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少,無彈窗,堅持穩定更新,堅持回復用戶反饋的問題,望書友幫多多宣傳.
360搜索的用戶能多給本站一點推薦和贊,感謝大家!
中國駐法公使館的會客廳內,坐在舒適的沙發上,德國外交部長烏爾里希馮布魯克多夫蘭祖伯爵就如往常一樣,只是若是有人細心觀看的話,就可以清楚的看見布魯克多夫眼底深處的那絲焦慮…
布魯克多夫是在不久之前才剛剛抵達巴黎的,然而讓布魯克多夫吃驚的是,在抵達巴黎之后,他和他所率領的德國代表團居然連和會的大門都沒辦法進去…
而且根據他從凡爾賽宮內得到的消息,無論是英國人又或者是法國人都提出了極為苛刻的條件。lu5當然,這其中英國人的條件明顯要比法國人的寬厚許多,但在德國人看來依舊是非常苛刻,而且也是絕對無法接受的…
只是…
這個時候盡管戰爭已經結束了,但是德國本土依舊在協約國的包圍之內,德國人已經沒有多少再戰的能力了。然而在這長達四年的戰爭中,德國卻已經深深的得罪了英國與法國,所以在別無他法的情況下,布魯克多夫也只好找上了威爾遜。
不過威爾遜對布魯克多夫說的也很明顯,在這次的和會上,單憑美國一家是沒辦法改變什么的,他必須要再找到一個強有力的人來幫助他們,而這個人在排除掉英法之后,很明顯已經只剩下中國了——————至于意大利,這個逗逼國家………眼下的德國統治者可不是后來的那個希特勒,可不會因為對自己的基友有什么好感,就對意大利也有好感。
事實上,雖然一戰中的意大利要比二戰的意大利打的好很多,但依舊是一個逗逼級的國家,如今的德國人自然不會看上這么個國家。何況這個國家在大戰當中還從同盟國跳槽到了協約國…
正因為了解事情的緊急,所以布魯克多夫才會找時間前來拜會嚴紹,希望嚴紹能夠給予一定的幫助——————盡管在歐戰當中,中國也是主要的參戰國之一。但實際上中國的介入程度并不如英法那么大。而且因為西伯利亞與中亞兩地的問題,也與英法產生了一些齷齪。再加上過去中國與德國的關系一項不錯,直到現在中國都還沒有關閉境內的德國公使館,在中國的德國人也沒有受到什么不公正的對待,這個時候布魯克多夫自然也就只能找上嚴紹了…
讓他感到慶幸的是。在他說明了身份以及目的之后,很快便得到了同意,并在安排好了時間后,很快便來到了會客廳。
只是在到了會客廳后,布魯克多夫卻是很長時間都沒能見到嚴紹的影子——————其實也就十多分鐘而已,只是因為他的心里實在是太焦急了,所以才會覺得時間過的很慢…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就在布魯克多夫漸漸感到有些不耐的時候,嚴紹總算是從樓頂上姍姍的走了起來。“不好意思,部長先生,讓您久等了…”看著布魯克多夫。嚴紹一臉笑容的道。“剛剛有些事情要忙,真是不好意思…”
“哪里的話…”布魯克多夫從座位上站了起來。“您能在百忙之中見我,我已經很感激了。”若是在過去,布魯克多夫是無論如何也說不出這種話的,只是此時此刻…
聽到布魯克多夫的話,嚴紹自然能聽的出來他的言不由衷,不過嚴紹也沒怎么在意,僅僅只是笑了笑后開口道。“我和貴國也算是老朋友了,當年我在領導國內的革命時,也曾經得到過貴國的諸多協助,尤其是在新政府成立之后,貴國更是給予了許多幫助,這些我都是記在心里的,盡管前段時間,貴我兩國因為戰爭的關系有些矛盾,但眼下戰爭畢竟已經結束了…”
這么說著,嚴紹想了想。他對這種虛偽的外交辭令實在是有些不耐煩,所以說了些之后便直截了當的道。“部長先生您的來意其實我已經知道了,這件事嗎,真的有些麻煩,因為眼下糾纏不清的主要是英國和法國,而我國,您應該知道,我國僅僅只能算是個外援,發言權肯定有一些,但畢竟不如屬于歐洲國家的英國和法國,而且我們還因為西伯利亞和中亞的問題與這些國家交惡,本來就不多的發言權又被削弱了一些,現在在和會內的發言權恐怕也就比意大利要稍微強上一些,不過…”
看了看布魯克多夫微微有些失望的表情,嚴紹做出了一幅咬牙的樣子。“貴我兩國的關系始終不錯,而且法國人提出的條件也的確是太苛刻了些,所以如果可以的話,我國還是愿意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的…”
嚴紹的目的畢竟是為了提升德國的好感,自然要多做一些讓人感動的表情來。
而看著嚴紹的樣子,布魯克多夫也的確有些動容了。畢竟這個時候嚴紹是唯一‘真的’愿意幫助德國的,因為中國在歐洲并沒有多大的利益,至于美國,完全是出于自己的利益而已。
