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張之路第七百八十五章 結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擴張之路 >>擴張之路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八十五章 結束

第七百八十五章 結束


更新時間:2014年11月23日  作者:緊那羅在唱歌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緊那羅在唱歌 | 擴張之路 
正文

目錄:

作者:緊那羅在唱歌

類別:歷史軍事

倫敦的街頭,幾個看上去是紳士裝扮的英國中年人,正站在自家的車子旁邊看著一份泰晤士報的報紙。。

報紙上的內容很簡單,除了當前發生的一些事情之外,還有的就是有關中國威脅的內容…

‘中國威脅論’…

有些類似于當年德皇威廉二世所宣傳的‘黃禍論’,不過‘黃禍論’從某種角度上講其實是在針對所有的黃種人,而‘中國威脅論’卻明顯僅僅只針對中國一個國家而已…

不過泰晤士報上面會出現這樣的言論,其實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畢竟嚴紹可是趁著沙俄解體的機會,從沙俄的身上奪走了他們差不多三分之二的領土。

而后又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當中,賺的和美國人差不多。

再加上在亞洲方面,又與列強有著較多的矛盾,最近更是在朝鮮按著日本打。如果在不對中國進行一番遏制的話,恐怕將來就很難再對中國進行遏制了…

泰晤士報上說的很清楚,就目前來看,中國對有著很強的侵略性。如果繼續放任不管,任由其繼續變得強大的話,那么考慮到中國龐大的領土,還有同樣龐大的人口以及絕對要比一般強國更加強大的工業能力,這一切隨時都有可能會令其變成一只吃人的老虎。到那個時候再想遏制,可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

問題在于,究竟該怎么進行遏制,究竟是外交上的、經濟上的亦或者是軍事上的…

外交上的話。恐怕不會有多少用處。畢竟如果外交有用的話,這個世界上也就不需要有軍隊存在了。經濟上的話到是有些用處,但是這東西通常來說都是雙刃劍。弄不好就是傷人傷己。

至于軍事什么的…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的情況下,恐怕不會有任何一個國家愿意在爆發一次大戰,至少無論是英國還是美國都絕對不會愿意的。

所以,這種中國威脅論,從表面上看?或許其實沒什么用處?各國對中國的警惕更是沒什么大用?

當然不是這樣。

盡管現如今中國的工業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可是實際上,中國依舊無法中斷與外界的聯絡。重新返回過去那種自給自足,天朝上國的風范當中去。

尤其是在某些商品的產能過剩,只能通過向其他的的國家和地區銷售的情況下。

別的不說。單說棉紡織制品。

事實上,與英國還有美國相比,中國的棉紡織業其實還有這比較大的差距。可事實上中國卻是美國最大的供應商之一,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

不過有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美國曾經是可以在棉紡織業方面與英國比肩的國家。嗯,或許并不僅僅只是曾經…

只不過么過的生產成本太高,導致美國人的棉紡織產業根本就沒有什么比較強的競爭能力。

最最重要的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期間,美國人很快便瞄上了利益更高的軍火業還有其他的一系列任務。盡管還并不是很高,可是卻也已經津津有味——————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后,許多的資本家發現其實給協約國販賣軍火什么的,要遠遠比去弄什么棉紡織品來錢的多…

只不過當時還繼續賣棉紡織品的廠商。其實已經很少很少,幾乎可以用少的可憐來形容了。因此這少少的一部分。根本無法支撐美國人對棉紡織品的需求,最后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美國政府也只有把這一需求轉向國外…

這其中,距離美國最近,同時本土也基本上沒有遭到戰火的侵襲的中國和日本,自然也就成了對美國最大的一個供應商了。

于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和日本的棉紡織業可以說是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哪怕是在戰爭已經結束了一段時間的現在也是如此,說到底,盡管棉紡織業已經算是非常簡單的一個行業,轉換起來也非常的方便,但畢竟沒有辦法在這么短的時間之內就轉換過來。

最最要緊的就是,目前歐洲剛剛結束戰爭,正是需要大量資源進行重建的時候,這個時候把有限的勞動力投入到棉紡織業去,而不是更賺錢的行業,這絕對是美國的那些資本家們所不會去做的事情…

那么,剩下的事情似乎也就簡單的多了…

中國和日本的棉紡織產品,依舊和過去一樣,用近乎傾銷的方式涌入美國市場,而美國方面與中國還有日本等國則是一同生產歐洲重建所需要的一切,順便從中分一杯羹。

這其中,美國所得到的份額自然是最大的,中國也根本無法在這方面同美國進行對比。不過排在第二位的就是中國,至于第三位的則是日本。

無論是日本還是中國,都是在用棉紡織品滿足了本國的需求之后,把多余的全部傾銷到美國去。這種貿易模式也一直都很順利,事實上除了這種貿易模式之外,其他的許多貿易產品也都在中國與美國交易的目錄上面…

這個時候如果中國和歐洲還有美國鬧掰了,導致歐洲還有美國對中國采取一些制裁性的措施的話,對中國的打擊絕對是巨大的。自然,汽車業和其他的一些行業歐美應該不會如此,畢竟那些都是傷人傷己的事情,但是其他的行業可就——————尤其是英國本來就是曾經的紡織大國的情況下…

