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眼前的棺材,想到現在袁世凱正躺在棺材里面,嚴紹深深的嘆了口氣。
嚴紹并非是沒有見過生老病死的人,只是眼前的場景卻多少讓他有些感觸。說到底,他也已經不再年輕了,37歲的人,幾乎已經快要步入中年。
事實上最近兩年,他也已經有些覺得自己的身體不如從前。當然,距離他擔心身后事什么的,恐怕還需要好些年頭呢,但即便是這樣,嚴紹的心底依舊還是有著許多的感觸。
尤其是在想到自己將來的某一天,也會像袁世凱一樣的時候。
“生老病死,果然是凡人無法擺脫掉的嗎…”
這么想著,嘆了口氣,嚴紹上前兩步,恭恭敬敬的朝著袁世凱拜了拜。
暫且不提在生前的時候,嚴紹和袁世凱究竟有多少的矛盾。至少此時此刻,嚴紹是絕對不可能會與袁世凱計較的,而且死者為大,他也不可能會做出什么不禮貌的事情。那樣既不符合他的性格,同時也會影響到他的名聲——————通常會和死人計較的,要么就是有深仇大恨,所以哪怕對方已經死了,也要讓對方不得安寧。
至于另一個嗎,自然就是所謂的小心眼了…
嚴紹和袁世凱當然沒有什么深仇大恨,同時,嚴紹的心胸雖然不算寬闊,卻也不算是什么小心眼,因此到也不會因為早年的事而嫉恨什么。
嚴紹拜完之后,跟著嚴紹一起過來的徐世昌、段祺瑞、馮國璋以及李良等人。也都先后上前祭拜了一下。
這些人里面,如徐世昌和段祺瑞、馮國璋等人,與袁世凱在生前的時候都有著莫大的關系。如今袁世凱已經去世。他們過來祭拜一下自然誰也說不出來什么。至于李良他們,盡管先前是敵對關系,但是彼此的敵對關系畢竟已經解除了好久。
而且如今的北洋系在國社政府內的力量很強,即便是李良也不愿意得罪他們。另一方面,袁世凱又是這些人的舊主。盡管現在他們未必就真的忠于袁世凱,但至少與袁世凱之間還存有幾分情意,所以李良他們到也不介意在這些曾經的北洋系面前表現的漂亮一些…
事實上嚴紹這次前來。也未嘗沒有作秀的意思在里面。
不過不管怎么說,能讓這個國家的總統,以及總理、副總理還有內閣當中的相當一部分成員都跑過來祭拜。至少在中國歷史上袁世凱也算得上是第一個了。
至于這么做會不會耽誤了國事,這個嚴紹他們到不是很擔心。
眼下雖然不敢說國泰民安,但是整個國家卻是出于一片欣欣向榮的姿態。這么大的一個國家,在沒有戰亂威脅的情況下。即便是有那么一兩個遭遇了天災的地方。也已經被嚴紹他們給輕輕松松的解決掉了。
甚至于在離開之前,嚴紹他們還曾經安排過一個較為妥善的計劃,確保不會發生任何的意外,因此嚴紹他們完全沒有必要擔心。
更何況內閣的人雖然跑過來了許多,但也不是全都跑過來了。至少負責留守的人,還是有那么一些的。即便是真的發生了些什么事情,負責留守的人也可以處理的漂漂亮亮,如此一來。嚴紹他們自然就更不需要擔心些什么了。
如果說嚴紹祭拜袁世凱的時候,一方面是出于尊重。一方面是出于‘作秀’,還有一方面則是出于感慨的話。那么馮國璋他們站在袁世凱棺材前的時候,便有些真情實意了。
畢竟不管怎么說,袁世凱也算是他們的恩主。
當年這些郁郁不得志的人,之所以能夠坐在現如今的高位上,與袁世凱可以說是密不可分。他們對袁世凱的感激,也可以說是發自真心的。
尤其是這個時候的袁世凱還沒有做過什么錯事,尤其是那個讓他在后世身敗名裂的稱帝,更是連影都還沒有。
也因此,馮國璋他們對袁世凱可以說全都是感念不已,如今站在袁世凱的棺材前,一個個更是眼角泛起了淚光,想起了過往的一些往事。
當然,想起的都是一些比較好的事情,至于那些并不是很好的,則是如過眼云煙一般。至于當初北洋敗給國社黨的事情,在場的人卻幾乎沒有任何人埋怨過袁世凱。
就如有一次醉酒之后,吳佩孚曾經和人說過的。
“不是宮保他無能,實在是大總統太厲害了!”