“如果真的這樣,我代表我國政府感激您,您和貴國人民永遠都是我國的朋友…”有些激動的從沙發上站了起來,布魯克多夫將右手伸向了嚴紹,而在與布魯克多夫緊緊的相握之后,嚴紹也忍不住有些動容道。“請放心,只要是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國政府是一定不會推辭的…”
當然,嚴紹也僅僅只是打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嚴紹會這么毫不猶豫的推動德國對中國的好感,并不僅僅只是為了未來戰略的順利,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人才…
眼下中國看上去固然很強,可實際上呢,和那些已經發展了數百年的列強相比畢竟還是有很大的差距,這種差距是全面的,尤其是在科學與技術方面,短短五年的時間,就像追趕上與列強百余年的差距,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眼下中國的工業實力純粹是用錢堆出來的,至于技術方面嗎——————該怎么說呢,造東西,永遠要比研究東西簡單。
事實上在國內的許多部門內。都是只懂得如何制造。而不懂得如何研究。許多研究上的東西,都主要依賴于雨石集團。而雨石集團內外籍的研究員的數量幾乎占了一半那么多…
所以接下來嚴紹所要做的,除了穩固在西伯利亞及中亞的統治之外,還有就是全面提升中國的科研水平。lu5但是光靠自己的話,始終還是有些太慢了。所以便只有用另一個辦法,那就是引進,引進人才…
歷史上中國也曾經這么做過,這個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雙引工程’。
在后世,蘇聯解體應該稱得上是二十世紀最轟動的事情之一,畢竟這意味著世界局勢的改變,以及其他許許多多非常重要的事情。而當時中國所推出的‘雙引工程’。就是引進獨聯體國家的人才和技術,是由當時的國務院總理親自抓的,俄國當時的國防部長格拉喬夫似乎對此采取了默認的態度,號稱是人類進入工業化以來。僅此于1950年代的援華156工程的最大的占便宜項目。
蘇聯解體后大量優秀的科學技術人才生活沒有了著落,西方當時看中的是俄羅斯的核科學家和導彈專家,沒有想到中國在其他領域的大舉侵入,此舉讓美國直到嚴紹穿越的時候都感到后悔。而當時抓這個項目的國務院總理在當時說了很著名的一段話,大體意思就是這是一批窮十年之力都無法培養出來的優秀人才,對我國而言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一定不能錯過。
事實上當時出手的并不僅僅只是中國一個國家,其時,獨聯體各國動蕩不安,人心惶惶,工廠、機構大量倒閉,軍工領域許多專家、教授失業,收入銳減。特別是一些尖端行業,大量一流的工程師陷入赤貧,美國、德國、以色列、韓國、新加坡等國科研機構紛紛派出專家前往俄羅斯、烏克蘭,以優厚條件招攬人才。
韓國的人才計劃卓有成效,烏克蘭專家只要聯系韓駐烏使館,就可以拿到簽證和機票,并提供一個月工資。工資報酬沒有統一標準,視專家本人資歷和貢獻大小,一般1500、2000美元/月,知名專家3000、4000美元/月。
中國也加入了這一輪人才爭奪,采用的招攬方法類似韓國,但得益于蘇聯時期中蘇友好的淵源,一些留蘇專家學者通過學術交流、個人友情聯絡等多種形式,從烏克蘭請到了不少頂級專家。
在這段難得的時期,中國主動出擊,目的性很強,直奔軍工領域的關鍵技術,通過個人關系轉讓其技術成果。海軍專家李杰形容那時的工作說,中國人坐一個星期的火車,從滿洲里出去,穿過西伯利亞,取道莫斯科,再到烏克蘭等獨聯體國家,進行摸底、契合,很快知道了對方有哪些技術可以進行合作。之后,馬上就有大批的烏克蘭專家赴華介入具體項目。
2002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一份內部報告稱:據不完全統計,10年來,通過官民并舉,多渠道、多層次地開展‘雙引工程’,從俄羅斯以及其他獨聯體國家大約引進上萬名專家,2000多個技術項目。烏克蘭是‘雙引工程’的重點地區,每年都有大批專家、學者應邀赴華講學或從事科研。中國駐烏克蘭使館一秘李謙如在一篇署名文章中說:僅2006年,國內邀請烏克蘭科技界專家學者赴華約150批次,2000多人次。
可以說,后世中國的軍工業之所以能發展的這么迅速,與‘雙引工程’有著很大的關系。