汽車旁邊,幾個紳士模樣的英國人顯然都對報紙上的內容感到贊同,其中的一個甚至有些激憤的認為,沒有對中國出兵。這本身就是現任政府的一種失職行為…

這不奇怪,畢竟泰晤士報上寫的很清楚,現在的中國雖然還不是英國的對手。但是只需要再進行一些年的準備。中國便完全有可能會超越英國,而且這種可能性非常的大…

所以最正確的選擇方式就是防患于未然…

比如說在中國成長起來之前,先把這個國家連根拔起,然后讓這個國家就像閉關鎖固時期那樣繼續混混噩噩下去…

只不過…

就在這幾個人都正在聊著,言語間也非常贊同泰晤士報的觀點事,又一份報紙卻是落在了他們的手里…

與泰晤士報的觀點截然不同,盡管這份報紙的名氣并不如泰晤士報那么大。但是在這份報紙上的文章里,中國卻被貶低的近乎一文不值的樣子。

在文章里面,負責撰寫文章的人。把中國幾乎貶低的一文不值。

先是從政府的體制,還有民族特性,以及其他種種開始抨擊,在這個人的眼里。中國完全是一個一無是處的國家。會得到現如今這么多的好處。也僅僅只是因為運氣好罷了,完全沒有必要擔心…

至于日本的失敗?這不恰恰證明,日本這個國家也就只是這樣而已…

至于日俄戰爭什么的,沒錯,日本的確是擊敗了俄國,并且因為這個而得到了列強的地位。可事實上日本人拿到這個地位其實也很勉強,畢竟當時俄國人的主力基本上都在歐洲,在遠東并沒有多少的力量存在。反觀日本,卻幾乎把全國的力量都集中了上來。

如此一來。兩國之間的戰斗等同于是俄國在用自己最弱的地方,去和日本最強的地方去戰斗,如果這樣還能輸的話,那么日本也未免太廢物了些。更何況哪怕是這樣,日本也是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尤其是考慮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俄國那差勁的表現,完全令其‘歐洲憲兵’和‘蒸汽壓路機’的名譽掃地,日俄戰爭的含金量也連帶著一起下跌了…

那么,中國能夠戰爭這么一個,好不容易才戰爭了俄國的國家,似乎也沒什么了不起的,不是嗎?

總而言之,這個文章幾乎把中國抨擊的一無是處,唯有在那么一兩個不得不夸的地方,才輕描淡寫的說了幾句。

雖說如此,因為文筆很高的關系,這篇文章居然可以令人看得下去,至少那幾個中年人就全部都看得進去,非但看的進去,甚至還隱隱有些認同的感覺…

幾乎就是在那幾個紳士正在看著文章的同時,在英國乃至全世界的其他地方,相似的文章也在不斷的出現著…

文章上的內容很簡單,就是不斷的去詆毀中國,讓人們覺得中國根本沒什么了不起的,甚至因為體制和民族特性等方面的劣勢,隨時都有可能會崩潰掉…

其中尤其以意大利的一篇文章最為驚世駭俗,文章里聲稱用不了三年,中國就會崩潰掉,其龐大的國土也會被分割成七塊/

其中西伯利亞和外東北算是一塊,中亞算一塊,還有許多七七八八的地方…

從某種角度上講,到是和后世比較著名的七塊論比較相似…

因為國社政府這段時間來的行動,世界各國都已經開始對中國產生了一定的警惕。

而這些文章的出現,卻很有一些及時雨的意思…

自然,短時間之內,這些文章肯定是沒辦法令國外的民眾乃至政府不再擔心什么所謂的中國威脅。但至少影響還是會有的,而且隨著這類報道的數量越來越多,影響必然也會跟著越來越大。

等到最后階段,歐美各國發現這完全是一個騙局的時候,中國已然成長成了一個完全不懼怕任何壓力的強大國家…

自然,這其中究竟需要多少時間,卻是沒有人知道的…

不管怎么說,嚴紹對特事局的辦事能力還是非常欣賞的。畢竟尋常的情報組織可沒有辦法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辦到如此多的事情…

理所當然,這些全部都是特事局做到的…

特事局可以說是利用各種手段,買通了許多人,甚至是用自己在各國發展出來的線人,刊發這類抨擊,甚至是污蔑中國的文章。

如果不是特事局的話,這類文章或許會有幾個,但是數量絕對不會這么多…

不管怎么說,有了這些文章的影響,再加上這個時代的交通等都還非常的不方便。洋人根本不可能對中國有太多的了解,尤其是那些一直都呆在自己的國家,從來都沒有踏出過的人們更是如此…

而這些報道,完全可以幫助他們構造出,中國其實很快就會崩潰的美夢出來…

自然,這類的謊言,不可能永遠都會保持下去,遲早有一天是會破滅的,但是嚴紹卻一點也不擔心。因為等到這個謊言破滅的時候,中國肯定已經擁有了足夠面對任何威脅的堅強實力…

到那個時候,即便謊言被戳穿了,又能怎么樣呢?

就好象后世的許多國家便開始懷疑,那些個什么中國崩潰論一類的,其實完全都是中國政府自己弄出來糊弄人的。可即便他們懷疑,沒有證據也沒什么辦法,更何況即便有證據證明了還能怎么樣?這類行為完全不像是敵對行為吧…

謊言,畢竟也是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慢慢發酵的,如今發酵的,卻是另外一件事…

就在特事局開始按照嚴紹的吩咐,在世界各國散播有關中國很快就會崩潰,亦或者是完全沒什么了不起的,隨便一個有些實力的小國都有能力解決掉中國的時候,與此同時,山縣有朋卻是已經徹底的想明白了…

1919年12月中旬,在這場原本起自于鴨綠江畔,而今已經燃滿了整個朝鮮的戰爭已經進行了差不多快一年時間的時候。日本政府終于正式發出照會,愿意與中國政府一起謀求和平…

盡管這番話,不管怎么看似乎都不像是求和的樣子,但是熟知日本人的人卻已經很清楚,說出這番話之后,日本人已經算是徹底的低頭了。

接下來只需要在進行一些善后工作,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便可以宣告結束了…(未完待續。。)

如果您對《》有什么建議或者評論,請發表個人觀點。


上一章  |  擴張之路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