整個國家所遭受的沖擊盡可能的減少。

而另一方面,就在嚴紹還在為美國政府正在打算退出的法案略顯頭疼的時候,眼見會議一直都陷于僵局當中,威爾遜似乎也決定作出一定的妥協…(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擴張之路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