畢竟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單憑自己閉門造車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眼下,嚴紹的目的和當初的中國一樣,也是打算憑著較好的外交關系,從德國弄一些優秀的人才到國內來,幫助中國發展工業…
眼下德國的情況已經非常復雜,尤其是經濟,如果真的按照法國人的條件來執行的話,不,哪怕是用英國人的條件來執行恐怕德國的經濟也會立刻崩潰。之后德國的情況用民不聊生恐怕都不為過,如果不是這樣后來德國人也不可能會選擇希特勒了。
在這種情況下,德國本身所擁有的大量人才,也一樣會立刻失業。而后陷入生活的窘境當中。這個時候若是有一個和德國關系非常不錯的國家出面。這些德國專家哪怕是為了生活,肯定也會選擇這么一個國家。
而嚴紹。就是打算讓中國成為這個國家…
眼下中國的工業實力已經很強,所缺的僅僅只是研發能力。而如果有了這批德國人,那么這一塊即便不能彌補,至少也能夠得到一定的飛速發展。除此之外還有軍事等方面的人才,盡管眼下的中國對軍事人才已經不是很重視,但是德國人在軍事上的天賦卻是任何人都不敢忽視的,這點單是兩次世界大戰就已經可以證明——————當然,嚴紹那個時代已經被閹割掉的德國就不用說了,記得有一次軍事演習的時候,德國居然連意大利都沒打過…
咳。總而言之,嚴紹的目的性還是很強的…
而事情也的確如嚴紹所預料的那樣,后來盡管嚴紹并沒能幫助德國扭轉局勢,但是嚴紹在明面上所做出的努力。卻是所有德國人都看在眼里的,也因此本來因為歐戰而比較下跌的感官,頓時上升了起來。
等到凡爾賽合約簽訂,德國經濟崩潰的時候,面對著中國政府所伸出的雙手,絕大部分的德國專家都同意了國社政府的邀請。至于德國政府,自然也希望自己國家的專家能夠一直跟得上世界的腳步,也因此雙方合作的非常愉快,后來因為雙引工程的關系,中國的工業及科研能力更是得到了飛躍式的發展,而這一切,也讓英美等國追悔莫及…
嚴紹答應幫忙,這恐怕是布魯克多夫聽到的最好消息,也因此兩人很快便談笑了起來。
只是,就在嚴紹與布魯克多夫談笑風生的時候,在另一處地方,胡志明和他的伙伴卻是一臉憤怒的從威爾遜的住處里走了出來…
為了能夠得到美國的,就在不久之前胡志明與他的伙伴向美國政府表達了希望能夠見到威爾遜的請求,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時候,請求都被回絕了,直到第三次,他們才總算是得到了許可。
然而…
在多次的請求之后,胡志明他們居然僅僅只得到了十多分鐘的時間,在威爾遜的面前講述他們的立場,以及希望美國能夠越南獨立的想法。
而且在這十多分鐘的發言之后,威爾遜他們壓根就沒有要他們的意思,這自然讓本來對威爾遜十四條有著極大期望的胡志明等人失望透頂,幾個情緒比較激動的人甚至在離開之后破口大罵威爾遜是騙子…
只是…
即便威爾遜是騙子,他們又能如何?說到底他們也不過是一些殖民地上的二等公民,在威爾遜看來,他能抽空見他們一面,已經是一種非常仁慈的表現了…
“現在我們該怎么辦?”破口大罵了好一會后,胡志明的其中一個伙伴遲疑的問道。眼下的情況已經很明顯,美國人根本不足以依靠,他們必須要重新找一個國家他們,而且必須是要有實力的國家…
而聽到同伴的話,在低頭沉吟了一會之后,胡志明卻是抬頭道。“我們去中國公使館,去見見中國總統,他一定會我們的…”
胡志明的話很快就引起了一片相應,當然,也有人開口認為早就應該去見嚴紹了,而不是聽胡志明的來見威爾遜。
事實上,在見威爾遜之前,胡志明的伙伴里有不少人都覺得應該來見嚴紹,畢竟他們同是亞洲人,而且中國與越南的距離極近,在過去的歷史上彼此的關系也非常密切,在許多人看來請中國出面可比請美國管用的多,只是因為胡志明的反對所以才選擇了美國…
而聽到同伴的這個話,胡志明苦笑了一下,卻也沒多說些什么。
從內心深處講,如果不是情非得已的話,胡志明真的不愿意去見嚴紹,因為他對中國的警惕甚至比法國還要高,尤其是在中國政府執行了‘西進戰略’,徹底吞并了俄國亞洲部分的所有領土之后…
西伯利亞和中亞那么大的地方,嚴紹都毫不猶豫的吞下了,那么越南呢?而且沒錯,中國和越南的關系的確很近,距離更近,可正因為這樣,中國對越南的危險反而比法國更大。
法國距離越南不下萬里之遙,而中國卻是近在咫尺。
若是真的有什么問題的話,越南很難擺脫中國的控制…
只是如今,胡志明似乎也只有中國這么一個可以選擇了…
“走,我們去中國使館吧...”
這么說著,胡志明已經一馬當先...
如果覺得好看,請把本站網址推薦給您的朋友吧!
我喜歡這本小說推薦
暫時