沒錯,了解內情的人,幾乎都是這么覺得的。不是袁世凱無能,而是嚴紹太厲害了。只是短短幾年的時間,便在安徽積累出了遠強于北洋的家業。并且在一年多后,便以絕對的實力碾壓了北洋一系,并因此走向了巔峰,徹底成為了這個國家的統治者…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那些曾經屬于北洋系的人,幾乎從來都沒有埋怨過袁世凱。只是感嘆著老天爺沒有給北洋一個機會,居然讓嚴紹這樣的人出現。
當然,絕大部分的人,對于這個結果還是很滿意的。
畢竟他們也很清楚,如果嚴紹不出現的話,單憑一個北洋政府,中國是絕對不可能會發展成這個樣子的。不過對于小部分人來說的話…
和現在這個法律森嚴的國家相比,他們還是更懷念那個稍稍有些混亂,同時貪腐等事也異常普遍的國度——————理所當然的,這些人現在通常都已經被送入了監獄,即便是還沒有送進去的,估計也已經快樂。
嚴紹等人在祭拜過袁世凱之后。一旁穿著一身孝衣的袁克定,自然是要上前過來答禮。而在答禮過后,便立刻從地上站了起來。走到嚴紹等人的面前想要說些什么。
不過看著袁克定的樣子,嚴紹卻是在擺了擺手之后,輕輕的嘆了口氣。
“袁公也算是一世英名,對于這個國家而言更是曾經立下過不小的功勛。如果不是他的話,我們這些人想要推翻滿清的話還不知道需要多少年,這一點,無論是國家亦或者是全體國民都會銘記于心…”這么說著。嚴紹看了一眼袁克定。“希望你在將來不要墜了你父親的名聲,以后如果有什么困難的話,可以找我。也可以去找那幾位叔叔伯伯,只要不是什么特別的事,我們會盡力而為的…”
這點嚴紹到是沒有說謊,因為如果沒有袁世凱的話。滿清想要垮臺的話。恐怕還真需要好些年才行。畢竟所謂的辛亥革命,要是沒有袁世凱放水,沒多久的功夫,武昌便能讓北洋軍給拿下來。
武昌作為首義之地,要是被北洋軍攻陷的話,對全國革命局勢的震動究竟有多大完全可想而知。
只要先滅掉了武昌的革命軍,而后在滅掉其他位置的革命軍。考慮到二次革命時的局勢,盡管當時的北洋軍和清軍想要撲滅這場因武昌而掀起的革命之火會很困難。但絕非沒有可能…
尤其是在考慮到當時的列強對所謂的中國革命團體并不怎么支持,如果辛亥革命失敗的話。即便到時清政府損失慘重。對各地的控制進一步衰退,想要徹底推翻清政府對地方上的統治,恐怕也需要三五年的時間,弄不好的話甚至需要十年的時間也說不定——————當年的太平天國,清政府不就是撐過來了嗎…
而且居然茍延殘喘了好幾十年,簡直令人詫異。
所以…
論及推翻滿清的功勞,那些革命者們自然是功不可沒,可是另一方面,袁世凱這個居心叵測的人,當時所占的功勞恐怕也未必就比其他人少了…
甚至于,袁世凱才是那個功勞最大的人…
當然,由于多種原因,主要是當時的北洋政府以及袁世凱是國社政府主要敵人的緣故,所以在國社政府成立之后,國社政府并沒有宣傳過這類的事情。甚至于,即便國社政府沒有主動提起,也從來都沒有人想起過要主動宣傳一下。
理由也很簡單,因為當初的北洋政府的確是不得人心。即便是那些所謂的知識分子,也就是那些經常抨擊國社政府,尤其是對國社政府的限制不滿的那些人,也對北洋政府極為不滿。
至于北洋政府的那些人自己?恐怕就連袁世凱自己,也沒有想過自己才是辛亥革命當中功勞最大的那個人…
他自己都沒想到過,更何況是別人了…
不管怎么說,至少嚴紹還是記得袁世凱的功勞的,因此自然也不愿意袁世凱的后人過于凄慘…
而且嚴紹對袁克定的印象嗎,多多少少還是有那么一丁點的好感的。
自然,歷史上的袁世凱正是被這個兒子給坑死的,甚至于這個袁克定的性格,也可以稱得上是異常的‘欠揍’。
可是另一方面,在日本人侵入中國的時候,當日本人找到了已經窘迫異常的袁克定,希望他能發揮袁世凱生前的影響力去影響那些北洋系的官員和將領時,這個窮酸的人卻斷然拒絕了日本人的提議…
當時正是華北淪陷,日本位于中國北方的情報頭子土肥原賢二曾經想籠絡袁克定,要他加入華北偽政權,希望借助他的身份對北洋舊部施加些影響。坂西利八郎、土肥原、喜多誠一等一些日軍頭子都來拜訪過他,請他出山,擔任偽職,但他都以體弱多病為由拒絕了。
袁克定幾次曾經跟人提到過這件事,那時他經濟已經很困頓了,但是他掂量再三,說出任固然有了財源,但也不能因此而做漢奸。
后來袁克定還登報聲明,表示自己因病對任何事不聞不問,并拒見賓客。后來有人將刊登他聲明的那張報紙裝裱起來,并題詩表彰他的氣節。袁克定在此事上算是為自己挽回了一點清名,同時袁大公子這次的表現是他一生中的亮點。也可能是他人生中最令人稱道的地方。
不過事實上當時就連報紙的這件事,也略微有那么一些曲折。
1939年,湯爾和等漢奸在未得他同意的情況下,冒他的名發表所謂‘擁護東亞新秩序’聲明,袁克定急出了一腦門子汗,要公開登報澄清,可是北京天津兩地的報紙誰也不敢給他登。那不是公開跟日本人對著干嘛?后來在一個日本人的幫助下,才在一家小報上發了一小條‘未經本人同意,署名不予承認。’
聽到嚴紹的話。袁克定連忙感激的點了點頭,同時看向了一旁的馮國璋及段祺瑞等人。
顯然他也很清楚,在袁世凱已經死掉的情況下,他自己本身。還有袁家將來會如何。就全看這些過往的‘叔叔伯伯’們會不會愿意顧念舊情幫上一把了。
如果能幫上一把的話,至少他們一家還是可以過的舒服一些的,可要是坐視不理的話,那將來他的日子可就難過了。
另一方面,看著袁克定,盡管無論是馮國璋亦或者是段祺瑞都并不是很喜歡,確切的說是看得起袁克定,但是想到旁邊不遠的袁世凱。幾個人還是點點頭,表示將來愿意照顧一下袁克定及袁家…
當然。這也是因為袁克定還沒有把仇恨拉的太厲害的緣故,盡管在原來,也就是國社政府成立之前,袁克定也曾經做過不少作死的事情,但至少還沒有觸及過眾人的底線。
在原本那個沒有嚴紹的歷史上,大概是1914年春節的時候,以段馮為首的一大批北洋軍將領按照小站的規矩給袁世凱磕頭,袁世凱立刻下來扶起段馮。至于其他人則照舊磕頭,因為在老袁的眼里段馮是不同于一般的。段馮有了面子,心里高興,決定也給袁克定去磕頭,本來他們也就是做做樣子,哄的老袁父子一個樂兒,哪知道,我們這位大公子硬是大咧咧的坐在那里受了段馮的一個頭,氣得段馮出來連面條都沒吃就打道回府了。
如果是按照原來的歷史,發生過這類事情的話,即便是考慮到當年與袁世凱的關系,恐怕段祺瑞和馮國璋也未必會照顧多少。但是也算是袁克定的運氣好,1913年北洋政府便被打敗,袁世凱也不得不黯然下臺。雖說之后袁家一家在項城住的好好的,但至少袁克定的大公子架子是擺不出來了,所以看在袁世凱的面子上,即便是過去并不是很看得起袁克定,眾人還是愿意給予一些照顧的…
見到事情多少有個著落,嚴紹的心里也很高興。
他到是一點也不擔心袁家的將來,畢竟當年為了能讓袁世凱安心下臺,嚴紹也曾經許了些承諾,給了一些東西。比如說當初曾經許諾過的幾家工廠,不管怎么說袁世凱的能力還是有的,而且那些工廠又經歷了歐戰,也就是這個創辦實業最好的時期,發展的自然是相當不錯。所以別的不好說,但是一個富家翁袁世凱還是當得的。
就如前面說的,即便是只有這么幾家工廠,也足夠袁家的人好好的生活了。
當然,如果他們自己作死,把本來發展的很好的工廠給弄黃了的話,那嚴紹也沒有辦法了。
在祭拜完袁世凱之后,嚴紹和段祺瑞他們并沒有立刻離開項城,而是留在了這里,打算停留一天再說。只是在宴席上,讓嚴紹有些沒想到的是,到最后整個宴席上的主角居然是嚴紹,而不是已經去世的袁世凱亦或者說是作為袁世凱長子的袁克定。
到是不可奇怪,畢竟這個國家的元首坐在這里,其他人又怎么可能會理會一個已經過氣了的‘老頭子’呢…
嚴紹會成為整個宴席上的主角,也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
對此嚴紹自然是有些不太習慣,好在很快那些人便被嚴紹的保鏢們給格擋開,這也讓嚴紹有些時間與其他人談一些重要的事情。
比如說已經推遲了較長時間的。授銜的事情…
授銜元帥,恐怕是國防軍自成立以來,為數不多的一些大事。
畢竟基本上被授銜元帥的話。也就等同于是站在了所有軍人的頂點了——————自然,最頂點的肯定是嚴紹,因為在擔任了國家元首的同時,嚴紹也就自動成為了這個國家武裝力量的最高統帥。
作為最高統帥,即便是元帥級的軍人,也要比嚴紹低上一級。
當然,這僅僅只是從理論上講。實際上如果這套理論真的那么好用的話,歷史上也就不會有那么多的‘最高統帥’被手底下的將軍或者說是元帥給推翻了。
所以如果這個理論上的最高統帥壓不住局面的話,實際上還不如一個將軍頂用呢…
好在嚴紹的身上基本上不會有這個問題。或許這次嚴紹要授予的那三個元帥,沒有一個會真正死忠于嚴紹的。但是下面的那些將軍里面,類似的人物卻有許多。
不過嚴紹的繼任者嗎,恐怕就…
好在嚴紹也沒打算繼續授予元帥的軍銜。畢竟元帥什么的本來也不是能輕易授予的。基本上只有在真正的大戰當中立下了赫赫戰功,才有資格這么做。
原來的馮國璋,便沒有這個資格,只不過…
從一個統治者的角度來看,蔣百里和蔡鍔的關系未免太密切了一些,這么兩個密友都成了元帥的話,那嚴紹恐怕就要有些寢食難安了。
所以嚴紹必須要有一個可以制衡他們的人選,這個人選馮國璋最適合了。因為現如今的國防軍里面。也就只有馮國璋能夠憑著資歷,還有就是過往的威望與兩人并肩評論。
即便是吳佩孚。恐怕都要差上那么一些…
除此之外,便是為了拉攏北洋系的那些殘余分子。就像前面說過的,盡管北洋已經覆滅了,但是另一方面,其卻又在國社政府內重獲新生。
盡管這些人已經不再是北洋的一份子,但是絕大部分的人還是自發的糾集在了一起。提拔馮國璋也是為了向這些人示好,算是籠絡他們的一種手段。
只是那個時候的陸軍,已經有蔣百里和蔡鍔了,不像海軍一樣,也就一個薩鎮冰有資格。即便馮國璋的資歷夠了,但是其他什么的,想讓馮國璋當上元帥,畢竟還是稍稍差了些。這也是為什么嚴紹會讓馮國璋指揮朝鮮戰爭,為的就是能夠弄到一些戰功,這樣也好堵住別人的嘴巴。
本來嚴紹以為憑著沈陽軍區的實力,再加上馮國璋的能力,這場仗應該是十拿九穩的。誰知道差點被翻盤,還好最終還是取得了勝利。
盡管對此馮國璋愧疚難當,甚至覺得自己壓根就沒有資格當這個元帥,但是元帥的事情還是被重新提上了日程。
“可是,現在宮保才剛剛逝世,我便…”或許是因為袁世凱去世的關系,馮國璋的表情顯得有些低沉。“這樣似乎有些…”
“哪里的話…”嚴紹拍了拍馮國璋的后背,盡管彼此的年紀差距很大,但是嚴紹卻完全是一副平輩論交的姿態。“再者說,你也要想想下面的人,你真要是想繼續推辭或者說是脫晚一些時間的話,恐怕下面的人就要罵娘了…”
本來一戰結束后,便是應該論功行賞的時候了,畢竟那個時候不知道有多少立下了赫赫戰功。那些可以戰場上晉升的,自然都已經晉升了,可是還有許多沒有晉升的呢?
等到他們回國了,以為終于可以晉升的時候,偏又冒出來了個朝鮮戰爭。
結果又拖延了好長一段時間,如今要是馮國璋因為袁世凱的事情,而決定再拖一段時間的話。就好象嚴紹說的一樣,恐怕下面的人就該罵娘了。
畢竟等個一年也就算了,再等個一兩年的,誰等的起?
別說馮國璋和袁世凱都僅僅只是曾經的北洋系的領袖,即便他們是現在國防軍的領頭人,也絕對無法面對這般的怒火的!
“好吧…”似乎也清楚,要是自己真的敢在推辭,究竟會是個什么后果,馮國璋在苦笑了片刻后答應道。
眾怒難犯啊,如果他真的敢這么做,恐怕他當年的老部下們都要埋怨他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